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来源 :医学概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234q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冠心病心绞痛群体可在临床上获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详细探究生活质量发生的变化。方法:试验执行于2018.12~2019.12,总研究样本为6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入院顺序均分每组各32例。参照组、研究组分别获取基础、心理和健康教育。充分检验生活状态分值和疾病知识掌握分值。结果:相应措施执行后,各指标分值改善明显,比对有差异(p<0.05)。结论:试验中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获得心理和健康指导,让患者多角度了解疾病知识,将整体依从性提升,使健康状况得到保证。
  关键词:健康教育;冠心病心绞痛;心理护理;生活质量
  因人们机体中冠状动脉发生硬化,随之使血管呈狭窄状态,对供血情况造成影响,进而表现成心肌缺血缺氧症状,以上综合称为冠心病,且心绞痛为主要表现[1]。冠心病心绞痛疾病快速发展,且易反复,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相关资料表示,在冠心病整体治疗时段中融入护理服务,疼痛情况明显减轻,获得高质量生活[2]。
  一、一般数据与方法
  1.1一般数据
  试验于2018.12~2019.12时段全面开展,根据入院顺序均分6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样本量为32例/组。参照组总人数中男占比56.25%(18例)、女占比43.75%(14例),年龄整体界限为44~80岁,均数(62.35±4.18)岁;研究组总人数中男占比59.38%(19例)、女占比40.63%(13例),年龄整体界限为44~81岁,均数(62.58±4.34)岁;全面综合分析一般数据,结果数据无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检测生命指标,实行饮食、用药指导,并详细讲解注意事项。
  研究组具体措施内容(1)心理干预:因疾病患病时间相对较长,受疾病疼痛和长时间用药影响,随之发生多种不良情绪,进而对积极性造成影响,降低了患者的自身耐受度和整体效果,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关注,让其维持放松状态,明确负性情绪对整体治疗和机体的影响,让患者良好的区分自身不理性的情绪,将自我调节能力提升。对患者进行关心,针对性相关问题予以良好解决,使整体信任度提升。针对患者的表达情况予以耐心倾听,尊重、理解缓解,使自我调节能力提升,家属对患者予以更多关心、爱护,利于患者预后。(2)健康指导: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存在局限性,且极易对疾病存在错误认知,护理人员需根据疾病情况、文化程度实行疾病指导,对疾病知识和接受的内容予以总结,将治疗重点进行讲解,让患者明确护理技巧,将各指标相应的意义进行讲解,将病房中设备、仪器、呼叫设施等具体使用方法进行示范,将诱因和预防措施进行讲解,明显不利于恢复的因素。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告知患者保持充足睡眠,良好的状态。经微信、QQ等APP与患者进行交流,明确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让患者充分认知治疗优势,并定期推动疾病知识资料。每天定点帮助患者解答疑问,让更全面的掌握疾病知识,便于治疗。
  1.3判定指标
  分析觀察生活状态分值和疾病知识掌握分值。
  1.4统计学分析
  SPSS22.0统计学计算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行t和卡方检验,判断结果有差异(p<0.05)。
  二、结果
  2.1比对生活状态、疾病知识掌握分值
  冠心病患者在获得相应指导措施后,各方面指标改善显著,比对有差异(p<0.05),见表1。
  2.2讨论
  因人们的健康理念和现今医学模式改善明显,大多数患者对常规护理表示不满意,因此需对疾病知识和自身健康情况予以良好了解,且十分重视预后情况,健康教育让患者更好的掌握疾病知识,是护理措施中最关键内容,让患者对疾病予以充分理解,正面面对疾病[3]。心理护理可让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提升,全面解答疑问,将防范心理消除,对家属予以鼓励、支持和安抚,有效规避不良心理状态[4]。
  综上所述,临床上执行心理和健康指导后,人们对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知识认知度提升,患者的健康得到有效保证,利于更好生活。
  参考文献:
  [1] 邓丽芳,李晓宁.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科学养生,2021,24(6):63.
  [2] 张路,刘楚. 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1):351-352.
  [3] 王玲. 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1):161-162.
  [4] 陈丹蕾.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5):135,137.
其他文献
消化系统所包含的器官比较多,主要由消化腺以及消化道组成,消化道包含口腔、食道、咽以及胃部组织,消化腺则包含小消化腺以及大消化腺两种。反流性食道炎、萎缩性胃炎均属于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发展,反流性食道炎、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在不断阐明,新药逐步开发以及应用,药物品种以及联合用药方案逐步增多,现将两个疾病的用药方案介绍如下:  一、反流性食道炎、萎缩性胃炎概述  反
期刊
产妇分娩时难免会出现盆底肌肉损伤问题,造成其生活的困扰。对此,产妇应该重视盆底康复,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科学控制饮食,制定运动锻炼计划,让自己恢复如初。盆底指的是产妇连接耻骨以及脊椎尾端后面的肌肉,其负责支持产妇盆腔中的各种器官。而在分娩的过程中,由于产妇需要通过盆底进行分娩,因此会出现盆底损伤或者松弛的现象,导致产妇分娩之后出现漏尿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导致其他并发症。产妇应该意识到盆底康复的重要性
期刊
失眠是一种常见病,很多人都会有因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率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质量太差的时候,只要配合医生进行专业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如果因为失眠而对失眠产生恐惧,变成失眠恐惧症,那么,这个后果可比失眠更严重。本文就带大家对失眠恐惧症了解一二。  一、什么是失眠恐惧症  失眠恐惧症是一种因自我心理暗示导致的长期失眠的疾病,高发于生活压力大的人群,属于一种心理疾病。其产生之初往
期刊
摘要: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和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公布后,加快药品放行的申请和注册程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文章梳理了新旧政策法规对加速上市药品申请注册流程的相关要求,并详细对比了新旧政策法规对加速药品申请注册流程的适用领域。药品的加速上市,工作流程和审查期的变化,然后梳理了目前缓冲期的政策,并期待未来工作的下一步变化。  关键词:新法规;药品加快上市;注册程序变化  引言:在新修订的《药品管
期刊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属于女性妊娠期常见且高发的一种疾病。而该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体铁摄入、代谢失衡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患者以“头晕乏力、心慌气短、皮肤苍白”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病情持续发展,会对患者的造血功能造成直接影响,还会引发早产或流产。那么,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是怎么回事,应如何预防和护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一、正确认识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  (一)疾病病因  1.妊娠期铁需要量大幅增加。
期刊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厌世、认知和睡眠障碍,严重者甚至还具有自杀念头及行为[1],抑郁症发病率占总人口10%左右[2],WHO预测在2030年其将成为致残率最高的疾病[3]。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及运动疗法是在抑郁症治疗上常用的手段,但是药物治疗具有副作用以及依赖性,而心理疏导患者主动参与及配合治疗的积极性相对较低,从而导致治疗依从性较差。在运动疗法中又以八段锦为代表的传统功法广受关注,八段锦
期刊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变化,人们生活、工作压力增加,很多人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再加上气候环境以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人们在春季经常出现感冒发热、关节炎等病症。临床中常使用抗生素治疗以上疾病,但是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却又出现了轻微腹泻的症状,加重了身体负担,旧病未愈又添新症,难免烦躁。这就是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可能发生的不良情况。长期服用抗生素或者滥用抗生素都会导致人体肠道菌群失调,影响人体内部微生态环境,从而
期刊
疟疾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俗称“打摆子”、“打脾寒”,是目前全球广泛关注的三大疾病之一。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多数国家和地区是疟疾的高流行区,尤其是恶性疟流行仍较严重,出国旅游和务工要警惕疟疾!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疟疾已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已进入消除阶段,“2020年全国消除疟疾”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首先,让我们先来说说疟疾的感染过程吧:  疟疾的感染  疟疾传
期刊
胃癌是胃病黏膜细胞出现恶变的一种疾病,其实质就是一种发生在胃部的恶性肿瘤,肿瘤分型主要以腺癌为主,易发部位为胃窦部,胃大弯部位。胃癌开始最主要症状可能类似于胃炎,有上腹部胀痛不适,还有反酸烧心,有的会有黑便,还有便血、贫血、体重下降等等,晚期胃癌治疗会导致食欲较差,还有体重消瘦的比较厉害,因为这也是一种消耗性的疾病,消耗比正常人大很多。所以,如果有胃病还是建议患者早期进行治疗,可耽误太久时间、然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实习生进行患者体验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122名护理实习生体验择期手术患者术前一天的住院经历,体验结束后对所感所想进行总结,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提炼出3个一级主题,分别为“体会到患者的不易”;“对工作的反思”;“改善患者体验的建议”。 结论:患者体验可帮助护理实习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良好的医德。  关键词:患者体验;护理;带教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