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儿男,2个月.1985年8月2日患儿夜间露宿受凉,次日上午8时开始发热,体温渐升,高达39℃,不吐、不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儿男,2个月.1985年8月2日患儿夜间露宿受凉,次日上午8时开始发热,体温渐升,高达39℃,不吐、不抽.
其他文献
患者女,59岁,因头痛及周身疫痛、左小腿皮肤溃破流少许鲜血12天,畏寒、持续高热伴恶心、呕吐、纳差、便秘和咳痰8天.
作者应用DNCB诱发琢鼠实验性接触性皮炎定时活检,制备表皮片,用改进的ATP酶细胞化学方法染色,连续观察表皮LC的动态变化.在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抗原激发后12小时内.LC密度显著下降,树枝状突减少:2~5天内,表皮LC几乎完全消失;以后LC开始重建.14天内密度恢复正常.而在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2小时内LC树技状突即减少,6小时LC密度即显著降低.LC恢复亦较迅速,作者认为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两
Hallopeau型增殖性天疱疮(Pemphigus Vegetans of the Hallopeau type,简称PVH)是增殖性天疱疮的一种亚型,其早期损害为脓疱,继而形成逐渐扩展的扰状增殖(1~4).本病少见,国内尚未见报告.
患儿女,7岁,其父代诉生后无头发和眉睫毛生长,指趾甲生长缓慢,甲面粗糙.1岁时掌?皮肤发红、粗糙,并出现细薄鳞屑.其后手足背、肘膝关节伸侧、肛门两侧、骶尾部、脐周围、鼻唇沟两侧、双面颊部及双耳上头皮部发生对称性的红色斑片.
关于新型隐球菌的生芽问题,多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均认为是单芽生的,而无双芽或多芽生的.
本文报告了一种发生在贻贝养殖场工人中的皮炎.其发病率占出海作业工人的78多.经现场调查和扫描电镜研究,证实这种皮炎是由贻贝养殖架上缨鳃虫外壳上的刺胞所引起的.在劳动中.加强防护,避免赤手接触缨鳃虫,可有效地防止这种皮炎的发生.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病教研室主任陈洪铎教授,应美国皮肤科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美国皮肤病理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Dermatopathology)、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医学中心(Dollas)、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哈纳门大学、新泽西医学院、梅氏医院(Mayo
比例杀菌试验通过计算最可能活菌数(MPN)和半数感染菌量(ID50)可以确定和比较药物对麻风菌的杀菌效果.本文报告用比例杀菌试验发现两种新型利福霉素SV的半合成衍生物――异丁基呱嗪利福霉素(R-76-1)和甲肘利福霉素(AF-MO)的杀菌效果明显超过利福平和氨苯砜.
用蜗牛酶对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白念珠菌进行了消化.结果50%以上菌丝细胞壁粗糙,失去折光性、变形或断裂.大分生孢子出现更多的颗粒,隔膜消失,某些细胞壁硬裂.白念珠菌仅10~%多的孢子发生改变.真菌在消化后作了4种染色.乳酸酚棉蓝比正常蓝色更深;0.5%台盼蓝液显示着色;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反应;雪夫氏过碘酸糖原染色变为淡红色.
为控制麻风病的流行和解决麻风病的耐药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于1982年提出了麻风病的联合化疗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方案,用于治疗我们的住院病人,经短期观察发现一些毒副作用,现报导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