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不用特别弄清楚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什么意思,你只需要知道,开放API让这个世界变了。
当然世界早就变了。自从Facebook开放API,它的第三方应用数量已经超过了55万个。现在它每天有50亿次API应用请求,占据全部流量的75%;Twitter依据开放API设立的第三方应用超过100万个;而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1500万用户在使用新浪微博的第三方应用。
所有这些应用的背后是各式各样的数据抓取、交换和分类。让我们拿最早的践行者之一GoogleMap做个解释,如果谷歌没有开放地图的API,很多电商的导购、生活类网站的指路信息,哪怕只是一些公司官网刊登的路线图,可能都是空白一片。
最早开放API的存在就是这样:可以为那些“志不在此”的第三方们节省开发甚至营销成本,而谷歌这样提供开放的公司可以抓取原来覆盖不到的大量数据。但随着社交网站汇集越来越多的用户信息和关系网络,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应用正让社交网络拥有意想不到的功能,一个登录帐号就像驾照和身份证一样,成为接入各种服务的入口。
而这些,只不过是开发者们在应用里嵌入了一段代码而已。
你还记得《第一财经周刊》曾经在DemoDay@Paper里报道过的“周伯通招聘”吗?它的好处在于,每个用户都可以通过原创或者转发,在微博里推荐或者招揽几个同事。这个完全基于新浪微博的招聘网站现在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10万,创始人冯涛还在为这款应用计划一个新产品:人才团购。
除了常规发布招聘和求职信息之外,周伯通开始与一些人力资源公司合作,后者将大公司急聘的缺口名单拿出来,冯涛则提供一个类似于团购界面的推荐页面,比如第一期放出的百度20个技术人员的职位名额。当用户点击“推荐”按钮,页面生成好友列表。如果你认为一个朋友适合这个职位,点击好友名字下方的按钮,好友就会接到一个包含招聘页面的微博通知。
按照“周伯通”的承诺,在投递简历24小时之内,用户会得到是否进入面试的回复。如果被推荐的朋友顺利入职,那么推荐者可以获得一份数百甚至上千元的举荐奖金。这听上去是个挺不错的举荐机制,更重要的是,用户只需要点几下鼠标就可以了。
“点几下鼠标就可以”已经成为这些嵌入社交平台里的应用的共同属性。2010年,PayPal在Facebook上发布了新的微支付系统,用户不必再大量购买FacebookCredits这样的虚拟货币。这个系统的说明是“让消费者为数字商品和内容服务付费,只需要两次点击,并且不用离开他们正在浏览的新闻、视频或者游戏页面”。
后来他们往前更进了一步。2011年11月份,PayPal在Facebook上推出了一个名为SendMoney的应用,用户可以通过Facebook使用Paypal账户给社交好友送钱,当然也可以选择送礼品卡或者视频图片。
PayPal的通讯业务主管AnujNayar宣称,“这让给钱这件事有了更加个性化的方式。”也就是说,当一个Facebook用户过生日,或是找到一份新工作,都可能收到朋友从Facebook送来的祝福—现在这些祝福不仅仅只是虚拟的电子贺卡了,它们可以是具有价值的礼物,也可以是“这次喝酒钱我来付账吧”这种贴心的小事。
PayPal不是第一个想出这个主意的公司。在它之前,一个名为TipJoy的应用已经通过嵌入Twitter平台实现了简单的社交支付:在TipJoy中输入自己的信息后,用户只需要在Twitter上发布一条带有简单代码的信息,就可以将一笔小钱汇入到好友、企业或慈善机构的账户之内。
你所需要的东西很简单:一个Twitter账号以及信用卡信息或者PayPal账户。如果你喜欢什么内容,或者要实行资助,只要按照“p$2@ev”这样的格式发布一条Twitter,TipJoy就会利用Twitter开放的API记录并转换这条信息,然后依照你的意思,从你的账户里支取2美元打入ID为“ev”的好友账户。当然,前提是ev也必须开设了TipJoy才行。
另一种方法是,你把一个TipJoy的按钮放到你的Twitter或者网页上,别人直接点击这个按钮就可以实现捐助。当你账户里收到的钱大于5美元,这笔钱就可以被兑换为亚马逊的代金券或者其他东西。TipJoy甚至也开放过他们的API,方便其他公司或者机构利用这个平台实现小额交易功能。
用科技博客TechCrunch的话来说,TipJoy这个社交微支付平台通过发布一个API,使得慈善机构、公司和个人在他们的Twitter和应用中可以方便实现小额支付。而基于互联网内容的其他小额支付形式需要让用户先决定自己要捐助的金额,再去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步骤,然后结果往往是……他们放弃了。而TipJoy只需要点一下鼠标就完事,用户甚至不会被带离原本正在浏览的页面。
TechCrunch的创始人迈克尔•阿灵顿曾在他的博文里说:“我喜欢这个点子,它创造了一种为内容支付小费的模式,用户们在生活中总是支付或者得到小费。它甚至还是一个有趣的心理实验,当人们发现支付方式变得非常非常简单的时候,他们可能会为自己的不付费而心怀歉疚。”
因为API的开放,从社交属性出发的平台因而具备更多工具化的特性,当你“点两下鼠标就可以”所以在平台上付出更多时间的时候,你也在把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透露给各种各样的人—当然,广告商依然是对数据分析最热情的一拨人。
许泽玮创立的是一个基于微博等社交平台的精准营销广告公司,但他把自己定义成“数据挖掘”公司。先智创科并不直接发布广告,它们的做法是通过推广第三方应用吸引用户参与到各式各样的互动活动之中。在品牌得到软性传播的同时,公司还可以获取更多的数据—这个看似更能吸引到精准受众的主意让许泽玮的公司在创立第一个月就签下了一百多万元的订单,包括爱慕、凡客和当当,都已经成为先智创科的广告主。
他们为凡客设计了一个送礼的第三方应用,当用户授权应用,就可以勾选微博好友送出一个虚拟礼盒。在先智创科的设计下,收礼人打开礼盒会有几率获得凡客的实体礼品,如果经过数据分析,收礼人属性更接近于凡客的消费群,那么他得到实物的几率会更大一些。
属性分析成为关键。通过开放API,微博中的许多数据都可被抓取,不仅仅包括前端显示的内容、互动和标签,即使用户没有填写完整的资料,技术人员依然可以通过他的互粉圈子和发布内容,判断出这个用户的属性,并为其分门别类地打上标签。
简单来说,即使你在微博中没有给自己添上任何标签,但只要你的内容和粉丝互动量足够多,系统还是能模糊地判断出你是80后,在北京东边某高级写字楼里从事财务工作,喜欢摇滚,可能还有只猫。
许泽玮和他的合伙人拥有一批从几万到几十万粉丝的微博账号,这些都是他们的宣传平台。这意味着用户在网上产生越多的浏览行为,就会愈加“数据化”以及“标签化”。换句话说,基于这些可被分析和排列组合的数字,广告主要找到自己的受众变得更加容易。
在许泽玮看来,“精准人群”和“数据”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平台开放且暂时不收费的好处是,与任何广告形式都不同,这个投放媒介的成本近乎于零。
但还有一个好消息是,个人数据不再只是广告公司为了给你看更多广告而占有的信息了。
倪加元创立了一个名为“三味书院”的网站,并为其注册了新浪微博。用户只要通过@、评论或者私信“三味书院”,无论是“国王的演讲”,还是“我要读经济学”,三味书院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独立网站后台寻找到最匹配的结果,然后给予回复。回复结果中包含书名、作者、封面,用户通过链接转入三味书院的客户端,选择直接购买或者下载电子书。
这个产品完全针对手机用户,“三四年前在日本就发现了这个趋势,电车上的年轻人都喜欢手机阅读,那么现在国内正是时候”,倪加元从阿里巴巴离职之后,选择了将纸质书电子化并与新浪微博相结合。
他的目的是:当你发现了一本不错的书,而恰好又正在使用手机微博,那你用不着切换浏览器,就可以得到包括购买链接在内的所有信息。
“微博传播快,用户集中,获取成本低,还可即时互动服务”,这都是倪加元以微博作为切入口的原因。
这种数据抓取建立在开放API背后大量的数据交换之上。它快速而隐蔽,比如当你开始使用三味书院的应用,在它的推荐页中,好友带有书评的微博都会被自动提取为独立的条目。
而平时,“三味书院”通过抓取用户发布的微博内容、标签和评论,模糊搜索也会日益精准。
你听说过互联网里德定律(Reed’sLaw)吗?若一个网络拥有多个子网,则这个网络的价值高于其他不含子网的网络。这个定律看起来再直白不过,你很容易从门户网站的各种链接里明白其含义。但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推导:在子网中用户沟通更加频繁,使用工具更多,所以花在整个网络上的时间和精力也就更多。
无论是Facebook还是新浪微博,里德定律说的就是它们的真正价值所在。你可以从旁边的信息图里发现更多这样的嵌入应用,这个世界真的不一样了。
当然世界早就变了。自从Facebook开放API,它的第三方应用数量已经超过了55万个。现在它每天有50亿次API应用请求,占据全部流量的75%;Twitter依据开放API设立的第三方应用超过100万个;而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1500万用户在使用新浪微博的第三方应用。
所有这些应用的背后是各式各样的数据抓取、交换和分类。让我们拿最早的践行者之一GoogleMap做个解释,如果谷歌没有开放地图的API,很多电商的导购、生活类网站的指路信息,哪怕只是一些公司官网刊登的路线图,可能都是空白一片。
最早开放API的存在就是这样:可以为那些“志不在此”的第三方们节省开发甚至营销成本,而谷歌这样提供开放的公司可以抓取原来覆盖不到的大量数据。但随着社交网站汇集越来越多的用户信息和关系网络,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应用正让社交网络拥有意想不到的功能,一个登录帐号就像驾照和身份证一样,成为接入各种服务的入口。
而这些,只不过是开发者们在应用里嵌入了一段代码而已。
你还记得《第一财经周刊》曾经在DemoDay@Paper里报道过的“周伯通招聘”吗?它的好处在于,每个用户都可以通过原创或者转发,在微博里推荐或者招揽几个同事。这个完全基于新浪微博的招聘网站现在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10万,创始人冯涛还在为这款应用计划一个新产品:人才团购。
除了常规发布招聘和求职信息之外,周伯通开始与一些人力资源公司合作,后者将大公司急聘的缺口名单拿出来,冯涛则提供一个类似于团购界面的推荐页面,比如第一期放出的百度20个技术人员的职位名额。当用户点击“推荐”按钮,页面生成好友列表。如果你认为一个朋友适合这个职位,点击好友名字下方的按钮,好友就会接到一个包含招聘页面的微博通知。
按照“周伯通”的承诺,在投递简历24小时之内,用户会得到是否进入面试的回复。如果被推荐的朋友顺利入职,那么推荐者可以获得一份数百甚至上千元的举荐奖金。这听上去是个挺不错的举荐机制,更重要的是,用户只需要点几下鼠标就可以了。
“点几下鼠标就可以”已经成为这些嵌入社交平台里的应用的共同属性。2010年,PayPal在Facebook上发布了新的微支付系统,用户不必再大量购买FacebookCredits这样的虚拟货币。这个系统的说明是“让消费者为数字商品和内容服务付费,只需要两次点击,并且不用离开他们正在浏览的新闻、视频或者游戏页面”。
后来他们往前更进了一步。2011年11月份,PayPal在Facebook上推出了一个名为SendMoney的应用,用户可以通过Facebook使用Paypal账户给社交好友送钱,当然也可以选择送礼品卡或者视频图片。
PayPal的通讯业务主管AnujNayar宣称,“这让给钱这件事有了更加个性化的方式。”也就是说,当一个Facebook用户过生日,或是找到一份新工作,都可能收到朋友从Facebook送来的祝福—现在这些祝福不仅仅只是虚拟的电子贺卡了,它们可以是具有价值的礼物,也可以是“这次喝酒钱我来付账吧”这种贴心的小事。
PayPal不是第一个想出这个主意的公司。在它之前,一个名为TipJoy的应用已经通过嵌入Twitter平台实现了简单的社交支付:在TipJoy中输入自己的信息后,用户只需要在Twitter上发布一条带有简单代码的信息,就可以将一笔小钱汇入到好友、企业或慈善机构的账户之内。
你所需要的东西很简单:一个Twitter账号以及信用卡信息或者PayPal账户。如果你喜欢什么内容,或者要实行资助,只要按照“p$2@ev”这样的格式发布一条Twitter,TipJoy就会利用Twitter开放的API记录并转换这条信息,然后依照你的意思,从你的账户里支取2美元打入ID为“ev”的好友账户。当然,前提是ev也必须开设了TipJoy才行。
另一种方法是,你把一个TipJoy的按钮放到你的Twitter或者网页上,别人直接点击这个按钮就可以实现捐助。当你账户里收到的钱大于5美元,这笔钱就可以被兑换为亚马逊的代金券或者其他东西。TipJoy甚至也开放过他们的API,方便其他公司或者机构利用这个平台实现小额交易功能。
用科技博客TechCrunch的话来说,TipJoy这个社交微支付平台通过发布一个API,使得慈善机构、公司和个人在他们的Twitter和应用中可以方便实现小额支付。而基于互联网内容的其他小额支付形式需要让用户先决定自己要捐助的金额,再去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步骤,然后结果往往是……他们放弃了。而TipJoy只需要点一下鼠标就完事,用户甚至不会被带离原本正在浏览的页面。
TechCrunch的创始人迈克尔•阿灵顿曾在他的博文里说:“我喜欢这个点子,它创造了一种为内容支付小费的模式,用户们在生活中总是支付或者得到小费。它甚至还是一个有趣的心理实验,当人们发现支付方式变得非常非常简单的时候,他们可能会为自己的不付费而心怀歉疚。”
因为API的开放,从社交属性出发的平台因而具备更多工具化的特性,当你“点两下鼠标就可以”所以在平台上付出更多时间的时候,你也在把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透露给各种各样的人—当然,广告商依然是对数据分析最热情的一拨人。
许泽玮创立的是一个基于微博等社交平台的精准营销广告公司,但他把自己定义成“数据挖掘”公司。先智创科并不直接发布广告,它们的做法是通过推广第三方应用吸引用户参与到各式各样的互动活动之中。在品牌得到软性传播的同时,公司还可以获取更多的数据—这个看似更能吸引到精准受众的主意让许泽玮的公司在创立第一个月就签下了一百多万元的订单,包括爱慕、凡客和当当,都已经成为先智创科的广告主。
他们为凡客设计了一个送礼的第三方应用,当用户授权应用,就可以勾选微博好友送出一个虚拟礼盒。在先智创科的设计下,收礼人打开礼盒会有几率获得凡客的实体礼品,如果经过数据分析,收礼人属性更接近于凡客的消费群,那么他得到实物的几率会更大一些。
属性分析成为关键。通过开放API,微博中的许多数据都可被抓取,不仅仅包括前端显示的内容、互动和标签,即使用户没有填写完整的资料,技术人员依然可以通过他的互粉圈子和发布内容,判断出这个用户的属性,并为其分门别类地打上标签。
简单来说,即使你在微博中没有给自己添上任何标签,但只要你的内容和粉丝互动量足够多,系统还是能模糊地判断出你是80后,在北京东边某高级写字楼里从事财务工作,喜欢摇滚,可能还有只猫。
许泽玮和他的合伙人拥有一批从几万到几十万粉丝的微博账号,这些都是他们的宣传平台。这意味着用户在网上产生越多的浏览行为,就会愈加“数据化”以及“标签化”。换句话说,基于这些可被分析和排列组合的数字,广告主要找到自己的受众变得更加容易。
在许泽玮看来,“精准人群”和“数据”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平台开放且暂时不收费的好处是,与任何广告形式都不同,这个投放媒介的成本近乎于零。
但还有一个好消息是,个人数据不再只是广告公司为了给你看更多广告而占有的信息了。
倪加元创立了一个名为“三味书院”的网站,并为其注册了新浪微博。用户只要通过@、评论或者私信“三味书院”,无论是“国王的演讲”,还是“我要读经济学”,三味书院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独立网站后台寻找到最匹配的结果,然后给予回复。回复结果中包含书名、作者、封面,用户通过链接转入三味书院的客户端,选择直接购买或者下载电子书。
这个产品完全针对手机用户,“三四年前在日本就发现了这个趋势,电车上的年轻人都喜欢手机阅读,那么现在国内正是时候”,倪加元从阿里巴巴离职之后,选择了将纸质书电子化并与新浪微博相结合。
他的目的是:当你发现了一本不错的书,而恰好又正在使用手机微博,那你用不着切换浏览器,就可以得到包括购买链接在内的所有信息。
“微博传播快,用户集中,获取成本低,还可即时互动服务”,这都是倪加元以微博作为切入口的原因。
这种数据抓取建立在开放API背后大量的数据交换之上。它快速而隐蔽,比如当你开始使用三味书院的应用,在它的推荐页中,好友带有书评的微博都会被自动提取为独立的条目。
而平时,“三味书院”通过抓取用户发布的微博内容、标签和评论,模糊搜索也会日益精准。
你听说过互联网里德定律(Reed’sLaw)吗?若一个网络拥有多个子网,则这个网络的价值高于其他不含子网的网络。这个定律看起来再直白不过,你很容易从门户网站的各种链接里明白其含义。但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推导:在子网中用户沟通更加频繁,使用工具更多,所以花在整个网络上的时间和精力也就更多。
无论是Facebook还是新浪微博,里德定律说的就是它们的真正价值所在。你可以从旁边的信息图里发现更多这样的嵌入应用,这个世界真的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