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名思义,财商教育与金钱相关。在美国,父母在孩子三岁时就开始教孩子辨认钱币了。但在我国,很多家长认为,过早让孩子接触金钱,“掉进钱眼儿”并不好。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周艳:财商是一个人认识、创造和管理金钱(财富)的能力,它与智商、情商被称为现代人必备的“三商”。毋庸讳言,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钱,不管你是不是喜欢它。有研究表明,5~12岁是对儿童进行财商教育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孩子的金钱观和消费习惯尚未定型,如果此时能进行合理引导,不但不会让孩子“掉进钱眼儿”,还会让孩子受益终身。从小做外卖生意的麦当劳创始人雷·克罗克, 5岁学做生意、11岁开始炒股的沃伦·巴菲特等,他们从小都得到了很好的财商教育。财商教育不但是引导孩子体验和管理金钱的教育,也是引导孩子学会规划梦想和管理人生的教育,更是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父母、建立责任感、获得独立自尊等健全人格的教育。
:在一所小学,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成了有偿服务,如借给同学学习用具,帮助同学解难答疑,都要收取费用。这种做法应该提倡吗?
周艳:财商教育是要交给孩子如何赚钱的。一个人不知道如何赚钱,经济上就无法独立,生活就无法自立。现在很多“啃老族”,就是财商教育不够的结果。不过,财商教育不单单是教学生掌握赚钱技能,还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金钱观,会花钱、用钱,为创造美好人生奠定基础。
我们中国人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就是说,金钱的获取一定要符合道德原则,要遵守规则。这是财商教育必须注意的问题。如果把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变成有偿服务,孩子真的就会“掉进钱眼儿”,一切奉行拜金主义,这不是我们想要的财商教育。
:一些家长在孩子考试考出好成绩后,会给一定数额的金钱奖励。家长认为这是在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对此,您怎么看?
周艳:适度的金钱奖励是可以的,我们不能完全否定金钱的作用。有些孩子希望得到金钱,其理由是很正当的,比如要参加小记者团,想攒点钱买一部好点儿的相机;比如要认养一棵树,需要出资;比如要帮助一个贫困学生,要捐款;等等。针对孩子的正当要求,家长采取适度金钱奖励的办法,不但可以解决孩子所需,还能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金钱奖励一定要适度。家长如果总是采用金钱奖励,金钱激励的作用就会弱化,而且,孩子的胃口可能越来越大。所以,长期依靠金钱进行激励,不见得是恰当的财商教育。
:最近在人人网上,小学生人手一台单反相机外拍的照片引人注目。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有钱的青少年脚穿“阿迪达斯”,手握“苹果”。炫富在中小学生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需要警惕。
周艳:是的。炫富往往导致攀比。炫富、攀比现象的出现,有社会的原因:贫富差距的存在,使得一些青少年通过炫富来获得优越感;也有家庭的原因: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惟恐自己的孩子在消费上比别人差,怕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穿好吃好用好,这就助长了孩子炫富、攀比心理;还有学校的原因:不少学校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关注不够、引导不够。
还有一个关联问题,那就是“仇富”,对富人不满、嫉妒和仇恨。学校可以通过班会课、宣传栏、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辛勤付出与财富获得的关系、财富与责任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获得与回报的辩证关系,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积极进取,将来做出一番事业。
:现在孩子平时都会得到一定的零花钱,逢年过节的时候,还可以拿到红包,成为孩子自己的小金库。有钱了,有的孩子花钱如流水。该如何引导孩子平日的消费呢?
周艳:孩子的钱主要来自家庭,孩子消费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孩子形成科学、文明的消费方式,关键在家长。一是对孩子的频繁消费要求要合理拒绝。家长即使再有钱,也不能任由孩子无度消费。二是向孩子适当公开家庭经济收入,与孩子一起制订家庭消费计划。家长要帮助孩子形成勤俭节约、认真理财的习惯。如利用节假日去商品展销会了解交易情况,引导孩子合理购买自己的生活用品和家庭物品等。三是寻找恰当机会,让孩子参与家庭经济管理。寒暑假时,不妨让孩子安排一个月的家庭经济生活,包括参与买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他们体验当家的艰辛,学会精打细算。
引导孩子平日合理消费,学校也有责任。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勤工俭学、爱心奉献活动,培养他们艰苦奋斗、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责任编辑/程 曦
周艳:财商是一个人认识、创造和管理金钱(财富)的能力,它与智商、情商被称为现代人必备的“三商”。毋庸讳言,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钱,不管你是不是喜欢它。有研究表明,5~12岁是对儿童进行财商教育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孩子的金钱观和消费习惯尚未定型,如果此时能进行合理引导,不但不会让孩子“掉进钱眼儿”,还会让孩子受益终身。从小做外卖生意的麦当劳创始人雷·克罗克, 5岁学做生意、11岁开始炒股的沃伦·巴菲特等,他们从小都得到了很好的财商教育。财商教育不但是引导孩子体验和管理金钱的教育,也是引导孩子学会规划梦想和管理人生的教育,更是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父母、建立责任感、获得独立自尊等健全人格的教育。
:在一所小学,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成了有偿服务,如借给同学学习用具,帮助同学解难答疑,都要收取费用。这种做法应该提倡吗?
周艳:财商教育是要交给孩子如何赚钱的。一个人不知道如何赚钱,经济上就无法独立,生活就无法自立。现在很多“啃老族”,就是财商教育不够的结果。不过,财商教育不单单是教学生掌握赚钱技能,还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金钱观,会花钱、用钱,为创造美好人生奠定基础。
我们中国人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就是说,金钱的获取一定要符合道德原则,要遵守规则。这是财商教育必须注意的问题。如果把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变成有偿服务,孩子真的就会“掉进钱眼儿”,一切奉行拜金主义,这不是我们想要的财商教育。
:一些家长在孩子考试考出好成绩后,会给一定数额的金钱奖励。家长认为这是在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对此,您怎么看?
周艳:适度的金钱奖励是可以的,我们不能完全否定金钱的作用。有些孩子希望得到金钱,其理由是很正当的,比如要参加小记者团,想攒点钱买一部好点儿的相机;比如要认养一棵树,需要出资;比如要帮助一个贫困学生,要捐款;等等。针对孩子的正当要求,家长采取适度金钱奖励的办法,不但可以解决孩子所需,还能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金钱奖励一定要适度。家长如果总是采用金钱奖励,金钱激励的作用就会弱化,而且,孩子的胃口可能越来越大。所以,长期依靠金钱进行激励,不见得是恰当的财商教育。
:最近在人人网上,小学生人手一台单反相机外拍的照片引人注目。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有钱的青少年脚穿“阿迪达斯”,手握“苹果”。炫富在中小学生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需要警惕。
周艳:是的。炫富往往导致攀比。炫富、攀比现象的出现,有社会的原因:贫富差距的存在,使得一些青少年通过炫富来获得优越感;也有家庭的原因: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惟恐自己的孩子在消费上比别人差,怕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穿好吃好用好,这就助长了孩子炫富、攀比心理;还有学校的原因:不少学校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关注不够、引导不够。
还有一个关联问题,那就是“仇富”,对富人不满、嫉妒和仇恨。学校可以通过班会课、宣传栏、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辛勤付出与财富获得的关系、财富与责任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获得与回报的辩证关系,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积极进取,将来做出一番事业。
:现在孩子平时都会得到一定的零花钱,逢年过节的时候,还可以拿到红包,成为孩子自己的小金库。有钱了,有的孩子花钱如流水。该如何引导孩子平日的消费呢?
周艳:孩子的钱主要来自家庭,孩子消费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孩子形成科学、文明的消费方式,关键在家长。一是对孩子的频繁消费要求要合理拒绝。家长即使再有钱,也不能任由孩子无度消费。二是向孩子适当公开家庭经济收入,与孩子一起制订家庭消费计划。家长要帮助孩子形成勤俭节约、认真理财的习惯。如利用节假日去商品展销会了解交易情况,引导孩子合理购买自己的生活用品和家庭物品等。三是寻找恰当机会,让孩子参与家庭经济管理。寒暑假时,不妨让孩子安排一个月的家庭经济生活,包括参与买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他们体验当家的艰辛,学会精打细算。
引导孩子平日合理消费,学校也有责任。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勤工俭学、爱心奉献活动,培养他们艰苦奋斗、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责任编辑/程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