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艺术性与魅力之浅见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ua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深感:要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素质,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是:学生爱上语文课,对语文有浓厚兴趣,喜欢并自觉进行语文学习。如何才能使这一条件具备呢?我认为首先在于教师要讲究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使语文课富有魅力。
  所谓讲求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就是用微格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提高语文教学技能。具体讲,就是精心设计每堂语文课的每一项内容、每一个细节,从课堂教学结构的导入、提问、组织讨论、小结到教师自身行为的表现,都要准确得体而富有动人的力量,要具一种美的感染力,以使学生深深被吸引住。随着作品与教师的情感或喜或悲,学生全部感知系统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清晰敏捷,纵横驰骋,在特定情境中感受到心灵的颤动或情感的满足,在美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增强技能,尽可能在有限的45分钟内获取最大效益,并摆脱掉原来较重的课业负担。
  为此,我与同仁在这方面逐步做了一点尝试与探索。
  一.围绕重点,旁征博引
  从心理学角度看,任何人对自己不曾听过看过的新东西似乎都有种新鲜感、渴求了解感,特别是求知欲较强,对一切似乎都陌生、都充满好奇的孩子,他们不知道的、教科书上没写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更具吸引力。“学生就爱听书上没有的”恐已非个别现象,学生喜欢和敬佩知识渊博、讲课内容丰富的老师恐也基于此种心理。那么,我们就需适当给予他们些新的刺激,以促进求知欲,培养其对语文的情感、兴趣。所以,如果老师能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适时补充与课内联系紧密的课外资料,就会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有兴趣学与思,处于主动地位,从而列好掌握和巩固应学会的东西。
  我喜欢在讲课时适当补充课外资料,联系实际,旁征博引。这不仅不会喧宾夺主,反而有助于重点内容知识的掌握巩固。因为这样讲,学生爱听、注意听,有助于理解,印象深,有效。而且,这样还能丰富学生头脑,开阔其眼界,激发求知欲,启发联想,活跃思维。而从真正学好语文的角度看,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从满足社会需要的长远目标看,这后者的价值不是更大吗?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要较好达到教学目的,就比须在导入、提问、组织探讨、小结等环节上动脑筋,精心搞好每一环节的设计。这是微格教学理论所强调的教学技能,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精心备课”,常指这方面。
  我就文章思路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启发性提问,提问紧扣课文,难易适中,语言均经过斟酌,力求准确而简洁,流畅而具吸引力。提示小结性的语言亦如此,并力求富于美感。这样一步一步,使学生认真看书、思考、概括、思路紧跟教师。
  三.刻苦锤炼好教学语言
  这是提高教学艺术性特别强调的一点。教学语言主要指教师的课堂口语(语言、语音、语气等)和身态语(表情姿势、堂上动作等)。如果说“围绕重点旁征博引”与“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属于教学内容的话,那么“锤炼好语言”该算作形式。内容由形式来表现。试想有一份“无懈可击”的教案,内容设计很好,吸引人,富感染力,但交给口音很重或口齿不甚清楚,“啊、啊”口头语不断,语调平淡、缺乏感情,无目的重复,总在讲台上一个姿势,眼睛总瞅着教案或是别的一个什么地方,没有表情,没有手势……这样的人去讲,那会是何等糟糕的情景呢。面对这样一个缺乏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缺乏情感、活力,形同槁木的老师,语文课还有什么魅力可言?学生的兴趣、感情、思维何以激发起来?学生的语文水平何以提高?而倘若将此教案拿给教学语言能力很强的教师去上课,堂上就会是截然不同的景象,效果自然很好。我曾耳闻目睹一些老师的讲课,其差距往往并非在专业知识水平上,也不在教学设计上,而就在课堂驾驭教学语言的能力上,仅这点不同,教学效果便不同。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在提高语文教学艺术性,增强语文课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我们教师必须有意识地随时注意在语言表达的实践中磨练自己,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尤其是必须锻炼提高“临时应变语言”的表达能力,可以说这是最难的,因要使应变语言流畅生动的表达出来,需要极为清晰敏捷的思维,果断迅速的组织。让我们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箴言:“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坚强战士,有的语言像枯草的影子一样,没有力量和感情,有的语言则像永恒的星星那样光辉灿烂,永不熄灭,为人类指引着道路。努力使你的语言成为指路的明星吧!”我想,我们教师,真应修炼成语言艺术的天使。
  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学生倦怠而注意力分散,而且可以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鼓励大胆进行多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这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对训练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总之,我们要冲破束缚,放开手脚,千方百计提高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洋溢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富于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享受。让我们面对一双双真诚而好奇的眼睛,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小脑瓜,以知识丰富、旁征博引充实诱导之;以声情并茂、绘声绘色激发感染之;以轻松愉快、活泼多变的方式吸引调动之;以严谨求实、勤练多思的学风要求训练之。依据实际,综合运用,以达共同目的:使学生于长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的情境熏陶下,自自然然健康茁壮地成长起来,永远喜爱语文,并自如地运用语文为社会服务。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第七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聋生来说,背诵有助于他们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积累词语,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还能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知语言文字的知识规律,在感知的过程中锻炼了读的能力。因此,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对聋生背诵的训练。  关键词: 理解 语感 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记忆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背诵是一种学习的基本方法,后来说“死记硬背”,只能养成书呆子,于是谁也不敢主张背书,更不敢主张背古文了。然而,对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格,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性质的前提下,要优化教学环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机地渗透心理教育,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更好地塑造学生健全的心理与人格,激发学生的潜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心理健康;语文;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这些中职学生与同龄人相比,要较先进入社会从事各种工作,他们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还要具备良好的从业素质。因此,在加强技能培养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审美教育、创新教育等,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本文针对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中职语文;现状;建
期刊
一直以来,我始终认为:语文课堂是宽松的、活泼的。在语文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思维活跃,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真正融为一体。正常的语文教学,曾经感染了一代代文学巨子,也使得一些自然科学家们终生受益,念念不忘。探究他们倍受感染的原因,就是他们从语文学习中寻找到了快乐。既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又增加了文学素养;既培养了形象思维的能力,又具备了幽默生动的口才;既会欣赏,
期刊
句式仿写”是《考试大纲》中确立的从句子运用角度检测考生“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考点。从2000年开始进入高考试验田后,句式的仿写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因为它不仅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诸多方面,甚至涉及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考查的内容也丰富多彩,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涉及对联,诗歌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探索、尝试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开放性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改变过去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模式,使学生感受到评价的快乐,让评价正真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努力在多元评价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元化;评价;过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所以,在评价中我们
期刊
摘要:小学生每天都处在各种媒介以及它们提供的大量信息包围之中,开展小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研究,迫在眉睫。我们教育者应努力探究有效途径,使他们形成以阅读能力为根基与主干、以生活中可以接触的所有媒介为树冠的树状结构媒介素养。  关键词: 媒介 素养 树状结构  21世纪的今天,是被媒介包围的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据统计,我国目前报纸种类超过5000种,期刊杂志超过10000种,电视台达到3000家左右,网
期刊
摘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问题。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 教学策略 建模能力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可以说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
期刊
摘要: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新课标 学生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是20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笔者就合作学习理论及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的运用作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 应用  “合作”是人类在生产和社会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合作意识是人类的本身固有的行为意识,人类在知识和技术的传承过程中,都有意或无意地伴随着合作行为。在教育领域中合作学习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