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对不同血液检验指标于冠心病(CHD)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收集本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46例CHD患者作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接收的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的血液标本,对两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分布(RDW)、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的RDW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CD-MB、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CHD患者进行不同血液检验指标的检测,能有效、准确判断出CHD的临床特性,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的发展趋势及为临床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液检验;血常规;冠心病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因冠状动脉器质性或者功能性病变产生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导致心肌损害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症状[1]。随着近年来CHD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临床中对CHD血液检测中血小板、红细胞等参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临床也以患者的PLT、RDW、PLT、CK-MB、cTnI等血液指标作为CHD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指标[2]。为了分析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CHD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我院对46例CHD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收集本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46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和诊断标准》[3]关于CHD的诊断标准。男28例,女18例,年龄52~78岁,平均为(63.8±0.5)岁;病程为1~15年,平均为(7.8±0.8)年,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心脏病患者。另选取本院同期接收的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50~75岁,平均为(62.7±0.5)岁。两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对比。
1.2方法
仪器:Sysmex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ReLIA多功能免疫分析仪,试剂都为原装配套试剂,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操作。
观察组患者于入院后即行多次静脉血标本的采集,具体为确诊后的第一次采样,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反复采样,每次静脉采取EDTA-K2抗凝血2 ml和促凝血2 ml,于1~2h内完成检测。对照组于早晨抽取空腹EDTA-K2抗凝血2ml和促凝血2ml,于1~2h内完成检测。
1.3观察指标
测定与比较两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分布(RDW)、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指标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常规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的PLT、PCT、PDW、MP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RD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CD-MB、cTnI的测定结果比较
观察组的CD-MB、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也被称为CHD,是一种因脂质代谢失常,血液脂质沉着在动脉内膜上,使动脉内膜中堆积粥样的脂类物质而形成白色斑块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4]。随着近年来CHD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对CHD患者的血液检测受到高度重视。CHD的存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且近年来的死亡率也逐年上升。临床研究认为,冠状动脉硬化始于动脉内膜血栓的形成,而血栓的刺激而产生大量的血小板[5]。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进展,斑块越来越多,导致动脉腔狭窄,致使血流受阻、心脏缺血而引发心绞痛。
在CHD患者的各项血液检验指标中,血液RDW以及血小板各项参数(PLT、PCT、PDW、MPV)的变化能体现出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而PLT、PCT、PDW、MPV等血小板相关参数能有效反映出血小板的激活及聚集程度,在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有临床研究表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升高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CHD的发生和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增高有一定的关系[5]。因此,在临床中可以CK-MB、cTnI等指标水平则可以作为患者心肌受损程度判断的最佳指标。RDW是临床判断心肌受损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若患者的RDW水平越高,表明其心肌受损程度越严重,临床预后效果也就越不理想。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在于CHD患者的基础代谢率比较高,容易出现贫血,而其肾脏的缺血性损伤容易引起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减少,严重的还会引发失血性贫血,因此在临床中通过测定RDW水平以判断CHD的发生情况。本研究中,两组的PLT、PCT、PDW、MPV各项血小板相关参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这些指标并不能作为判断CHD发生的指标。而CHD患者的RDW水平为15.81±0.9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16±0.73,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RDW指标可作为诊断CHD的重要指标;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CHD患者的血管狭窄后导致心肌缺氧,使炎症因子逐渐上升,红细胞不断增生、增多有关。
CHD患者可因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心绞痛症状,此时对心肌尚未造成损伤或仅有较小的损害[6]。当患者的冠状动脉供血突然中断或者急剧减少时,就会引发心肌梗死病症状,此时会对患者的心肌造成极大的损伤,严重的还会诱导心肌坏死。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3~8h内,其CK-MB指标水平会逐渐升高,并于8~24h内达到峰值,是临床进行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重要血清指标[7]。当患者的心肌损伤后,其特异性心肌标志物就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对其特异性标志物的检测,则成为临床进行CHD诊断的主要手段,如CK-MB、cTnI、cTnT 等指标等。CHD患者的CK-MB水平是判断患者心肌损伤的主要特异性标志物,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对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水平的检测也可作为判断心肌受损的重要指标[8]。当CHD患者的心肌细胞无受损时,其cTnI心肌特异性标志物就无法顺利透过细胞膜而进入血液;当患者的心肌细胞受损后,cTnI心肌特异性标志物则能够顺利透过细胞膜而进入血液。所以,在临床中通过进行cTnI心肌特异性标志物的测定,就能有效判断出患者的心肌细胞有无受损。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的cTnI心肌特异性标志物及CK-MB的测定,结果显示CHD组的CK-MB、cTnI水平分别为(143.84±25.38)U/L、(15.44±2.28)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46±2.19)U/L、(0.00)μg/L,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K-MB、cTnI水平指标可作为诊断CHD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通过进行PLT、PCT、PDW、MPV、CK-MB、cTnI等不同血液检验指标的检测,能有效判断出CHD患者的临床特性及心肌缺损程度,能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丽容.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CHD患者中检测探讨[J].现代养生,2014,16(4):161.
[2]王美莲.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CHD患者中检测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30(29):170-171.
[3]国际心脑病学会和协会 WHO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1):7.
[4]李龙强.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CHD患者中检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9(5):65-66.
[5]付乔宝.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CHD患者中检测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24(12):170-172.
[6]李冰.不同血液检测指标在CHD患者中的检测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4,18(9):42-43.
[7]陈安丽.浅谈不同的血液检验指标在C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25(15):41.
[8]袁舟亮,徐元宏,胡安群,等.几种血液检验指标在CHD患者中检测[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18(6):684-687.
方法:随机收集本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46例CHD患者作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接收的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的血液标本,对两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分布(RDW)、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的RDW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CD-MB、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CHD患者进行不同血液检验指标的检测,能有效、准确判断出CHD的临床特性,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的发展趋势及为临床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液检验;血常规;冠心病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因冠状动脉器质性或者功能性病变产生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导致心肌损害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症状[1]。随着近年来CHD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临床中对CHD血液检测中血小板、红细胞等参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临床也以患者的PLT、RDW、PLT、CK-MB、cTnI等血液指标作为CHD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指标[2]。为了分析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CHD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我院对46例CHD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收集本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46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和诊断标准》[3]关于CHD的诊断标准。男28例,女18例,年龄52~78岁,平均为(63.8±0.5)岁;病程为1~15年,平均为(7.8±0.8)年,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心脏病患者。另选取本院同期接收的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50~75岁,平均为(62.7±0.5)岁。两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对比。
1.2方法
仪器:Sysmex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ReLIA多功能免疫分析仪,试剂都为原装配套试剂,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操作。
观察组患者于入院后即行多次静脉血标本的采集,具体为确诊后的第一次采样,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反复采样,每次静脉采取EDTA-K2抗凝血2 ml和促凝血2 ml,于1~2h内完成检测。对照组于早晨抽取空腹EDTA-K2抗凝血2ml和促凝血2ml,于1~2h内完成检测。
1.3观察指标
测定与比较两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分布(RDW)、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指标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常规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的PLT、PCT、PDW、MP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RD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CD-MB、cTnI的测定结果比较
观察组的CD-MB、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也被称为CHD,是一种因脂质代谢失常,血液脂质沉着在动脉内膜上,使动脉内膜中堆积粥样的脂类物质而形成白色斑块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4]。随着近年来CHD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对CHD患者的血液检测受到高度重视。CHD的存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且近年来的死亡率也逐年上升。临床研究认为,冠状动脉硬化始于动脉内膜血栓的形成,而血栓的刺激而产生大量的血小板[5]。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进展,斑块越来越多,导致动脉腔狭窄,致使血流受阻、心脏缺血而引发心绞痛。
在CHD患者的各项血液检验指标中,血液RDW以及血小板各项参数(PLT、PCT、PDW、MPV)的变化能体现出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而PLT、PCT、PDW、MPV等血小板相关参数能有效反映出血小板的激活及聚集程度,在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有临床研究表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升高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CHD的发生和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增高有一定的关系[5]。因此,在临床中可以CK-MB、cTnI等指标水平则可以作为患者心肌受损程度判断的最佳指标。RDW是临床判断心肌受损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若患者的RDW水平越高,表明其心肌受损程度越严重,临床预后效果也就越不理想。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在于CHD患者的基础代谢率比较高,容易出现贫血,而其肾脏的缺血性损伤容易引起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减少,严重的还会引发失血性贫血,因此在临床中通过测定RDW水平以判断CHD的发生情况。本研究中,两组的PLT、PCT、PDW、MPV各项血小板相关参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这些指标并不能作为判断CHD发生的指标。而CHD患者的RDW水平为15.81±0.9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16±0.73,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RDW指标可作为诊断CHD的重要指标;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CHD患者的血管狭窄后导致心肌缺氧,使炎症因子逐渐上升,红细胞不断增生、增多有关。
CHD患者可因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心绞痛症状,此时对心肌尚未造成损伤或仅有较小的损害[6]。当患者的冠状动脉供血突然中断或者急剧减少时,就会引发心肌梗死病症状,此时会对患者的心肌造成极大的损伤,严重的还会诱导心肌坏死。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3~8h内,其CK-MB指标水平会逐渐升高,并于8~24h内达到峰值,是临床进行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重要血清指标[7]。当患者的心肌损伤后,其特异性心肌标志物就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对其特异性标志物的检测,则成为临床进行CHD诊断的主要手段,如CK-MB、cTnI、cTnT 等指标等。CHD患者的CK-MB水平是判断患者心肌损伤的主要特异性标志物,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对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水平的检测也可作为判断心肌受损的重要指标[8]。当CHD患者的心肌细胞无受损时,其cTnI心肌特异性标志物就无法顺利透过细胞膜而进入血液;当患者的心肌细胞受损后,cTnI心肌特异性标志物则能够顺利透过细胞膜而进入血液。所以,在临床中通过进行cTnI心肌特异性标志物的测定,就能有效判断出患者的心肌细胞有无受损。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的cTnI心肌特异性标志物及CK-MB的测定,结果显示CHD组的CK-MB、cTnI水平分别为(143.84±25.38)U/L、(15.44±2.28)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46±2.19)U/L、(0.00)μg/L,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K-MB、cTnI水平指标可作为诊断CHD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通过进行PLT、PCT、PDW、MPV、CK-MB、cTnI等不同血液检验指标的检测,能有效判断出CHD患者的临床特性及心肌缺损程度,能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丽容.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CHD患者中检测探讨[J].现代养生,2014,16(4):161.
[2]王美莲.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CHD患者中检测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30(29):170-171.
[3]国际心脑病学会和协会 WHO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1):7.
[4]李龙强.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CHD患者中检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9(5):65-66.
[5]付乔宝.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CHD患者中检测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24(12):170-172.
[6]李冰.不同血液检测指标在CHD患者中的检测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4,18(9):42-43.
[7]陈安丽.浅谈不同的血液检验指标在C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25(15):41.
[8]袁舟亮,徐元宏,胡安群,等.几种血液检验指标在CHD患者中检测[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18(6):684-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