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支架动力化对兔胫骨干截骨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影响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l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骨外固定支架动力化对兔胫骨干截骨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影响. 方法 选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各15只,体质量为2.0~2.5 kg.取其右侧胫骨干截骨骨折作为实验侧,左侧完整胫骨干作同期对照.将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n=10):动力化组:术后6周内维持双横杆构型坚强固定,6周后去除外固定支架内侧横杆,改为单横杆构型弹性固定直至骨折术后12周;坚强固定组:术后恒定维持双横杆构型,模拟坚强固定12周;弹性固定组:术后恒定维持单横杆构型,模拟弹性固定12周.术后观察各组实验兔一般状态,并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骨折固定12周后处死全部实验兔后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测量并计算各组两侧骨标本最大弯曲强度、最大弯曲强度比率(实验侧/对照侧)、扭转强度和扭转强度比率(实验侧/对照侧). 结果 术后各组实验兔骨折均愈合良好,无畸形愈合、骨不连发生.动力化组骨折愈合标本最大弯曲强度、最大弯曲强度比率、扭转强度和扭转强度比率均高于坚强固定组和弹性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动力化组实验侧骨折愈合标本与对照侧完整骨标本的扭转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兔胫骨截骨模型骨折愈合晚期通过减少外固定横杆数目,降低外固定支架刚度,实现骨外固定支架动力化,可促进骨折愈合。

其他文献
严重的肢体创伤常同时累及皮肤、肌肉、骨骼、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一直是创伤骨科治疗中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保肢与截肢的手术指征也存在争论,现结合有关文献作一综述.严重创伤时保肢还是截肢往往取决于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对伤情的判断.常可能发生2种错误判断:一是对伤情评估不足,应该截肢者未早期截肢,致使延期截肢,增加了感染机会,延长了住院时间,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二是对伤情估计过重,不该截肢者反而截肢了,造
期刊
目的 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使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并获随访的2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15例,女7例;年龄18 ~ 57岁,平均32岁;交通伤9例,机器伤7例,重物砸伤4例,蛇咬伤2例;创面软组织缺损面积2cm×1 cm~10cm×5cm.病程1~60 d.急诊入院13例患者一期给予清创,皮肤软组织缺损二期给
目的 评价在自行设计的瞄准器辅助下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合并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例下颈椎骨折合并AS患者资料,男7例,女1例;年龄35 ~ 66岁,平均39.0岁;骨折部位:经C5-6椎间隙2例,经C6-7椎间隙3例,经C6椎体1例,经C7椎体2例.患者术前行Halo-vest外固定支架固定,术中在自行设计的瞄准器辅助下行颈椎
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日前举行的“2013年度中国十大糖尿病研究奖”终审提名发布仪式上,该分会主任委员翁建平教授呼吁,学术研究应倡导多维度评判标准,不能只偏重影响因子,而忽视对临床实践的影响,同时可借助同行评议范围的扩大对多维度评判标准进行探索。特别在医学领域,要淡化影响因子,毕竟临床医学不是以获取知识,而是以成果应用为最终目标的学科,因此更应重视实际影响及应用。
期刊
目的 总结创伤性腘动脉损伤的诊治经验,以期提高骨科医生对腘动脉损伤的认识和警惕性,从而避免延误诊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 13例创伤性腘动脉损伤患者,男100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33.0岁;根据Chen等提出的动脉损伤分型:A型34例,B型7例,C型72例.95例患者伤后即有肢体缺血表现,18例患者合并小腿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治疗方式:腘动脉修复94例,包括端
目的 探讨经伤椎置钉技术治疗伴有前、后纵韧带及椎间盘破裂的严重胸腰椎C型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6例伴有前、后纵韧带及椎间盘破裂的胸腰椎C型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2例;年龄21~65岁,平均35.1岁.评估经伤椎置钉技术治疗后的脊柱序列复位、伤椎骨折复位程度,比较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年胸腰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影像学结果.结果 16例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内侧柱的不同支撑重建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稳定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并完整随访13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46例,女84例;年龄18 ~ 88岁,平均56.1岁.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56例,三部分骨折52例,四部分骨折22例.根据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重建情况分为4组:骨皮质解剖复位组60例,多枚螺钉置入组12例,单枚螺
目的 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孟氏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孟氏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Bado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孟氏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219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98例,女121例;年龄为65~ 99岁,平均77.8岁.记录患者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统计可能对内固定失败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对影响内固定失败的各项因素(P<0.05)进行多
目的 探讨钛制弹性髓内钉(ESIN)固定技术治疗儿童孟氏骨折的适应证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治疗并完成随访的27例儿童孟氏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12例;受伤时年龄为4.0~13.3岁(平均7.3岁).左侧12例,右侧15例.骨折按Bado分型:Ⅰ型19例,Ⅲ型5例,Ⅳ型3例.1例Ⅳ型尺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桡骨骨折行ESIN固定;其他患者尺骨骨折均采用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