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要让大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更要培养其体育兴趣并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打好身体素质基础的同时为今后的个人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本文以高校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育为研究主题,首先阐述了高校学生终身体育观培育的作用,进而提出了有效的培育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终身体育;大学生;培育
高校学生终身体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时能够培养出体育兴趣,并在对体育运动的价值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让体育锻炼成为今后日常的重要部分。从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来看,尚不够强烈,终身体育意识更为薄弱。为解决大学生身体素质不达标、缺乏体育兴趣、体育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需要高校强化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让学生养成科学体育运动的习惯,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一、高校学生终身体育观培育的作用
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培育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与调动。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理念不当,将体育课单纯理解为大学生放松的课程,课程内容无非是让学生跑步或完成规定项目学习,并没有注重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终身体育则首先强化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认识,让其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意义有更深的了解,能够了解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而培养其体育运动习惯,成为日常活动的重要部分。同时,终身体育观可让大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上更具主动性与积极性,能够有意识地强化体育运动,培养自身的体育技能。此外,培育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可让学生更加珍惜运动机会,以更高的专注度和更饱满的热情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在有意识的运动下实现体质的强化。在终身体育观指导下,大学生能够科学运用体育运动进行压力释放,让情绪得到有效调节,避免负面情绪积压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有益身心健康。
二、高校学生终身体育观的有效培育策略
(一)优化师生关系,以良好沟通渗透终身体育观念
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两方关系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优劣。师生关系和谐,则师生能够积极有效沟通,让彼此了解对方的想法,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的重点,学生也能掌握自身的努力的方向。要想培育学生的终身体育观,首要任务便是优化师生关系,让两者能有效沟通,在沟通中渗透终身体育观念。首先,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具备扎实的专业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与学生的和谐相处、平等交流。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对体育有正确的认识,在掌握学生生理机能与体育情感态度的基础上有效调整指导方法,端正学生的体育态度,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情感心态面对体育运动。同时,教师可组织多种集体活动,以组织观看和开展体育竞赛的形式进行过程中的交流,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体育的魅力,掌握体育知识,在过程中逐步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二)改进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在理念与方法上均存在相应问题,这是造成大学生对体育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校应当重视体育教学的概念,将终身体育观念融入教学全程。首先,应当对现有体育教材进行创新改良,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将实用性体育知识作为教材主体,让学生在学习到扎实的体育知识的同时获得身心发展的积极反馈;其次,应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运用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上更加立体和多元,打造更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环境中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此外,在教学评价体系方面,应当避免将期末体育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指标,而应充分结合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兴趣和体育观念综合分析,并将终身体育观念纳入评价体系,让终身体育观的地位得以提升,让学生更加重视终身体育观的培养与践行。
(三)优化体育环境,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环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体育带来的心理情感冲击,结合体育实践,更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为此,高校应当不断优化校园体育环境,在强化物质基础条件的同时给予更多的精神支持。首先,高校应做好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并开放运动场馆,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体育运动机会,更为便利地参与体育活动,逐步培养体育兴趣;其次,应当组织开展多元体育活动,如各类体育运动表演、体育竞赛等,还可组织体育文化节,向學生展示丰富的体育元素,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体育知识,感受体育的乐趣;此外,应积极推动体育社团建设,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社团组织选择,在获得体育理论与实践技能学习的同时,能够更多地参与体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生会在浓厚的气氛感染下更好地实现终身体育观的培育。
三、结语
学生认知对终身体育观念培养影响巨大,高校应积极强化学生认知,加快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这就要求高校应科学设定学生的学习目标,积极优化学生的体育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更好的体育氛围以及更佳教学体系下实现体育特长的发展,获得终身体育观的有效培育。
参考文献:
[1]姚琛.终身体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 (11):147+149.
[2]曹瑾.终身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 (04):72-74.
关键词:高校;终身体育;大学生;培育
高校学生终身体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时能够培养出体育兴趣,并在对体育运动的价值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让体育锻炼成为今后日常的重要部分。从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来看,尚不够强烈,终身体育意识更为薄弱。为解决大学生身体素质不达标、缺乏体育兴趣、体育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需要高校强化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让学生养成科学体育运动的习惯,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一、高校学生终身体育观培育的作用
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培育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与调动。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理念不当,将体育课单纯理解为大学生放松的课程,课程内容无非是让学生跑步或完成规定项目学习,并没有注重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终身体育则首先强化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认识,让其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意义有更深的了解,能够了解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而培养其体育运动习惯,成为日常活动的重要部分。同时,终身体育观可让大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上更具主动性与积极性,能够有意识地强化体育运动,培养自身的体育技能。此外,培育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可让学生更加珍惜运动机会,以更高的专注度和更饱满的热情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在有意识的运动下实现体质的强化。在终身体育观指导下,大学生能够科学运用体育运动进行压力释放,让情绪得到有效调节,避免负面情绪积压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有益身心健康。
二、高校学生终身体育观的有效培育策略
(一)优化师生关系,以良好沟通渗透终身体育观念
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两方关系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优劣。师生关系和谐,则师生能够积极有效沟通,让彼此了解对方的想法,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的重点,学生也能掌握自身的努力的方向。要想培育学生的终身体育观,首要任务便是优化师生关系,让两者能有效沟通,在沟通中渗透终身体育观念。首先,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具备扎实的专业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与学生的和谐相处、平等交流。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对体育有正确的认识,在掌握学生生理机能与体育情感态度的基础上有效调整指导方法,端正学生的体育态度,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情感心态面对体育运动。同时,教师可组织多种集体活动,以组织观看和开展体育竞赛的形式进行过程中的交流,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体育的魅力,掌握体育知识,在过程中逐步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二)改进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在理念与方法上均存在相应问题,这是造成大学生对体育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校应当重视体育教学的概念,将终身体育观念融入教学全程。首先,应当对现有体育教材进行创新改良,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将实用性体育知识作为教材主体,让学生在学习到扎实的体育知识的同时获得身心发展的积极反馈;其次,应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运用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上更加立体和多元,打造更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环境中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此外,在教学评价体系方面,应当避免将期末体育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指标,而应充分结合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兴趣和体育观念综合分析,并将终身体育观念纳入评价体系,让终身体育观的地位得以提升,让学生更加重视终身体育观的培养与践行。
(三)优化体育环境,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环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体育带来的心理情感冲击,结合体育实践,更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为此,高校应当不断优化校园体育环境,在强化物质基础条件的同时给予更多的精神支持。首先,高校应做好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并开放运动场馆,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体育运动机会,更为便利地参与体育活动,逐步培养体育兴趣;其次,应当组织开展多元体育活动,如各类体育运动表演、体育竞赛等,还可组织体育文化节,向學生展示丰富的体育元素,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体育知识,感受体育的乐趣;此外,应积极推动体育社团建设,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社团组织选择,在获得体育理论与实践技能学习的同时,能够更多地参与体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生会在浓厚的气氛感染下更好地实现终身体育观的培育。
三、结语
学生认知对终身体育观念培养影响巨大,高校应积极强化学生认知,加快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这就要求高校应科学设定学生的学习目标,积极优化学生的体育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更好的体育氛围以及更佳教学体系下实现体育特长的发展,获得终身体育观的有效培育。
参考文献:
[1]姚琛.终身体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 (11):147+149.
[2]曹瑾.终身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 (04):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