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校体育教学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的使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毅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对生命的珍视,最终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快乐体育顺应了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所代表的教学思想正好表现出了积极适应未来人才培养的趋势,追求了学校体育的长期效益。
【关键词】 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学校体育;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快乐体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认为是“寓教于乐”,终极目标包含“以苦为乐、乐此不疲”之内涵。
1 快乐体育教学的理论基础
我国快乐体育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愉快教育和日本的快乐体育,是针对学生的体育厌学而提出,为适应终生体育思想而发展起来,作为一种理论和教育思想。
1.1 快乐体育思想是指终身体育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快乐体育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宗旨。其核心是追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特别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1]。快乐体育既重视学生体质的增强和身体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能力、个性、心理素质和各种优良品质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以学生学习作为教育的基点,注意采取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方法、内容,使之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体育。
1.1.1 从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心理系统是由认知和情意两大系统构成的[2]。在人进行各种活动中,两大系统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也不是仅由认知系统实现的,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情意系统的参与,并由被称为内在的动力因素的情意为媒介来实现的。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独立存在,是社会发展中人们的精神需要[3],而体育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生理与情感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只有使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各种运动所具有的独特的快乐感和喜悦感,体验到经过艰苦努力而取得成功和进步的积极情感,进而激发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动机,才能真正提高体育学习的效果。
1.1.2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运动使脑垂体就会使内分泌系统积极活动,肾上腺素加速分泌,血糖增加,新陈代谢过程加快,整个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提高[1]。大脑皮层容易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各种暂时的神经联系容易建立,体力水平也有所提高,从而使体育学习,包括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多年来,我国许多学校的体育专家和学者,在多维审视的基点上,注意吸收和引进发达国家在体育教学方面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快乐体育的基本核心是力求使体育教学达到“乐教乐学”这样一个较为完美的境界。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感情投资”、创设情境为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紧张而有序中学习知识,增长才能。锤炼意志、培育精神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将肉体上的苦转化为情感上的乐,这就是“以苦为乐,乐在其中”。在意志上主张勤学,反对怠学。
1.2 快乐体育教学目标的核心是追求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传统的学校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与提高,体力的增强[3]。传统体育教学早在50年代起,继承了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系统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三中心:主张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忽略学生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实际不能与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接轨,在课的结构上,采用“三段论”的模式;教学组织上强调集体化、统一化、纪律化;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满堂灌、注入式、“一刀切”的形式,从而使体育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等弊端。目前,学校体育开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本主义”思想逐渐向学校体育领域渗透,“自主”锻炼和“康乐”体育曾成为学校体育教改的热点[5]。并引发出“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与改革,以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快乐体育思想正是从这一高度来看待评价体育教学过程和体育教学目标。从这一意义上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快乐体育思想的根本精神所在。
1.3 快乐体育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方面存在辩证的关系。在快乐体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积极的个性特征要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学生学习目标不仅应与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以及运动技能基础相吻合,更为重要的是与学生心理上享受运动乐趣的水平相一致。一方面学生的身体素质、机能能力和个性倾向性、个性发展水平往往在于是否有水平学习体育,以及有体力从事哪些运动项目和怎样在学习中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快乐体育过程本身又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未来的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体育学科自身的内在规律,把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健身性、娱乐性、技巧性、时代性强的体育素材选入到体育教学内容。如旱冰、街舞、攀岩、有氧操、跳绳、滑板、独轮车等形形色色的运动形式组成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根据各地民族特色发展民族项目,如踢键、空竹、斗鸡、央歌等,有良好的健身价值,又宏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在未来的体育教学中完全可以吸收改进加以利用。当然,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必须符合“全民健身”、“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综旨。
2 古今中外“乐学”的教育理念和理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早在春秋时期就在我国教育上立足:其理论基础是孔子的“和为贵”、“乐学”以及矛盾对立统一的法则、系统论的原理。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形成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斯卡特金指出:教学效果基本取决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态度[6]。而大量心理学实验证明,情感对于思维,犹如能源对于发动机。愉快会使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活跃,机体的活动能力和耐受力增强,运动技能在大脑皮层中以条件联系易于建立,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以来自模仿性的游戏和玩笑性的体验(特别是儿童少年)。快乐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可以促进主动学习的愿望。对于学习者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除,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区别于成人有建设性的有社会意义的活动对人们显得更为重要。中外教育史上,许多教育家著有大量关于“乐学”的论述,是现代乐学理念的源泉,是直接构成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教育基础。近年来,现代教育的主题之一是如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自由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快乐体育与实践的发展。
2.1 体育的固有特征之一是娱乐性。游戏是人类追求开心和放松情绪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不仅属于儿童,也属于成人。由于游戏是一种自发、自主、自由、自我的活动。它是与人们日常非现实意识相联系的活动,而且活动的结果在活动之前是不知道,不确定的,所以游戏具有很大的魅力。游戏论的这些基本理念奠定了快乐体育的基础。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动力来自对体育活动的需要,来自对游戏中乐趣的追求。快乐体育能否实现是主要取决于预定过程能否满足人们的这些需要。在体育教学或训练中,如果运动的性质违背了学生的个性心理,或因运动的单调、乏味,学生就会感到厌烦,个体受到压抑,行动变得迟缓,结果就是一种负担;而采取快乐体育的教学,运动的性质符合学生心理,他们的情绪常常变得高涨,心理得到满足,行为变得轻快,目标容易实现,结果就是一种快乐。
另外,快乐体育与手段论的教学对人体作用的变化,是导致人的情绪、欲望、行为和目标形成一个因果链的变化[6](见图1)。
(图1)教学方法、情绪、欲望与目标的关系图
2.2 快乐与乐趣的关系。快乐是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而乐趣(兴趣)则是能使人产生愉快情感体验的特性。例如,游戏活动能使人愉快,这就是快乐,而产生快乐的原因在于它的趣味性(特性),这就是乐趣(兴趣)。游戏是快乐练习法的一种[7],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熟练运用所学的技术和提高技能,在游戏中学习掌握、运用所学技术、技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逐步达到学中有乐,进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容易激起学生乐趣(兴趣)的练习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快乐体育作为教学手段,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3 快乐体育教学理念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快乐体育教学是近几年在国内外的快乐体育理念下形成。其基本宗旨是把运动作为体育追求的目标而不仅仅是手段,把运动作为为学生将来生活的内容教给他们,让他们能够理解、享受、掌握和创造运动,使运动文化成为自己生活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至终身。
快乐体育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单调呆板,教师单向控制教学的局面;遵循了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符合体育运动的本质特点“趣味性”“灵活性”;对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主动学习体育动机的激发,更有效地发展个性和培养体育能力;重视每一个不同运动所具有的独特乐趣,并可以愉快地从事运动学习的这种体育,是把运动中内在的乐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的一种体育。强调将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于学习的各种身体练习中,以培养学生的运动行为和体育学习的快乐感,喜悦感,以此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自觉学习体育,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与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多重目的。
3.1 快乐体育在教学理念有利于终身体育观的培养。快乐体育教学观以学生兴趣,情感式教学为切入点,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尽可能地表现个性。通过身体锻炼,获得生理上,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快乐,并努力由此展开对学生地体育文化修养和体育意志的培养。它在注意“体”的发展同时,也注意“心”的养成,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本质和价值的认识随着受体育运动权利的意志的建立而得以升华[8],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为教学的归宿。体现出发展学生的思想素质、体育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的价值,从而理解体育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和现代人素质架构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终身体育观教育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9],技能与习惯。终身体育意识,包括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健美、体育欣赏及体育评价等多种要素,发展体育能力,是现代人提高生活质量,追求健康,愉快生活的需要。因此体育教学应充分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加强学生自我科学锻炼,注重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与体育能力的培养,激发体育运动兴趣和习惯,养活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树立终身体育观。
快乐体育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有利于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的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快乐体育以研究学生的情感需要、体育需要、人格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使学生懂得学会生存,不仅要提高生命的长度和更要拓展生命的质量。才能培养出符合和谐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因此使学生在观念上对体育运动的意义能够主动接受,建立起终身体育意识,快乐体育就是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一种推进,是义务教育和现代文明结合的产物。
3.2 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兴趣培养,重视学生人格的塑造。杜威说:“兴趣是生活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是显示最初出现的能力。”快乐体育追求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课程和擅长的活动项目,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展开学习。
快乐体育教学观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古人云:如其予鱼,不如予渔。“我们应当培养人的自我生存的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并使之成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树立民族意识,造就人格,已成为当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10]。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基础上的,依靠正面教育去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让学生自尊和自我肯定的过程中逐步产生而完成的。教师对学生学业的良好评价,是造就学生自信的关键因素。
快乐体育教育观是以学生为主,从“人”的本质出发,积极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且在尊重人格的前提下,让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领悟自己做人的尊严,并由低层次的快乐体验逐步向那种经过自己努力后获得成功的高层次快乐感升华,而成功后的快乐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也是塑造学生完整人格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今后面对挑战和竞争必备的坚毅品质。
4 结 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体育的蓬勃开展,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不断涌现。青少年喜欢追求时尚,当然也喜欢新颖的、娱乐性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快乐体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先进而和谐的教学思想,寓素质教育的内涵于其中,同时保持传统的精华,改变了其中的弊端。快乐体育强调学生的体育活动和自我发展始终是一种自主行为,但并不完全脱离体育教学规范和指导的自发性行为,而是一种规范与快乐选择,指导与愉快活动交互作用,相互融洽的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同时,快乐体育也直接影响终身体育观念的建立,对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和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万凤 试论快乐体育 体育文化导刊[J],2002.6:58-59
[2] 赵洪等.体育教学中引入“快乐体育”思想刍议.重庆师范大学学报[J]. 2004. 1:70-72
[3] 曹卫.体育文化的渗透与人的体育生活方式.体育文化导刊[J].2003.10. 48-49
[4] 王艳云.李春生.论现代体育教育观.体育成人教育学刊[J].2006.2:89-90
[5] 李桂玲. 试论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和改革 四川体育科学[J] 2004 年第 2 期
[6] 王志家. 健康体育教育中实施快乐体育的方法学浅探.南京体育学院学报[J],2001.2:35~36. [7]毛振明.论运动技能学习与体验运动乐趣的关系.首都体育学院2002.1
[8] 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体育科学[J],2004.1.
[9] 郝红忠等.对快乐体育在我国实施的思考.体育科技文献通报[J]2006.2. 20-21.
[10] 黄全愈.生存教育在美国[M] 接力出版社 2002.9
收稿日期:2008-4-14
【关键词】 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学校体育;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快乐体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认为是“寓教于乐”,终极目标包含“以苦为乐、乐此不疲”之内涵。
1 快乐体育教学的理论基础
我国快乐体育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愉快教育和日本的快乐体育,是针对学生的体育厌学而提出,为适应终生体育思想而发展起来,作为一种理论和教育思想。
1.1 快乐体育思想是指终身体育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快乐体育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宗旨。其核心是追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特别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1]。快乐体育既重视学生体质的增强和身体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能力、个性、心理素质和各种优良品质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以学生学习作为教育的基点,注意采取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方法、内容,使之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体育。
1.1.1 从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心理系统是由认知和情意两大系统构成的[2]。在人进行各种活动中,两大系统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也不是仅由认知系统实现的,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情意系统的参与,并由被称为内在的动力因素的情意为媒介来实现的。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独立存在,是社会发展中人们的精神需要[3],而体育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生理与情感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只有使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各种运动所具有的独特的快乐感和喜悦感,体验到经过艰苦努力而取得成功和进步的积极情感,进而激发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动机,才能真正提高体育学习的效果。
1.1.2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运动使脑垂体就会使内分泌系统积极活动,肾上腺素加速分泌,血糖增加,新陈代谢过程加快,整个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提高[1]。大脑皮层容易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各种暂时的神经联系容易建立,体力水平也有所提高,从而使体育学习,包括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多年来,我国许多学校的体育专家和学者,在多维审视的基点上,注意吸收和引进发达国家在体育教学方面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快乐体育的基本核心是力求使体育教学达到“乐教乐学”这样一个较为完美的境界。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感情投资”、创设情境为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紧张而有序中学习知识,增长才能。锤炼意志、培育精神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将肉体上的苦转化为情感上的乐,这就是“以苦为乐,乐在其中”。在意志上主张勤学,反对怠学。
1.2 快乐体育教学目标的核心是追求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传统的学校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与提高,体力的增强[3]。传统体育教学早在50年代起,继承了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系统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三中心:主张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忽略学生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实际不能与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接轨,在课的结构上,采用“三段论”的模式;教学组织上强调集体化、统一化、纪律化;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满堂灌、注入式、“一刀切”的形式,从而使体育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等弊端。目前,学校体育开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本主义”思想逐渐向学校体育领域渗透,“自主”锻炼和“康乐”体育曾成为学校体育教改的热点[5]。并引发出“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与改革,以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快乐体育思想正是从这一高度来看待评价体育教学过程和体育教学目标。从这一意义上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快乐体育思想的根本精神所在。
1.3 快乐体育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方面存在辩证的关系。在快乐体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积极的个性特征要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学生学习目标不仅应与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以及运动技能基础相吻合,更为重要的是与学生心理上享受运动乐趣的水平相一致。一方面学生的身体素质、机能能力和个性倾向性、个性发展水平往往在于是否有水平学习体育,以及有体力从事哪些运动项目和怎样在学习中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快乐体育过程本身又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未来的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体育学科自身的内在规律,把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健身性、娱乐性、技巧性、时代性强的体育素材选入到体育教学内容。如旱冰、街舞、攀岩、有氧操、跳绳、滑板、独轮车等形形色色的运动形式组成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根据各地民族特色发展民族项目,如踢键、空竹、斗鸡、央歌等,有良好的健身价值,又宏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在未来的体育教学中完全可以吸收改进加以利用。当然,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必须符合“全民健身”、“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综旨。
2 古今中外“乐学”的教育理念和理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早在春秋时期就在我国教育上立足:其理论基础是孔子的“和为贵”、“乐学”以及矛盾对立统一的法则、系统论的原理。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形成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斯卡特金指出:教学效果基本取决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态度[6]。而大量心理学实验证明,情感对于思维,犹如能源对于发动机。愉快会使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活跃,机体的活动能力和耐受力增强,运动技能在大脑皮层中以条件联系易于建立,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以来自模仿性的游戏和玩笑性的体验(特别是儿童少年)。快乐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可以促进主动学习的愿望。对于学习者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除,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区别于成人有建设性的有社会意义的活动对人们显得更为重要。中外教育史上,许多教育家著有大量关于“乐学”的论述,是现代乐学理念的源泉,是直接构成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教育基础。近年来,现代教育的主题之一是如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自由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快乐体育与实践的发展。
2.1 体育的固有特征之一是娱乐性。游戏是人类追求开心和放松情绪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不仅属于儿童,也属于成人。由于游戏是一种自发、自主、自由、自我的活动。它是与人们日常非现实意识相联系的活动,而且活动的结果在活动之前是不知道,不确定的,所以游戏具有很大的魅力。游戏论的这些基本理念奠定了快乐体育的基础。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动力来自对体育活动的需要,来自对游戏中乐趣的追求。快乐体育能否实现是主要取决于预定过程能否满足人们的这些需要。在体育教学或训练中,如果运动的性质违背了学生的个性心理,或因运动的单调、乏味,学生就会感到厌烦,个体受到压抑,行动变得迟缓,结果就是一种负担;而采取快乐体育的教学,运动的性质符合学生心理,他们的情绪常常变得高涨,心理得到满足,行为变得轻快,目标容易实现,结果就是一种快乐。
另外,快乐体育与手段论的教学对人体作用的变化,是导致人的情绪、欲望、行为和目标形成一个因果链的变化[6](见图1)。
(图1)教学方法、情绪、欲望与目标的关系图
2.2 快乐与乐趣的关系。快乐是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而乐趣(兴趣)则是能使人产生愉快情感体验的特性。例如,游戏活动能使人愉快,这就是快乐,而产生快乐的原因在于它的趣味性(特性),这就是乐趣(兴趣)。游戏是快乐练习法的一种[7],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熟练运用所学的技术和提高技能,在游戏中学习掌握、运用所学技术、技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逐步达到学中有乐,进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容易激起学生乐趣(兴趣)的练习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快乐体育作为教学手段,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3 快乐体育教学理念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快乐体育教学是近几年在国内外的快乐体育理念下形成。其基本宗旨是把运动作为体育追求的目标而不仅仅是手段,把运动作为为学生将来生活的内容教给他们,让他们能够理解、享受、掌握和创造运动,使运动文化成为自己生活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至终身。
快乐体育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单调呆板,教师单向控制教学的局面;遵循了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符合体育运动的本质特点“趣味性”“灵活性”;对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主动学习体育动机的激发,更有效地发展个性和培养体育能力;重视每一个不同运动所具有的独特乐趣,并可以愉快地从事运动学习的这种体育,是把运动中内在的乐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的一种体育。强调将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于学习的各种身体练习中,以培养学生的运动行为和体育学习的快乐感,喜悦感,以此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自觉学习体育,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与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多重目的。
3.1 快乐体育在教学理念有利于终身体育观的培养。快乐体育教学观以学生兴趣,情感式教学为切入点,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尽可能地表现个性。通过身体锻炼,获得生理上,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快乐,并努力由此展开对学生地体育文化修养和体育意志的培养。它在注意“体”的发展同时,也注意“心”的养成,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本质和价值的认识随着受体育运动权利的意志的建立而得以升华[8],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为教学的归宿。体现出发展学生的思想素质、体育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的价值,从而理解体育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和现代人素质架构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终身体育观教育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9],技能与习惯。终身体育意识,包括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健美、体育欣赏及体育评价等多种要素,发展体育能力,是现代人提高生活质量,追求健康,愉快生活的需要。因此体育教学应充分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加强学生自我科学锻炼,注重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与体育能力的培养,激发体育运动兴趣和习惯,养活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树立终身体育观。
快乐体育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有利于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的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快乐体育以研究学生的情感需要、体育需要、人格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使学生懂得学会生存,不仅要提高生命的长度和更要拓展生命的质量。才能培养出符合和谐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因此使学生在观念上对体育运动的意义能够主动接受,建立起终身体育意识,快乐体育就是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一种推进,是义务教育和现代文明结合的产物。
3.2 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兴趣培养,重视学生人格的塑造。杜威说:“兴趣是生活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是显示最初出现的能力。”快乐体育追求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课程和擅长的活动项目,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展开学习。
快乐体育教学观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古人云:如其予鱼,不如予渔。“我们应当培养人的自我生存的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并使之成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树立民族意识,造就人格,已成为当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10]。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基础上的,依靠正面教育去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让学生自尊和自我肯定的过程中逐步产生而完成的。教师对学生学业的良好评价,是造就学生自信的关键因素。
快乐体育教育观是以学生为主,从“人”的本质出发,积极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且在尊重人格的前提下,让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领悟自己做人的尊严,并由低层次的快乐体验逐步向那种经过自己努力后获得成功的高层次快乐感升华,而成功后的快乐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也是塑造学生完整人格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今后面对挑战和竞争必备的坚毅品质。
4 结 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体育的蓬勃开展,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不断涌现。青少年喜欢追求时尚,当然也喜欢新颖的、娱乐性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快乐体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先进而和谐的教学思想,寓素质教育的内涵于其中,同时保持传统的精华,改变了其中的弊端。快乐体育强调学生的体育活动和自我发展始终是一种自主行为,但并不完全脱离体育教学规范和指导的自发性行为,而是一种规范与快乐选择,指导与愉快活动交互作用,相互融洽的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同时,快乐体育也直接影响终身体育观念的建立,对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和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万凤 试论快乐体育 体育文化导刊[J],2002.6:58-59
[2] 赵洪等.体育教学中引入“快乐体育”思想刍议.重庆师范大学学报[J]. 2004. 1:70-72
[3] 曹卫.体育文化的渗透与人的体育生活方式.体育文化导刊[J].2003.10. 48-49
[4] 王艳云.李春生.论现代体育教育观.体育成人教育学刊[J].2006.2:89-90
[5] 李桂玲. 试论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和改革 四川体育科学[J] 2004 年第 2 期
[6] 王志家. 健康体育教育中实施快乐体育的方法学浅探.南京体育学院学报[J],2001.2:35~36. [7]毛振明.论运动技能学习与体验运动乐趣的关系.首都体育学院2002.1
[8] 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体育科学[J],2004.1.
[9] 郝红忠等.对快乐体育在我国实施的思考.体育科技文献通报[J]2006.2. 20-21.
[10] 黄全愈.生存教育在美国[M] 接力出版社 2002.9
收稿日期:20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