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弥勒县水务局)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要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既利用环境又保护环境,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在实现社会利益的同时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这是我们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所在。相信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为社会积累更多财富,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本文从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出发,探讨当前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科学化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水利工程;科学化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中涉及到项目建设单位、施工监理单位以及政府等多方责任。施工建设单位需要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具体的水利建设任务,监理单位能否按照合同内容以及质量管理的体系流程严把质量关,历来都是质量管理的症结所在。在此过程中,政府的配合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因此,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科学化管理不仅是必要的,更是迫切的。
1 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与工程本身的特点有着紧密的关联。首先,水利工程的施工容易受到复杂的自然条件限制。无论是大型水利工程还是地区中小型水利工程,都必须以地形、水文和气象等自然条件为依托,施工作业中的水泥浇筑、排水以及周边环境的维护等都会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
其次,水利工程的施工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限制。虽然国家也在积极投入建设资金,用于大型水利项目的建设,但是大多数水利工程都位于偏远的山区,建筑施工条件简陋,建设资金更是紧张,所以地区施工单位希望尽可能降低成本。而不同地区水利工程的施工在安全性保障、可行性论证方面难免存在人为因素的影响。
最后,水利工程的施工具有长远的影响力。施工结束后,即使监理部门确认工程合格,在不同的使用强度和频度的影响下,还会存在改进和修补的需求,以保证国家水利工程长久效能和安全。越是严谨的质量管理,越有助于项目的经久耐用。
2 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的主要问题
鉴于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质量管理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实践当中,质量管理的问题迟迟得不到彻底的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既定成本之间存在着矛盾
水利工程的建设成本较高,国家出台的政策已经明确指出项目招投标制度的重要性,建设施工单位为了获得竞标,尽可能地压低建设成本,导致利润空间非常有限。在既定的水利工程项目成本下,基层施工人员只能从用料中获得弥补。降低原有的材料成本,以取得相应的利润。
以我国黄河水利工程为例,项目招投标工作不规范, 由此导致施工单位难于保证质量,资金运作存在不少问题,压价、拖欠工程款,项目成本与投入之间受到影响,进而给后期的使用带来质量隐患。
2.2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监理单位的主观意识之间存在着矛盾
监理的目的是发现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以便及时加以解决,防止后患。而发现问题就意味着对建设施工单位部分工作的否定,这不仅会招致施工单位的反感,业主也会产生担忧心理,甚至拒付剩余款项,导致恶性循环。为此,有的施工单位通过层层人际关系,力求使监理单位从中受益,而放宽质量检查标准。
作为监理单位也就难免产生利益博弈的过程,在外观符合合同约定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监理单位主要从质量安全的角度加以衡量,如果能够符合安全性要求,监理单位只要认定项目合格,不仅从中受益,也不会影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有时候有些问题的原因并非是监理单位没有发现施工的出入,而是自行放宽了审核的要求。所以对监理的制约目前还需改进。
2.3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政府部门的管理之间存在着矛盾
政府部门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角色是监督管理,施工是否合规,监理是否严格,政府部门都有责任实施监管。但是在县级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因为项目较小,工艺相对简单,项目开展系统的可行性论证根本不到位,甚至会被认为增加了工程成本。而且偏远地区不仅监理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人员素质更是参差不齐。如果政府监管过于严格,地区农田水利建设又会受到制约。所以政府部门也会存在利益博弈的过程,即在不影响水利施工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放宽对施工和监理的双重要求,以配合地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3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科学化管理方法
针对以上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主要质量问题,科学化管理意在强调充分考虑到施工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实际,运用合理的质量管理方法规避以上问题的发生,并推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3.1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标准应当细化
国家虽然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用以指导水利工程的施工监管,但是针对成本约束引发的质量管理问题并不能彻底被消除。
例如,规定中阐述了质量管理的流程应包含事前、事中和事后等环节,即使遵循了现有的流程,该发生的问题还是会发生。为此,国家应对质量管理的标准进行细化,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主要是针对质量监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高端、精细设备的配备,便于对隐性质量问题的勘测。
软件则是强调对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建设,如施工监理资格认证人员在监理单位的占比等等。施工监理必须符合硬件和软件的要求,审核的结果方可被视为有效。
3.2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区域协调应当加强
质量管理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并不是在所有的地区都能够实施的,对于国家大型重点项目,实施较为容易,而偏远地区很难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得到普及。所以科学加强区域协调是质量管理工作实现根本性转变的关键。
对于偏远地区,为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由被动转向主动,国家应提供部分建设资金的支持,同时制定试点监理单位的建设。这样做的意义在于集中整合地区优势资源,避免国家建设资金得不到落实,而且有利于建立责任制在区域范围内的推行。例如,国家通过与地方共同出资建设试点监理单位,赋予该单位对有限范围内所有水利施工质量的管理,年度末将地区政府部门开展的国办和民办的水利项目数量合计,再查看是否与监理单位受理的档案吻合。一旦发现问题可及时追根溯源,国家的专款专用也具备了查询的依据。
3.3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应引入同行评议制度
所谓同行评议,实质上是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政府部门的监督制约。如果只是以监理单位作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核心,未免过于片面,有失科学水准。同行评议制度是在监理单位进行质量管理的同时,由同等资质的监理单位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结果进行验证,评价检验结果。如果两者的结果一致,那么质量管理结果的可信度将会提升。如果结果存在分歧,也可寻找问题的根源。
4 结语
结合水利工程自身的特点探讨了施工质量管理中长期存在的问题,重新认识科学化管理方法的重要性。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科学化管理致力于从根本上应对当前难于解决的问题。对于施工单位建设水平的提高,监理单位审核的嚴格,政府部门的责任发挥都是积极的引导。相信科学化管理方法的应用将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翻开新的一页。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要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既利用环境又保护环境,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在实现社会利益的同时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这是我们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所在。相信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为社会积累更多财富,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本文从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出发,探讨当前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科学化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水利工程;科学化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中涉及到项目建设单位、施工监理单位以及政府等多方责任。施工建设单位需要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具体的水利建设任务,监理单位能否按照合同内容以及质量管理的体系流程严把质量关,历来都是质量管理的症结所在。在此过程中,政府的配合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因此,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科学化管理不仅是必要的,更是迫切的。
1 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与工程本身的特点有着紧密的关联。首先,水利工程的施工容易受到复杂的自然条件限制。无论是大型水利工程还是地区中小型水利工程,都必须以地形、水文和气象等自然条件为依托,施工作业中的水泥浇筑、排水以及周边环境的维护等都会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
其次,水利工程的施工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限制。虽然国家也在积极投入建设资金,用于大型水利项目的建设,但是大多数水利工程都位于偏远的山区,建筑施工条件简陋,建设资金更是紧张,所以地区施工单位希望尽可能降低成本。而不同地区水利工程的施工在安全性保障、可行性论证方面难免存在人为因素的影响。
最后,水利工程的施工具有长远的影响力。施工结束后,即使监理部门确认工程合格,在不同的使用强度和频度的影响下,还会存在改进和修补的需求,以保证国家水利工程长久效能和安全。越是严谨的质量管理,越有助于项目的经久耐用。
2 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的主要问题
鉴于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质量管理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实践当中,质量管理的问题迟迟得不到彻底的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既定成本之间存在着矛盾
水利工程的建设成本较高,国家出台的政策已经明确指出项目招投标制度的重要性,建设施工单位为了获得竞标,尽可能地压低建设成本,导致利润空间非常有限。在既定的水利工程项目成本下,基层施工人员只能从用料中获得弥补。降低原有的材料成本,以取得相应的利润。
以我国黄河水利工程为例,项目招投标工作不规范, 由此导致施工单位难于保证质量,资金运作存在不少问题,压价、拖欠工程款,项目成本与投入之间受到影响,进而给后期的使用带来质量隐患。
2.2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监理单位的主观意识之间存在着矛盾
监理的目的是发现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以便及时加以解决,防止后患。而发现问题就意味着对建设施工单位部分工作的否定,这不仅会招致施工单位的反感,业主也会产生担忧心理,甚至拒付剩余款项,导致恶性循环。为此,有的施工单位通过层层人际关系,力求使监理单位从中受益,而放宽质量检查标准。
作为监理单位也就难免产生利益博弈的过程,在外观符合合同约定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监理单位主要从质量安全的角度加以衡量,如果能够符合安全性要求,监理单位只要认定项目合格,不仅从中受益,也不会影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有时候有些问题的原因并非是监理单位没有发现施工的出入,而是自行放宽了审核的要求。所以对监理的制约目前还需改进。
2.3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政府部门的管理之间存在着矛盾
政府部门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角色是监督管理,施工是否合规,监理是否严格,政府部门都有责任实施监管。但是在县级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因为项目较小,工艺相对简单,项目开展系统的可行性论证根本不到位,甚至会被认为增加了工程成本。而且偏远地区不仅监理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人员素质更是参差不齐。如果政府监管过于严格,地区农田水利建设又会受到制约。所以政府部门也会存在利益博弈的过程,即在不影响水利施工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放宽对施工和监理的双重要求,以配合地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3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科学化管理方法
针对以上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主要质量问题,科学化管理意在强调充分考虑到施工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实际,运用合理的质量管理方法规避以上问题的发生,并推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3.1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标准应当细化
国家虽然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用以指导水利工程的施工监管,但是针对成本约束引发的质量管理问题并不能彻底被消除。
例如,规定中阐述了质量管理的流程应包含事前、事中和事后等环节,即使遵循了现有的流程,该发生的问题还是会发生。为此,国家应对质量管理的标准进行细化,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主要是针对质量监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高端、精细设备的配备,便于对隐性质量问题的勘测。
软件则是强调对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建设,如施工监理资格认证人员在监理单位的占比等等。施工监理必须符合硬件和软件的要求,审核的结果方可被视为有效。
3.2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区域协调应当加强
质量管理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并不是在所有的地区都能够实施的,对于国家大型重点项目,实施较为容易,而偏远地区很难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得到普及。所以科学加强区域协调是质量管理工作实现根本性转变的关键。
对于偏远地区,为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由被动转向主动,国家应提供部分建设资金的支持,同时制定试点监理单位的建设。这样做的意义在于集中整合地区优势资源,避免国家建设资金得不到落实,而且有利于建立责任制在区域范围内的推行。例如,国家通过与地方共同出资建设试点监理单位,赋予该单位对有限范围内所有水利施工质量的管理,年度末将地区政府部门开展的国办和民办的水利项目数量合计,再查看是否与监理单位受理的档案吻合。一旦发现问题可及时追根溯源,国家的专款专用也具备了查询的依据。
3.3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应引入同行评议制度
所谓同行评议,实质上是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政府部门的监督制约。如果只是以监理单位作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核心,未免过于片面,有失科学水准。同行评议制度是在监理单位进行质量管理的同时,由同等资质的监理单位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结果进行验证,评价检验结果。如果两者的结果一致,那么质量管理结果的可信度将会提升。如果结果存在分歧,也可寻找问题的根源。
4 结语
结合水利工程自身的特点探讨了施工质量管理中长期存在的问题,重新认识科学化管理方法的重要性。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科学化管理致力于从根本上应对当前难于解决的问题。对于施工单位建设水平的提高,监理单位审核的嚴格,政府部门的责任发挥都是积极的引导。相信科学化管理方法的应用将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翻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