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烛照下的灵魂升华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kjz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女性军旅题材、红色青春偶像剧《八千湘女上天山》以一群有着崇高信仰、高洁灵魂与韧性精神的湘女为主角,详细解读了她们怀着建设边疆的美好愿望与神圣的青春梦想,离别亲人,艰苦跋涉奔赴新疆的心路历程;真实再现了建国后八千湘女参军入伍、投身祖国边疆建设的感人事迹;倾情谱写出一曲民族精神烛照下灵魂升华的壮丽诗篇。
  [关键词] 民族精神 灵魂升华 《八千湘女上天山》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其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或共同追求的民族品格、民族志向、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统称,是民族心理特征、思想感情、精神风貌和文化观念的集中体现。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1]江泽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则进一步指出:“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基本的凝聚力。湖南卫视推出的26集电视连续剧《八千湘女上天山》无疑是对兵团战士在民族精神烛照下灵魂得以升华的最好诠释。
  建国初,新疆和平解放,二十万驻疆官兵铸剑为犁,在茫茫戈壁垦荒屯田。为了使官兵扎根边疆,改变历代屯垦一代而终的局面,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与和谐发展,在党中央建设新疆的号召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参军狂潮席卷三湘四水,热血沸腾的湘女们蜂拥长沙报名参军。于是,八千多名平均年龄仅有18岁的湘女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怀着对祖国的挚爱,对军营生活的憧憬,对献身边疆建设的向往,风尘仆仆,长途跋涉,来到了遥远的新疆,在亘古荒原上扎下了军垦第一犁,投入热火朝天、战天斗地的屯垦拓荒与边疆建设中。女性军旅题材、红色青春偶像剧《八千湘女上天山》即是对这段屯垦历史的真情演绎。该剧以一群有着崇高信仰、高洁灵魂与韧性精神的湘女为主角,详细解读了她们怀着建设边疆的美好愿望与神圣的青春梦想,离别亲人,艰苦跋涉奔赴新疆的心路历程;真实再现了建国后八千湘女参军入伍、投身祖国边疆建设的感人事迹;谱写出一曲民族精神烛照下灵魂升华的壮丽诗篇。
  看电视连续剧《八千湘女上天山》,使我们对进疆女兵艰苦创业的历史有了深刻的了解。当她们义无反顾、转战数月,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新疆时,尽管住的是地窝子,吃的是盐水煮麦子,喝的是苦涩的含有沙子的盐碱水,几个月无法洗澡,但是她们依旧满怀激情、矢志不移,像沙漠上的胡杨林一样扎根在荒漠原野上。湘女们之所以能够面对苦难而又超越苦难,充满乐观向上、昂扬奋进的艰苦奋斗精神,崇高而庄严的爱国情怀正是支撑着她们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的精神支柱。因此,该剧的内在魅力首先在于以一种高昂的情感基调,对湘女们扎根边疆、屯垦戍边的爱国情操进行了热情的礼赞,对她们在民族精神烛照下的理想与追求、光荣与梦想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演绎与歌咏。剧中肆虐的沙尘暴、粗犷荒凉的戈壁滩、条件简陋的地窝子、战士们开垦荒地的坎土曼、热火朝天的拓荒场景等,均生动传神地迎面扑来……让我们仿佛回到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沐浴在时间凝滞的历史长河中,使浮躁的灵魂在民族精神的烛照下得到诗意的升华与永恒的激励。
  维护国家与民族的和平与统一,促进各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是我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面临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是构建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与重要保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新疆各族人民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各族文化相互碰撞、渗透、交融,形成了具有特殊地域性的多元文化语境。因此,作为中国表现西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当代文艺创作既具有丰富的多元文化蕴涵,又彰显了民族团结这一时代主题,谱写出一篇篇华夏一体、民族团结的动人篇章。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影视创作,“民族团结与民族和谐”这一主题蕴涵在新疆当代文化建构中展示出其独具的魅力。新疆特殊的区情,也使得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成为新疆文艺创作中凸显出的一个永恒主题。该剧的可贵之处正在于编导满怀深情地表现了由于对爱国主义情感的文化认同,在兵团战士之间以及兵地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与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深情。副营长徐放为了阻止“胡子”血洗兄弟民族的阴谋,置生命于度外,单枪匹马,与“胡子”决斗。女兵庄楚玉则表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冒着生命的危险回驻地搬来救兵,从而为观众演绎了一幕惊天动地、兵地团结、民族团结的动人画卷。各兄弟民族老乡与兵团战士齐心协力跑步抬着难产的采薇去师部医院的镜头,更是令观众在紧张的情感氛围中深深体味到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深情。
  《八千湘女上天山》对兵团战士艰苦创业的壮举不是简单的呈现、刻意的拔高,而是根据剧组历时两年多的实地采访而成。电视剧艺术上的可贵之处正是体现在这里:该剧采取女主角庄楚玉“真实而生动的回忆录”形式,以双胞胎姐妹采菱、采薇,女佣细妹及来自周南女中的邱云捷、沈越等人为代表,以某师三团为窗口,通过不同的场景、几十个普普通通的湘女不同的人生经历,讲述了在特殊的环境中、特殊的岁月里,兵团战士们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正是由于对她们平凡而又伟大的感人经历的倾情打造,该剧高度弘扬了一种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艰苦奋斗的崇高信仰与韧性精神,礼赞了一种扎根边疆、为边疆建设献出青春与热血的奉献精神,歌咏了一种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的民族文化精神与兵团人的兵团精神。然而,这部电视连续剧虽以弘扬兵团战士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民族精神为基点,但在情节的展开中,编导却以细节和场面为枢纽,不仅演绎了兵团战士战天斗地的拓荒精神与壮志豪情,而且把更多笔墨泼洒在兵团女兵们的日常生活中,浓墨重彩地描绘出女兵们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一次又一次把镜头切入兵团战士尤其是湘女们复杂而又多彩的内在情感世界:演绎出一曲又一曲爱之主题,既有崇高的爱国情、民族情,也有同志之间真挚无私、团结互助的友爱情;既有缠绵悱恻的夫妻情,也有生离死别的骨肉情,更使这部电视连续剧充满了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因而独具艺术魅力。
  该剧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劇情的演绎是一种历史的回眸,剧本试图穿越时空的隧道,揭示已被尘封的历史岁月,勾画出可歌可泣的进疆湘女英雄群像;同时又把镜头切入到生活的细微处,挖掘其中生生不息、流动的民族文化精神。剧本通过沉淀到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物品、习俗、歌舞、饮食等,把兵团文化的丰厚和灿烂诉诸银幕。既丰富了新疆当代文化的文艺画廊,同时也具有高度的历史学、社会学价值。对历史的回味和思索,总是会给人们留下太多的人生感悟和启迪。《八千湘女上天山》之所以令观众感到荡气回肠、心潮澎湃,之所以能够深深打动观众的心灵,之所以能够找回久违的历史氛围和情感记忆,正是在于它拂去了历史的尘埃,还原了八千湘女到新疆参军参加祖国边疆建设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本真。可以说,作为我国第一部聚焦湘女进疆屯垦戍边这段尘封岁月的女性军旅题材作品,这是一部在民族精神烛照下塑造八千湘女命运的历史缩影,也是一部进疆湘女的集体回忆录,编导也藉此试图唤起人们对被抹杀的历史记忆的竭力恢复。
  为了实现进疆的愿望,邱云捷撇下相依为命的奶奶偷偷离开家乡,入疆后却又割舍不下对奶奶的思念,逃跑回湘。由于对兵团精神的情感认同,爱国情和民族情最终战胜骨肉情,她带着奶奶回到了湘女中间。邱云捷在奶奶的精心指点下,学会了种菜、做饭,并且能做出味道鲜美的湖南菜,正当她种下的辣椒结出果实时,奶奶却永远倒下了。其他如汽车翻车事故、采菱光荣牺牲、采薇的婚姻故事、沈越的因病死亡、女兵们打狼的经历、战士们携手共度灾荒等感人场景的上演,均为考察新疆兵团的艰苦创业和历史发展提供了极好的见证,也反映出特定时空下人们的情感倾向与精神风貌。这些彰显着浓郁民族精神和特殊历史氛围的屯垦拓荒生活,似乎已被人淡忘、远离人们的视线,正是由于《八千湘女上天山》的播映,再现了昔日新疆建设兵团女兵们屯垦戍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生活风貌。
  总之,面对进疆湘女各不相同的复杂经历与历史命运,编导不是以一种猎奇的眼光俯视西部戈壁的荒凉,也不是以敬畏的眼光描摹西域的神奇与雄阔,而是以一种身在其中的自述者角色,深情地欣赏、体验、感悟、演绎,试图触摸到兵团湘女的情感脉搏,表达了人们对进疆湘女奉献精神的景仰与崇拜,也真挚希望屯垦精神永远发扬光大,激励、鞭策着人们为新疆的共同繁荣与和谐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艺术的真诚再现将会打动每一个观众的心,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陶冶观众的情操,净化人们的灵魂,为构建兵团精神与兵团和谐文化贡献一个结实有力的范例。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课题“新疆当代文学的文化认同与构建边疆多民族和谐文化研究”(09CZW06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庞守英.新时期文学的精神走向[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418.
  [2] 冯资荣.大爱无疆 情系天山——电视剧《八千湘女上天山》的审美旨归[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02).
  
  作者简介
  张书群(1973-),男,河南确山人,中国人民大学2010级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石河子大学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影片《我是传奇》遵循了整合多种类型元素的新模式,并在情节和特技安排方面、在人物形象方面,突破传统类型电影的束缚,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类型片的未来创作趋势。  [关键词]整合 情节 人物    一部圣诞档期推出的《我是传奇》出人意料地书写了票房“传奇”,“在公映首日便拿下票房3012万美元,影史排名第18位;首周末票房7653万美元。创下有史以来12月美国本土票房最高纪录。”该片讲述变异病毒毁灭
摘要 电影《生死朗读》再次让人们看到爱情的产生和年龄,身份,地位无关紧要,而怎样守住一分爱情却是人们一生都在学习的。这部电影的女主人公是战争的亲历者,男主人公是=战后德国的第:代人,故事围绕他们的爱情展开,女主人公被判终身监禁,本来是要用自由来赎罪,而电影中她是在此期间学会了写字,从此她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感情了,也不用再隐瞒她是文盲了,最后她也是借着知识带给她的勇气去寻找另一个彼岸!  关键词
摘要 以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代表作品《父子情》为文本,从导演背景、艺术的自觉性、与传统的关系、关注重点等方面对香港电影新浪潮和大陆“第五代”进行了全面的比较。  关键词 导演背景 艺术自觉 现实主义 戏剧性 演员地位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世界是动荡不安的:法国入侵阿尔巴尼亚,美国插手越南战争,中国掀起文化大革命,同性恋为争取平等权利而斗争,女权运动如火如荼,马丁·路德·金遇刺……乱世出英雄,动荡
摘要 纵观中国喜剧历程,它的潮起潮落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依据中国大众的审美标准,喜剧片符合民众的,心理结构需求,可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喜剧片中所隐含的悲情情怀。《非诚勿扰》和《海角七号》两部影片启示我们:不能仅仅沉迷于喜剧影片带来的表象的心理收获中,更应该读懂潜伏在其后的悲情世界所散发出的淡雅而浓厚的美和力量情怀。  关键词 喜剧片 悲剧片 悲情基调    中国喜剧经历了20年代谐噱片,30年代
[摘要]近几年,农民工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春晚的《心里话》就是来自民工子女心灵的声音,它感情真挚,催人泪下,引人深思。  [关键词]心里话农民工春晚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诗朗诵《心里话》。    印象之一: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要问我是谁/过去,我总不愿回答/因为,我怕城里的孩子笑话。”开篇坦率真诚,袒露心扉。因为“我们”是农民工的子弟。“我们的校园很小
[摘要]由电影《钢琴家》及其主人公的人生“苦难”遭遇,联系到其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苦难”身世,再由电影及其导演的那些人生“苦难”的社会历史背景,引出波兰钢琴家肖邦及其夜曲,最后由肖邦引出了以演奏肖邦夜曲而闻名的华人钢琴家傅聪,通过对由电影《钢琴家》而联想到的一系列艺术家的“苦难”身世与艺术成就的述评,阐明“人生苦难的升华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  [关键词]艺术家 苦难 源泉    谈起电影《钢琴
摘要 韩剧《医道》是一部在史诗般的宏篇巨制中演绎着人间的真善美的励志片,刻画了许浚这一英雄人物,再现了优秀的东方文化传统,展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医道》的成功可以说是充分利用观众对积极美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期待与珍视,激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关键词 《医道》 真善美 艺术手法 象征意义 社会价值    韩剧《医道》讲述的是一个御医的感人故事,气势恢宏浩大,剧情起伏迭宕、扣人心弦。《医道》的成
“世界硒都” 恩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地处湖北省西南腹地,位于长江之南的清江中游,是镶嵌在鄂西南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绚丽多彩的土苗韵味,孕育着这片巴文化发源地丰厚的民族文化沃土,它不仅拥有享誉世界的《龙船调》,而且还有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傩戏。  恩施  傩戏是湖北民间戏剧种类之一,其行当有生、旦、净、丑四行,剧目分正邪八出,其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傩面具种类众多,造型各异,一般采用杨柳木和香
摘要:两部相似的法律题材电影——中国的《秋菊打官司》和美国的《永不妥协》都描写了两个执着的女性打官司的故事,但在影片中她们打官司所得到的结果却截然相反,这不仅反映出了中关两国民众的诉讼观的不同,更进一步揭示出中关两国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差异。  关键词:法律文化 民族心理 “礼”与“利”    一《秋菊打官司》与《永不妥协》两个貌合神离的故事    1992年,中国导演张艺谋以半纪实手法拍摄了也许是
【摘要】徐志摩先生的遗作《火车擒住轨》揭示出诗人在生命最后时期的痛苦困顿的心灵感受。同时,他情感的灰暗无法遮掩其诗歌在艺术上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它向我们展示了诗人30年代诗学思想的现代主义转型。  【关键词】文本细读 转型 现代主义  【DOl】10.3969/j.issn.1002-6916.2010.18.036    《火车擒住轨》是徐志摩先生的遗作之一,它与先生早年诗作有较大差异,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