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明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绘画艺术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其画风迭变,画派繁兴,形成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和流派,如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华亭派”,以赵左为代表的“苏松派”,以沈士充为代表的“云间派”等。安徽歙县博物馆现藏有“云间派”代表人物沈士充的《山水图》册,共八开,每开纵26.2厘米,横17厘米。册尾有清末翰林、书法家许承尧题跋,此册虽历经几百年仍完好无损,神采奕奕,殊为珍贵。
沈士充,生卒年不详,字子居,华亭(今上海)人。善山水,出于赵左、宋懋晋门下,“郡人能画者多师之”,画风注重皴染,笔墨疏秀,皴染淹润。画山很少有突兀之势,被称为“云间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寒塘渔艇图》《松林草堂图》《万壑千岩图》等。
沈士充《山水图》册描绘了江南初冬的景色,画面平坡枯树,崖石森然,山色迷蒙,湖泊浩渺。作者在画中巧妙运用嫩绿的竹叶和火红的梅花,使画面变得极富生机和活力。现分别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第一开为《孤舟渔钓图》。图中远景高山奇峻,石崖横空而出;中间水面空阔,风平浪静,泊一只小船,上有一隐士正在垂钓;近处绘坡石杂树,坡下平地处有书舍一间,空寂无人。落款“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
第二开为《枯木寒江图》。该画以截角取景构图,图中近处绘寒林坡石,亭台临水而立;中间为开阔的水面,一望无际;远处群山连绵,坡石矗立,云烟缥缈,水天一色。落款“沈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
第三开为《云山茅屋图》。图中近处绘坡石枯树,山前平坡上有纤竹数丛,旁有茅屋数间;远处山峦起伏,在云雾的迷漫下若隐若现。整个画面意境冷寂旷远,风格潇洒淋漓而见率真朴拙。落款“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
第四开为《山水图》。该画也以截角取景构图,画面由近及远层层推进。左边近处崖石矗立,崖下平坡上有苍松、纤竹、茅屋;右边近处有松石坡地、草亭、梅花;中间湖水平远,一望无际;远处山峰连绵,山势舒缓,空旷辽远。落款“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
第五开为《寒江渔钓图》。图中近处绘平坡、苍松、枯树,坡下水竹丛生;中间为宽阔的河面,河面之上,泊一只小船,上有一身着红衣、头戴斗笠的隐士正在垂钓;远处山峰连绵,山势由左向右依次抬升,直与天接,右边山腰处山涧突石,亭榭松柏,庙宇掩映其间。落款“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
第六开为《溪山归途图》。图中右边近处山岭奇峻,崖石森然,山下为平坡杂树、茅屋隐现其中,沿着茅屋的山道上,有一隐者正策杖前行,似从外刚刚归来;中间为宽阔的河面,平静如镜;远处山峰连绵,山势舒缓。落款“沈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
第七开为《山水图》。图中近处为坡石小丘,林木错落有致,坡下平地处有书舍草亭,空寂无人;中间湖水环绕,山丘、杂树分布其间,两丘之间跨有一小桥;远处山峰连绵起伏,地势由左向右依次抬高,云雾迷漫,给人一种冷寂荒寒的感觉。落款“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
第八开为《山水图》。图中近处为荒坡小丘,上面林木疏朗错落,中间现出宽阔地,上有纤竹数株,旁有草亭一间;远处山峦连绵起伏,地势由近及远依次抬升,直插云霄。整个画面笔墨简括,取景萧疏,得空蒙朗逸之味。册页上方自题“壬申冬日写小景八册 沈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从“壬申”题款可知此册作于崇祯壬申(1632年)年,是其晚期的精品之作。
此册以截角取景作平远构图,画面由近及远逐渐推进,山峦巨石层迭,山石采用披麻皴,笔墨浓淡干湿兼用。其中隐士或孤舟独钓,或策杖寻幽,无不神态栩然。烟笼寒林,楼阁、远渚为雾霭所遮,一片萧疏荒寒之气。其用笔流畅疏松,以骨力胜;用墨清闲苍莽,代表了沈氏山水的典型风貌。
沈士充传世画作不多,即使留下来的画作也大多被国内外公私机构收藏,安徽歙县博物馆所藏沈士充《山水图》册页为其晚年的精品力作,许承尧还在册内题述:“子居,华亭人,出赵文度门。文度以秀雅生动开华亭一派,子居克传其秘。《图绘宝》称其用墨流动,笔法松秀,皴染淹润,皆文度法也;又称子居大幅山头少兀突之势,大致以小景为佳,此册正其精作。”此册封面有许承尧题签“沈子居画册。疑庵藏”。可以断定曾经许氏递藏,是一件流传有序的作品,因而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沈士充,生卒年不详,字子居,华亭(今上海)人。善山水,出于赵左、宋懋晋门下,“郡人能画者多师之”,画风注重皴染,笔墨疏秀,皴染淹润。画山很少有突兀之势,被称为“云间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寒塘渔艇图》《松林草堂图》《万壑千岩图》等。
沈士充《山水图》册描绘了江南初冬的景色,画面平坡枯树,崖石森然,山色迷蒙,湖泊浩渺。作者在画中巧妙运用嫩绿的竹叶和火红的梅花,使画面变得极富生机和活力。现分别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第一开为《孤舟渔钓图》。图中远景高山奇峻,石崖横空而出;中间水面空阔,风平浪静,泊一只小船,上有一隐士正在垂钓;近处绘坡石杂树,坡下平地处有书舍一间,空寂无人。落款“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
第二开为《枯木寒江图》。该画以截角取景构图,图中近处绘寒林坡石,亭台临水而立;中间为开阔的水面,一望无际;远处群山连绵,坡石矗立,云烟缥缈,水天一色。落款“沈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
第三开为《云山茅屋图》。图中近处绘坡石枯树,山前平坡上有纤竹数丛,旁有茅屋数间;远处山峦起伏,在云雾的迷漫下若隐若现。整个画面意境冷寂旷远,风格潇洒淋漓而见率真朴拙。落款“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
第四开为《山水图》。该画也以截角取景构图,画面由近及远层层推进。左边近处崖石矗立,崖下平坡上有苍松、纤竹、茅屋;右边近处有松石坡地、草亭、梅花;中间湖水平远,一望无际;远处山峰连绵,山势舒缓,空旷辽远。落款“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
第五开为《寒江渔钓图》。图中近处绘平坡、苍松、枯树,坡下水竹丛生;中间为宽阔的河面,河面之上,泊一只小船,上有一身着红衣、头戴斗笠的隐士正在垂钓;远处山峰连绵,山势由左向右依次抬升,直与天接,右边山腰处山涧突石,亭榭松柏,庙宇掩映其间。落款“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
第六开为《溪山归途图》。图中右边近处山岭奇峻,崖石森然,山下为平坡杂树、茅屋隐现其中,沿着茅屋的山道上,有一隐者正策杖前行,似从外刚刚归来;中间为宽阔的河面,平静如镜;远处山峰连绵,山势舒缓。落款“沈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
第七开为《山水图》。图中近处为坡石小丘,林木错落有致,坡下平地处有书舍草亭,空寂无人;中间湖水环绕,山丘、杂树分布其间,两丘之间跨有一小桥;远处山峰连绵起伏,地势由左向右依次抬高,云雾迷漫,给人一种冷寂荒寒的感觉。落款“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
第八开为《山水图》。图中近处为荒坡小丘,上面林木疏朗错落,中间现出宽阔地,上有纤竹数株,旁有草亭一间;远处山峦连绵起伏,地势由近及远依次抬升,直插云霄。整个画面笔墨简括,取景萧疏,得空蒙朗逸之味。册页上方自题“壬申冬日写小景八册 沈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从“壬申”题款可知此册作于崇祯壬申(1632年)年,是其晚期的精品之作。
此册以截角取景作平远构图,画面由近及远逐渐推进,山峦巨石层迭,山石采用披麻皴,笔墨浓淡干湿兼用。其中隐士或孤舟独钓,或策杖寻幽,无不神态栩然。烟笼寒林,楼阁、远渚为雾霭所遮,一片萧疏荒寒之气。其用笔流畅疏松,以骨力胜;用墨清闲苍莽,代表了沈氏山水的典型风貌。
沈士充传世画作不多,即使留下来的画作也大多被国内外公私机构收藏,安徽歙县博物馆所藏沈士充《山水图》册页为其晚年的精品力作,许承尧还在册内题述:“子居,华亭人,出赵文度门。文度以秀雅生动开华亭一派,子居克传其秘。《图绘宝》称其用墨流动,笔法松秀,皴染淹润,皆文度法也;又称子居大幅山头少兀突之势,大致以小景为佳,此册正其精作。”此册封面有许承尧题签“沈子居画册。疑庵藏”。可以断定曾经许氏递藏,是一件流传有序的作品,因而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