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后浇带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后浇带不仅能有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收缩能力,还从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现象,对于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抗渗漏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就对后浇带施工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因为一旦后浇带施工质量不合格,就会减弱地下室底板的抗渗漏能力,从而影响整个高层建筑的使用质量。因此,针对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探讨研究,并对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提出相关有效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 高层建筑;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
前言:
近些年,后浇带施工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也是高层建筑建设中常见的施工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施工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然而,我国目前后浇带施工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层建筑地下地下室底板的质量,使建筑物整体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甚至还会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因此,以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技术为重点,具体介绍了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特点和功能,对其中存在的弊端进行阐释,总结出一些自身的看法与建议。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区域内拟建建筑物主要包括9栋27~32层住宅楼、1栋4层的幼儿园和3栋1层配电室,9栋27~32层建筑设有一层整体地下室。本工程为群体工程,占地面积大,基础底面积大,基础底板、地下室外墙和顶板混凝土强度均为C35,地下室底板厚350mm,地下室剪力墙外墙厚250mm,地下室顶板厚350mm。按结构设计和施工条件要求,必须设置伸缩和沉降后浇带,地下室后浇带分别由基础底板、地下室外墙和地下室顶梁板组成。
二.后浇带设置要求
建筑后浇带是为解决因沉降差和收缩应力等引起结构破坏和裂缝而滞后浇筑的二期混凝土施工带。设置后浇带按高层建筑规范布置,其设置思路是“以防为主”,考虑间距、位置、宽度、钢筋、浇筑时间、后浇混凝土材料、施工工艺等,主要作用是释放结构应力,减少因变形而导致结构断裂和破坏。
本工程地下室结构超长,收缩后浇带设置在受力较小部位,间距30~40m,贯通地下室底板、剪力墙外墙、地下室顶板。高层主楼与顶板之间的沉降后浇带应贯通地下室底板、剪力墙外墙、地下室顶板。后浇带宽800mm,主要为东西向沉降后浇带和南北向伸缩后浇带。
三.高层建筑地下室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3.1 混凝土配比
后浇带混凝土强度宜用比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的无收缩混凝土,无收缩混凝土可用普通水泥掺膨胀剂或使用膨胀水泥在实验室试配,确定合适的配合比,族工时严格按配合比计量。
3.2 施工工艺
在进行实际的后浇带施工时,要注意对拼接缝内的杂物进行处理,确保其表面的平整,并对其进行冲刷。其次,施工人员一定要确定底板处杂物处理干净以后,才可以进行支模工序。如果选用的是泵送混凝土,那么,润泵的砂浆要按照规定要求运出施工现场,不能在后浇带中进行浇筑混凝土施工作业。当后浇带混凝土凝固成型以后,要及时对其进行养护工作,在养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情况,使其保持绝对的湿润性。根据不同的季节变化,采取相对应的养护方案,从而确保混凝土的使用质量。
一般而言,那些为了避免混凝土凝结收缩产生裂缝而设置的后浇带,需要在其浇注的两个月后,可以进行接下来的封闭浇注施工,因为这时混凝土的收缩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六成。而高层建筑与裙楼之间防止沉降的后浇带浇注,应该在高层建筑的主体封顶后再进行相应的后浇带封闭浇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楼之间的沉降差基本完成,也可以利用一些专门的沉降测量方法来对主体的沉降进行测量,保证后期沉降量较小,这样就可以保证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楼之间的沉降差保持在一个施工工艺允许的范围内,这时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后浇带混凝土封闭浇注施工。
3.3 后浇带底板的施工处理
根据设计要求后浇带板筋一般为厚板筋的双倍数量,这是由于后浇带板底筋的数量较多,从而导致后浇带施工前的清洁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为了使后浇带板底筋得到充分的清晰,减少底板筋在水中的浸泡时间,施工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可以通过对后浇带底板进行麓工处理,充分利用后浇带地梁梁底加深部位作为后浇带板的集水坑,避免因后浇带底板积水而腐蚀板底钢筋。
3.4后浇带混凝土配置浇捣及养护
在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浇捣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配比进行施工,而且搅拌的时间可以适当的进行延长,整个浇注的顺序应该从一个方向,朝着另一个方向按照分层斜面赶进的方式进行浇注,通过这样的浇注方式可以更好的帮助砂浆中的水分析出,并保证混凝土的充分紧密结合,避免出现影响质量的施工缝。另外在进行混凝土的养护时,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混凝土的表面适时收面上,尤其是那些大体积的后浇带混凝土,收面时需要在其上部覆盖必要的塑料或草席进行保温养护,这样可以降低温差裂缝的产生几率。而且在利用微膨胀混凝土进行后浇带的浇注时,应该进行3-7d的蓄水养护,从而保证后浇带的膨胀率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上。
四.原因分析
4.1 后浇等待的时间长,清理维护工作量大, 费用高。因疏忽维护而使之成为积水池、垃圾坑。
4.2 管理工作的不到位。没有一个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施工过程的监管力度较差,无法达到良好的制约效果。因此,当后浇带准备进行封闭时,由于清理工作难度大,施工单位并不会投入过多的清理费用,从而达到降低了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4.3 相关设计人员在制定施工方案过程时,对于排污问题的考虑不足,并没有设置相应的排污通道,当大量的杂物和污水进入后,无法及时排除,长期累积下来,这一问题将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横穿后浇带的地梁位置,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情急,从而形成了大面积的坑洼处,最终导致钢筋被深深的埋入到沉积中,对清理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
4.4 后浇带止水构造设计不当。由于很多设计者都将中埋式的止水钢板设计为向下弯折的状态,这种设计方案并不正确,因为向下弯折的止水钢板无法对上升的水流进行有效的控制,反而会为清洗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这样这导致钢板下侧很难被清理干净。其次,在进行后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向下弯折的钢板会聚集一些气体,使混凝土质量发生改变。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钢板止水节点设计时,应该将注止水钢板向上弯曲,这样不仅能够起到止水的效果,又可以保證混凝土的正常使用。
五.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一些,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一般不宜断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后浇带施工技术对于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工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收缩能力,还能够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施工的效率与质量,对于高层建筑持续稳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后浇带施工质量,加大对现场施工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后浇带施工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施工人员要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作业,从而保证整个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后浇带施工技术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皓.后浇带的主要功能与浇筑施工技术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3(15).
[2]庄锡再.略论高层建筑地下室后浇带施工[J].消费导刊,2013(6).
[3]曹国强.高层建筑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12).
[4]孙晓军.高层建筑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11).
[5]韩管根.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3(8).
[6]李家钊.着重探讨高层建筑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11(7).
【关键词】 高层建筑;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
前言:
近些年,后浇带施工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也是高层建筑建设中常见的施工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施工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然而,我国目前后浇带施工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层建筑地下地下室底板的质量,使建筑物整体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甚至还会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因此,以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技术为重点,具体介绍了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特点和功能,对其中存在的弊端进行阐释,总结出一些自身的看法与建议。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区域内拟建建筑物主要包括9栋27~32层住宅楼、1栋4层的幼儿园和3栋1层配电室,9栋27~32层建筑设有一层整体地下室。本工程为群体工程,占地面积大,基础底面积大,基础底板、地下室外墙和顶板混凝土强度均为C35,地下室底板厚350mm,地下室剪力墙外墙厚250mm,地下室顶板厚350mm。按结构设计和施工条件要求,必须设置伸缩和沉降后浇带,地下室后浇带分别由基础底板、地下室外墙和地下室顶梁板组成。
二.后浇带设置要求
建筑后浇带是为解决因沉降差和收缩应力等引起结构破坏和裂缝而滞后浇筑的二期混凝土施工带。设置后浇带按高层建筑规范布置,其设置思路是“以防为主”,考虑间距、位置、宽度、钢筋、浇筑时间、后浇混凝土材料、施工工艺等,主要作用是释放结构应力,减少因变形而导致结构断裂和破坏。
本工程地下室结构超长,收缩后浇带设置在受力较小部位,间距30~40m,贯通地下室底板、剪力墙外墙、地下室顶板。高层主楼与顶板之间的沉降后浇带应贯通地下室底板、剪力墙外墙、地下室顶板。后浇带宽800mm,主要为东西向沉降后浇带和南北向伸缩后浇带。
三.高层建筑地下室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3.1 混凝土配比
后浇带混凝土强度宜用比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的无收缩混凝土,无收缩混凝土可用普通水泥掺膨胀剂或使用膨胀水泥在实验室试配,确定合适的配合比,族工时严格按配合比计量。
3.2 施工工艺
在进行实际的后浇带施工时,要注意对拼接缝内的杂物进行处理,确保其表面的平整,并对其进行冲刷。其次,施工人员一定要确定底板处杂物处理干净以后,才可以进行支模工序。如果选用的是泵送混凝土,那么,润泵的砂浆要按照规定要求运出施工现场,不能在后浇带中进行浇筑混凝土施工作业。当后浇带混凝土凝固成型以后,要及时对其进行养护工作,在养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情况,使其保持绝对的湿润性。根据不同的季节变化,采取相对应的养护方案,从而确保混凝土的使用质量。
一般而言,那些为了避免混凝土凝结收缩产生裂缝而设置的后浇带,需要在其浇注的两个月后,可以进行接下来的封闭浇注施工,因为这时混凝土的收缩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六成。而高层建筑与裙楼之间防止沉降的后浇带浇注,应该在高层建筑的主体封顶后再进行相应的后浇带封闭浇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楼之间的沉降差基本完成,也可以利用一些专门的沉降测量方法来对主体的沉降进行测量,保证后期沉降量较小,这样就可以保证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楼之间的沉降差保持在一个施工工艺允许的范围内,这时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后浇带混凝土封闭浇注施工。
3.3 后浇带底板的施工处理
根据设计要求后浇带板筋一般为厚板筋的双倍数量,这是由于后浇带板底筋的数量较多,从而导致后浇带施工前的清洁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为了使后浇带板底筋得到充分的清晰,减少底板筋在水中的浸泡时间,施工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可以通过对后浇带底板进行麓工处理,充分利用后浇带地梁梁底加深部位作为后浇带板的集水坑,避免因后浇带底板积水而腐蚀板底钢筋。
3.4后浇带混凝土配置浇捣及养护
在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浇捣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配比进行施工,而且搅拌的时间可以适当的进行延长,整个浇注的顺序应该从一个方向,朝着另一个方向按照分层斜面赶进的方式进行浇注,通过这样的浇注方式可以更好的帮助砂浆中的水分析出,并保证混凝土的充分紧密结合,避免出现影响质量的施工缝。另外在进行混凝土的养护时,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混凝土的表面适时收面上,尤其是那些大体积的后浇带混凝土,收面时需要在其上部覆盖必要的塑料或草席进行保温养护,这样可以降低温差裂缝的产生几率。而且在利用微膨胀混凝土进行后浇带的浇注时,应该进行3-7d的蓄水养护,从而保证后浇带的膨胀率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上。
四.原因分析
4.1 后浇等待的时间长,清理维护工作量大, 费用高。因疏忽维护而使之成为积水池、垃圾坑。
4.2 管理工作的不到位。没有一个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施工过程的监管力度较差,无法达到良好的制约效果。因此,当后浇带准备进行封闭时,由于清理工作难度大,施工单位并不会投入过多的清理费用,从而达到降低了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4.3 相关设计人员在制定施工方案过程时,对于排污问题的考虑不足,并没有设置相应的排污通道,当大量的杂物和污水进入后,无法及时排除,长期累积下来,这一问题将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横穿后浇带的地梁位置,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情急,从而形成了大面积的坑洼处,最终导致钢筋被深深的埋入到沉积中,对清理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
4.4 后浇带止水构造设计不当。由于很多设计者都将中埋式的止水钢板设计为向下弯折的状态,这种设计方案并不正确,因为向下弯折的止水钢板无法对上升的水流进行有效的控制,反而会为清洗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这样这导致钢板下侧很难被清理干净。其次,在进行后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向下弯折的钢板会聚集一些气体,使混凝土质量发生改变。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钢板止水节点设计时,应该将注止水钢板向上弯曲,这样不仅能够起到止水的效果,又可以保證混凝土的正常使用。
五.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一些,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一般不宜断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后浇带施工技术对于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工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收缩能力,还能够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施工的效率与质量,对于高层建筑持续稳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后浇带施工质量,加大对现场施工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后浇带施工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施工人员要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作业,从而保证整个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后浇带施工技术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皓.后浇带的主要功能与浇筑施工技术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3(15).
[2]庄锡再.略论高层建筑地下室后浇带施工[J].消费导刊,2013(6).
[3]曹国强.高层建筑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12).
[4]孙晓军.高层建筑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11).
[5]韩管根.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3(8).
[6]李家钊.着重探讨高层建筑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