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需求是引导和拉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本土市场更是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战略资源,应该强化经营本土市场的意识和能力,着力建设具有规模性、引导性、竞争性、互开放性和法治性等特点的创新导向型的电子信息产业本土市场。
一、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需要创新导向型的本土市场
所谓创新导向型的本土市场,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本土市场具备规模性、引导性、竞争性、互开放性和法治性等特点。
规模性。即指本土市场具有较大的规模。自主创新一般都需要巨大的投入,承担巨大的风险。单个企业的自主创新如果在本土市场找不到销路,仍可通过出口海外解决市场问题;而产业整体要走自主创新型的发展模式,其投入和风险更大,而且不可能完全通过出口解决市场需求问题。因此,本土市场如果不具备相当大的规模,及时消化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并回馈创新的收益,则产业的自主创新就难以为继。
引导性。即指本土市场具备对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和应用的引导和支持能力,能够促进和支撑产品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引导性还要求,即使对于尚未完全成熟的前瞻性技术、产品和应用,本土市场也应具备对需求的快速反应和消化能力。3G对2G的替代、数字电视对传统模拟电视的替代等,都要求本土市场不能止步于对传统技术的需求,而要持续性地对新技术提出需求,从而引导技术创新的方向。
竞争性。即指市场中不存在对产业链特定环节的垄断行为,例如操纵销售渠道、不开放标准、无合理理由不授予知识产权、拒绝互联互通等。
互开放性。互开放性是指本土市场能够在平等基础上与国外市场相互开放,本土市场对外资企业的开放,与国外市场对本土企业的开放相同步,而不是单向的、被动的开放。互开放性保障本土市场能够作为对外交往中的手段和筹码,是体现本土市场作为战略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法治性。即指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例如政府采购)、市场本身的运行(例如优胜劣汰、保护知识产权)等,必须符合国际惯例和WTO准则,必须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范,必须具有较强的守法、执法意识和能力。
二、本土市场缺乏对自主创新的调控力是制约当前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
从引导和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层面和角度看,具体存在一些问题:
(一)内外需市场失衡,对海外市场具有较大依赖性
目前,国内市场对电子信息产业产能的消化吸收已趋饱和,在某些领域还比较严重。一些企业为此远走海外销售产品。据统计,2002—2005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占整个产业销售收入的比例一直都在50%以上,显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对海外市场的依赖性很大。
(二)外资企业大量控制市场环节
市场销售和服务属于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但是这些高端环节主要控制在外资企业手中,主要表现在:三资企业占销售额的比重高,目前三资企业占产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75%;本土企业自主品牌少、贴牌产品多,很多企业还处于为跨国公司做OEM的阶段,被纳入跨国公司的产业体系,缺乏自主品牌;随着本土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加大,外资企业对市场渠道的重视日趋加强。
市场被外资企业控制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本土企业成为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
(三)内需和外需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差异
内需和外需市场保持结构上的一致性,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风险和成本。目前,发端于我国本土市场的电子信息产业在产品的技术含量,软硬结合能力,重大系统和装备的设计、制造和集成等方面,总体上与跨国公司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供应海外低端市场,满足对创新性要求较高的高端市场的能力不足。与此同时,国内市场还存在着对盗版、质量低劣产品、污染性产品的需求。另外,在重大战略市场,例如3G、数字电视等领域,国内市场需求的启动也相对滞后。
(四)政府和国有企业对成熟产品、国外品牌和自主创新产品的采购失衡
包括军事采购在内的政府采购是扶持自主创新的重要政策手段。目前,我国在政府采购和国有企业采购方面,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着对成熟产品、国外品牌产品的偏好,对国产品牌和自主创新产品的支持力度不够。
三、建设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电子信息产业本土市场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建议
(一)将本土市场建设问题提高到新的认识高度
牢固树立本土市场是重要战略资源的观念,将建设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本土市场作为一项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与发展和改革主管部门、商务主管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建立部委间、中央与地方间有关本土市场建设问题的协调和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研究和工作班子,负责制定建设和经营电子信息产业本土市场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研究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对市场变化的预警和信息引导服务,研究并提出应对重大事件的决策方案等。
(二)围绕国家战略目标,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扩大和提升内需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产用结合,贴近和服务于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发展的实践。要进一步坚持以用立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动员和协调好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深入推动各行各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尤其是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需求,重点做好农村、社区的信息化,缩小数字鸿沟;利用信息技术改造资源消耗较大、环境污染较多的传统产业,缓解资源环境约束,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等。通过扩大和提升内需,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拓展市场空间。
(三)完善体制机制,用好关键战略市场
数字电视、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关系到电子信息产品和产业的结构升级,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战略市场,也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施自主创新,摆脱对国外技术发展路径的依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当前,应该在三网融合的大思路下,尽快理顺体制机制,有序启动和监管好市场,通过市场需求的先进性、前瞻性,增进对自主创新的引导和扶持。
(四)更好地发挥政府采购对支持自主创新的作用
一是要细致认证和积极推荐电子信息产业的优秀国产品牌和自主创新产品,做好信息引导和服务;二是要做深、做细、规范对采购国产品牌和自主创新产品的鼓励和支持措施,例如提供信贷担保、完善对相关责任人的考核机制、制定对招标方案的行为指南、防范单纯的低价竞标行为等;三是要做好军事领域对民品的采购工作,做好使用政府财政资金的工程建设项目对自主创新产品的采购工作;四是要加大对政策执行效果的监督和评价。
(五)强化对市场垄断行为的监管
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垄断主要集中在运营环节对制造环节、销售渠道对生产厂商、核心技术对组装产品、强势企业对弱势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对本土的创新型企业等领域。应该强化对市场的监管,密切跟踪和及时应对可能产生垄断的行为,对于利用垄断地位妨碍公平竞争、遏制创新、滥用知识产权、损害产业协调发展的垄断行为,坚决予以制止。
(六)完善出口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在着力本土市场的基础上,拓展海外高端市场
应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利用返还的税金投资研究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将更多资源用于开发和经营本土市场,在此基础上,有序开发和拓展利润更加丰厚的欧美日等高端市场。
(七)按照“以市场换市场”的原则,有序进行市场的对等开放
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已经结束,将全面履行WTO义务,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权利,在对外经贸谈判时,要坚决主张自己的权利,实行“以市场换市场”的方针,有序进行市场的对等开放和准入,多从市场的角度考虑在标准、知识产权等领域的立场,反映和维护我国的产业利益和经济安全。
(作者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一、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需要创新导向型的本土市场
所谓创新导向型的本土市场,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本土市场具备规模性、引导性、竞争性、互开放性和法治性等特点。
规模性。即指本土市场具有较大的规模。自主创新一般都需要巨大的投入,承担巨大的风险。单个企业的自主创新如果在本土市场找不到销路,仍可通过出口海外解决市场问题;而产业整体要走自主创新型的发展模式,其投入和风险更大,而且不可能完全通过出口解决市场需求问题。因此,本土市场如果不具备相当大的规模,及时消化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并回馈创新的收益,则产业的自主创新就难以为继。
引导性。即指本土市场具备对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和应用的引导和支持能力,能够促进和支撑产品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引导性还要求,即使对于尚未完全成熟的前瞻性技术、产品和应用,本土市场也应具备对需求的快速反应和消化能力。3G对2G的替代、数字电视对传统模拟电视的替代等,都要求本土市场不能止步于对传统技术的需求,而要持续性地对新技术提出需求,从而引导技术创新的方向。
竞争性。即指市场中不存在对产业链特定环节的垄断行为,例如操纵销售渠道、不开放标准、无合理理由不授予知识产权、拒绝互联互通等。
互开放性。互开放性是指本土市场能够在平等基础上与国外市场相互开放,本土市场对外资企业的开放,与国外市场对本土企业的开放相同步,而不是单向的、被动的开放。互开放性保障本土市场能够作为对外交往中的手段和筹码,是体现本土市场作为战略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法治性。即指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例如政府采购)、市场本身的运行(例如优胜劣汰、保护知识产权)等,必须符合国际惯例和WTO准则,必须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范,必须具有较强的守法、执法意识和能力。
二、本土市场缺乏对自主创新的调控力是制约当前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
从引导和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层面和角度看,具体存在一些问题:
(一)内外需市场失衡,对海外市场具有较大依赖性
目前,国内市场对电子信息产业产能的消化吸收已趋饱和,在某些领域还比较严重。一些企业为此远走海外销售产品。据统计,2002—2005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占整个产业销售收入的比例一直都在50%以上,显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对海外市场的依赖性很大。
(二)外资企业大量控制市场环节
市场销售和服务属于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但是这些高端环节主要控制在外资企业手中,主要表现在:三资企业占销售额的比重高,目前三资企业占产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75%;本土企业自主品牌少、贴牌产品多,很多企业还处于为跨国公司做OEM的阶段,被纳入跨国公司的产业体系,缺乏自主品牌;随着本土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加大,外资企业对市场渠道的重视日趋加强。
市场被外资企业控制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本土企业成为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
(三)内需和外需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差异
内需和外需市场保持结构上的一致性,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风险和成本。目前,发端于我国本土市场的电子信息产业在产品的技术含量,软硬结合能力,重大系统和装备的设计、制造和集成等方面,总体上与跨国公司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供应海外低端市场,满足对创新性要求较高的高端市场的能力不足。与此同时,国内市场还存在着对盗版、质量低劣产品、污染性产品的需求。另外,在重大战略市场,例如3G、数字电视等领域,国内市场需求的启动也相对滞后。
(四)政府和国有企业对成熟产品、国外品牌和自主创新产品的采购失衡
包括军事采购在内的政府采购是扶持自主创新的重要政策手段。目前,我国在政府采购和国有企业采购方面,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着对成熟产品、国外品牌产品的偏好,对国产品牌和自主创新产品的支持力度不够。
三、建设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电子信息产业本土市场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建议
(一)将本土市场建设问题提高到新的认识高度
牢固树立本土市场是重要战略资源的观念,将建设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本土市场作为一项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与发展和改革主管部门、商务主管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建立部委间、中央与地方间有关本土市场建设问题的协调和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研究和工作班子,负责制定建设和经营电子信息产业本土市场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研究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对市场变化的预警和信息引导服务,研究并提出应对重大事件的决策方案等。
(二)围绕国家战略目标,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扩大和提升内需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产用结合,贴近和服务于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发展的实践。要进一步坚持以用立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动员和协调好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深入推动各行各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尤其是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需求,重点做好农村、社区的信息化,缩小数字鸿沟;利用信息技术改造资源消耗较大、环境污染较多的传统产业,缓解资源环境约束,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等。通过扩大和提升内需,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拓展市场空间。
(三)完善体制机制,用好关键战略市场
数字电视、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关系到电子信息产品和产业的结构升级,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战略市场,也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施自主创新,摆脱对国外技术发展路径的依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当前,应该在三网融合的大思路下,尽快理顺体制机制,有序启动和监管好市场,通过市场需求的先进性、前瞻性,增进对自主创新的引导和扶持。
(四)更好地发挥政府采购对支持自主创新的作用
一是要细致认证和积极推荐电子信息产业的优秀国产品牌和自主创新产品,做好信息引导和服务;二是要做深、做细、规范对采购国产品牌和自主创新产品的鼓励和支持措施,例如提供信贷担保、完善对相关责任人的考核机制、制定对招标方案的行为指南、防范单纯的低价竞标行为等;三是要做好军事领域对民品的采购工作,做好使用政府财政资金的工程建设项目对自主创新产品的采购工作;四是要加大对政策执行效果的监督和评价。
(五)强化对市场垄断行为的监管
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垄断主要集中在运营环节对制造环节、销售渠道对生产厂商、核心技术对组装产品、强势企业对弱势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对本土的创新型企业等领域。应该强化对市场的监管,密切跟踪和及时应对可能产生垄断的行为,对于利用垄断地位妨碍公平竞争、遏制创新、滥用知识产权、损害产业协调发展的垄断行为,坚决予以制止。
(六)完善出口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在着力本土市场的基础上,拓展海外高端市场
应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利用返还的税金投资研究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将更多资源用于开发和经营本土市场,在此基础上,有序开发和拓展利润更加丰厚的欧美日等高端市场。
(七)按照“以市场换市场”的原则,有序进行市场的对等开放
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已经结束,将全面履行WTO义务,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权利,在对外经贸谈判时,要坚决主张自己的权利,实行“以市场换市场”的方针,有序进行市场的对等开放和准入,多从市场的角度考虑在标准、知识产权等领域的立场,反映和维护我国的产业利益和经济安全。
(作者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