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进校园的推广与实施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2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少年强,则国必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推进武术文化教育是一项重要工作。武术进校园不仅能够让中小学生得到体育锻炼,更能够传播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扬。
  武术进校园,使中小学生了解武术运动知识,掌握武术中的防身技巧技能,还能帮助学生练就强健有力的体魄,更重要的是让中小学生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养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尚武精神与民族爱国精神,塑造阳光向上的人格。2018年,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小学部开设了武术课,并邀请专业的武术教师开展教学,深受学生喜爱。2020年9月,学校连续两次召开“武术进校园”研讨会,筹划下一阶段的工作。笔者以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小学部为例,从组织形式、课程设置、具体措施、教学特色等方面谈一谈武术在中小学校园的推广与实施。
  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小学部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尤其是在推广武术教育教学方面,不断研究与实践,逐渐探索出武术教学特色。
  小学部的武术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学校聘请3名专职武术教师,从三年级开始建立武术进校园活动示范班级,班主任配合武术教师开展武术训练。二是全面开展阶段:学校参照示范班的训练情况,在全校各班开展武术训练,武术普及率达95%以上,并要求三年级学生人人会做初级拳一路,形成学校武术文化以及长效的武术学习和武术训练机制。三是深化阶段:学校组建武术队,在全校普及武术的基础上选拔优秀选手,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深化武术教学和训练,形成学校武术特色,并完善校园武术学习和武术训练机制。
  武术进校园的意义
  中华武术独特的训练方法和武德精神能够让孩子在训练中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注意力集中的习惯,从而在文化课学习中更加投入。武术是中国独有的,也是最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不仅能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精神养成。武术进入校园,传承保护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均具有重要意义。
  校园武术的组织与开展
  小学部成立武术教育特色领导小组。制定武术教学实施方案、安排课时、规划师资配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实践并进行监督。
  成立武术教学备课组。学校聘请专业的武术教师组建武术教学备课组,同时,全体体育教师积极配合,形成武术和体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节约了课时安排,也有利于武术教学的全面推广。
  后勤保障工作。武术教学需要武术服、音响、各种武术器材等物资,所以后勤保障工作必不可少。学校后勤部门积极配合武术教学,及时提供相应物资也大大减轻了武术教师的负担,有利于武术教学的特色化发展。
  特色武术课程建设
  校园武术的推广与实施需要依赖相关课程的建设,只有设置不同层面的课程才能有效推进武术教学。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小学部设三种课程推广并深化特色武术教学。
  兴趣培养课。学校自编自创大型武术操,动作相对简单易学,但是有力量、有气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老师们利用体育课时间对全校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从基本功练起,从一招一式练起,在循序渐进中,在潜移默化中,慢慢理解武术的精神,提高学习武术的兴趣。全体学生学会武术操后,再利用大课间时间让全校学生共同做武术操,既丰富校园课间活动,也弘扬了中华武术文化。
  爱好养成课。在小学三年级全级部开展武术必修课,也就是三年级14个教学班保证一学期上一遍武术课,学习一套拳术。武术普及课由学校专业的武术教师任教,通过一年的学习,让三年级的每一名学生掌握武术技能,强身健体的同时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武术精神,让学生把学习武术的兴趣变成一项爱好。
  特长提高课。开设周一周三社团提高课。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小学部武术社团课面向全体学生,在有武术爱好和特长的学生中选拔15名学生参加,利用周一和周三的社团课时间学习更高层次的武术套路,进行多层次的武术训练,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把武术爱好变成武术特长。
  武术教学特色
  武术特色课间操。通过武术操的推广,学校全体学生均掌握学校自编大型武术操,每天大课间除跑操以外,全体学生在操场进行武术操的练习,学生们动作整齐划一,呼喊声铿锵有力,形成了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武术操既能够锻炼身体,也能够丰富大课间活动。武术操已经成为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小学部特色活动之一,是大课间的必做项目。
  武术特色必修课。三年级是小学的中坚力量,具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和身体素质,因此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小学部从三年级开始开设武术必修课,让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武术,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打下基础。目前,学校已经组织了三年级武术展演,每名学生都会打一套拳。在运动会开幕式上,三年级学生集体进行武术操表演,气势恢宏,震撼有力。
  武术特色社团。在武术操和必修课的基础上,通过选拔优秀武术生参加武术社团,从而进一步学习和训练武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武术难度,学习各类拳术、刀枪剑棍等器械以及空翻等难度动作,培养学生的武术技能,发展武术特长。
  武术校队活动。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小学部武术校队曾承接即墨区通济新经济区运动会開幕式功夫扇方队,多次作为压轴节目参加学校各大晚会或典礼。
  武术竞赛。武术教学已经成为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小学部教育教学中的一项特色,学校不但面向全体学生推广了武术,让学生学习武术技能,传承武术精神,也培养了一批武术特长生,积极参加各类武术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获得2018年青岛市武术比赛中剑术第一名、2019年青岛市武术比赛女子甲组团体第一名、2020年即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全区团体第二名等荣誉。
  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小学部扎实开展武术特色教学工作,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了武术校园文化精神,在训练过程中大力弘扬武术精神、武术文化,引导广大学生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尚武精神和武德情操,强健体魄。少年强则国强,学校也将为推广和弘扬中华武术而不懈努力。
其他文献
南昌获评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既是对此前相关工作的肯定,又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有必要总结“南昌经验”,南昌也需厘清当前存在的问题,明确前行方向,不断深化和扩展智慧教育,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发展智慧教育的进程中,南昌有什么经验值得借鉴?未来该如何发展?《教育家》邀请教育信息化专家进行了深度解析。  首都师范大学儿童与未来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朱永海:  南昌智慧教育“新基建”超前部署。南昌
期刊
数据汇聚和呈现方式的智能化,仅仅为教学分析提供了便利,但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才是目的。学校利用大数据,精准锁定教学内容,引导教师聚焦教学重点、难点、堵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做到精准施教;及时进行教学质量预警,精准指导学业情况较薄弱班级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精准推动学校的扁平化管理。  创立于1994年的南昌市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学校,也是一所主动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勇于开风气之
期刊
数字中国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今年四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对应“十四五”新发展阶段技术变革与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指出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  在辽宁,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为数字职教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加快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大数据促进管理、治理模式创新,加快辽宁“数字蝶变”,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保障
期刊
今年求职季,沈阳药科大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应届硕士生王硕如愿入职了心仪的公司。他认为,这得益于沈阳药科大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我真觉得,如果没有校企合作的培养经历,拿不到这个机会。”开放办学是近年来辽宁在高等教育领域做得最引人瞩目的举措,校际、校所、校地、校企合作全省“一盘棋”,而其意义远超出了教育本身。  一个省对高校开放办学的需求  中国最早开放的沿海省份之一辽宁,一度经济发展步伐缓慢,新时
期刊
常念初事,难忘初心。那是1987年,刚毕业从教的李玉双走上三尺讲台,看着台下那一双双好奇的大眼睛,感觉既神圣又紧张。那时的她,心里只有一个最朴素的想法:珍惜这份工作,当一个好老师,让和她一样的农村孩子也能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面对管班,深入故而深切  当上了班主任,沉到了班级中,泡在了学生身边,李玉双开启了“虎”班主任、“暖”班主任、“甩手掌柜”班主任的“变色龙”模式,着力培养孩子们做“班级小主人
期刊
初识王维珍,她身穿粉色长裙、面部淡雅装饰,58 岁的人看上去40开外,与人交谈时散发着平和与亲切之感,让人顿觉心安。这位山东省招远市金岭镇邵家初级中学的女教师,在36年乡村中学从教经历中,用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关注着每一个孩子,期待着每一个生命的成长、 绽放。她始终恪守自己的信念:教育不仅仅是教人以知识,更要教人怎么去做人、怎么去做事。  如今的道德与法治课,是王维珍主动要求的任教学科,这一做已有6
期刊
当前,虽然教育均衡发展的力度有所增强,但是城乡教育差距仍然很大,教学设施设备、生源质量、师资配备、家庭教育等问题仍是乡村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障碍。全面提升农村中学教育质量,尤其是农村薄弱中学的教育质量,要转变思路。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2012年根据布局调整,四所中学合并,最远招生辐射半径80多公里。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生1200余人,教师110人。合并初期,学校硬件条件不达标,教师
期刊
仲夏的清华园,秀木森森,蓊郁葳蕤的国槐,枝叶扶疏的紫荆树,张扬着夏的蓬勃,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行走在校园里,正挺拔地书写着青春。“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在水木清华自清亭边,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首席教授郑泉水院士。他表示:“‘钱学森之问’的提出,推动我国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探索与实践。科学是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有时一个关键技术的突破,带来的将是整个行业甚至国家的繁荣。我们要创建
期刊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仅仅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方法,满足不了当今的人才需求。要促进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方法来培养综合素质更高的人才。在发展综合素质人才的时代呼声下,德育教育是重要一环。所谓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化,使他们能够在心中培养起遵守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的良好行为习惯。与此同时,初中阶段学生们接触最多的是语文教育,语文是最贴近他们心理诉求的学科。语文作为我
期刊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到学校管理是一项常新的系统工程,必须要以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治理、国际的视野、跨界的思维谋划和实践,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现代化治理体系,营造适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环境氛围,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和资源。同时,要处理好学校教育主导与主体、理念与实践、管理与服务等关系,精准施策、科学管理、提升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促进党建工作与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