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汇率制度问题,实际上是中国经济现阶段面对深层次的体制改革中的一环。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格局下,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后,中国经济需要应对许多新的矛盾和不同层次的问题。目前,汇率问题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很大影响,本文就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运行方式、特点以及存在的弊端进行论述,提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对策选择。
一、现行人民幣汇率制度的运行方式与特点
从1994年开始,我国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具体运作方式是:中国人民银行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即外汇批发市场)形成的人民币汇率确定一个中间价,各种外汇指定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中间价和规定的浮动幅度范围内自行决定银行挂牌汇率(即外汇零售市场人民币汇率),并依据挂牌汇率对客户开展结售汇业务。与其他国家的浮动汇率制度相比,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它建立在强制结售汇和外汇指定银行外汇周转余额比例管理两项制度的基础上,并由中央银行入市托盘稳定汇率,平衡供求。
第二,中央银行的干预是人民币汇率制度运行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持续干预是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重要特征。
第三,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所依托的外汇交易市场(即外汇批发市场)是一个垄断、封闭的市场。
二、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弊端
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显然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以期在保持稳定的条件下,逐步向汇率决定市场化、外汇兑换自由化的方向发展。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运行至今,从可以观察到的数据来看,这套汇率制度的运行效果是不错的,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呈现出它本身的弊端:
1.强制结售汇制的缺陷。在现有的强制性结售汇制,经常项目可兑换与央行对外汇银行外汇头寸额度控制的制度框架下,央行则以国家外汇储备的形势持有相当部分的外汇。随着我国贸易顺差的增加和外国投资资本的进入,我国的外汇储备在近年来增加迅猛,截至2006年10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10 096亿元,突破1万亿大关,一举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这会引起储备边际收益的递减,加大国家管理储备资源的难度。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银行、企业、居民均不能意愿地持有外汇,汇率变动所引发的汇率风险不能分散于微观经济主体,而是主要集中于央行。尤其是在欧元对国际货币体系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影响情况下,央行持有的美元储备资产将面临重大的汇率风险。
2.钉住汇率制的缺陷。在钉住汇率制下,为维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经常入市买卖外汇,承担买卖外汇市场供求差额,这势必对中央以行实行货币政策造成很大的压力。
3.外汇市场发育不成熟,交易币种、品种单一。交易币种仅仅是美元、日元、港元和欧元;交易品种主要是即期交易,最近虽已进行远期交易的试点,但尚未大面积推广。多种外汇交易方式如掉期、期货、期权等业务品种也未展开。外汇交易市场的不成熟不能满足我国企事业单位对多样化外汇交易的需求,客观上影响企业抵御外汇风险的能力。
三、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对策选择
1.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1)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目标。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为了实现以下四个目标:汇率水平合理;人民币汇率中长期的灵活性;短期的稳定性;保证货币当局能对汇率波动进行有效的干预。这是为保证我国的宏观经济均衡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2)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原则。笔者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应该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有效性原则”。所谓“有效性原则”就是指所选择的汇率制度能有效地协调本国国内经济与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有效地促进政府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根据“有效性原则”的要求,我们在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时,应把人民币汇率作为一种相当灵活的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汇率经济杠杆作用。
第二,“最小成本原则”,所谓“最小成本原则”是指所选择的汇率制度在面临环境变化需要调节汇率比价时所发生的社会成本最小。汇率的调节,粗略地可分为行政型调节与市场型调节两种。一般来说,市场型调节的成本小于行政型调节的成本。
2.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对策
(1)现阶段:完善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由于现阶段不是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的合适时机,而我们看到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又确实存在缺陷,需要加以完善。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改革强制结汇制,逐步实行意愿结汇制。实行意愿结汇制可以避免中央银行持有过多外汇,减轻外汇占款对货币供应量的压力,使人民币汇率建立在相对均衡的供求关系上;同时,由于企业中持有外汇,企业在对外支付方面有了自主性,也能促使企业增强防范外汇风险的能力。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升值压力,也为退出战略的逐步实施创造外部环境。
第二,加强外汇市场基础建设。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为外汇指定银行和经营外汇业务的其他金融机构,主体构成单一且相对集中。应逐步放宽行业限制,规范市场入市条件,使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按照入市条件逐步审批入市。同时应逐步取消外汇周转额度最低比例,用外汇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方式取代额度管理方式。丰富外汇市场的交易品种,开设人民币远期外汇业务。为满足企业、外汇指定银行、中央银行规避外汇风险的要求,应该完善外汇远期交易,并在其基础上逐步推出期货、期权、货币互换、掉期等交易。但鉴于我国当前银行监管体制还有待完善,期货等衍生金融业务的开放应当谨慎。
第三,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和金融系统改革,培育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把企业逐渐改革为产权明晰,管理科学,自我运行良好的市场经济主体。同时,尤其需要加强金融系统的自身建设,控制不良贷款及减少呆账坏账的形成。
第四,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与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我国利率市场化应选择市场竞争模式的改革途径:全力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构建发达的金融电子市场。同时取消国有商业银行在某些方面的垄断地位,以完全、充分的竞争市场为利率市场化奠定初步的基础。
第五,加强金融监管,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在积极加大、加快金融开放的同时,必须完善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完善金融法制法规建设,为经济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和条件。
(2)中期:建立汇率目标区制度。从中期看,我国必将逐步开放资本账户。那时,货币当局将面临“三难抉择”的窘境。而我国又不可能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因而最有可能调整的是汇率制度。所以汇率制度弃钉住而选择逐渐浮动是必然的。但由于中期,资本账户还未完全开放,所以可以选择汇率目标区制度。这里我们牺牲的是一半的资本自由流动,一半的汇率稳定来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这样符合了长期的稳定性和货币当局对汇率波动的可控性。在基础汇率水平确定条件下,设定汇率目标区的边界值。
有学者建议,根据人民币波动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宏观经济情况,设置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上下浮动区间为 20%。即用 7.5±7.5*20%,可以得到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上下限,即Smax=9元人民币/美元,Smin=6元人民币/美元。在汇率目标区边界内,央行应尽量减少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促进和完善市场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变动的灵活性,充分发挥汇率政策调节外部平衡的作用。
汇率目标区的边界值确定请见下图。
实行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主动干预,干预的模式可采用“目标区内部边际干预”加“边界干预”的混合模式。中央银行并不需要对汇率的任何波动都进行干预,只有当市场汇率超出波动幅度时,中央银行才有必要进行干预。
(3)长期:退出中间制度,跃向独立浮动的一极。汇率制度趋于灵活是国际汇率制度的必然,而汇率制度趋于灵活在国际汇率制度中表现为浮动汇率制度的特点。“对大多数国家来说,浮动汇率制将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其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中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就是融入全球经济的速度和中国的制度与政策适应国际规范的速度不相称。因此,从长期看,最好的选择是建立健全的国内经济体制,实施良好的经济政策,并实行浮动汇率制。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