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文学活动与诗歌生成研究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5631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家元好问生活于金元交替的动乱时代,但是一生著作颇多,影响甚广。他的“丧乱诗”重现金末元初时局的动荡局面;他的诗论词论融会贯通,令后人对诗词有更深的认识;他的文采飞扬,直指本心,让人看到文字不一样的美。而这些好的作品,都源于他的生活与经历。元好问一生诗、词、文及作品集甚多,其中贯穿他整个生命线的,当属他的诗。本文以元好问的文学活动为主线,以他的诗为落脚点,阐述他的文学活动及其诗歌生成的关系,以期窥探金末文人的生活状态及時代话语。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元好问南渡前及三乡时期的活动及诗歌进行梳理研究。
  一、元格生前元好问的学习生涯与诗歌创作
  这一时期指金章宗明昌元年至金卫绍王大安二年。此时期国泰民安,边疆少有动乱,对金朝人民的生活影响不大。此间元格尚在,以一家之主的身份承担起家庭的所有负担及社会上的所有压力。而此时的元家颇为富有,这让元好问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富去学习和积累知识,为之后的诗歌创作和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好问于金章宗明昌元年出生,其生父为元德明,生母王氏;嗣父元格,嗣母张氏。其嗣父元格时任掖县地方官,这让元好问从小就能无忧无虑地接受良好的教育。其嗣母也出身书香门第,元好问幼时便由嗣母张氏教导读诗。“余自四岁始读书”,“某不敏,自初学语,先夫人教诵公五言”。
  元好问七岁入小学,其读书用功,童子功扎实。其《曲阜纪行》有:“我昔入小学,首读仲尼居。百读百不晓,但有唾成珠”句。同年,元好问便能作诗,并受到太原学士王汤臣赞赏,被称为神童。
  至金章宗泰和二年,元好问随父元格至陵川,开始求学于郝天挺,时年元好问十四岁。这期间,元好问随元格迁徙多地,幼小的心中已经留下了很多山川都市的样貌,这开拓了他的眼界,也丰富了他的童年。
  师学于郝天挺对于元好问有很大的影响,元好问的《郝先生墓铭》记载了很多郝天挺的治学理念,如“读书不为文艺,选官不为利养,唯知义者能之”“令之子欲就举,诗非所急,得无徒费日力乎”。这些都体现了郝天挺读书学习不为功利的思想,这也是后来元好问后来屡试屡败的原因之所在。但恰恰是由于钻研于诗词,而非为了名利,元好问才有了深厚的功底,成为后来的金代文坛巨擘。
  金章宗泰和四年,元好问在从学之余,也与仆童伙伴一起宴集交游,学者狄宝心在《元好问年谱新编》中提及其《高平道中望陵川二首》之二,撰写的应为当时事。狄宝心亦考,其年元好问宴集西溪。这也是元好问交游与宴集的一个良好开端,为以后的交游活动奠定了基础。
  至金章宗泰和五年,元好问始有诗歌现世。而从金章宗泰和五年至金卫绍王大安二年间,元好问的诗作尚存七首。诗歌为数不多的原因有二:一是年轻时无忧无虑,本身创作并不多;二是年轻时诗歌并没留心保存,所以留存下来的较少。这七首诗分别是:
  《西溪二仙庙留题》:描写青山无忧,黄莺直叫,二仙庙清幽雅静,梦破难寻。
  《初发潞州》:该诗当是元好问学业完成,告别恩师后所作。诗中有对恩师的留恋之意。
  《结杨柳怨》:诗人以折柳一事诉说离别,世间离别多,生死离别亦多,如果可以,谁都想不离别。
  《长安少年行》:描写自己至长安赴试时的状态。“八月苍鹰一片雪,五花骄马四蹄风。日暮新丰原上猎,三更歌舞灞桥东”四句,表达出壮志满怀之意。
  《隋故宫行》:通过看隋故宫,诗人感慨繁华易逝。
  《出京》:至燕京府试失败出京后作。诗意有美梦难寻,京城难进之意。
  《阳兴砦》:按诗末自注,知此诗乃诗人自忻州至太原为避骑兵夺马,不走石岭关大路,绕道阳兴砦一带时所作。虽为避兵,但诗前六句写了清新的田园景象,只后二句“年年避营马,几向此中行”及尾注写了避兵之事。
  通过元好问那时的文学活动,人们可看出,其对诗歌的影响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青少年学习阶段,主要积累知识、奠定基础而少有作诗。
  二是无忧无虑的阶段。那时的元好问对风景只是纯粹的欣赏,并无太多因自身故事而生发出的感慨。因此,《西溪二仙庙留题》《隋故宫行》《阳兴砦》等诗大都纯粹写景,仅《隋故宫行》尾二句有世人皆叹的韶华易逝之感慨和《阳兴砦》尾二句有对避兵的无奈。
  三是满怀大志与怀才不遇的阶段。刚刚从郝天挺门下毕业的元好问有着万千志向与抱负,所以信心满满去长安赴试,由此作了《长安少年行》一诗。然而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赴试落榜让元好问打击很大,甚至怀疑其中有弄虚作假之事,于是一首《出京》诗愤然而作。此二诗深度不够,与后来他屡试屡败后写的反思诗歌相比,反而更显青年时元好问作品的真实与清新。
  四是对离别格外伤感的阶段。《初发潞州》与《结杨柳怨》都是离别题材的诗,这一阶段的元好问对离别多有不舍,更不想分别。这与其后来对离别的祝福与激励有本质的不同。
  二、元格病丧及南渡前与三乡时期元好问的文学活动与其诗歌生成
  这一时期指金卫绍王大安二年至金宣宗贞祐五年。这八年金朝天灾不断、战争频繁,人民流离失所、政府横征暴敛、货币一变再变,而这已是金朝衰灭的征兆。此时的元好问已经没有元格的庇护,开始用自己的力量肩负起照顾一大家人的重担,所以这一时期的元好问迷茫焦灼,急于为官而多次结夏课与赴试赶考,也因奔赴多地而交游甚广,为了避兵而多次举家迁移,也因不断地学习积累而有了自己的诗学理论。
  金卫绍王大安二年至金卫绍王崇庆二年这四年里,元好问并无文学作品传世。这一时期,元好问先是扶护父格灵柩还乡里,又于次年避兵阳曲,金卫绍王崇庆元年在太原结夏课,并参加府试,但这期间都没有作品留世。
  至金宣宗贞祐二年,元好问避兵阳曲,才有诗《避兵阳曲北山之羊谷题石龛》一首,诗中有惊惧不定之情、劫后余生之感。而后,他又于本年取道卫州至汴京结夏课,以备应试。
  从金宣宗贞祐三年至金宣宗贞祐五年,目前有存的元好问诗歌共71首。其中结交类诗文2首;赠别类诗歌1首;游览、访旧类12首;行步、行迹类2首;感怀、思念类6首;宴集类1首;避兵、避难类2首(《女几山避兵送李长源归关中》也为赠别诗);咏物诗2首;文论、诗论类30首(《论诗三十首》);其他类杂诗13首。(金宣宗贞祐五年兴定元年冬,元好问至北舞吊恩师郝天挺,曾赠诗于郝天祐,而此诗现已不存,故在此不表)。   (一)这一时期元好问的人际交往与诗歌生成
  金宣宗贞祐四年,元好问与李长源、赵宜之交,作《并州少年行》及《愚轩为赵宜之赋》。其中,《并州少年行》为元好问与李汾游从时作。诗有壮志难酬之意,有想被赏识而发挥自己的才能之感,这与他后一年的想归隐山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赵宜之交往后,因赵宜之眼盲,所以元好问奇多用典,以调侃的语气寫了《愚轩为赵宜之赋》,以赞扬赵宜之的文采与心胸。
  (二)这一时期元好问避兵与其诗歌的生成
  据《中州集》卷七《王万钟传》载:“贞佑二年,忻州破,死者十余万人,时三月三日也。”故元好问举家避兵阳曲,于途中作了《避兵阳曲北山之羊谷题石龛》。由于忻州被屠城之惨象深深震惊了元好问(《中州集》卷五赵元诗《修城去》有:“倾城十万户,屠灭无移时。敌兵出境已逾月,风吹未干城下血”之句),所以那时年轻的元好问如惊弓之鸟寻求安全之地,也因草木皆兵,所以诗中有惊惧不定之情。
  至金宣宗贞祐四年,元好问又因兵乱而南渡避兵,所以作了《石岭关书所见》一诗,描绘金兵守关备战与乡民南渡之情境。经此一乱,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经乱而尽”(《本集》卷三十七《南冠录引》记载“贞祐丙子,南渡河,家所有物,经乱而尽”),也从这时期,元好问开始了凄苦的生活。
  金宣宗贞祐四年十月,元好问避兵女几山之三潭。金宣宗贞祐五年在此送别李长源,时二十八岁的元好问对当前的困厄并不绝望,因此对李长源也给予了很多的鼓励与期盼,并作《女几山避兵送李长源归关中》以鼓励之。
  (三)这一时期元好问游览、行迹、感怀及其诗歌的生成
  这一时期,元好问为了赴试与避难多次迁徙,金宣宗贞祐三年,其在汴京梁园作《梁园春五首》,那时元好问家中未遭太多动乱,家境尚且殷实,所以在梁园所作五首诗也都皆写景,无太多烦恼事写入诗中。
  自金宣宗贞祐四年以后,因兵乱,元好问家财尽失,不得不避兵河南,所以此后他的游览及行迹诗都多了一份国危家破的伤情之感。例如,他到晋阳故城因古城之残破景象而引发感慨,遂作《过晋阳古城书事》一诗。该诗前八句写晋阳故城之景,后面写宋太宗为毁此龙兴之地而破坏其美好的景象。诗中意象灰暗,“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哭”“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等句,表现了作者避兵河南时对国危家亡的伤感之情。他到箕山、鲁县、永宁南原、虞坂、虞乡麻成趣园、洛阳古城等地所作之诗都表现出自己的伤感之情,这也是他这一时期的诗歌特点。
  金宣宗贞祐五年于元好问来说是很充实的一年,这一年他以诗文至汴京谒见了礼部尚书,当时的文坛盟主赵秉文,得到了赵秉文的赞赏与肯定;参加过两次宴集(永宁范使君园亭燕集和三乡光武庙燕集);参加了一次秋试,依旧落榜;至北舞吊念恩师郝天挺;作了诗论《论诗三十首》及《锦机引》。
  金宣宗贞祐五年的落榜事对元好问打击很大,郁郁于怀,所以先后作了《胜概》《落魄》《郁郁》《古意二首》等诗,诗中都有怀才不遇、踌躇满志而不得实现,遂准备归隐之意。感怀诗还有一首《万化如大路》值得一提,此诗也有归隐意,但诗中以道教之语贯穿始终,诗在表现归隐之意外,也有怀念远方兄弟、感慨世事之乱的意思。
  (四)这一时期元好问的文学活动及其诗论的形成
  金宣宗贞祐五年,元好问谒见过赵秉文、参加过两次宴集,这期间通过对诸多文士的接触及自己多年的积累,元好问对诗歌有了自己的认识。而秋试不中让元好问对赴试一途灰心丧气,遂不再致力于备试应试,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诗论研究上,遂于金宣宗贞祐五年兴定元年冬作《论诗三十首》及《锦机引》。这两部作品为后来元好问的诗歌模式做了铺垫,也为后人对诗歌的评论及鉴赏作了指导。
  三、结语
  总的来说,元好问二十一岁前无忧无虑,这让他的作品多以写物写景为主,无太多生活的感慨;金卫绍王大安二年至金宣宗贞祐三年,元好问开始肩负起一个家庭,此间天灾人祸、社会动乱,元好问不得已避兵阳曲,在看过忻州被蒙古屠城后,心有余悸,其作品蕴藏惊惧不安之情。但这时的元家还算殷实,所以诗人并无太多忧虑之感,体现在作品《梁园春五首》只是写景而很少涉及其他;金宣宗贞祐四年是元好问生活的转折点,由于动乱,家财尽散,面临窘迫的生活,元好问更多开始关心现实,着急备试、赴试,以期有个安稳的生活,这一时期的作品有国危家破的伤感之情,如《过晋阳故城书事》《永宁南原秋望》等,但这时的元好问依然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理想抱负可以得以实现,作品《并州少年行》《女几山避兵送李长源归关中》都有体现;金宣宗贞祐四年的赴试失败及金宣宗贞祐五年的秋试落榜,让元好问对赴试一途失去希望,开始有归隐之意,《胜概》《落魄》《郁郁》等都体现出他的归隐之意。所以,此后元好问不再积极备试,而是开始沉淀自己,专心于诗论的研究,于是就有了名震后世的《论诗三十首》及《锦机引》两部经典诗论。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元好问文学活动研究“元好问文学活动及其作品生成”(项目编号:NMDSS16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1  过了很多年,那清水般的女孩也委身于底层红尘,和那些染着头发的男孩玩得很开,说下流的话,同很多人暧昧,成了轻佻而美丽的女人。但我总记得当初她露水般的眼神,那是我最初对美的确认。时隔多年,像所有漂泊打工的人们一样,我们早已走散于江湖,可隔着时光遥望,想想,曾经那样亲近,还是觉得很欣慰。  那一年春天,我十六岁,来到淮河边小城蚌埠,在酒店后厨打杂。在很远的破落地带,本家叔叔帮我租了一间小屋。搬进民
期刊
少年寫诗  将旧时的梦  写成一段段诗行  诗中的我仍是少年  梦中的你  也是当初  刻在我心中的模样  记忆中  门前的小河  不断缓缓流淌  见证了  我成长  鸟儿叽叽喳喳  依旧在歌唱——  久违的地方  一切  历历在目  流入我的心上  而我们  却不曾遇见  只有在记忆中  将你回想  一段段  写成诗行  相思信  我们将相思  化作一世的尘埃  在茫茫红尘中相拥  我们不知  
期刊
一  “乌那坎”在鄂伦春语义里有正派的意思。  他十八岁了,是个善于打猎的好小伙。他为人正直,谈吐诙谐,还会唱那些古老的谣歌,很讨女孩子们喜欢。部落里有待嫁女的人家争相上门提亲,他毫不动心,他只爱一个,一个叫斐兰的姑娘。后来,他俩的恋情逐渐浮出水面,双方的父母都很满意,准备选个好日子,把婚事给结了。  乌那坎心里很欢快,他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他小时候就喜欢她,只是没勇气说出来。斐兰也早就从他的眼神里
期刊
你是我的眼  在布达拉宫,一位父亲带着一个美丽的盲女转山朝拜,盲女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让我的心灵为之震撼。  ——题记  你是我的眼  让我时时感到爱的温暖  你牵着我的手  让我忘却了这永世的黑暗  你教我穿衣 教我摸索着走路  你把柴米油盐按顺序摆好  让我学会自己做饭  你让我学会独立生存  在你的有生之年  你教我打盲文  夜以继日 不厌其烦  你送我上特殊教育学校  用知识把我的
期刊
放学路上 遇到红灯  我突然分不清斑马线和斑马  回家喂鱼的时候  阿喵在一旁无所事事地舔着肉爪  我突发奇想 会不会有天  猫躲在水缸里担心鱼来吃掉它  傍晚 院子里落雪的时候  发现信箱里有幅梵高的画  画里湛蓝的星空让我怀念上个盛夏  阿喵安慰我说 你别太想它  你在流浪吗?  还记得我吗?  那晚 我做了一个梦——  模糊得像包裹了蜜蠟  梦里 你的背影黯淡了整个年华  我想 那是唯一一次
期刊
当  我看到征鸟在天空上盘旋、啼鸣  急切地寻找过冬的食物时  当  我看到寒风搅乱了枯枝  湖面上已無涟漪蔓延时  当  我看到孩童的身影在冰面上穿梭  冰刀留下的细纹雕琢时  我知道  沉寂的冬天迎来了大寒  干枯的枝丫结上了冰霜  人们嘴边氤氲开的团团雾气  好像一朵朵冬日里缥缈的花  绽放在大寒的幕帘下  (北京市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
期刊
如果说那是远方  又似乎仅仅是梦境  如果说那是荒诞的梦  为何时时撕扯着内心的伤痛  我想騎一匹高头大马  驰骋在远方辽阔的大草原  不顾一切  横冲直闯  蓦然又发觉  自己渐渐地没入深深的泥潭  看着一朵鲜艳的玫瑰花渐渐枯萎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作者简介:邹炽导(1983-),男,广东梅州人,博士,现任广东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主任科员。
期刊
江南水乡 终于飘雪  漫天的红尘飞雪  铺成一幅瑰丽动人的绢花  洋洋洒洒 带着美丽的牵挂  是在浅唱低吟一首深冬的情歌吗?  晶莹剔透的雪花漫舞于小桥流水间  在风里挣扎 寒冷里冲刺  舞动着曼妙身姿  种了一窗的微笑  经过江南水乡的润色  素洁得令人心疼  纷纷扬扬  优雅从容  伴着粉墙黛瓦  惊艳开场  淡然落定  远山近湖最后一片雪花  飘落湖面,乌镇已无法拒绝素鹅银纱  回首梦里水乡
期刊
夜色,天空一片暗红,好似某个遥远的地方燃起熊熊大火。近处暗红锐减,逐渐融成了浓的黑,稀疏的几颗星与明月显现出来。月光亮度刚刚好,使黑暗处的分界线神秘,却又恰好照亮正在行走的满怀期待的二人前方的路。  那是X博士与他的学生Z,此刻他们将看到顶尖科技的结晶——绝美无比的艺术品。  眼前是一株茶树,看似普通,却被严加看守,只有特殊人员才能进入,经过层层严密认证后,只有X博士才能零距离接触这株茶树。X博士
期刊
致敬一株野草  最大程度地弯下身子  去致敬一株生长在路边的  石缝间的野草  谁都无法体会它的磨难  在寂静的冬季所经历的一切  它的叶子是冰凉的  它的叶子是嫩绿的  它那弱小的身躯  穿过地狱无尽的黑暗  来到人间  看看三月温和而无私的阳光  看看匆忙的自大而悲戚的行人  它应该有更大目的  在北方大雪来临之前  完成它的使命  佚名碑  走着走着 便停了  困了、累了、倦了  知足了、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