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时节,行走在常德大地,随处可见一条条疏浚一新的沟渠,一片片浓绿覆盖的田地,一座座更新改造的泵站,一道道纵贯田间的耕道……为西洞庭湖畔广袤沃野平添了几分风景,也为发展现代粮食生产夯实了坚实基础,铸就了新农村建设的座座丰碑。
近年来,常德市国土资源局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逐步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特别是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的实施,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土地综合整治发挥了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2010年来,该市共投资12.2亿余元,实施各类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规模达3.7万多公顷。
水洼子、泥坨子,整治变成米袋子
有着“世外桃源”之称的常德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水系的沅江下游和澧水中下游,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耕地44万公顷,全市粮食、棉花总产居湖南之首,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生产基地,江南著名粮仓。然而,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加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田耕种成本居高不下,农民种田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鼎城区十美堂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据该镇年近六旬的村民丁桥富介绍,十美堂是常德典型的农业大镇,但近年来大量传统农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农田常年受到外涝内渍的自然灾害侵扰,田土排水不畅,有的成了常年排不出水的“水洼子”,有的成了终年引不进水的“泥坨子”,农民种田成本高、难度大、效益低,苦不堪言。
“现在种田的基本都是留守在家的老人,年轻人都不愿意吃这份苦,到外面打工赚钱去了。”丁桥富说。
而今,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丁桥富告诉记者:“现在种田轻松多啦,全部机器操作,旱涝保收。水洼子、泥坨子也没了,去年亩产增加到了1100公斤,较前年增加了近200公斤。”
“花钱也不像以前那么多。”望着眼前笔直的机耕道、宽敞的引水渠,丁桥富双眼笑成了豌豆角,“以前抽水灌田,一亩地要花近50块钱,却浇不好地,水都被原来的泥土沟渠吃完了;现在是水泥沟渠,一下子就到田里了,现在每亩地不到20块。”
“水洼子”、“泥坨子”变“米袋子”,功劳归于鼎城区2010年开展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
在十美堂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指挥部,常德市鼎城区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周晓晨介绍道:整个项目共涉及十美堂、黄珠洲两个乡镇,项目建设总规模2867.66公顷,总投资9425.54万元,目前进度已完成98%;项目实施后,农田抗灾能力明显提高,生产条件明显改善,2011年粮食亩均增产近200公斤。
抛荒地、干烧地,整治成为“金银地”
土地是农业的命脉,既关乎国家的“粮袋子”,又关乎群众的“钱袋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不仅能够确保粮食增产,还可以帮助农民增收。
初夏,桃源县盘塘镇青草岗连绵起伏的的丘陵地带,金银花花期还未过尽,零星点缀在一望无垠的翠绿当中,一如碧天里的星星。环绕山间的,是纵横交错的沙石道路。山顶,一个个巨大的蓄水池傲然挺立,水泵上的“国土整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刷红标语赫然在目……
江太年, 69岁,盘塘镇村民。老爷子怎么也没想到,过去被世代弃用的这些抛荒地、干烧地,经过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整治之后,竟然会成为流金淌银的“金银地”。2011年底,他家大儿子从沿海毅然辞职,回家承包了300亩地,种上了金银花。
“按平均亩产160斤算,40块1斤,收入比外面打工强多了。”老人笑着说。
随行的桃源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介绍到,盘塘镇青草岗项目是2011年经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审核确定的省投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子项目,建设规模为318.01公顷,该项目于2011年12月开始动工建设,2012年5月底可全部竣工,目前工程进度已全部进入尾声。
“乡亲们都非常欢迎这个项目,整个项目施工不用我们掏一分钱,全部是国家帮我们出。土地整治完成后,农民还可以集体以土地流转方式,将地承包给公司耕种,每年收取一定租金。如果不愿意,也可以‘公司加农户’的方式,订单种植像金银花这样的经济作物,每年纯收入近10万元。”江太年说。
城里人、农村人,我们都是土整人
6月10日,中午12点,长沙,和朋友聚餐的老王正对着满桌的佳肴发愁,“不知该吃啥,总觉得没味儿。”其实,不是老王没胃口,他是在回味常德汉寿县鸭子港乡的土鸡味道。
2011年10月,老王的单位经过“合理定价评审,连续两轮抽取”,成功从上百家竞标单位中竞得鸭子港乡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施工期间,他着实感受到了村民对于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的喜爱。
“乡亲们真是淳朴得太可爱了。”老王介绍,施工的时候,乡亲们自发组建了一支义务“工程监理队”,全部由村里德高望重、懂工程施工的老人组成,每天集体或轮流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督,“刮风下雨都不回去,从不间断。有的还随手戴上自己用篾条做的尺子,这里量,那里比,生怕工程质量出了问题。”
从老人们的行动中,老王切实感受到了土地整治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道“良心工程”,“必须做好,就是亏本也要做。”为此,他严格工程质量把关,从工程材料选购、施工工艺选择,到施工现场监管,每个环节都不放过,确保工程质量过硬,受到现场“监督”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于是,村民们隔三岔五就给施工队送自家养的土鸡来慰劳他们,“死活不要钱,说,‘你是城里人,大老远跑到这里帮我们整理土地,是为我们做造福子孙的好事。现在城里人、农村人都是搞土地整治的人了,一家人吃只鸡还要给钱,算什么道理?’老王说。”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给我们乡办好了多年想办而又没有能力办好的事情,了却了我们乡政府多年来的一桩心愿。”鸭子港乡政府乡长李进介绍。在他任职谈话上,县政府领导就交给他一个重要任务,搞好鸭子港乡农田水利建设。但上任以后,他多方奔走,一直没有成行,“关键是找不到项目资金来源”,而国土资源部门的这个土地整治项目,“不需要乡里配套一分钱,就解决了我们多年解决不了的一件难事。”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工作职责,加强协作监管,狠抓项目精细化管理,强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障和服务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常德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建武说。
近年来,常德市国土资源局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逐步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特别是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的实施,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土地综合整治发挥了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2010年来,该市共投资12.2亿余元,实施各类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规模达3.7万多公顷。
水洼子、泥坨子,整治变成米袋子
有着“世外桃源”之称的常德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水系的沅江下游和澧水中下游,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耕地44万公顷,全市粮食、棉花总产居湖南之首,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生产基地,江南著名粮仓。然而,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加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田耕种成本居高不下,农民种田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鼎城区十美堂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据该镇年近六旬的村民丁桥富介绍,十美堂是常德典型的农业大镇,但近年来大量传统农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农田常年受到外涝内渍的自然灾害侵扰,田土排水不畅,有的成了常年排不出水的“水洼子”,有的成了终年引不进水的“泥坨子”,农民种田成本高、难度大、效益低,苦不堪言。
“现在种田的基本都是留守在家的老人,年轻人都不愿意吃这份苦,到外面打工赚钱去了。”丁桥富说。
而今,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丁桥富告诉记者:“现在种田轻松多啦,全部机器操作,旱涝保收。水洼子、泥坨子也没了,去年亩产增加到了1100公斤,较前年增加了近200公斤。”
“花钱也不像以前那么多。”望着眼前笔直的机耕道、宽敞的引水渠,丁桥富双眼笑成了豌豆角,“以前抽水灌田,一亩地要花近50块钱,却浇不好地,水都被原来的泥土沟渠吃完了;现在是水泥沟渠,一下子就到田里了,现在每亩地不到20块。”
“水洼子”、“泥坨子”变“米袋子”,功劳归于鼎城区2010年开展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
在十美堂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指挥部,常德市鼎城区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周晓晨介绍道:整个项目共涉及十美堂、黄珠洲两个乡镇,项目建设总规模2867.66公顷,总投资9425.54万元,目前进度已完成98%;项目实施后,农田抗灾能力明显提高,生产条件明显改善,2011年粮食亩均增产近200公斤。
抛荒地、干烧地,整治成为“金银地”
土地是农业的命脉,既关乎国家的“粮袋子”,又关乎群众的“钱袋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不仅能够确保粮食增产,还可以帮助农民增收。
初夏,桃源县盘塘镇青草岗连绵起伏的的丘陵地带,金银花花期还未过尽,零星点缀在一望无垠的翠绿当中,一如碧天里的星星。环绕山间的,是纵横交错的沙石道路。山顶,一个个巨大的蓄水池傲然挺立,水泵上的“国土整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刷红标语赫然在目……
江太年, 69岁,盘塘镇村民。老爷子怎么也没想到,过去被世代弃用的这些抛荒地、干烧地,经过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整治之后,竟然会成为流金淌银的“金银地”。2011年底,他家大儿子从沿海毅然辞职,回家承包了300亩地,种上了金银花。
“按平均亩产160斤算,40块1斤,收入比外面打工强多了。”老人笑着说。
随行的桃源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介绍到,盘塘镇青草岗项目是2011年经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审核确定的省投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子项目,建设规模为318.01公顷,该项目于2011年12月开始动工建设,2012年5月底可全部竣工,目前工程进度已全部进入尾声。
“乡亲们都非常欢迎这个项目,整个项目施工不用我们掏一分钱,全部是国家帮我们出。土地整治完成后,农民还可以集体以土地流转方式,将地承包给公司耕种,每年收取一定租金。如果不愿意,也可以‘公司加农户’的方式,订单种植像金银花这样的经济作物,每年纯收入近10万元。”江太年说。
城里人、农村人,我们都是土整人
6月10日,中午12点,长沙,和朋友聚餐的老王正对着满桌的佳肴发愁,“不知该吃啥,总觉得没味儿。”其实,不是老王没胃口,他是在回味常德汉寿县鸭子港乡的土鸡味道。
2011年10月,老王的单位经过“合理定价评审,连续两轮抽取”,成功从上百家竞标单位中竞得鸭子港乡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施工期间,他着实感受到了村民对于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的喜爱。
“乡亲们真是淳朴得太可爱了。”老王介绍,施工的时候,乡亲们自发组建了一支义务“工程监理队”,全部由村里德高望重、懂工程施工的老人组成,每天集体或轮流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督,“刮风下雨都不回去,从不间断。有的还随手戴上自己用篾条做的尺子,这里量,那里比,生怕工程质量出了问题。”
从老人们的行动中,老王切实感受到了土地整治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道“良心工程”,“必须做好,就是亏本也要做。”为此,他严格工程质量把关,从工程材料选购、施工工艺选择,到施工现场监管,每个环节都不放过,确保工程质量过硬,受到现场“监督”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于是,村民们隔三岔五就给施工队送自家养的土鸡来慰劳他们,“死活不要钱,说,‘你是城里人,大老远跑到这里帮我们整理土地,是为我们做造福子孙的好事。现在城里人、农村人都是搞土地整治的人了,一家人吃只鸡还要给钱,算什么道理?’老王说。”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给我们乡办好了多年想办而又没有能力办好的事情,了却了我们乡政府多年来的一桩心愿。”鸭子港乡政府乡长李进介绍。在他任职谈话上,县政府领导就交给他一个重要任务,搞好鸭子港乡农田水利建设。但上任以后,他多方奔走,一直没有成行,“关键是找不到项目资金来源”,而国土资源部门的这个土地整治项目,“不需要乡里配套一分钱,就解决了我们多年解决不了的一件难事。”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工作职责,加强协作监管,狠抓项目精细化管理,强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障和服务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常德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建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