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滚动轴承是铁路货车走行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情况直接关系着铁路货车的安全运行。近些年来,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铁路货车的载重量以及运行速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滚动轴承出现故障的风险也在提高。本文将以滚动轴承的热故障为例,对这种故障的成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铁路货车;故障;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U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6-0340-01
前言:滚动轴承的热轴故障是铁路货车运行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故障类型之一,会对货车的安全运行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須对滚动轴承热轴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掌握,以此为基础选择合适的解决措施,有效的提升滚动轴承的质量,避免铁路货车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提升货车运输效率。
1.铁路货车滚动轴承热轴故障的成因分析
铁路货车轴承的热轴故障会为货车的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和解决,会导致甩车甚至是脱轨等严重的交通事故。想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首先要对热轴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目前,较为常见的滚动轴承热轴故障包括滚子故障、滚道故障、油脂故障等,以下几方面是导致故障出现的主要原因。
1.1 轴承抽检不到位
在对新制造和大修轴承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首先要保障抽查样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其次,必须保障检查工作的各个环节得到严格的落实。尤其是轴承油脂称重、滚子、保持架、裂纹缺损等环节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一旦出现卡控不严的情况,就会导致轴承的合格率下降。例如,对于轴承内外圈滚道表面的磷化现象必须进行适当的处理,避免货车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轴承内外圈滚道擦伤剥离的情况。此外,油脂质地不纯、保持架损坏等原因都可能会导致热轴故障的发生。
1.2 轴承检修工艺水平较低
在我国,很大一部分的轴承检修单位虽然具备一定的检修资质,但是其对工艺标准的要求往往与新造以及大修厂家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很多检修职工的专业素质水平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轴承检修的各个环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导致工艺标准的执行力度较低,无法保障检修的整体质量。这一情况会对轴承的运行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带病轴承运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1.3 轴承压装工艺落实不到位
1.3.1 轴承压装环境不符合要求,目前存在一些轴承压装间环境条件不符合《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冬季环境温度不符合要求。在轴承压装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轴承受到磕碰损害或是生锈,需在其轴径部位涂抹特殊的油脂,油脂的质地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冬季轴承压装的过程中,由于保温措施不完善,压装间的环境很容易受到冷空气的袭扰出现降低,这样就会导致金属在低温环境下收缩,必将会对轴承压装造成影响。
1.3.2 轴承压装工艺标准落实不到位。轴承压装的工艺较为复杂,为了保障压装质量,必须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全面的管控。在轴承测量的过程中,若是不能采用平视读数的方法,就会导致测量值产生误差。轴承压装选配的不合理将会造成轴承眼妆限度不符合要求。在进行外观检查和搬运的过程中,很容易因工作人员的疏忽出现轴承磕碰上的情况。在轴承工作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包括防护不到、压装后磨合检查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会对轴承的质量造成影响,从而导致热轴故障的发生。
1.3.3 轮对在导轮过程中对轴承的防护不到位。在轴承压装作业完成之后,将之应用在导轮生产作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常常忽视对轴承的防护,导致轴承因磕碰出现损伤,影响其使用性能,留下安全隐患。
1.4 转向架检修工艺落实不到位
在转向架检修的过程中,检修部门未落实检修工艺的现象十分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承载鞍与侧架导框间隙、轴承外圈与导框间隙等数据的的检测不到位,最终造成转向架与轮轴组装出现偏差,致使轴承外圈接触状态不良。由于承载鞍检修不认真,导致承载鞍顶面偏磨、承载鞍导框底面磨耗、承载鞍鞍面径向磨耗等故障,致使组装后承载鞍正位与侧架导框间隙不符合要求、轴承受力不均匀,易造成轴承偏磨热轴。
2.解决铁路货车轴承热轴故障的有效措施分析
2.1 加强对新造、大修轴承的检查力度
为了实现对轴承故障的有效防控,必须从源头对轴承的质量进行管控,因此,在对新造以及大修轴承进行验收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检查力度。为了提升检查效率,普遍情况下都会采取抽样检查的方式。为了保障检查的有效性,必须对每垛进行均匀抽取,一般样品占总货数的2%左右,对于故障发生率较高的供货厂家,可以对这一数额适当的进行提升。对于未检查的货品,一定要设置明确的“待抽检”标识,严禁投入使用。检查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检查程序进行,对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管控,如此才能促进检查工作的有效落实,保障轴承的质量安全。
2.2 提升轴承的检修质量
轴承的检修需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首先,对轴承进行清洗,在此过程中,要将气爆脱脂温度控制在80摄氏度以下,同时对精洗煤油进行及时的更换,其次,对轴承进行分解,对于分解的部件要进行有序的编号。在检测之前,质检人员要对轴承的各个部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合格之后方可进行检测。同时,对检测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保障温度、湿度以及清洁度等要素的合理性,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检测工作必须严格的依据相应的标准进行。最后,对轴承进行组装前,需对各部件进行清理,同时对扭力矩以及注油机的性能进行确认。轴承应该根据型号的不同分批次进行组装。
2.3 落实轴承压装工艺
2.3.1 建立健全科学的作业环境,确保作业条件达到轮轴压装的硬件条件。必须将轴承压装布置在恒温恒湿的组装间内,避免在压装过程中出现温度变化。使轮对和轴承温度保持一致后才能进行正式组装。此外,还需对组装间进行细致的清洁,同时对轴颈以及轴承内圈进行清洁处理,检测轴颈以及防尘板座的尺寸,使其达到压装的要求。
2.3.2 为了有效的保障轴承的压装质量,必须按照相关标准实施压装工艺。首先,在对轴承进行测量选配的过程中,要对其外观、尺寸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严格的检查、测量。其次,在压装之前,对压装机进行校验,保障其运行良好。在压装的过程中,要对轴承的外圈进行实时的检查。一旦出现卡滞的情况,要在第一时间停止压装,找出异常出现的部位以及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之后才能继续进行压装。最后,对于压装完成的轴承必须进行磨合测试,保障压装的质量。
2.3.3 建立行之有效的轴承防护措施,确保轮轴在运输、导论过程中出现磕碰等问题,确保轴承的运行品质。
2.4 提升转向架检修质量
严格落实转向架检修工艺,对承载鞍与侧架导框间隙、承载鞍挡边外侧与前盖、后档凸缘间隙、承载鞍推力挡肩内径与前盖、后挡最大外径间的径向间隙、转向架挡肩与轴承外圈的间隙进行检测,同时对立柱磨耗板,摇枕八字面、斜楔的各部磨耗尺寸以及组装后的配合尺寸进行检查。在转向架组装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正位检测,全部检测合格后才能与轮对进行组装,组装后检查承载鞍和轮对的配合面,保障组装正位和轴承外圈接触良好。
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货车轴承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着运输的效率,为了避免轴承热轴故障的发生,一方面要加强对轴承质量的控制,另一方面则要提升检修人员的综合素质,保障检修工艺的有效落实,如此才能针对故障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解决,保障铁路货车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宫海龙.铁路货车车辆轮对故障及其解决方案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8):114-115.
[关键词]铁路货车;故障;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U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6-0340-01
前言:滚动轴承的热轴故障是铁路货车运行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故障类型之一,会对货车的安全运行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須对滚动轴承热轴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掌握,以此为基础选择合适的解决措施,有效的提升滚动轴承的质量,避免铁路货车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提升货车运输效率。
1.铁路货车滚动轴承热轴故障的成因分析
铁路货车轴承的热轴故障会为货车的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和解决,会导致甩车甚至是脱轨等严重的交通事故。想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首先要对热轴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目前,较为常见的滚动轴承热轴故障包括滚子故障、滚道故障、油脂故障等,以下几方面是导致故障出现的主要原因。
1.1 轴承抽检不到位
在对新制造和大修轴承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首先要保障抽查样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其次,必须保障检查工作的各个环节得到严格的落实。尤其是轴承油脂称重、滚子、保持架、裂纹缺损等环节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一旦出现卡控不严的情况,就会导致轴承的合格率下降。例如,对于轴承内外圈滚道表面的磷化现象必须进行适当的处理,避免货车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轴承内外圈滚道擦伤剥离的情况。此外,油脂质地不纯、保持架损坏等原因都可能会导致热轴故障的发生。
1.2 轴承检修工艺水平较低
在我国,很大一部分的轴承检修单位虽然具备一定的检修资质,但是其对工艺标准的要求往往与新造以及大修厂家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很多检修职工的专业素质水平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轴承检修的各个环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导致工艺标准的执行力度较低,无法保障检修的整体质量。这一情况会对轴承的运行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带病轴承运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1.3 轴承压装工艺落实不到位
1.3.1 轴承压装环境不符合要求,目前存在一些轴承压装间环境条件不符合《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冬季环境温度不符合要求。在轴承压装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轴承受到磕碰损害或是生锈,需在其轴径部位涂抹特殊的油脂,油脂的质地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冬季轴承压装的过程中,由于保温措施不完善,压装间的环境很容易受到冷空气的袭扰出现降低,这样就会导致金属在低温环境下收缩,必将会对轴承压装造成影响。
1.3.2 轴承压装工艺标准落实不到位。轴承压装的工艺较为复杂,为了保障压装质量,必须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全面的管控。在轴承测量的过程中,若是不能采用平视读数的方法,就会导致测量值产生误差。轴承压装选配的不合理将会造成轴承眼妆限度不符合要求。在进行外观检查和搬运的过程中,很容易因工作人员的疏忽出现轴承磕碰上的情况。在轴承工作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包括防护不到、压装后磨合检查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会对轴承的质量造成影响,从而导致热轴故障的发生。
1.3.3 轮对在导轮过程中对轴承的防护不到位。在轴承压装作业完成之后,将之应用在导轮生产作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常常忽视对轴承的防护,导致轴承因磕碰出现损伤,影响其使用性能,留下安全隐患。
1.4 转向架检修工艺落实不到位
在转向架检修的过程中,检修部门未落实检修工艺的现象十分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承载鞍与侧架导框间隙、轴承外圈与导框间隙等数据的的检测不到位,最终造成转向架与轮轴组装出现偏差,致使轴承外圈接触状态不良。由于承载鞍检修不认真,导致承载鞍顶面偏磨、承载鞍导框底面磨耗、承载鞍鞍面径向磨耗等故障,致使组装后承载鞍正位与侧架导框间隙不符合要求、轴承受力不均匀,易造成轴承偏磨热轴。
2.解决铁路货车轴承热轴故障的有效措施分析
2.1 加强对新造、大修轴承的检查力度
为了实现对轴承故障的有效防控,必须从源头对轴承的质量进行管控,因此,在对新造以及大修轴承进行验收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检查力度。为了提升检查效率,普遍情况下都会采取抽样检查的方式。为了保障检查的有效性,必须对每垛进行均匀抽取,一般样品占总货数的2%左右,对于故障发生率较高的供货厂家,可以对这一数额适当的进行提升。对于未检查的货品,一定要设置明确的“待抽检”标识,严禁投入使用。检查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检查程序进行,对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管控,如此才能促进检查工作的有效落实,保障轴承的质量安全。
2.2 提升轴承的检修质量
轴承的检修需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首先,对轴承进行清洗,在此过程中,要将气爆脱脂温度控制在80摄氏度以下,同时对精洗煤油进行及时的更换,其次,对轴承进行分解,对于分解的部件要进行有序的编号。在检测之前,质检人员要对轴承的各个部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合格之后方可进行检测。同时,对检测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保障温度、湿度以及清洁度等要素的合理性,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检测工作必须严格的依据相应的标准进行。最后,对轴承进行组装前,需对各部件进行清理,同时对扭力矩以及注油机的性能进行确认。轴承应该根据型号的不同分批次进行组装。
2.3 落实轴承压装工艺
2.3.1 建立健全科学的作业环境,确保作业条件达到轮轴压装的硬件条件。必须将轴承压装布置在恒温恒湿的组装间内,避免在压装过程中出现温度变化。使轮对和轴承温度保持一致后才能进行正式组装。此外,还需对组装间进行细致的清洁,同时对轴颈以及轴承内圈进行清洁处理,检测轴颈以及防尘板座的尺寸,使其达到压装的要求。
2.3.2 为了有效的保障轴承的压装质量,必须按照相关标准实施压装工艺。首先,在对轴承进行测量选配的过程中,要对其外观、尺寸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严格的检查、测量。其次,在压装之前,对压装机进行校验,保障其运行良好。在压装的过程中,要对轴承的外圈进行实时的检查。一旦出现卡滞的情况,要在第一时间停止压装,找出异常出现的部位以及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之后才能继续进行压装。最后,对于压装完成的轴承必须进行磨合测试,保障压装的质量。
2.3.3 建立行之有效的轴承防护措施,确保轮轴在运输、导论过程中出现磕碰等问题,确保轴承的运行品质。
2.4 提升转向架检修质量
严格落实转向架检修工艺,对承载鞍与侧架导框间隙、承载鞍挡边外侧与前盖、后档凸缘间隙、承载鞍推力挡肩内径与前盖、后挡最大外径间的径向间隙、转向架挡肩与轴承外圈的间隙进行检测,同时对立柱磨耗板,摇枕八字面、斜楔的各部磨耗尺寸以及组装后的配合尺寸进行检查。在转向架组装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正位检测,全部检测合格后才能与轮对进行组装,组装后检查承载鞍和轮对的配合面,保障组装正位和轴承外圈接触良好。
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货车轴承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着运输的效率,为了避免轴承热轴故障的发生,一方面要加强对轴承质量的控制,另一方面则要提升检修人员的综合素质,保障检修工艺的有效落实,如此才能针对故障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解决,保障铁路货车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宫海龙.铁路货车车辆轮对故障及其解决方案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8):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