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地理热点教学的几个误区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516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热点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中存在把新闻热点当地理热点,把热点材料当地理知识,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应试训练、轻情感培养等误区。本文提出把握地理热点、杜绝节外生枝,回归地理教材、避免喧宾夺主,立足主干知识、重视能力培养,挖掘情感载体、关注情感培养等教学对策。
  关键词:地理热点;教学;误区
  地理热点是指同地理学科密切相关的、人们普遍关注的时事热点、生态环境热点和生活热点,即关系到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环保等方面的自然、社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热点教学已被广大初中地理教师所关注,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现对地理热点教学中的误区和相应对策作出初步分析。
  一、地理热点教学的误区
  1.把新闻热点当地理热点
  不是所有的新闻热点都是地理热点,地理热点也不一定是新闻热点。凡涉及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如空间特征与空间过程、地理基本原理、主要地理意义或影响等)的热点问题应备受关注。在教学中,由于地理热点的来源非常广泛(如网络、新闻、报刊等),大家都在尽力收集,力求广泛、新颖。但有的教师过于强调地理热点问题的时效性,在选取热点时,取材时间周期短,往往只搜寻一年内的重大时事问题,混淆了热点问题与地理学科的关系。
  例如,巴西里约奥运会是2016年的一个地理热点。有的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向学生娓娓道来:①国际奥委会的宗旨、奥林匹克口号;②体育健儿如何发扬奥运精神、中国代表团获得哪些项目的奖牌;③中国女排如何重振雄风、应怎样弘扬女排精神等。将热点问题搞得沸沸扬扬,使地理课变成新闻快播课。甚至有教师详细地向学生介绍IS问题、南海仲裁案过程等,这些事件虽然是新闻热点,但是关系到主权问题、国际关系走势不清晰等,比较敏感,并不符合地理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只能作为时事新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新闻事件,把新闻热点当作地理热点,缺乏“地理味”,既难以把握一年内的短期地理热点,更容易遗漏具有一定稳定性的长期地理热点,使地理热点教学变成新闻热点教学。
  2.把热点材料当地理知识
  地理热点教学应巧用地理知识,合理分析社会热点,解决实际问题。在地理测试中,命题者往往以地理热点问题作为背景资料和以具体的区域图为切入点,常采取隐性的方式创设试题情境,使试题既立足于学科教材之上,又游离于教材之外,正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但有的教师过于关注热点问题,淡化了热点问题与地理学科的联系,忽略了地理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运用。
  近年来,各地中考地理测试中,以热点作为背景,结合课本基础知识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已成为常态。如2016年海南卷第34题、云南卷第29题的背景就是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两卷都以巴西地图、巴西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柱状图为载体,考查内容虽然有所差异,但都主要涉及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环境、人口和城市分布等问题,以教材知识的记忆、理解為主。可见,地理热点教学要考虑的不是热点事件本身,而是以该事件作为背景材料,引申出事件背后所包含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如“南水北调”是近几年的一个长效地理热点,有的教师过于关注工程进展、管理和三个方案优缺点比较,把地理热点本身当作地理知识点,只是让学生了解了一些教材上没有的新内容,忽视了揭示材料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地理知识和原理,这就失去了热点问题教学的根本。
  3.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热点教学不仅是为获得地理知识,更是为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训练理论联系实际、归纳、判断、综合和分析等能力。命题者十分注重运用热点问题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以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根据试题的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原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只注重对地理热点知识本身的传授,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奉送给学生,满足于用材料简单地再现教材,忽视了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普遍下降。如利用“南水北调”热点问题开展复习教学时,有教师深入挖掘了热点事件,引出与该事件和该区域有关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并结合教材拟定从下列几方面去讲解:①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②北方地区自然特征。③北方地区工农业生产。④长江水系及水文特征。⑤分析调水方案。但教学时,教师照本宣科、按提纲把知识点向学生过了一遍,未能以分析“南水北调”为例,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进一步形成分析资源短缺问题的一般思路: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4.重应试训练,轻情感培养
  地理课程具有思想性,突出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美德。但现阶段,不少师生把中考当作学习的终极目标,一味地注重应试训练,不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导致个人发展的基本素养难以形成,学科教育教学的价值不能发挥;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知识能力的健康发展。
  如“资源问题”是一直备受关注的地理热点,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是开展“自然资源”教学的归宿。许多资料中都有关于自然资源概念、特征和分类的题目,大多数是选择题,判断某种物质是否属于自然资源,或判断可再生、非可再生类型等。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生产、生活实例,通过图文资料来营造问题情境,在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的同时,对自然资源分类的积极意义和具体分类后的做法往往避而不谈,没有很好地渗透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教育,忽视了资源忧患意识的培养;未能把课堂教学融入社会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资源消费观和环境意识,以便进一步指导学生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这种画龙不点睛的情况,在日常教学中并不少见,题目中的“魂”还没挖掘出来,教学过程头重脚轻。
  二、地理热点教学的对策
  1.把握地理热点,杜绝节外生枝   教师要养成关注国内外热点新闻的习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从各种繁杂的新闻中找到其体现出来的地理知识,准确地把握地理热点,避免把地理热点教学搞成时事新闻拼盘,杜绝节外生枝。一应用心收集地理热点,从正规的网站、报刊上摘取,保证它的真实性;弘扬正气,关注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热点。二应精心整理地理热点材料,分析教材知识与热点问题的联系,用教材主干知识对热点涉及的知识进行一次条理化修订,即热点问题地理化。
  2.回归地理教材,避免喧宾夺主
  地理热点问题考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围绕教材,最终问题的解决都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相应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教师要把热点问题教材化,防止地理热点教学变成热点材料展示,避免喧宾夺主。一应找准与教材内容结合的切入点,保证地理热点材料既不偏离教材主题,也不仅局限在教材的少许内容上;让热点材料能够对教材知识进行补充与更新,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实现由事实材料到理论的飞跃。二应将地理热点教材化。学生答题时的语言只有回归教材语言,才能避免出现语言不规范、表述不准确等现象。同时,通过问题的设置,将材料所体现的“理”蕴涵在教材之中,使热点问题回归教材。把热点问题放到教材系统中,通过发散性思维把握“热点”与教材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弄清问题的前因后果,解答问题才有层次性、逻辑性。
  3.立足主干知识,重视能力提升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地理热点教学在于巩固已学知识,把课本知识内化为学生知识,让学生形成新的地理思维方式,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转化为能力,提升地理素养。一应注重“双基”落实,将热点问题和学科内容结合起来,深化、巩固、迁移学科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应注重热点区域化,将热点、区域、原理运用三者结合起来,提高运用知识和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应注重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关心地理热点问题,注意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逐步训练学生学会运用教材主干知识分析热点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提出创新的见解。
  4.挖掘情感载体,关注情感培养
  地理课程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列为核心论题,把资源环境教育与品德养成教育结合起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不是空泛地说教,要渗透到地理知识和地理事件的讲解中,运用多种情感载体,做到以境育情。一应倡导民主课堂,重视学习兴趣和学科情感的培养。充分利用地理热点来拓展学生的思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重视对学生作出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成功意识,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二应引导地理训练,彰显地理课程的基础性和教育性。设问要遵循“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原则,使问题生活化,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逐渐培养学生答题的自信和能力;设问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探究性,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地理思维能力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并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
  参考文献:
  [1]金卫东.浅析地理热点试题的编写技巧[J].地理教学,2016(7):4951.
  [2]单咏,丁长城.地理“热点问题”教学的几点误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7):7778.
  [3]潘群.时事热点材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訊,2014(12).
  [4]张雅芸.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综合能力[J].广东教育,2006(1):4041
其他文献
靈山县位于广西南部钦州湾畔,素有“中国荔枝之乡”、“中国奶水牛之乡”等美誉,历史悠久。近年来,灵山县旅游资源发展态势良好,但其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反映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实地走访六峰山、大芦村等景点,通过采访、拍照、查资料等形式发现问题,并结合其发展特点,提出一些建议。  一、灵山县主要旅游资源概况及存在问题  1.资源概况  六峰山 国家3A级景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六峰山风景区
以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的农科院试验田为基地,运用灰色关联度和spss软件对2013-2014年季节性冻融期不同灌水量下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灌水量对土壤
职业院校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加大专业实验实训的比重。开展虚拟实验实训可以有效地解决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场地、设备不足的矛盾。缓解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