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效果。
方法:我们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患者94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与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障了手术安全,融洽了护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护理满意度
.275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45-01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对就医的条件要求也相应增加,医疗服务已经由技术的竞争转向了服务的竞争[1]。2010年卫生部向全国发起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号召,我院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服务意识,增加其与医生协作的精神,不仅提高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也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本文选取手术患者47例,给予优质护理,取得了颇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患者94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其中:男53例,女41例;年龄在16—72岁,平均年龄为44.7±12.6岁。疾病类型分为:外科38例;骨科32例;妇科24例。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并同院方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因是双盲随机抽取,所以无论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相关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具体方法为:①心理护理。手术当日,由手术室护士至病房将患者接入手术室,使用安抚语言同患者进行交流,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术,比如默念数字,做深呼吸等[2],避免不必要的谈论,减少参观的人员。②生理护理。将手术室内温度调整在24℃左右,湿度调整在60%左右,对冲洗伤口的液体加温至37℃,使用棉签沾水后湿润患者口唇部,对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使用红霉素眼膏涂抹眼部,避免结膜干燥[3]。③体位护理。在满足手术与麻醉需要情况下,尽量让患者有舒适的体位,术中适时将约束带松开,对其外展的肢体给予按摩,避免术后肢体出现酸痛感,对侧卧位患者,要在其腋下、两腿间、骨隆突处各放软垫给予保护,防止出现皮肤压疮或神经损伤等。④操作护理。在麻醉后再给予患者留置导尿,可以减少其生理上不适感。术中及时恢复患肢的血运,将负极板放置在毛发较少且肌肉血管较丰富的部位,避免液体浸湿发生导电现象。⑤术后优质护理。手术结束后,用湿水将患者身体上的血迹与消毒液擦拭干净,为其盖好被单,由麻醉师与护士共同将患者送至病房。术后第二天,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回访,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并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发放患者,争求患者的意见,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
1.3评价指标。
(1)两组患者均在麻醉前10分钟,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其焦虑程度给予评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重。
(2)在术后第二天,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回访时,将自制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表发放给患者,由患者或家属进行填写。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与资料的分析,将均数±标准差做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进行t检验,以P<0.05作为标准来判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小结
由手术室护士亲自接患者进入手术室,更能体现出人文关怀,手术患者的心理较复杂,护理人员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准确判断患者细微的心理变化,真正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主动对护理的流程或者方法做些改进,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信任感、安全感[4],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充分调动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积累护理工作的经验,才能将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林娜.40例手术患者于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9(18):13—14
[2]徐同芬.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结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1,11(02):28
[3]顾徐翠,沈惠青,汪和美.手术室实施关爱护理模式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4(03):38—39
[4]余红,徐冬云,李文涛,王欣.手术室专科化护理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16(05):105—106
方法:我们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患者94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与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障了手术安全,融洽了护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护理满意度
.275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45-01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对就医的条件要求也相应增加,医疗服务已经由技术的竞争转向了服务的竞争[1]。2010年卫生部向全国发起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号召,我院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服务意识,增加其与医生协作的精神,不仅提高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也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本文选取手术患者47例,给予优质护理,取得了颇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患者94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其中:男53例,女41例;年龄在16—72岁,平均年龄为44.7±12.6岁。疾病类型分为:外科38例;骨科32例;妇科24例。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并同院方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因是双盲随机抽取,所以无论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相关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具体方法为:①心理护理。手术当日,由手术室护士至病房将患者接入手术室,使用安抚语言同患者进行交流,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术,比如默念数字,做深呼吸等[2],避免不必要的谈论,减少参观的人员。②生理护理。将手术室内温度调整在24℃左右,湿度调整在60%左右,对冲洗伤口的液体加温至37℃,使用棉签沾水后湿润患者口唇部,对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使用红霉素眼膏涂抹眼部,避免结膜干燥[3]。③体位护理。在满足手术与麻醉需要情况下,尽量让患者有舒适的体位,术中适时将约束带松开,对其外展的肢体给予按摩,避免术后肢体出现酸痛感,对侧卧位患者,要在其腋下、两腿间、骨隆突处各放软垫给予保护,防止出现皮肤压疮或神经损伤等。④操作护理。在麻醉后再给予患者留置导尿,可以减少其生理上不适感。术中及时恢复患肢的血运,将负极板放置在毛发较少且肌肉血管较丰富的部位,避免液体浸湿发生导电现象。⑤术后优质护理。手术结束后,用湿水将患者身体上的血迹与消毒液擦拭干净,为其盖好被单,由麻醉师与护士共同将患者送至病房。术后第二天,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回访,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并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发放患者,争求患者的意见,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
1.3评价指标。
(1)两组患者均在麻醉前10分钟,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其焦虑程度给予评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重。
(2)在术后第二天,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回访时,将自制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表发放给患者,由患者或家属进行填写。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与资料的分析,将均数±标准差做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进行t检验,以P<0.05作为标准来判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小结
由手术室护士亲自接患者进入手术室,更能体现出人文关怀,手术患者的心理较复杂,护理人员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准确判断患者细微的心理变化,真正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主动对护理的流程或者方法做些改进,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信任感、安全感[4],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充分调动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积累护理工作的经验,才能将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林娜.40例手术患者于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9(18):13—14
[2]徐同芬.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结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1,11(02):28
[3]顾徐翠,沈惠青,汪和美.手术室实施关爱护理模式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4(03):38—39
[4]余红,徐冬云,李文涛,王欣.手术室专科化护理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16(05):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