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体育作为小学教学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需求,忽视了小学生身心特点,致使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本文将对小学生身心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构建高效小学体育教学课堂有效策略,从而推动小学体育教学进一步发展。
小学生身心特点
小学是素质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深远影响,结合其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至关重要。小学生身心具有以下特点。
心理方面 小学生心理刚刚发育,对外界充满好奇心,尤其是新鲜事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但是,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对事物关注只能保持三分钟热度,无法坚持下去;另外,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内心情感逐渐丰富,希望受到他人尊重,逐渐由对家长的信任转向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且道德情感也处于萌芽状态;除此之外,小学生天性活泼、开朗,遇事过于冲动,自控能力较差,做事随心所欲,教师需要适当引导,学生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身体方面 小学阶段,女生发育早于男生,整体身高体重值都略高一些,但是,骨骼正处于发育时期,不够坚固,如果运动不当,极易出现骨折、脱臼等问题,在体育运动中要做好热身,避免出现危险,小学生体力、耐力等方面较弱,高年级学生骨骼渐渐发育,能够对部分运动有所掌控,但是,动作精确度却不高,需要教师给予更多指导。与此同时,小学生胸廓较小,呼吸肌不够发达,在运动过后,呼吸频率较快,在这个阶段加强体育锻炼,能够更好地增强小学生肺活量,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课堂有效策略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能够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教师要围绕小学生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关情境,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突出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互动,促进学生主体作用。例如:在进行跑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熟知的“大灰狼与小白兔”的故事,通过角色扮演,并讲解跑步要点,组织学生进行赛跑。通过参与情境教学,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还能够在游戏带动下喜爱体育运动,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丰富教学方式,营造自主空间 传统小学生体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均是突出教师核心地位,主要重视教师的“教”,过于单调,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师缺乏对学生身心特点的认识。而新课改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主,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结合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为学生营造自主空间,让学生能够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解放天性,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在进行弹跳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模拟日常生活中取衣服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弹跳摘到高处的东西,并给予适当鼓励和肯定。另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篮球、青蛙跳等多种运动项目活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情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供更多机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采取竞赛的方法,满足小学生喜爱刺激的心理特点,然而,竞赛中存在输赢,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心理特点,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感受输与赢,并引导学生总结失败的教训,争取下次机会;针对赢的学生,除了给予鼓励之外,还要让学生明白“胜不骄”的道理,在竞赛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集中注意力,身心还能够得到更好地锻炼,从而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增强沟通和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体育教育新理念,增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从课内与课外两方面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游戏、竞赛,教师进行示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针对课外,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够得到体育锻炼。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特点,给学生讲体育明星的故事,如刘翔、杨威等,让这些体育明星刻苦锻炼的故事影响学生,促使榜样发挥力量,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
结束语
小学体育教学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不仅是我国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符合国家全民健身要求的具体表现。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教学新理念,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构建高效体育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武,胡谦,张宝文.中小学体育运动技能目标实现途径——论新课标下体育课程中必须重视运动技术教学[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18(03):259-261.
[2]张良平,吕晓亚.中小学体育运动技能目标实现途径研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教学内容[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0(05):12-14.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鸠林小学)
小学生身心特点
小学是素质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深远影响,结合其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至关重要。小学生身心具有以下特点。
心理方面 小学生心理刚刚发育,对外界充满好奇心,尤其是新鲜事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但是,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对事物关注只能保持三分钟热度,无法坚持下去;另外,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内心情感逐渐丰富,希望受到他人尊重,逐渐由对家长的信任转向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且道德情感也处于萌芽状态;除此之外,小学生天性活泼、开朗,遇事过于冲动,自控能力较差,做事随心所欲,教师需要适当引导,学生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身体方面 小学阶段,女生发育早于男生,整体身高体重值都略高一些,但是,骨骼正处于发育时期,不够坚固,如果运动不当,极易出现骨折、脱臼等问题,在体育运动中要做好热身,避免出现危险,小学生体力、耐力等方面较弱,高年级学生骨骼渐渐发育,能够对部分运动有所掌控,但是,动作精确度却不高,需要教师给予更多指导。与此同时,小学生胸廓较小,呼吸肌不够发达,在运动过后,呼吸频率较快,在这个阶段加强体育锻炼,能够更好地增强小学生肺活量,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课堂有效策略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能够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教师要围绕小学生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关情境,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突出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互动,促进学生主体作用。例如:在进行跑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熟知的“大灰狼与小白兔”的故事,通过角色扮演,并讲解跑步要点,组织学生进行赛跑。通过参与情境教学,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还能够在游戏带动下喜爱体育运动,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丰富教学方式,营造自主空间 传统小学生体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均是突出教师核心地位,主要重视教师的“教”,过于单调,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师缺乏对学生身心特点的认识。而新课改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主,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结合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为学生营造自主空间,让学生能够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解放天性,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在进行弹跳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模拟日常生活中取衣服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弹跳摘到高处的东西,并给予适当鼓励和肯定。另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篮球、青蛙跳等多种运动项目活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情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供更多机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采取竞赛的方法,满足小学生喜爱刺激的心理特点,然而,竞赛中存在输赢,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心理特点,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感受输与赢,并引导学生总结失败的教训,争取下次机会;针对赢的学生,除了给予鼓励之外,还要让学生明白“胜不骄”的道理,在竞赛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集中注意力,身心还能够得到更好地锻炼,从而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增强沟通和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体育教育新理念,增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从课内与课外两方面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游戏、竞赛,教师进行示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针对课外,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够得到体育锻炼。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特点,给学生讲体育明星的故事,如刘翔、杨威等,让这些体育明星刻苦锻炼的故事影响学生,促使榜样发挥力量,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
结束语
小学体育教学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不仅是我国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符合国家全民健身要求的具体表现。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教学新理念,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构建高效体育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武,胡谦,张宝文.中小学体育运动技能目标实现途径——论新课标下体育课程中必须重视运动技术教学[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18(03):259-261.
[2]张良平,吕晓亚.中小学体育运动技能目标实现途径研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教学内容[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0(05):12-14.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鸠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