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爆发商品安全战

来源 :百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jun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专家表示,中美之间的摩擦升级或许成为“变相的贸易战”,对中美双方进出口利益产生重创,其背后反映的贸易保护主义“复兴”趋势,足以引起中国政府与企业的关注。
  
  今年以来,美国封杀中国商品的事件此起彼伏,从水产品到牙膏,从轮胎到玩具,从食品到药品……7月13日美国商务部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态度强硬,“中国对其出口产品的安全负有责任”。中国输往美国的商品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严格检查。
  中国政府为此主动出击,7月16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网站称:“美输华食品被检出硒超标,相关产品已被检验检疫部门做退货处理”。7月13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公布,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美国数家主要肉类加工商的产品即日起将无缘中国市场。
  中国政府已开始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中国商品质量安全的指导和监督。同时指出,商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中国独有,这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个国家一起来共同解决。如果某些国家因为国内其他问题,随意指责中国,甚至为中国商品出口人为设置非正常出口贸易壁垒,损害的可能不仅仅是中国的出口贸易利益,对所在国,甚至全球其他地方来说,都将受到伤害。
  有关专家表示,中美之间的摩擦升级或许成为“变相的贸易战”,对中美双方进出口利益产生重创,其背后反映的贸易保护主义“复兴”趋势,足以引起中国政府与企业的关注。
  
  遭遇进口沙皇
  
  近几个月来,中国商品在美国频繁遭遇安全指责。5月23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表示,美国海关将对所有来自中国的牙膏进行扣检,直到检测表明这些牙膏是安全的方予放行。
  牙膏风波仍未平息之际,6月28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宣布,美国将暂停从中国进口鲶鱼、巴沙鱼、虾、鲮鱼和鳗鱼5种水产品,直到证明这些产品符合美国的安全标准为止。
  据称,作出这一决定主要是为了保护美国消费者的健康,因为近来从中国进口的上述部分水产品中发现含有孔雀石绿和龙胆紫等禁止食用的添加剂。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养殖国家,其水产品出口量约占全球的一半。中国也是第三大向美国出口水产品的国家。
  根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数据,今年以来每月都有约200批中国的货物被美国拒收,是所有美国主要食品贸易来源国家中最多的。
  另据中国商务部的调查,中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都会受到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
  某些中国商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但当前美国媒体“排山倒海式”地对中国商品的指责却不乏夸大成分,在部分人士的推波助澜下,“中国制造”被妖魔化,普通的商品质量问题迅速上升为“政治风暴”。
  一向喜欢责难中国的美国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7月1日建议在美国商务部内设一名“进口沙皇”,专门负责一切保障进口商品质量和安全的事务。
  查尔斯·舒默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建议:尽快采取新措施,要求美国所有生产食品、维生素和化妆品的公司通过相应形式,说明其购自海外的原材料的产地。他还敦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检查中国厂商前不再作事先通知,并在考察外国生产设施时收集一些产品样本。
  在美国国会,查尔斯·舒默也是针对人民币的“汇率操纵提案”的积极推动者,他和一些议员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导致美国对华贸易赤字的主要原因。分析人士认为,查尔斯·舒默建议设“进口沙皇”,是想借对中国进口商品质量发难,来为其对中国货币改革施压的相关提案造势。
  包括查尔斯·舒默在内的共和党、民主党共4名美国国会参议员,6月份联手推出一项提案,要求授予美国财政部新的权力对汇率出现“偏差”的国家施压。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经贸学院徐海宁教授表示,近几个月来,一系列中国商品在美国遭遇安全指责,要认清楚这些指责中国商品安全问题的大背景。美国之所以大肆炒作中国商品安全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对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及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持续增加感到不安。另一个原因是来自于美国国内的政治斗争压力,其实商品安全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而美国此时进行炒作,是出于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需要而找的借口。这表明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正在不断抬头。
  中美两国互为对方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还是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一个市场。美国2006年对华出口总值增长了32%,其增长部分超过了当年美国对印度出口的总值。
  有关专家指出,贸易争端更多服务于促华金融市场开放的目的。因此,如果手段升级、美方所需付出的代价超出最终收益,则升级争端就属不智。
  
  中国政府适时“亮剑”
  
  美国对于进口中国商品质量问题的炒作变得愈演愈烈,令解决两国间分歧的一切努力复杂化。中国的外交人员已经开始通过召开媒体说明会和散发说明稿等方式,说明存在质量问题的中国商品仅仅是中国对美国出口中的很小一部分,因而中国商品的危险性不该被过分夸大。
  日前,中国有关部门发表的中国出口食品是安全的说明稿充分表明,去年中国运抵美国的食品中,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退货的比例不到1%,这一数字甚至略低于同期中国拒收的美国食品比例。说明稿称,中国出口食品的质量合格率超过99%。说明稿敦促美国和其他国家要以科学和公平的态度对待中国出口食品,切勿炒作单独事件,误导公众形成中国所有的出口食品都不安全的观念。
  在美国查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后,中国曾希望美国能从维护双边合作大局出发,科学、公正地对待中国食品。中国驻美大使馆近日更是罕见地在其网站上发布文章称,中国出口食品是安全的,不能将一批食品的个案问题说成是所有中国食品问题,一个中国不法企业的问题说成是中国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问题。
  7月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有关媒体报道所说的有问题的中国商品只是极少数,不能代表中国出口商品的全部,不能就此否认中国产品的安全。
  秦刚说,前段时间媒体不断报道的有关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有几方面因素:一是存在误解,二是国内外一些不法商人所为,三可能是由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在进出口商品的检验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上有所不同。
  “我们愿同外国在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方面开展合作,目的就是要为国内外的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高质量的产品。要避免使有关问题扩大化、复杂化,特别是政治化。”秦刚说。
  中国政府面对出口商品安全问题招致的排山倒海般的批评,以及由此面临的各种新限制措施,首次摆出回击姿态。
  7月16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网站称:“美输华食品被检出硒超标,相关产品已被检验检疫部门做退货处理”。7月13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公布,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美国数家主要肉类加工商的产品即日起将无缘中国市场,包括全球最大肉类加工商泰臣食品公司速冻家禽以及肉类产品被发现受到沙门氏菌污染。
  国家质检总局还公布,美国供货商一一现代技术有限公司出口中国的柳橙果肉和供货商玛莉安妮公司出口中国的特级杏脯在中国口岸被检验出细菌总数﹑霉菌和二氧化硫含量超标。国家质检总局宣布,已经对柳橙果肉作了监督加工处理,并对玛莉安妮特级杏脯作了销毁处理。
  国家质检总局在早些时候公布说,宁波和深圳两地质检部门对美国向中国出口的一批保健品和葡萄干做出退货和销毁处理,理由是这些产品的大肠菌群﹑霉菌计数和二氧化硫含量超标。
  为此,国家质检总局要求中国各地相关部门加强对来自美国食品的检验检疫,同时也提醒中国进口商在进口美国食品时要在合同中明确有关食品安全要求,以降低贸易风险。
  分析人士认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中国出口商品安全问题不断曝光,因此,中国也增加了对外国进口食品的把关,试图以此表明中国不是唯一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国家。
  奥美公共关系国际集团中国区总裁柯颍德表示,中国最近对质量事件的回应与过去大相径庭,过去中国政府对国际大事的回应总显得慢半拍。如果是在10年前,中国政府根本不会对此类事件发表评论,而现在他们对某些事件的回应态度甚至会令人大吃一惊。
  柯颍德认为,中国在回应外界批评上较过去更为积极。在中国商品安全问题上,可以将中国形容成一把出鞘的利剑,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的关心自己的国际声誉。
  对中国而言,商品安全问题尤为敏感,因为现在距2008年北京奥运会只有1年时间,出现食品安全之类的问题往往比较棘手,这是政府非常不愿看到的。如何确保运动员饮食不受污染是外界严重关切的问题。
  
  破解危机
  
  近期中美两国间在食品及日用品安全问题上的摩擦进一步升级,问题的争执可能成为“变相的贸易战”。
  因此,中国政府最近也在内部采取一些措施。就在中方为出口食品及药品的质量及安全辩护时,中国政府最近宣布将对其食品药品行业的法律法规全面改革,并健全检查机制。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说,中国愿意与美方密切合作来解决上述问题。美方则表示将尽快派人到中国磋商解决的办法。
  就在不久前,中国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因受贿罪被判处死刑。中国政府官员开始日复一日的发誓要整顿其食品安全监督系统。
  中国政府在一次调查中发现了2.3万起违反食品安全有关规定的案件后,并宣布关闭一批食品生产厂,理由是这些工厂在多种产品中掺入工业添加剂。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华民教授表示,这是正常的商业贸易问题,不必大惊小怪。一些中国产品出口到国外出现质量问题,不能否认大部分中国产品的质量在不断提升的事实,但也不能回避问题。现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迅速成立有自律性和约束力的行业协会,形成行业内的监督、淘汰机制,使得一些有质量问题的“老鼠企业”因为不守商业信誉和道德而被淘汰。他表示,只有把“老鼠企业”清除出去,才能树立起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对于如何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认清大形势。现在对中国而言,一方面是要引导企业向内,把目标对准国内市场,启动国内消费;另一方面,国家要根据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一些国内商品安全质量标准,使之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加强检查和监督,把好源头关,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外贸易商品安全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个别出口商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影响的是“中国制造”的信誉,削弱了国外对“中国制造”的信任度,甚至影响到整个中国的国际形象。对此,必须谨防“中国制造”出现大面积信任危机。
  有关专家指出,关键在于中国自身必须对出口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严格检验,切实把好出口产品质量关。同时,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大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使出口商品迈上一个质量、品牌的新台阶,确保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信誉。
其他文献
朋友家里悬挂着一副楹联:得失失得,何必患得患失;舍得得舍,不妨不舍不得。每次我都要驻足细品,虽次次都有不同感受,却从未有清晰的了悟。直到有一天,我问他:我很喜欢这幅字,能不能送给
螳螂门大家郝恒禄在《太极梅花螳螂拳论》序言中警示:“本修己治人之义。凡有所得,勿守秘密。使天下之吾道同仁,日蒸日上,各臻上乘,方不负先圣薪传之初旨也。”先贤心胸博大,令后人相形见绌,武界保守者宁不警醒!
在所谓“读图时代”、“速读时代”的后阅读时代,花里胡哨的图片与文字混合拼贴,画蛇添足的美工设计辅之以物欲横流的各种消费新主张,令人不知所措。一天晚上,当我在网上浏览到这样一个词:“素读主义”,不禁眼前一亮。  现在许多杂志书籍网络等媒介本身是读图时代的产物,重提以文字为主的“素读主义”直面文字,与“速读主义”唱反调,用大脑去联想行云流水、飞沙走石,而无需借助繁杂的图说,更超脱功利心的驱动,但求心灵
据有关资料记载:翻子拳由宋代周侗所创,后传于岳飞等人。几百年后,清末志士赵老灿得此拳后,传于河北一带。但宋代与清朝相隔元、明两个朝代,几百年兵荒马乱的历史,使翻子拳几乎没有完整的资料记载,最大的可能就是散记在一些门派的拳谱之中。为方便翻子拳爱好者研究所用,特将祖传的燕青翻子拳作一简介。
本文分析了广州市电子废弃物公益性再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应当从加强高校内外志愿者队伍互动、建立物联网推广布点、加强政策法规的可操作性等方面完善广州市
在现阶段农民工子女无法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势必会产生新一代文盲,将引发新的社会不公,最终影响社会的安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鉴于此,以上海为例分析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