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逸疏简 淹雅秀润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明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绘画艺术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其画风迭变,画派繁兴,形成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和流派,如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华亭派”,以赵左为代表的“苏松派”,以沈士充为代表的“云间派”等。安徽歙县博物馆现藏有“云间派”代表人物沈士充的《山水图》册,共八开,每开纵26.2厘米,横17厘米。册尾有清末翰林、书法家许承尧题跋,此册虽历经几百年仍完好无损,神采奕奕,殊为珍贵。
  沈士充,生卒年不详,字子居,华亭(今上海)人。善山水,出于赵左、宋懋晋门下,“郡人能画者多师之”,画风注重皴染,笔墨疏秀,皴染淹润。画山很少有突兀之势,被称为“云间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寒塘渔艇图》《松林草堂图》《万壑千岩图》等。
  沈士充《山水图》册描绘了江南初冬的景色,画面平坡枯树,崖石森然,山色迷蒙,湖泊浩渺。作者在画中巧妙运用嫩绿的竹叶和火红的梅花,使画面变得极富生机和活力。现分别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第一开为《孤舟渔钓图》。图中远景高山奇峻,石崖横空而出;中间水面空阔,风平浪静,泊一只小船,上有一隐士正在垂钓;近处绘坡石杂树,坡下平地处有书舍一间,空寂无人。落款“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
  第二开为《枯木寒江图》。该画以截角取景构图,图中近处绘寒林坡石,亭台临水而立;中间为开阔的水面,一望无际;远处群山连绵,坡石矗立,云烟缥缈,水天一色。落款“沈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
  第三开为《云山茅屋图》。图中近处绘坡石枯树,山前平坡上有纤竹数丛,旁有茅屋数间;远处山峦起伏,在云雾的迷漫下若隐若现。整个画面意境冷寂旷远,风格潇洒淋漓而见率真朴拙。落款“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
  第四开为《山水图》。该画也以截角取景构图,画面由近及远层层推进。左边近处崖石矗立,崖下平坡上有苍松、纤竹、茅屋;右边近处有松石坡地、草亭、梅花;中间湖水平远,一望无际;远处山峰连绵,山势舒缓,空旷辽远。落款“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
  第五开为《寒江渔钓图》。图中近处绘平坡、苍松、枯树,坡下水竹丛生;中间为宽阔的河面,河面之上,泊一只小船,上有一身着红衣、头戴斗笠的隐士正在垂钓;远处山峰连绵,山势由左向右依次抬升,直与天接,右边山腰处山涧突石,亭榭松柏,庙宇掩映其间。落款“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
  第六开为《溪山归途图》。图中右边近处山岭奇峻,崖石森然,山下为平坡杂树、茅屋隐现其中,沿着茅屋的山道上,有一隐者正策杖前行,似从外刚刚归来;中间为宽阔的河面,平静如镜;远处山峰连绵,山势舒缓。落款“沈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
  第七开为《山水图》。图中近处为坡石小丘,林木错落有致,坡下平地处有书舍草亭,空寂无人;中间湖水环绕,山丘、杂树分布其间,两丘之间跨有一小桥;远处山峰连绵起伏,地势由左向右依次抬高,云雾迷漫,给人一种冷寂荒寒的感觉。落款“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
  第八开为《山水图》。图中近处为荒坡小丘,上面林木疏朗错落,中间现出宽阔地,上有纤竹数株,旁有草亭一间;远处山峦连绵起伏,地势由近及远依次抬升,直插云霄。整个画面笔墨简括,取景萧疏,得空蒙朗逸之味。册页上方自题“壬申冬日写小景八册 沈士充”,钤“子居”朱文方印。从“壬申”题款可知此册作于崇祯壬申(1632年)年,是其晚期的精品之作。
  此册以截角取景作平远构图,画面由近及远逐渐推进,山峦巨石层迭,山石采用披麻皴,笔墨浓淡干湿兼用。其中隐士或孤舟独钓,或策杖寻幽,无不神态栩然。烟笼寒林,楼阁、远渚为雾霭所遮,一片萧疏荒寒之气。其用笔流畅疏松,以骨力胜;用墨清闲苍莽,代表了沈氏山水的典型风貌。
  沈士充传世画作不多,即使留下来的画作也大多被国内外公私机构收藏,安徽歙县博物馆所藏沈士充《山水图》册页为其晚年的精品力作,许承尧还在册内题述:“子居,华亭人,出赵文度门。文度以秀雅生动开华亭一派,子居克传其秘。《图绘宝》称其用墨流动,笔法松秀,皴染淹润,皆文度法也;又称子居大幅山头少兀突之势,大致以小景为佳,此册正其精作。”此册封面有许承尧题签“沈子居画册。疑庵藏”。可以断定曾经许氏递藏,是一件流传有序的作品,因而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其他文献
在原始农业不发达的人类社会早期,为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人们因地制宜,利用木、石、骨等各种质地材料制作生产工具和渔猎的武器,以从大自然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获取更多必须的生活资料。随着众多部族的不断融合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人类历史迅速进入了文明发展阶段,森严的等级制度开始约束规范不同阶层人们的行为,同时众多诸侯方国的出现使得部族冲突因为利益而变得频繁,小的冲突往往演变为战争。我国的战争史可以远追到细
期刊
2015年6月26日,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第一家青铜镜专题博物馆——西安市大唐青铜镜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展出精美的青铜镜供广大市民免费观赏,当天上午举行了隆重的开馆庆典。  出席庆典的嘉宾有,中共陕西省委原秘书长王改民,省体委副主任宋斌,西安市文物局副巡视员邰亚秦、博物馆处处长郭治华,西安市文物鉴定中心主任伊夏清,中国青铜镜研究会会长狄秀斌、副会长丁方忠、秘书长刘东,陕西省收藏协会会长乔连学,西安武协
期刊
国内电视收藏鉴宝类节目,也如市场优胜劣汰般或由于官司缠身,或因为编排乏味,再不就是因循雷同所剩无几。台上那些专家基本年过半百,有的如“饱学之士”,有的专门从博物馆工作所见的标准器物延伸,以不变应万变,还有的干脆“老三样”背书般从器型、色彩、纹饰点评两句,滴水不漏。难怪入了这“行”有一段时间的“圈友”对“学院派”多有微词,倒是众口对马未都这位“实践联系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专家都是点头。
期刊
具有高洁、坚强和谦虚的品格,鼓舞人们励精图治、奋发向上的梅花,为雪国第一红颜。她在严寒中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故历代文人墨客、艺术大家均以生花之笔,动情地咏梅、画梅。其中民国时期景德镇画梅第一人,“珠山八友”中以梅花为题材的独行侠田鹤仙,将梅花任雪压霜欺亦不攀附东风第一枝的阵阵寒香、寂寂冷艳,转化为精美绝伦的瓷板画,笔酣墨饱的赞美诗,好似“一缕梅魂画,万古清芬瓷”。人们在欣赏他的粉彩梅花瓷板画之
期刊
认识“了石”先生是在西安书院门他的画室里,当时因为特别忙,停留的时间很短,但是他快人快语爽朗的性格和绘画时专注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位对生活和创作抱有极大热情的人,1945年他出生在辽宁昌图,6岁在爷爷的训练下习字,24岁从沈阳鲁迅美院毕业后来到陕西,1968年在军工单位从事文化干事的工作,画过油画、尝试过雕塑、最后定位在山水画上,他拜国画大师何海霞为师,聆听教诲二十余年。从小秉承家教
期刊
《幻象主义的理性回归——刘佑局画展》将于今年8月28日在法国卢浮宫装饰艺术馆元帅厅隆重举行,这是刘佑局继美国尼克松总统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后的又一次文化破冰之旅。卢浮宫——是一座人类艺术历史的圣殿,它排列在世界三大艺术博物馆之首。千百年来,艺术家的作品只要在卢浮宫展出或收藏,这个艺术家的名字一般都将定格在世界的美术史上。  卢浮宫博物馆由古埃及艺术馆等六个馆所组成,其中五个馆主要是典藏珍贵文物,只有
期刊
辽东半岛,黄海之滨。  大海以温柔之手,拂开尘语,展现了八亿年前的神力遗存:  凝固的波涛“翻江倒海”、沉积的彩虹“层岩叠彩”、“贝多芬”在动物王国里演奏《命运》的交响……更有“天下第一”的龟裂石,让沧海桑田的天崩地裂变成永恒之美,名扬天下。这就是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  生于斯长于斯,自豪之情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潮起潮落,扑面而来的海天之美,激荡着艺术家火热的
期刊
中国的油画,来自于西方,但中国的油画家们对西方油画不仅仅是学习和继承,一代代油画家带着难以磨灭的理想主义,对世界文化精神的诠释,进行着创新和探索。在这种中西文化碰撞,古今文化交融的风雷激荡中,创造出一批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代审美价值观融为一体的好作品,也涌现出一批敢与担当,勇于创新的油画大家,冉劲松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劲松先生勇于直面当代,直抒胸臆,直击时弊,他不仅仅是一个油画家,更是一个
期刊
中国国家图书馆2002年出版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青铜器全形拓片精品集》全部采用珂罗版技术印制,显示了珂罗版技术的独特优势。  该书是在国家图书馆收藏的700余种青铜器全形拓片中选出来的。种类有钟、壶、卣、觚、觯、角、爵、灯、炉、量等百余种。为我们研究了解当时社会发展、重大事件、生活习俗提供了极其珍贵和不可多得的佐证材料。其中多有端 方、阮元、潘祖荫、罗振玉、陈介祺等收藏家的旧藏。还有很多奕志、吴大
期刊
今年的冬天特别冷,所以春天的到来就显得格外可贵,随着冬天的远去,当耀眼的阳光洒满一屋的时候,望着窗台上一个前些年在古玩市场淘来的民国小花盆中新发的嫩芽,不觉心生暖意。  身居闹市,眼前的钢筋水泥挡住了视线,但透过窗台上小花盆中冒出的盈盈新绿,可以想象出此刻郊外的景色——空气该是甘甜的,小草又多了一些,大地又湿润了一些,枝条又柔软了一些……  虽然一个小小的盆栽不足以驱散早春的寒意及挥之不去的雾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