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而一直以来,教师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以及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不良倾向,使得数学生活应用性不强,给学生造成数学抽象、枯燥乏味的印象,从而使教学改革难以深化。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凸现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它应 具备几个基本特点:一是课堂教学应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活动背景,以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为生长点,使儿童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在活动中改变自己并不断提出 新的要求,培养出一种能动的、非顺从的、非保守而具主体性的人;二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完整的目标,不仅有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还应包括学生意 志、交往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三是课堂教学应强调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和亲身体验,创造性地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过程,做到学与思、 思与行、行与创的统一。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可采取如下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不同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学会用数 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紧密的关系,感觉到身边的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 情。同时,在体验、分析、判断、理解生活实例的过程中,不断学会积累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
案例1:在教学统计与概率时:可出示“庆祝元旦班里准备开联欢会,需要买水果,你认为买哪种水果好些?”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要事前调查全班同学每人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课中再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做出合理的决策。
通过这些生活情境的设计,不仅使儿童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二、结合生活实际,感悟知识内涵
许多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小学生因知识与能力的局限,在头脑中难以建立良好的表象,对数学知识的内涵和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更易流于肤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善于从课堂教学内容出发,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比较、描述、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领会所学知识的内涵。
案例2:在“对常用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设计,为了让学生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可让学生制作模型,找出身边大小相若的物体,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判断,学生对这三种面积单位都会有深刻的直观认识。由于学生对身边的物体较为熟悉,容易辨认,对所学的数学概念就掌握得较为牢固。
三、改组生活教材,培养应用意识
现 行数学教材中的不少例题,较普遍地存在着诸如题材老化陈旧、数据过时、情境脱离生活、缺乏现实意义等问题,离学生生活现实与已有经验较远,不能适应形势发 展的需求。教师应在教学中妥善合理处理好教材,应联系生活实际,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课堂教学,调整、改组成现实意义的生活习题让学生解答,从 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良好意识。
案例3:在教学“百分率”中,书本习题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大脱节,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抽象的百分率的含义。可编一些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替代。例如根据班级情况求某天的出勤率;求一次测试的及格率与优秀率;体育课上投篮的命中率等。
案例4: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利息”中, 一方面多数学生对这与生活相关的的知识接触极少,另一方面银行利率的变化较快,所以课本例题的信息已显陈旧,学生对利息知识也了解不多。教学中可让学生在 课前对银行的利率、计息方法进行调查,掌握现实有用的信息,再改编重组例题,让学生运用新的利率与计息方法来计算利息。通过对新的利率与利息税的认识,了 解国家新的相关政策,增长了数学知识,更锻炼了应用能力。
除了将教材的原有例题改组之外,也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实际生活问题,整理自编成数学问题。如在“圆柱表面积”计算中可求教学楼安装的圆柱形落水管制作材料的面积;在“按比例分配”中计算家庭收入按一定比例用作吃、用、储蓄各项的钱数等。
四、增加生活体验,提高认知水平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增加实践性、操作性与探索性”、“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因此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做”数学,达成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数学化”的过程。同时要让学生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使数学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智能成长的过程。
案例5: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来认识概念:通过3个人来均分一个苹果、一堆苹果,认识“一个整体”;通过将“正方形纸分成4份”,来认识“平均分”;通过将“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认识到分法的多样性;通过“表示其中的1份、2份、3份分别是1/4、2/4、3/4”来认识“分数的意义”等。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思考、讨论,深刻认识了概念的内涵,更好地掌握了知识点。
案例6:在“三角形的面积”教 学中,可在先复习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教师不加任何引导,给学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纸片,让学生独立操作,探索三角形的 面积计算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归纳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从而让学生在充分而多样的数学体验中学会思维,形成数学观念,将数学知识与自身体验相 结合地进行学习与创造。
当 今数学教学正向生活化、活动化、问题化方向发展。在强调数学抽象(即生活问题的数学化)和数学应用(即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两者的辨证结合的同时,对数学教 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发掘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应用于课堂甚至于更广阔的数学学习中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数学教 学生活化的指引下乐学,会学,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更具有生命力,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真正架起生活通往数学的桥梁!
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凸现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它应 具备几个基本特点:一是课堂教学应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活动背景,以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为生长点,使儿童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在活动中改变自己并不断提出 新的要求,培养出一种能动的、非顺从的、非保守而具主体性的人;二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完整的目标,不仅有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还应包括学生意 志、交往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三是课堂教学应强调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和亲身体验,创造性地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过程,做到学与思、 思与行、行与创的统一。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可采取如下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不同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学会用数 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紧密的关系,感觉到身边的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 情。同时,在体验、分析、判断、理解生活实例的过程中,不断学会积累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
案例1:在教学统计与概率时:可出示“庆祝元旦班里准备开联欢会,需要买水果,你认为买哪种水果好些?”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要事前调查全班同学每人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课中再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做出合理的决策。
通过这些生活情境的设计,不仅使儿童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二、结合生活实际,感悟知识内涵
许多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小学生因知识与能力的局限,在头脑中难以建立良好的表象,对数学知识的内涵和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更易流于肤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善于从课堂教学内容出发,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比较、描述、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领会所学知识的内涵。
案例2:在“对常用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设计,为了让学生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可让学生制作模型,找出身边大小相若的物体,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判断,学生对这三种面积单位都会有深刻的直观认识。由于学生对身边的物体较为熟悉,容易辨认,对所学的数学概念就掌握得较为牢固。
三、改组生活教材,培养应用意识
现 行数学教材中的不少例题,较普遍地存在着诸如题材老化陈旧、数据过时、情境脱离生活、缺乏现实意义等问题,离学生生活现实与已有经验较远,不能适应形势发 展的需求。教师应在教学中妥善合理处理好教材,应联系生活实际,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课堂教学,调整、改组成现实意义的生活习题让学生解答,从 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良好意识。
案例3:在教学“百分率”中,书本习题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大脱节,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抽象的百分率的含义。可编一些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替代。例如根据班级情况求某天的出勤率;求一次测试的及格率与优秀率;体育课上投篮的命中率等。
案例4: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利息”中, 一方面多数学生对这与生活相关的的知识接触极少,另一方面银行利率的变化较快,所以课本例题的信息已显陈旧,学生对利息知识也了解不多。教学中可让学生在 课前对银行的利率、计息方法进行调查,掌握现实有用的信息,再改编重组例题,让学生运用新的利率与计息方法来计算利息。通过对新的利率与利息税的认识,了 解国家新的相关政策,增长了数学知识,更锻炼了应用能力。
除了将教材的原有例题改组之外,也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实际生活问题,整理自编成数学问题。如在“圆柱表面积”计算中可求教学楼安装的圆柱形落水管制作材料的面积;在“按比例分配”中计算家庭收入按一定比例用作吃、用、储蓄各项的钱数等。
四、增加生活体验,提高认知水平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增加实践性、操作性与探索性”、“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因此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做”数学,达成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数学化”的过程。同时要让学生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使数学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智能成长的过程。
案例5: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来认识概念:通过3个人来均分一个苹果、一堆苹果,认识“一个整体”;通过将“正方形纸分成4份”,来认识“平均分”;通过将“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认识到分法的多样性;通过“表示其中的1份、2份、3份分别是1/4、2/4、3/4”来认识“分数的意义”等。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思考、讨论,深刻认识了概念的内涵,更好地掌握了知识点。
案例6:在“三角形的面积”教 学中,可在先复习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教师不加任何引导,给学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纸片,让学生独立操作,探索三角形的 面积计算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归纳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从而让学生在充分而多样的数学体验中学会思维,形成数学观念,将数学知识与自身体验相 结合地进行学习与创造。
当 今数学教学正向生活化、活动化、问题化方向发展。在强调数学抽象(即生活问题的数学化)和数学应用(即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两者的辨证结合的同时,对数学教 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发掘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应用于课堂甚至于更广阔的数学学习中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数学教 学生活化的指引下乐学,会学,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更具有生命力,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真正架起生活通往数学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