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于集团公司及本矿实际,着眼于随着矿井逐年老化,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生产接替紧张日趋凸显这一局面,深挖老采区潜能、进一步提高资源回收、稳定矿井衰老期产量,创造性开发应用三煤底区与四煤合采运用综采工艺,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技术先进、经济可行,能够有效的保障矿井衰老期持续稳定生产。
[关键词]底区 合采 优化布置
中图分类号:TD3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7-0292-01
前言
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是不可再生能源。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对煤炭的需要将不断增加,对煤炭开采不断加大,资源不断减少,如何有序开采,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回收逐渐成为煤炭开采中越来越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矿井残余可采边角块段以及底区资源的复采,对于煤炭科学回采、资源的大力回收、环境的综合治理以及煤炭行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 概述
石台矿业位于闸河煤田,隶属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区处于淮海经济区腹地,地理位置优越。西南方向距淮北市中心仅15千米,东西方向距江苏省徐州市40千米,新建成的市东外环路从矿区南侧通过。矿区西邻312国道,北部和东部分别与连霍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公路相连。专用铁路线经符夹线与京沪线、陇海线相通,可达全国主要用煤大中城市。水路运输通过徐州港经运河通往江、浙等南方各地,交通十分方便。
石台矿业煤矿是一座拥有三十多年开采历史的综合机械化矿井,现核定生产能力为150万t/年,立井暗斜井多水平开拓,采区式准备,长壁采煤法,炮采、综采工艺,主采3#煤层,平均厚度3.5m,地质构造复杂,复合型顶板,随着矿井逐年老化,煤炭储量日益枯竭,现有3个开采水平,3个生产采区,目前各生产采区均已经或即将全面进入回收主体岩巷保护煤柱和残余边角煤阶段。合理的生产布局计划配合创造性的回采设计能大大降低矿井生产成本,提高煤炭资源回收,节省通风、运输、供电、排水、巷道掘进、维护等投入,发挥显著的经济效益。
2 主要内容
在充分研究国内国际大量回采案例及五采区地质资料后,通过反复讨论论证,结合我公司近年来在残采工作面回采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在五采区应用三煤底区与四煤合采选用综采工艺这一新的老采区残采方案,并首先在C351工作面试用。C351工作面位于Ⅰ5采区边界,一面紧邻石台煤矿与岱河煤矿之间的的矿井边界(6号断层),另一面为356、354、352、下333、下331、上336里等工作面已回采区,顶区储量51万吨,形状极不规则,生产系统线路长,长年失修,损坏较为严重,在该块段布置工作面,面临诸多难题,常规的设计方案难以满足安全高效的生产要求。在设计初期按常规设计布置对拉工作面,即沿矿井边界防水煤柱线(近似直线)布置进风巷,沿356、354、352、下333、下331、上336里等工作面切眼采空区曲折布置风巷,中间布置对拉机巷,近矿井边界部分为规则工作面,面长100m,采用综采工艺,近采空区部分为不规则工作面,采用炮采工艺。该方案风巷位置受采空区不规则性的制约,局部面长较窄,导致综采工作面面长仅能布置100m,炮采部分比重约占40%之高,不利于发挥综采优势。经过反复核查地质资料和严密的分析论证,我们决定对最初设计进行优化:改布置风巷时局部穿过354、352、下333、下331底区,将综采面长增加到180m,此时炮采部分比重大幅缩减至7%,且炮采部分集中在回采初期没有过渡到综采段部分,进入综采后僅在下333工作面切眼外局部为上段炮采,下段综采,有利于发挥综采优势,实现高采高效。回采后期综采工作面将大部甚至全部进入三煤底区与四煤合采段,三煤底区煤厚2.2m,四煤煤厚0.5~1.1m,夹矸厚度0.2~1.5m,通过加强生产管理、安全管理及煤质管理,完全可以实现顺利回采。
C351工作面于2011年9月份开始回采,于2012年1月~3月顺利通过下331、下333、352底区部分(在工作面占比7%), 4月~7月通过354底区与顶区对半部分,自7月以后工作面全部为354及356工作面底区与四煤合采,回采期间加强顶底区结合处安全管理及采高控制,回采效果好,安全回采。通过创用三煤底区与四煤合采运用综采工艺,在C351工作面共计回收四煤7.2万吨,顶区段因应用大采高综采多回收煤炭3.5万吨,为公司创效近七千万元,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三煤底区与四煤合采运用综采工艺可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充分发挥综采安全高效优点,稳定矿井持续生产。特别是提高资源回收,避免原不可采资源的浪费,在促进煤矿可持续发展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3 结束语
石台矿业一直在合理生产布局、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回收上不断摸索探求,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资料,反复进行讨论、科学论证,通过多年的努力,逐渐摸索出一系列在回采边角块段、主体煤柱上降低生产投入、提高资源回收的成功案例,正是这些成功案例为石台矿业在资源日渐枯竭、战线逐渐拉长、采场条件不断恶化的情况下能稳步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保障矿井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张新(1976年-),男,安徽萧县人,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石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掘进主管。
[关键词]底区 合采 优化布置
中图分类号:TD3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7-0292-01
前言
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是不可再生能源。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对煤炭的需要将不断增加,对煤炭开采不断加大,资源不断减少,如何有序开采,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回收逐渐成为煤炭开采中越来越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矿井残余可采边角块段以及底区资源的复采,对于煤炭科学回采、资源的大力回收、环境的综合治理以及煤炭行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 概述
石台矿业位于闸河煤田,隶属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区处于淮海经济区腹地,地理位置优越。西南方向距淮北市中心仅15千米,东西方向距江苏省徐州市40千米,新建成的市东外环路从矿区南侧通过。矿区西邻312国道,北部和东部分别与连霍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公路相连。专用铁路线经符夹线与京沪线、陇海线相通,可达全国主要用煤大中城市。水路运输通过徐州港经运河通往江、浙等南方各地,交通十分方便。
石台矿业煤矿是一座拥有三十多年开采历史的综合机械化矿井,现核定生产能力为150万t/年,立井暗斜井多水平开拓,采区式准备,长壁采煤法,炮采、综采工艺,主采3#煤层,平均厚度3.5m,地质构造复杂,复合型顶板,随着矿井逐年老化,煤炭储量日益枯竭,现有3个开采水平,3个生产采区,目前各生产采区均已经或即将全面进入回收主体岩巷保护煤柱和残余边角煤阶段。合理的生产布局计划配合创造性的回采设计能大大降低矿井生产成本,提高煤炭资源回收,节省通风、运输、供电、排水、巷道掘进、维护等投入,发挥显著的经济效益。
2 主要内容
在充分研究国内国际大量回采案例及五采区地质资料后,通过反复讨论论证,结合我公司近年来在残采工作面回采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在五采区应用三煤底区与四煤合采选用综采工艺这一新的老采区残采方案,并首先在C351工作面试用。C351工作面位于Ⅰ5采区边界,一面紧邻石台煤矿与岱河煤矿之间的的矿井边界(6号断层),另一面为356、354、352、下333、下331、上336里等工作面已回采区,顶区储量51万吨,形状极不规则,生产系统线路长,长年失修,损坏较为严重,在该块段布置工作面,面临诸多难题,常规的设计方案难以满足安全高效的生产要求。在设计初期按常规设计布置对拉工作面,即沿矿井边界防水煤柱线(近似直线)布置进风巷,沿356、354、352、下333、下331、上336里等工作面切眼采空区曲折布置风巷,中间布置对拉机巷,近矿井边界部分为规则工作面,面长100m,采用综采工艺,近采空区部分为不规则工作面,采用炮采工艺。该方案风巷位置受采空区不规则性的制约,局部面长较窄,导致综采工作面面长仅能布置100m,炮采部分比重约占40%之高,不利于发挥综采优势。经过反复核查地质资料和严密的分析论证,我们决定对最初设计进行优化:改布置风巷时局部穿过354、352、下333、下331底区,将综采面长增加到180m,此时炮采部分比重大幅缩减至7%,且炮采部分集中在回采初期没有过渡到综采段部分,进入综采后僅在下333工作面切眼外局部为上段炮采,下段综采,有利于发挥综采优势,实现高采高效。回采后期综采工作面将大部甚至全部进入三煤底区与四煤合采段,三煤底区煤厚2.2m,四煤煤厚0.5~1.1m,夹矸厚度0.2~1.5m,通过加强生产管理、安全管理及煤质管理,完全可以实现顺利回采。
C351工作面于2011年9月份开始回采,于2012年1月~3月顺利通过下331、下333、352底区部分(在工作面占比7%), 4月~7月通过354底区与顶区对半部分,自7月以后工作面全部为354及356工作面底区与四煤合采,回采期间加强顶底区结合处安全管理及采高控制,回采效果好,安全回采。通过创用三煤底区与四煤合采运用综采工艺,在C351工作面共计回收四煤7.2万吨,顶区段因应用大采高综采多回收煤炭3.5万吨,为公司创效近七千万元,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三煤底区与四煤合采运用综采工艺可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充分发挥综采安全高效优点,稳定矿井持续生产。特别是提高资源回收,避免原不可采资源的浪费,在促进煤矿可持续发展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3 结束语
石台矿业一直在合理生产布局、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回收上不断摸索探求,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资料,反复进行讨论、科学论证,通过多年的努力,逐渐摸索出一系列在回采边角块段、主体煤柱上降低生产投入、提高资源回收的成功案例,正是这些成功案例为石台矿业在资源日渐枯竭、战线逐渐拉长、采场条件不断恶化的情况下能稳步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保障矿井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张新(1976年-),男,安徽萧县人,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石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掘进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