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四川省地方课程教材《生活·生命与安全》在2009年秋期走进课堂,在国家课程已经十分成熟,校本课程又在不断开发孳生中,学校的课程变得充裕的情况下,联系两年多的地方教学实践,笔者对有效使用《生活·生命与安全》有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生活·生命与安全 使用策略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196-01
四川省地方课程教材《生活·生命与安全》在2009年秋期走进课堂,在国家课程已经十分成熟,校本课程又在不断开发孳生中,学校的课程变得充裕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资源?如何有效的利用教材促进学生对四川历史和省情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四川、振兴四川的责任感、使命感?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心理健康、环境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联系两年多的地方教学实践,笔者对有效使用《生活·生命与安全》有了自己的思考。
1 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
从根本上说,地方课程不是侧重于知识体系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形成关于生活、生存的积极生命态度、情感,获得有益的生命经验,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结合学生的经验、水平及学习特点,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健康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地方教材的这种开放式的课程设置及要求,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形式必须以活动课为主,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
例如在上四年级下册“安全生活”版块的《小心“马路杀手”》时,根据教材内容,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笔者做了以下设计:第一课时,(1)猜一猜:编了两个谜底分别是红绿灯和人行横道的谜语让学生猜谜语,引入课题。(2)演一演:演演根据教材内容编排的情景剧,让学生意识到交通事故的突发性。(3)议一议:引发学生讨论小明被撞的原因,明白怎样才能避免这起交通事故。(4)讲一讲:我身边的交通事故,通过活生生的事例让学生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危害性。(5)辩一辩:这样对不对,通过对一些小学生中存在的错误交通意识的辩论,让学生明白过马路时,要守规则,不能有侥幸心理。(6)唱一唱:安全拍手歌。
第二课时则在学生增强交通安全意识的基础上,认识交通标志,了解交通规则,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习惯。以唱安全拍手歌作为导入,主题活动设计了以下活动:(1)交通标识大行动,由学生戴上画有交通标识的头饰介绍各自表示的交通含义。(2)看课件,了解教材上介绍的安全参与交通的原则。(3)模拟训练场,设计一条模拟的公路,用橡皮球模拟车流,按我市道路车流量的数据不断投掷橡皮球。学生穿越模拟的车道,要不断避开投掷过来的橡皮球,亲身体验横穿马路的危险性。(4)交通安全常识问答闯关。
在以上的教学中,按照“活动教学”的思想,创设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经验分享、谈话沟通、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共同分享体验或认知成果,从而施加积极影响。在活动中建立起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促进学生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的目的。
2 强调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要求学生亲历实践
《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本身强调教学活动过程的主体性、体验性和综合性,要求学生在主题活动的实践中获得启迪与感触,习得技能与方法。这也是我们在实施《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中最关注的重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只有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活动、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收获。本课程的很多实践活动,都需要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加强与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联系,争取各种支援和帮助。有些实践活动需要采取组织学生回家进行的形式,要求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操作技术,例如:饮食文化单元中的切菜炒菜等。这就要求要做好家校沟通。只要能在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我们都要尽力开展,如“校园避震及紧急疏散演练”。
《生活·生命与安全》三年级上册“安全生活”版块中有《公共场所如何避震》内容,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不仅引导学生学习在公共场所地震避险的一些基本技巧,更主要的是根据我校实际,开展了真实的校园避震及紧急疏散演练,在演练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掌握在校园地震后的避险技巧,了解应急疏散的各个环节。如:紧急疏散过程中,上下楼梯要单列迅速前行(防止拥堵和践踏)、按照指定路线有序疏散、行进中保持安静,行进中靠右行原则(左侧为救生通道)、不弯腰系鞋带、不弯腰捡拾物品、情绪不慌张等等。通过实践活动,将在书本上的避险知识转化成实实在在的避险技能。
3 加强与学校校本课程、思想品德等课程资源的整合
在研读教材时,笔者发现《生活·生命与安全》的有些内容与我们的校本课程、思想品德的内容很接近,笔者就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材内容做了些取舍,调整了教学的重点。例如《生活·生命与安全》四年级上册“热爱生命”版块中的《生命一样的精彩》与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中的《伸出爱的手》均涉及理解、尊重并给予残疾人力所能及的帮助的内容,如何整合呢?针对班级中有个小儿麻痹症的孩子,由于常受到别人取笑而非常自卑的现状,笔者把教学的重点调整为残疾人,只要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付出艰辛的努力,不懈的追求,也能迎来生命的精彩,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这样的调整既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也鼓舞了那个自卑的孩子,同时,通过孩子们的体验活动,让他们明白,做同样的事,残疾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成功,残疾人,更需要人们的理解与尊重。同样,《生活·生命与安全》三年级上册“健康生活”版块中的《爱护我们的牙齿》与我校校本课程《生命之歌》中的《健康,从“齿”开始》也有类似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补充修改一些内容。
4 与学校德育工作相整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展示的舞台
《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很大程度上涉及的是学生的生活素养和生活技能。德育工作为学生地方课程的学习提供了精彩的展示舞台,例如:安全活动月中,德育处会评选“安全标兵”;每年的艺术节,都会举行手工制作比赛。这就为我们上《生活·生命与安全》提供了很好外部环境,插花、果盘制作、刺绣、剪纸、中国结制作、京剧脸谱等学生的成果可以参加学校艺术节的相应比赛。学生的活动成果有了精彩的展示平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作为实施地方课程的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德育处搭建的这些平台。
5 根据学生实际,调整开发教材内容
由于学校现在的安全现状,我们将有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安全知识的内容提前,如《生活·生命与安全》六年级上册中“安全生活”中的《预防踩踏》这个内容,就被我们的老师提前使用了。此外,我们还开发了《突发情况怎么办》《校园安全我知道》《火眼金睛—— 安全隐患大聚光》等等安全常识内容。
关键词:生活·生命与安全 使用策略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196-01
四川省地方课程教材《生活·生命与安全》在2009年秋期走进课堂,在国家课程已经十分成熟,校本课程又在不断开发孳生中,学校的课程变得充裕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资源?如何有效的利用教材促进学生对四川历史和省情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四川、振兴四川的责任感、使命感?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心理健康、环境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联系两年多的地方教学实践,笔者对有效使用《生活·生命与安全》有了自己的思考。
1 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
从根本上说,地方课程不是侧重于知识体系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形成关于生活、生存的积极生命态度、情感,获得有益的生命经验,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结合学生的经验、水平及学习特点,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健康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地方教材的这种开放式的课程设置及要求,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形式必须以活动课为主,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
例如在上四年级下册“安全生活”版块的《小心“马路杀手”》时,根据教材内容,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笔者做了以下设计:第一课时,(1)猜一猜:编了两个谜底分别是红绿灯和人行横道的谜语让学生猜谜语,引入课题。(2)演一演:演演根据教材内容编排的情景剧,让学生意识到交通事故的突发性。(3)议一议:引发学生讨论小明被撞的原因,明白怎样才能避免这起交通事故。(4)讲一讲:我身边的交通事故,通过活生生的事例让学生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危害性。(5)辩一辩:这样对不对,通过对一些小学生中存在的错误交通意识的辩论,让学生明白过马路时,要守规则,不能有侥幸心理。(6)唱一唱:安全拍手歌。
第二课时则在学生增强交通安全意识的基础上,认识交通标志,了解交通规则,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习惯。以唱安全拍手歌作为导入,主题活动设计了以下活动:(1)交通标识大行动,由学生戴上画有交通标识的头饰介绍各自表示的交通含义。(2)看课件,了解教材上介绍的安全参与交通的原则。(3)模拟训练场,设计一条模拟的公路,用橡皮球模拟车流,按我市道路车流量的数据不断投掷橡皮球。学生穿越模拟的车道,要不断避开投掷过来的橡皮球,亲身体验横穿马路的危险性。(4)交通安全常识问答闯关。
在以上的教学中,按照“活动教学”的思想,创设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经验分享、谈话沟通、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共同分享体验或认知成果,从而施加积极影响。在活动中建立起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促进学生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的目的。
2 强调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要求学生亲历实践
《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本身强调教学活动过程的主体性、体验性和综合性,要求学生在主题活动的实践中获得启迪与感触,习得技能与方法。这也是我们在实施《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中最关注的重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只有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活动、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收获。本课程的很多实践活动,都需要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加强与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联系,争取各种支援和帮助。有些实践活动需要采取组织学生回家进行的形式,要求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操作技术,例如:饮食文化单元中的切菜炒菜等。这就要求要做好家校沟通。只要能在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我们都要尽力开展,如“校园避震及紧急疏散演练”。
《生活·生命与安全》三年级上册“安全生活”版块中有《公共场所如何避震》内容,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不仅引导学生学习在公共场所地震避险的一些基本技巧,更主要的是根据我校实际,开展了真实的校园避震及紧急疏散演练,在演练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掌握在校园地震后的避险技巧,了解应急疏散的各个环节。如:紧急疏散过程中,上下楼梯要单列迅速前行(防止拥堵和践踏)、按照指定路线有序疏散、行进中保持安静,行进中靠右行原则(左侧为救生通道)、不弯腰系鞋带、不弯腰捡拾物品、情绪不慌张等等。通过实践活动,将在书本上的避险知识转化成实实在在的避险技能。
3 加强与学校校本课程、思想品德等课程资源的整合
在研读教材时,笔者发现《生活·生命与安全》的有些内容与我们的校本课程、思想品德的内容很接近,笔者就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材内容做了些取舍,调整了教学的重点。例如《生活·生命与安全》四年级上册“热爱生命”版块中的《生命一样的精彩》与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中的《伸出爱的手》均涉及理解、尊重并给予残疾人力所能及的帮助的内容,如何整合呢?针对班级中有个小儿麻痹症的孩子,由于常受到别人取笑而非常自卑的现状,笔者把教学的重点调整为残疾人,只要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付出艰辛的努力,不懈的追求,也能迎来生命的精彩,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这样的调整既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也鼓舞了那个自卑的孩子,同时,通过孩子们的体验活动,让他们明白,做同样的事,残疾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成功,残疾人,更需要人们的理解与尊重。同样,《生活·生命与安全》三年级上册“健康生活”版块中的《爱护我们的牙齿》与我校校本课程《生命之歌》中的《健康,从“齿”开始》也有类似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补充修改一些内容。
4 与学校德育工作相整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展示的舞台
《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很大程度上涉及的是学生的生活素养和生活技能。德育工作为学生地方课程的学习提供了精彩的展示舞台,例如:安全活动月中,德育处会评选“安全标兵”;每年的艺术节,都会举行手工制作比赛。这就为我们上《生活·生命与安全》提供了很好外部环境,插花、果盘制作、刺绣、剪纸、中国结制作、京剧脸谱等学生的成果可以参加学校艺术节的相应比赛。学生的活动成果有了精彩的展示平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作为实施地方课程的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德育处搭建的这些平台。
5 根据学生实际,调整开发教材内容
由于学校现在的安全现状,我们将有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安全知识的内容提前,如《生活·生命与安全》六年级上册中“安全生活”中的《预防踩踏》这个内容,就被我们的老师提前使用了。此外,我们还开发了《突发情况怎么办》《校园安全我知道》《火眼金睛—— 安全隐患大聚光》等等安全常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