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淮稻区小麦关键栽培技术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沿淮稻区小麦关键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适宜品种,力争早播种;推广机条播技术,提高播种质量;推广机开沟,改善生产条件;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有机无机肥结合;适期开展麦田化学除草;防病治虫防早衰等。
其他文献
介绍了赣两优2号在修水县的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种子处理、适时播种、苗床管理、适时移栽、大田管理、防除杂草、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
应用DTOPSIS法对2010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南片A组)约16个参试品种的11个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与各品种的实际表现十分一致,比单纯用产量对参试品种进行评估
简述了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及发病规律,并提出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等防治措施。
采用Sibbald强饲法,通过无氮饲粮法和回归法估测肉鸡内源氨基酸的损失量.结果发现,每kg干物质采食量中,2种方法估测的粗蛋白质内源损失量分别为178414.43和142438.89mg,总氨
通过对低温(11℃和15℃)下NC82、新品系、云烟85和K326这4个品种烤烟苗期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1)烟草幼苗经11℃、15℃持续低温处理,其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应答
采用稳定分布描述证券收益率,以克服正态分布不能描述证券收益率'高峰厚尾'的问题,利用低阶矩代替传统正态分布的二阶矩构造了基于稳定分布的均值/绝对偏差投资组合
通过试验测定表明,以多菌灵∶苯醚甲环唑=55∶5的配比对水稻纹枯病的增效作用最大。
在压力24-30 MPa和温度400-500℃条件下,以Cu2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在连续流管式 反应器中进行了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偏二甲肼试验,研究温度、压力、停留时间和Cu2质量浓度
针对沿淮地区稻茬麦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推广稻茬麦浅旋耕机条播配套技术,提高稻茬麦关键技术到位率和稻茬麦产量,对促进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早稻"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产量500~600kg/667m2的高产区和超级稻生产区,每667m2施纯氮12kg左右,N:P2O5:K2O=1:0.4~0.45:0.8~0.9;产量400~500kg/667m2的中高产区,每667m2施纯氮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