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香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zhanyuy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去回忆小时候,那时总爱在夏日的大晴天早上,躺在离家不远的江边的沙滩上。当然,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沉思,我不会踱着步子在江边,让思绪和水一起涌动。我也还没学会细数江沙,将心底一切不愉,伴着指缝里闪耀的流逝,一点点埋在沙底。
  那时候,我只是纯粹想在凉凉的沙上躺一会儿。风小,风凉;沙细,沙软。却惬意了整个童年。
  那时候的童年是简单的。一捧细沙、一个地瓜,就能让我玩乐一整个酷晒的夏日。
  那时候,沙子似乎是有味道的:有烤地瓜后遗留的碳味和地瓜残屑的丝丝甜而不腻,还有江水浸入沙滩,混着江贝和水鱼的腥气。有时候,轻轻地将头靠着沙土,我能听到,江水在那好多米的深处的脉动,以及不知名的沙虫的窸窣。
  也有在夜里,在家人的陪同下一起到江边,在星辉的幕布下,说着我听过好多次的江妖水怪的故事,我听得出奇,出奇里还有惧怕。脚下的虫子也在聚会,听着我们的故事,唱着它们的歌。
  后来,我好多年没有回去。我有点记不得那里的味道,和江岸的轮廓。我听父亲说起,那边的沙滩被改造了,现在很多人去那边玩!
  我时常工作到午夜,一个人回想着小时候和沙与水的亲密接触。那样的回想似乎是一种别样的休息,我能愣愣出神好久。缓过神,精力又饱满几分。
  后来,我也在工作之余回去过。难得的休息日,一大早我大步走在沙滩上。这么多年有一个很大的收获,我的的确确学会了沉思。
  抬头晃眼,似乎水没有以前干净了。沙滩上的脚印越来越多,带来了花花绿绿的垃圾。曾经这里是一片乐园,如今这里是一片公园。
  我极力用鼻子、用肢体,去找寻那模糊的沙的味道和触感,可是即使我把衣服剥得精光,也感受不了沙子的凉和软。我把整个头重重埋在沙里,闻不到沙香,只换来一整鼻腔进沙的刺痒和咳嗽。如果失落是一种难受,我宁愿被江流推走。
  傍晚,我想陪同母亲到江边走走。母亲说,江边灰尘太大,又脏,冷极了,就不去了。
  午夜难眠,我一个人又溜到沙滩上,我想好好会一会这位童年的朋友,还有沙丛里的一群伙伴。天上有星,残芒几粒;脚下有虫,低鸣不闻。我觉得好冷。
  哦!该回家了,明早还要赶公司的报表呢!我起身拍了拍衣袖,将一身西装裹起。突地,我闻到了味道,在衣服的领上、腰上、口袋上。那是一袭混杂了烟味、咖啡味和酒味的重叠。原来这几年我的鼻子里充斥的都是这样的味道。
  不是我闻不到沙的味道,而是以前的沙子早就溜走。
  不是我闻不到沙的味道,而是我身上都是城市的喧嚣。
  我起身,沒有回头。
  再后来,我就几乎没有回去过了。
  几年前,母亲颤颤巍巍地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照片,那是我小学毕业时照的相,有些发黄,是在江边。
  十二岁的我,白衬衫,臂上三条杠,侧卧在沙滩上,背后是长长的、青青的、流动的水。十二岁的我可爱极了,那时候的沙滩也可爱极了。
  因为童年的干净,所以江沙格外香。
其他文献
01  你刚进入天国,一群成年“人”就围了上来。  “哦,小鬼!”  “小不点,你是来找你妈妈的吗?”  “不是,”当你告诉他们,“我妈妈还活着呢!”他们就会大惊小怪起来:“啧啧!这太不像话了!”听那口气,好像我这么小就不应该死,好像我犯了多大的错误似的。他们看上去就像是在谴责我在进天国时加了塞儿,抢了别人的位置。  “在那边的人,总是按年龄和经验来判断谁能干什么,谁不能干什么!”看来阿瑟的话还真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画鸡》是明代画家、诗人唐寅(1470—1523)为自己的画作题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有人物画的艳丽清雅,有写意画的意趣秀逸,还有书法艺术的峭俊洒脱,如童谣清丽、似乡音纯厚,同时透视了诗人不拘成法的“任逸不羁”(明·徐祯卿)和惯用口语的“谐俗俚歌”(杨静盦)的美学追求。  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
大黄蜂,又称胡蜂或马蜂,在我国分布很广,湘北、湘南均有它威武的身影。成年的大黄蜂个头儿是普通蜜蜂的3倍以上,性情粗野凶猛,单个的大黄蜂1分钟能杀死40只蜜蜂。  它们在组织攻击前,先派一只大黄蜂进行侦察,当发现目标后,马上进行锁定——分泌出一种信息素的化学物质涂抹在蜂巢上。然后就飞回去报告目标进行攻击。  令人悲叹的是,湘北的蜜蜂不善于群体作战,而是一对一与大黄蜂决斗,场面惨不忍睹。一群数量约有三
1  《上阳台帖》所说的阳台在哪里,我始终不得而知。如今的商品房,阳台到处都是,我却找不到李白上过的阳台。至于李白是在什么时候、什么状态下上的阳台,更是一无所知。  查一下《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发现《上阳台帖》(书中叫《题上阳台》)没有编年,只能打入另册,放入《未编年集》。《李白年谱简编》里也查不到,似乎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年份,没有户口,来路不明,像一只永远无法降落的鸟,孤悬在历史的天际,飘忽不定。
从沈从文的《边城》、鲁迅的《故乡》,到萧红的《呼兰河传》,再到路遥的《人生》、莫言的《丰乳肥臀》……文学中的乡土中国跟随着动荡的社会变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故乡是用来怀念的,故乡是用来美化的,故乡是用来失望的”  1934年,三十二岁的沈从文因为母亲病危从北平返回湘西。阔别十八年的家乡已经不是他记忆中美好纯粹的样子。湘西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灵感发源地,是遗世独立、平静祥和的家园,是中国
谁家动刀尺?  心也需要秋衣。  听鲛人的召唤,  听木叶的呼息!  风从每一条脉络进来,  窃听心的枯裂之音。  诗人云:心即是琴。  谁听过那古旧的阳春白雪?  为真知的死者的慰藉,  有人已将它悬在树梢,  为天籁之凭托 ——  但曾一度谛听的飘逝之音。  而断裂的吴丝蜀桐,  僅使人从弦柱间思忆华年。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
就介入中华文化的深度而言,与蝶和蝉一样,蟋蟀算得上是“文化昆虫”了,早在《唐风》《豳风》里就留有它的印记。“唐”指今山西太原一带,“豳”在陕西西部,两地均说“蟋蟀”;到河北、山东,就称为“趋织”、“促织”;江南则称蟋蟀为“赚绩”。  民俗学家、语言学家曲彦斌先生在为清代苏州人顾禄的《广杂纂》作注时,将“斗赚绩勿输”一句解作“同人赌赛连连取胜。”曲先生是东北人,不知道“赚绩”在吴语里就是蟋蟀的意思。
1985年,时年八十一岁高龄的巴金先生,收到了江苏无锡钱桥中心小学“十个寻找理想的孩子”寄来的求助信。这十个正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因被彼时乍起的“为金钱工作、为金钱学习”等社会现象所迷惑,因此向他们心目中拥有“神奇力量”的巴金爷爷致信,以期望得到“打开心灵窗户的钥匙”。   当时正经受着帕金森症折磨的巴金先生每天只能写几十个字。为怕孩子们等得焦急,他先是回写了一封短信,告知他们来信已收到,五十多
教育不是要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疯狂报班,教育不是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就万事大吉,教育更不是让孩子用自己的人生去完成大人的愿望。那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如何与孩子沟通?家长、学校、社会三方应当承担哪些责任?蒋勋老师以教師的视角,与大家分享几点与此有关的思考。  01 |沟通  很多青春期的行为,在大人眼中常常被定位为“坏”,造成青春期很大的压抑。可是如果大人能够了解这样的世界,中间的沟通一旦进行,青春期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