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前几年仓央嘉措的这句诗,火得一塌糊涂,风靡于小清新和思春期的少男少女之间。在大众中接受度如此之高,倒也不是这句诗文辞多么讲究,意境多么隽永,主要原因还是内容比较劲爆。像笔者这样一个极不清新又常年悲秋的吃瓜群众,初看到这句诗时,马上就有有一句话浮上来:和尚谈恋爱?秃驴终于要和杂毛抢师太了么?
出家人清规戒律实在太多,一般人也记不住,说起来印象最深的也就是不能喝酒吃肉、不能娶妻生子。或许是天下间爱好这两样的人实在太多了,因此不少人都会觉得这些戒条不近人情。这样都肯出家,肯定是人生遭逢巨变,或者借出家躲避灾祸,不得已为之。若是青春韶华且面容姣好的人出家了,不解的同时总是会让人惋惜,而我们今天要说的仪琳就是一个让人惋惜的人。
门帘掀处,众人眼睛陡然一亮,一个小尼姑悄步走进花厅,但见她清秀绝俗,容色照人,实是一个绝丽的美人。她还只十六七岁年纪,身形婀娜,虽裹在一袭宽大缁衣之中,仍掩不住窈窕娉婷之态。
仪琳哭道:“师父,弟子这一次……这一次,险些儿不能再见着你老人家了。”她说话的声音十分娇媚,两只纤纤小手抓住了定逸的衣袖,白得犹如透明一般。人人心中不禁都想:“这样一个美女,怎么去做了尼姑?”
金庸老先生用娇媚来写一个出家女子,这种反差当真是极为带感的。人嘛,总喜欢一些刺激的、禁忌的。所以美艳的小尼姑,在小说中一直受到追捧,国民代言人阿Q都点赞。
仪琳是佛家弟子,而且还是从小就出家的那种。一直陪着青灯古佛,在师父等一众尼姑的教导下,仪琳性格纯真得好似不食人间烟火,相较于古墓中出来的小龙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的女性角色十分讨巧,因为她们的各项属性,好似由男性读者亲自下的订单,一一添加,最后成为了自己喜欢的類型,如同前几年风行一时的霸道总裁一般,满足了各自对异性最直白的幻想。
但仪琳这个人物的塑造,不是那些承包鱼塘的鱼塘主所能比拟的,语言、情节、生态,种种匠心将仪琳这个人物写活了,她甚至不像深山里的尼姑了,好似懵懂的邻家少女,不谙世事又呆萌可爱:
“我说:‘出家人不用荤酒,这是我白云庵的规矩。’他说:‘你白云庵的规矩多着呢,当真守得这么多?待会我还要叫你大大的破戒。甚么清规戒律,都是骗人的。你师父……你师父……’”她说到这里,偷眼瞧了定逸一眼,不敢再说下去。定逸道:“这恶人的胡说,不必提他,你只说后来怎样?”仪琳道:“是。后来我说:‘你瞎三话四,我师父从来不躲了起来,偷偷的喝酒吃狗肉。’”
这时的仪琳清纯得好似一张白纸,心中全无清浊之分。不想着恼师父,但是又算计不了许多,一股脑都说了出来,还是冒犯了师父,蠢萌蠢萌的,人见犹怜。用采花贼田伯光这等大俗之人来反衬我们仪琳小师妹的纯洁,也是妙笔。柳下惠是坐怀不乱,我们的小师父仪琳则是在淫贼面前,有礼有节,没有沾染分毫恶气。
作为尼姑的仪琳恋爱了,而且世人皆知,师父是看在眼里,默默心疼;父母则是一个劲儿地帮倒忙。但是,谈恋爱主要还是自己的事,而且一个尼姑喜欢上一个男人,必然会触犯到一个核心问题,你是要“负如来”,还是“负卿”。这个问题,其实书中早已经给出了答案,就藏在仪琳为令狐冲“化”来的西瓜里:
走出二里有余,果见数亩瓜田,累累的生满了西瓜,树巅蝉声鸣响,四下里却一个人影也无,寻思:令狐大哥要吃西瓜。可是这西瓜是有主之物,我怎可随便偷人家的?快步又走出里许,站到一个高岗之上,四下眺望,始终不见有人,连农舍茅屋也不见一间,只得又退了回来,站在瓜田之中,踟蹰半晌,伸手待去摘瓜,又缩了回来,想起师父谆淳告诫的戒律,决不可偷盗他人之物,欲待退去,脑海中又出现了令狐冲唇干舌燥的脸容,咬一咬牙,双手合十,暗暗祝祷:“菩萨垂鉴,弟子非敢有意偷盗,实因令狐大哥……令狐大哥要吃西瓜。”转念一想,又觉“令狐大哥要吃西瓜”这八个字,并不是甚么了不起的理由,心下焦急,眼泪已然夺眶而出,双手捧住一个西瓜,向上一提,瓜蒂便即断了,心道:人家救你性命,你便为他堕入地狱,永受轮回之苦,却又如何?一人作事一身当,是我仪琳犯了戒律,这与令狐大哥无干。
世间最难糊弄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绝顶聪明之人,另一种是至纯至性之人。这里仪琳本想在菩萨面前辩解几句,可是“令狐大哥要吃西瓜”连自己都糊弄不了。索性,也就不说什么了,将来地狱、轮回什么的,自己消受便是。
末了,自己犯戒还怕牵连了令狐冲,还要为他辩解几句。可见,为了令狐冲,仪琳是愿意破戒的。不仅如此,在她的答卷中,将卿放在第一位,如来放在第二位,自己放在末尾,她没有逃避和放弃,为了心爱的人,去妥协和承受。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当真是“不负如来不负卿”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仪琳在呆萌的外表下,其实内心也是非常坚毅的。而正是这种坚毅,为自己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
仪琳道:“我知道他心中只有任大小姐一个。”那婆婆道:“他任大小姐也娶,你也娶。懂了吗?一共娶两个老婆。这世上的男人三妻四妾都有,别说娶两个了。”仪琳道:“不会的。一个人心中爱了什么人,他就只想到这个人,朝也想,晚也想,吃饭时候,睡觉时候也想,怎么能够又去想第二个人?”
当仪琳的母亲退而求其次,让令狐冲两个都娶时,仪琳的这番话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读者心疼的同时,不禁为这个弱女子的坚贞所感动,好似又看到了佛前那个独自诵经祈福的坚毅身影,祈祷着自己心爱的男人能和他心爱的女人一起幸福美满:
我时时想着他,时时向菩萨求告,要菩萨保佑他逍遥快活,只盼他无灾无难,得如心中所愿,和任大小姐成亲。婆婆,我只是盼他心中欢喜。我从来没盼望他来娶我。
仪琳爱得通透洒脱,她不争不抢、不嫉不妒,默默地喜欢一个人,却好似跟对方没关系似的。有过期盼,有过回忆,这便足矣。历经红尘后,只有满满的祝福。爱情,在她眼中是如此不食人间烟火,却又如此圣洁高雅。
写到这里,不禁想到了一个民间流传的故事:
阿难对佛祖说:我喜欢上了一女子。
佛祖问阿难:你有多喜欢这女子?
阿难说: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
果然,出家人的爱情,就是这般不食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