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充满忧虑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未来充满忧虑
  周末做完作业后,约了闺蜜一起出去逛逛,放松一下长时间绷紧的神经。路过公園时,闺蜜听到了音乐,不自觉地停下脚步,伸长了脖子望向园内。
  我问:“怎么不走了?一群跳广场舞的,有什么好看?”
  闺蜜一脸愁容,用一种很有“时间感”的语气,悠悠说道:“一想到将来我们也会变老,心里感觉好害怕,甚至有那么一点轻微的疼痛。”
  矫情,太矫情了!我完全受不了这一套,但还是强忍着没让鸡皮疙瘩掉下来。我安慰她:“人总是会老去的,每个人都一样,我觉得没什么可害怕的。”
  她一本正经道:“不是……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说,那些广场舞看起来好难啊!我们以后能学会吗?”
  好吧好吧,你赢了!
  有钱人的生活
  ●放寒假前,我问舍友:“假期准备在家干吗?”她说:“无非就是刷刷题,然后有空的时候就到我家的鸡场帮帮忙……”我心里暗暗想,哇,果然是有钱人啊,居然还建有机场!接着她不紧不慢地说:“给鸡喂喂饲料,扫扫鸡粪,大概就是这些活儿。”
  ●我家刚买了一套二手房,重新装修的时候,要更换马桶。新马桶还没有送来,装修工人就把旧马桶拆下来放到了客厅里。我的一个同学听说我买房子了,非要来参观一下。一进我家,她就惊奇地大喊一声:“我的天啊,你家的厕所好大!”
  ●我妈最不喜欢的就是修电器,什么东西坏了都是选择换新的。有一天,她准备洗衣服,结果摁了开关,洗衣机却没动静。她生气极了,打电话叫来收废品的,50元钱就给卖了。看见别人把那废物带走,她心情平静了许多。大约10分钟后,来电了……
  电视机
  现在的手机、电脑都流行触屏,用起来方便多了。课间,和同桌聊起这个话题,他也是深有感触,然后感慨道:“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说不准哪天电视是触屏的了。”这时,身后传来了另一位同学的声音:“你傻啊!有遥控器不用,非要走过去用手指戳?”
  跑步机
  不知道为什么,这段时间非常想跑步,于是缠着老妈要买跑步机。老妈很爽快,满口应下来,并表示尽管选,钱不是问题。我说:“可是我不熟悉呀,不知道到底买什么样的好。”老妈神秘一笑,道:“买比较平整的那种,以后跑道放杂物,扶手搭衣服。”
  豆浆机
  我不是一个调皮捣蛋的人,只是成绩不好,每到考前复习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为什么别人能考好,我就不行呢?姐姐简单而形象地说出了我跟别人的区别。她说:“别人的脑袋,有的是打印机,有的是录音机,有的是数码相机,而你的是豆浆机。”
  整理/新鲜木头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当高大的祁连山脉渐渐没入荒野,河西走廊也很快失去了生机和颜色,越来越开阔的视野,却让人越来越疲倦。忽然,一片金色的沙丘接棒乌黑的山峦向远方延展,沙丘之下绿意隐现——敦煌到了。  敦煌,古时又叫沙洲,这个称呼很应景,它的确就像一叶搁浅在茫茫沙海上的小舟,等待被发现、被书写,等待开启一次非比寻常的远航。  公元前121年,这场旷日持久的等待终于得到了回应。这年春天,在河西走廊打了败仗的匈奴人仓皇西撤,
期刊
[知趣]  问:有些老人为什么只听得见“坏话”?  答:这不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所以我的回答可能也不会很严肃,权当是博人一乐吧。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你说的这种现象,就是那些耳背的老人,往往听不到别人说他的好话,却能听到别人讲他的坏话。我们不排除有些老人是装的,但耳背的老人有时候确实只听得见坏话——这可不是因为他们自带坏话过滤器。  我们知道,每个人耳朵的灵敏性其实是不同的,对于某些声音,有的
期刊
在风和日丽的燕园里去追念八十多年前血雨腥风中的金陵其实并不容易。  南京是个气质特殊的城市:同为古都,既少了北京的庄严雄伟,也不如西安的古老厚重;身在江南,既不说吴侬软语,也不太吃那些香甜酥软,没沾染太多娇羞文弱之气,人们言谈举止里追求的是“硬正”和“胎气”(南京方言,语义近似于“正直”和“大方”)。  非要说南京气韵,那就是秦淮河畔氤氲的“烟水气”,再就是街头巷尾弥漫的烟火气。正如南京姑娘在方言
期刊
一家人到楼下的餐厅吃饭,菜上来了,孩子妈妈先是拿手机拍菜,然后自拍。自从有了智能手机,自拍俨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手机内设了自拍模式,据称这体现了“用户友好”的商业思维。自拍杆也接着问世了,让自拍者可以随意选择拍摄的角度。孩子妈妈的一个学生毕业后到“美图秀秀”上班,薪资可观,当然是喜欢自拍的人捧红了这个生意。  我不反對别人自拍。孩子妈妈是摄影师,她又喜欢漂亮,常常分享一些自拍的图片到微信上,我会给
期刊
从小我就生活在一种两难的尴尬境地,但等到高中我才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这种尴尬,我一直难以描述,直至在网上认识了“小镇做题家”这个词。我想,没有比我更生动的诠释了。“小镇做题家”指的是那些出身小村镇,有名校光环,却缺乏视野和资源,导致“除了做题什么都不会”的寒门学子。看到这个词的一瞬间,许多我从前意识到却无法描述出来的问题终于有了归宿。这不正是我吗?  我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城镇,七岁时家里搬到了安置
期刊
周末,在回家的车上,女儿问我一个问题:“是不是一个人年纪越大,性格越内向?”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社会学有关于“社会人”的假设,即一个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通过社会化获得社会认同,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寻求自我价值,以获得安全感、信任感、认同感、归属感。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研究认为:人除了物质需要,还有社会需要;相对于经济报酬的获得,人对社会性需求的满足更为关心;对于人而言,个体所得到的激励和其所在
期刊
从来没有想到,我会与埙走得如此近,近到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可以沁心入骨,近到我闭上眼睛,都能够分辨出它的每一个声音来自哪一个指孔。  有些缘分是我们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描述的,有些遇见也是生命里迟早会发生的,正如我和埙。说深了是前世有约,說浅了是今生必然的相遇。  从来没有一种乐器,可以与我的心如此贴近,仿佛我的所有伤痛,都藏在它笨拙的身体里。只需要一口气,就可以听见它的呜咽,它的悲凉,它历经沧桑、如泣如
期刊
大地上,那一棵棵安然生长的树木们,也都是气质独具、风采卓然的吧。  银杏树是我一直所钟情的树木,我钟情于她们的身材高挑、树冠优美,钟情于她们的玉树临风、气质清雅。银杏树,树木里的“活化石”,每一棵都是那么古老又年轻,让你忍不住想抱一抱她们,再轻轻地摇一摇她们,好像拥抱亲切又美好的老朋友。  垂柳们都是衣袂翩翩的舞者,一棵棵清新自然、天真烂漫,她们最喜欢依水而居,临水照影,在微风里轻歌曼舞,她们是树
期刊
长城要不要拆掉?这曾是一个摆在台面上被广泛讨论的问题。  1912年,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宣告终结,民国成立。一股扫除旧事物,喜迎新世界的浪潮席卷全国,其中拆除城墙的行动,可谓声势浩大。  “阻碍交通”“不利空气流动”“有同圈养,贻笑外人”……中国所有的城墙在那个除旧革新的火热年代都显得格格不入。  作为前沿阵地的广州、上海率先“拆城”,有媒体还辟出专栏对此大加赞赏,并顺勢拎出了长城:“城垣之宜拆
期刊
读者说  看了2020年第9期邓海云的《写诗的人不会老》,真的很喜欢呀!我虽然不写诗,但我喜欢读诗。我总觉得,好的诗歌可以净化心灵,可以给我们力量,并且让我们能够穿过世俗的洪流,找到有花朵、白云和安静小动物的精神家园。好了,说正事吧。我看到邓海云在文章里说,她也读阿多尼斯的诗,这正是我的最爱呀,所以就想跟她交流交流。或者这么说吧,我特别想知道住在她心里的阿多尼斯是怎么样的。只是,我这算“打听”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