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绍兴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t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邱隘实验小学六(3)
  绍兴,一个以水、桥、酒、书法为傲的古城;绍兴,一个沉淀了王羲之、陆游、鲁迅、周恩来等名人思想的圣地;绍兴,一个被誉为“江南明珠”“文化之邦”“名士之乡”的历史名城,它有着许多鲜明的印记。
  美食印记
  说起绍兴的美食,首先想到的居然是“臭”。酸甜苦辣,何其丰富的味觉享受,为何想到“臭”?全因绍兴有“臭名远扬”的臭豆腐。走进鲁迅故里那条街,远远地就可闻到臭豆腐散发的“臭”味,等端起装着臭豆腐的碗细看,黄灿灿的颜色实在太有诱惑力了,使人忍不住夹一块刚煎出来的小方块,沾上一点酸甜酱,一口咬下去。嘴边有点烫,外焦里嫩,所有的“臭”味都没有了,倒是满嘴的香味在心里开了花。臭豆腐不愧为美食中的极品。
  当然,除了臭豆腐,油滋滋的霉干菜扣肉也是不可不享用的美食,还有酱鸭、木莲冻,都是舌尖上的美味。如若是大人,再配上一壶烫过的绍兴花雕酒,那就是人间天堂般的享受了。
  水乡风情
  江南水乡的所有特色在绍兴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绍兴的小河道非常多,河边的青石板路连接着一座座石桥,也连着一片片古色古香的粉墙黛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绍兴的东湖。乌篷船虽然已失去它往日作为水上交通工具的重要作用,仅仅是在景区里载着游人穿梭于美丽的水天之间,但它留下了绍兴水乡的许多印记。排列整齐的乌篷船靠在石板路的一边,头戴毡帽的绍兴老船夫,齐刷刷地坐在船尾,船桨划开清澈的水面,波光粼粼的湖面荡起水乡的音符,小船就如同在纸面上行走的一点墨迹,而坐在船里的游人就是画卷里的一道美景。
  鲁迅笔下看社戏的台子就在水面的一角,我仿佛能想象出许多条乌篷船围着这个戏台子、许多人从船里探出头抬头看戏的纯朴乡景。
  这便是绍兴,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点评】小作者笔下的绍兴,不仅有“臭名远扬”的臭豆腐、醇香的的花雕,还有古色古香的青石板路、穿梭于水天之间的乌篷船……她将美味的食物、清新的水乡、醇厚的乡俗一并呈上,令人无比向往。
其他文献
究竟何为成熟?余秋雨给成熟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成熟,是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我深以为是。  很多时候,我们凝滞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过分追求自己在人群中的口碑,这其实就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真正的成熟应是尼采口中的“成为你自己”,应像苏格拉底一样执着于“让自己的太阳发光”,而非追求口碑的远扬而失去了“自我”。人在寻找自我王冠的同时,既学会了弥补曾经的缺憾,又学会了放眼更远的未来
到炉蓖儿子元宝这辈儿,老金家已经是五代单传。  元宝赶上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第一胎生一闺女。  五年后,在炉蓖给村主任塞了两万块钱后,元宝媳妇欺上瞒下偷着生了二胎。炉蓖不满意,花了两万也没能生个传宗接代的。  元宝苦口婆心给父亲解释,如今的社会不同了,男女都一样。  炉蓖把眼一瞪:一样?下代能姓金?  元宝说,不姓金也有我们金家血脉。  那你死了后埋坟茔里,脚头起有人吗?炉蓖斜睨了元
70年代初,由于“文革”的原因学校几年没有招生,1972年四医大口腔系才恢复,中间断层了几年。我们是“文革”后第一批口腔系学生,学校和医院对我们很重视,老教授们几乎都给我们上过课。  当时他们刚刚“解放”,教授们的孩子几乎都不在他们身边,有的上山下乡受教育,有的去了马场劳动。教授们常对我们说:“看见你们就想起我的孩子,你们年龄相差不大。他们如果能像你们一样上大学就好了。”所以,教授们把对自己孩子的
闲暇之余做顿饭,在我看来也是件乐事。  家里掌勺的是我爸,因为我妈不喜做饭,恰好我爸又做得挺好吃。我妈虽不喜做饭但做饭其实不错,除去没有肉外,清淡可口,营养丰富;我爸所擅长的是炖肉、煎牛排、烤羊腿一类;轮到我做饭,这些肉的“下场”,就全部成了煎腌好的培根。从中式大厨那里习得做饭是不易的,许多问题上的模棱两可(来点儿酱油,倒点儿醋)和细节上的精准具体(蒸蛋的蛋里面加温水,蒸锅里面加凉水)让我难以掌握
说起《西游记》,自然少不了六小龄童,这位名叫章金莱的艺术家。早在1982年挑选演员时,章老爷子就推荐了章金莱。但导演有些犹豫,因为当时的六小龄童只有23岁,名不见经传,也没有任何表演经验。此时,章老爷子只说了一句:“他是我的儿子,我亲自来教他。”就这样,导演把六小龄童带进了剧组。  拍摄的过程比想象的更加艰难。当时的六小龄童眼睛近视,暗淡无光,为了克服这个缺陷,他早上看日出,傍晚看日落,白天眼睛盯
那个叫肖刘的村子,是我生命的原点。大集体时,一年忙到头还不够吃的,若遭灾歉收,春荒头村路上便会涌现外出讨饭的人流,母亲也曾带着我和结巴三哥夹在这人流之中。实行大包干又是一重天,不久,我家由原来的一个大家变成了几个小家。母亲的离世,使得少言寡语的父亲变得更加沉默了。   高中的书没法再读了,我只得回到老家那低矮的草屋。我小时候放过猪、放过牛,可如今,农活还得从头学起。好在父亲是个种田的老把式,各种
湖北有句方言,叫作“问客杀鸡”,原意是主人问客人想不想吃鸡,如果想吃就杀,不想吃就不杀。后来,意指主人不真诚,虚情假意接待客人。與之相反的是,老家乡下常用“来客杀鸡”赞扬那些热情好客的主人。  依稀记得,以前农村养鸡大多是为了补贴生活,通常,每家只养一只公鸡配种、打鸣,其余基本是产蛋的母鸡。鸡蛋除了给小孩儿补身体、接待客人,几乎都拿去市场卖了换油盐酱醋。平时,只有接待贵客才会杀鸡,而自家杀鸡吃是过
办公室主任老夏讲了一个农妇好客的故事,同事们笑得前仰后合,有的还笑出了泪水。  老夏说,他20多年前在一个叫大南的人民公社当干部。当地有一中年农妇十分贤惠好客,不管见到谁,她都会说:“哟!有空到我家做客吧,没啥好招待,吃个饱饭还是有的嘛!”但那偏偏是一个吃不饱饭的年代,少得可怜的一点粮食都得靠生产队供应,不够就去挖野菜补充,再不够只好一天吃两餐甚至吃一餐,谁家都不宽裕,因此,农妇虽然好客,但纯朴善
题目  请以“通行证”为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本身只是一个名词,简洁至极。“通行证”既是写作的对象、内容,也是行文的重心、关键。“通行证”语出北岛的《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而在日常生活中,通行证是指准许在某个特定区域通行的证件。故此处的通行证可以如前者指向某个抽象的事物,也可以如后者指向某个具体的实物。无论抽象、具象,持有此物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年来作文教学改革带来的一种优势题型。这类考题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材料上的优势。这类考题一般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人物与事件为交流情境,具有浓郁的时代感与生活气息,容易激发考生的写作激情。二是立意上的优势。考生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材料,往往会得出不同的判断结果。这些结果,有的存在对错或优劣之讲究,需要考生正确地选择;有的并无好坏之分,考生可依据自己的喜好行文。多元化的立意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