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返回器携带珍贵的月壤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做了35项故障预案,最后一项都没有用到,而此次任务也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五个"首次"。最引人注目的环节之一:首次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封装阶段,嫦娥五号在月面选定区域着陆,并使出浑身解数采集月壤,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自动采样。为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返回器携带珍贵的月壤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做了35项故障预案,最后一项都没有用到,而此次任务也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五个"首次"。最引人注目的环节之一:首次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封装阶段,嫦娥五号在月面选定区域着陆,并使出浑身解数采集月壤,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自动采样。为此,
其他文献
数字艺术服务于商业动漫影视产业、文化产品、普通商品、插图与设计等。大众作为艺术的接收端和需求终端,通过商业消费实现关联,对需求的导向更敏感。大众是数字艺术价值的始动者,与数字艺术的创作者产生密切互动。数字产业更加广泛的布局,满足了普通人文化的审美需求,更易与大众产生联动效应,消费者的需求波动能迅速传递反馈,即时地产生因时而动、因需而动的关系,能够快速更新出符合时代的文化内容。从传统架上艺术具备的观
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尤其是结合了多个领域综合集成技术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动画制作行业的应用发展最为显著,不仅有效提升了动画制作与设计水平,还促进了动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三维动画制作就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带来的全新表现形式,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的也是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动画制作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在不断发展,动画模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动画产业链,进而使二维动画的商业价值得到提高。目前,对于很多国家而言,动画都是其文化特征,深受各年龄段人群的喜爱。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大众的感官需求,形成了三维动画。应用三维技术,使画面更加立体,但与二维技术相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成本。本文首先从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的设计概念入手,对二者的设计特征与制作流程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浙派非遗音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数字动漫的技术保护出发,探索实现"浙派非遗音乐"传承和保护的创新模式和对策。运用数字动漫技术来保护"非遗音乐"的传承及推广传播,不仅具有文化审美转变的重要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课题的研究将拓展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从民间文化到大众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价值的转变和大众审美的理论研究。
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作为专门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研制的一款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实质阶段。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随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首飞有何看点?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取得了哪些突破?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返回舱试验舱又将承
"嫦娥"探月的背后,是一项项技术难点的集智突破、一项项创新成果的破壳而生。这些科技成果架起了通往月球的天梯,让中国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探月之路。自2004年月球探测工程启动以来,"嫦娥"家族在长征系列火箭的托举下让奔月神话一步步成为现实。从月球出发,把约2000克月壤样品"打包"带回,则是这次嫦娥五号探月的核心任务。但38万公里漫漫回家路,每一步都充满风险与挑战。正如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探索万物是我们的本能。茫茫宇宙有无数的星系等待人类探索,但是受限于人类航天技术的局限性,人类目前唯一的工具——化学燃料火箭与航天器,还不足以支撑人类去探索光年之外无尽的宇宙。目前,人类所能够接近的只有太阳系内的太阳、8大行星、已知的470颗卫星、4143颗彗星和100万余颗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