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唐卡,到过西藏的朋友应该不会陌生,是流行于藏区的一种宗教卷轴画,通常绘于麻、棉、帛、丝等材料上,是藏族绘画中与壁画同等重要的绘画形制,是可以移动携带的神像。
唐卡的起源
唐卡的起源与印度及汉地都有关联。首先唐卡与汉地历史久远的幡画有密切关系。我们很容易想起,晚周西汉时代的遗址,如马王堆汉墓帛画,唐卡的发展基本上与汉唐至宋元时期中原汉地卷轴画的发展进程相适应,它是在蕃汉交往密切的敦煌,沿着佛教绘画的轨迹,由吐蕃旗幡画演变而形成的。起源于汉地的根据主要不是从唐卡画面的内容,而是从形制上,即从汉族古代绘画的装裱方式上找到了确切的联系,从而解释了唐卡装裱形制的起源。另一方面印度早已有可携带的布画神像的传统。前文谈到了阿底侠大师到卫藏后,有感于卫藏佛教绘画失于正统规范,而请印度画师绘典范之作带入西藏的史实。汉地幡画与印度布画的联姻产生了“唐卡”,至此唐卡便风行不止,唐卡的大量出现标志着唐卡在高原的诞生。唐卡绘画风格的变化总是和壁画的风格变化同步一致,壁画、唐卡所指就是两种不同的绘画载体。成熟的唐卡形制产生在后宏期早期,并一直被广泛地沿用到今天。
唐卡自产生之日起就被广泛用于寺院悬挂、密修观想,更被广泛用于佛事活动、百姓的婚丧嫁娶。唐卡上所绘神像可以是某人的护佑神,携带身边保佑吉祥;也可以是地方神、财神、修密法者的观想主修神,挂于室内保佑平安兴旺。唐卡有小巧轻便和可收卷的优点,便于携带、观看,祭拜和收藏。出自名师和高僧之手绘制或开光的唐卡,更是稀世之宝,是泥雕、佛塔装藏圣物中最显灵验的首选。正是用唐卡装藏这一特殊的佛教仪轨,使古唐卡被大量而完好的保存到今天,使得藏族绘画史重要阶段的真迹被留传下来,并从中看到美术史发展的清晰脉络。
唐卡保留了历史,同时也填补了画史链条中的重要空缺环节。我们在谈到卫藏和北方特定时期的绘画风格时,主要是依靠唐卡中呈现的图像依据来讨论的。唐卡家族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壮大,从制作工艺上又分国唐、止唐。“国唐”指织绢绸段等材料或绣或织或拼贴或缝合等方式制作的唐卡,其中又包括“唐故”,是寺院晒佛用的大型“国唐”。“止唐”即指最为多见和普及的手绘唐卡,又因背景用色的不同分为金唐、赤唐、黑唐。经历了近千年时间,唐卡题材发展的更为多样,除佛、本尊、祖师、护法等神像外,又发展出画传、历史、民俗说唱图、天文历算、须弥山,四大州和藏医用于教学的唐卡挂图。可以说唐卡是了解西藏文化的百科全书。
唐卡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宗教绘画艺术,它有着及深的艺术价值。好多人都喜欢问一幅唐卡多少钱或它的价值是多少,至于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精确的答案,也可以说这种问法是不现实、不实际的。唐卡就如同书画一样没有一个固定的价格,一幅唐卡的价格也有多个因素所决定。
唐卡的内容
唐卡中常见的内容为佛教内容,也就是佛像。每幅唐卡中有一尊或好几尊佛像,当然佛像越多的价格也相对越高;就一个佛像而言,忿怒像则比善像要复杂些,价格也相应贵些;另外还有故事类等唐卡视画面内容复杂程度价格亦有不同,因为唐卡内容的复杂牵扯到了唐卡绘画时间的长短。
唐卡的大小
唐卡的大小其实是没有固定规定和比例,一般情况下唐卡画师或唐卡供奉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其大小。我们一般将尺寸为40CM左右×55CM左右的唐卡称为小唐卡,60CM左右×80CM左右的唐卡称为中幅唐卡,80CM左右×100CM左右的唐卡称为大幅唐卡,除此三类的话还有特别小的微型唐卡(一般为手掌大) 和大型壁画唐卡(一般为大于2平米)。唐卡的大小也就决定了唐卡绘画时间的长短,相应的也决定着唐卡的价格。
唐卡的画工
唐卡的画工也是决定唐卡价值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显然画工精细的明显比画工粗糙的要高的多。画工的判断又是一个相对比较难的环节,并不是看几幅唐卡或了解一点文字性的东西就可以判断的。唐卡的画工主要由唐卡的绘画手法(主要是染色、勾线等)决定,所以说在画工方面判断的时候要把其唐卡的画法来看,不能片面的只看唐卡的色彩和富丽堂皇性。
唐卡的材料
唐卡因保存千年不变色而闻名于世,其主要功劳则归功于唐卡所用的颜料。一般来说绘画唐卡的颜料分矿石颜色和广告色,因此天然矿物质颜料绘画的唐卡比广告色绘画的唐卡保存时间相对的也会更长要贵的多,艺术价值也比较高,所以天然矿物质颜料绘画的唐卡比广告色绘画的唐卡价格要高。
唐卡的种类
常见的绘画唐卡有彩绘唐卡、金唐卡、黑唐卡、红唐卡等,根据唐卡种类的不同,绘画难度和时间也是不同的,用料的多少也是不同的。一般彩绘唐卡绘画比较复杂,用料也较多,另外就是金唐卡所用料也比较昂贵,因此这两种唐卡的价格比同样内容的其它唐卡贵一些。另外影响唐卡价格的还有其画派,如勉塘派、噶玛嘎孜派、嘎雪派、钦则派等,因为画派风格的比较复杂,所以在此不做细说。
与众多的佛像唐卡一样,时轮金刚唐卡在艺术上,无论构图、造型及色彩的表现上都显示出其美妙绝伦,气势恢宏的境界。主尊时轮金刚与佛母交抱以双运相立于莲花和日、月、星轮之上,双足踩着大自在天和天母,表示催伏贪、嗔、痴等各种障碍。构图中上方是释迦牟尼佛,其左侧是绿度母,右侧是白度母,左下角是黄财神,右下角是财宝天王,他们是时轮修持的护法神。
自第一幅佛像水影画诞生两千多年,印度东、西、中部各派工艺师们绘制了无数佛像画宝。由于佛教的传入,藏族文化吸收了不少其它民族的文化成分,与本土文化相交融,形成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独具特色的藏文化,这一点在唐卡艺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被誉为藏传佛教艺术之乡的青海热贡艺人的作品《南海观音菩萨》,构图饱满、场面宏大,是集印度、中原、克什米尔、尼泊尔以及藏族艺术风格于一体的代表作。画面上,重重叠升的庭台楼阁是印度绘画中常用的饰景。佛像座底的树木、以及群山下的苍海是克什米尔风格的饰景。佛像周围的云彩、用宝石装饰的树木是尼泊尔绘画的饰物。画面上男耕女织等一些诙谐场面是中原汉族绘画中常见的饰景。天空下远远的群山则是藏族绘画中常见的。这幅唐卡人物造型千姿百态、表情微妙传神,线条细腻流畅、组织有序、层次分明。对宏大场面中的人物、楼阁船只、花草树木的色彩运用强而不乱,色彩关系准确明了,集细腻与宏大于一体,犹如一首气势雄常的交响乐。总之,西藏唐卡艺术是一门将宗教思想,哲学理论形象化,具体化的艺术;是一门将生活的感受和人的情感幻化为一个理想世界的艺术;是一门取之人间万物来进行美化与创造的民族艺术。
唐卡的起源
唐卡的起源与印度及汉地都有关联。首先唐卡与汉地历史久远的幡画有密切关系。我们很容易想起,晚周西汉时代的遗址,如马王堆汉墓帛画,唐卡的发展基本上与汉唐至宋元时期中原汉地卷轴画的发展进程相适应,它是在蕃汉交往密切的敦煌,沿着佛教绘画的轨迹,由吐蕃旗幡画演变而形成的。起源于汉地的根据主要不是从唐卡画面的内容,而是从形制上,即从汉族古代绘画的装裱方式上找到了确切的联系,从而解释了唐卡装裱形制的起源。另一方面印度早已有可携带的布画神像的传统。前文谈到了阿底侠大师到卫藏后,有感于卫藏佛教绘画失于正统规范,而请印度画师绘典范之作带入西藏的史实。汉地幡画与印度布画的联姻产生了“唐卡”,至此唐卡便风行不止,唐卡的大量出现标志着唐卡在高原的诞生。唐卡绘画风格的变化总是和壁画的风格变化同步一致,壁画、唐卡所指就是两种不同的绘画载体。成熟的唐卡形制产生在后宏期早期,并一直被广泛地沿用到今天。
唐卡自产生之日起就被广泛用于寺院悬挂、密修观想,更被广泛用于佛事活动、百姓的婚丧嫁娶。唐卡上所绘神像可以是某人的护佑神,携带身边保佑吉祥;也可以是地方神、财神、修密法者的观想主修神,挂于室内保佑平安兴旺。唐卡有小巧轻便和可收卷的优点,便于携带、观看,祭拜和收藏。出自名师和高僧之手绘制或开光的唐卡,更是稀世之宝,是泥雕、佛塔装藏圣物中最显灵验的首选。正是用唐卡装藏这一特殊的佛教仪轨,使古唐卡被大量而完好的保存到今天,使得藏族绘画史重要阶段的真迹被留传下来,并从中看到美术史发展的清晰脉络。
唐卡保留了历史,同时也填补了画史链条中的重要空缺环节。我们在谈到卫藏和北方特定时期的绘画风格时,主要是依靠唐卡中呈现的图像依据来讨论的。唐卡家族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壮大,从制作工艺上又分国唐、止唐。“国唐”指织绢绸段等材料或绣或织或拼贴或缝合等方式制作的唐卡,其中又包括“唐故”,是寺院晒佛用的大型“国唐”。“止唐”即指最为多见和普及的手绘唐卡,又因背景用色的不同分为金唐、赤唐、黑唐。经历了近千年时间,唐卡题材发展的更为多样,除佛、本尊、祖师、护法等神像外,又发展出画传、历史、民俗说唱图、天文历算、须弥山,四大州和藏医用于教学的唐卡挂图。可以说唐卡是了解西藏文化的百科全书。
唐卡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宗教绘画艺术,它有着及深的艺术价值。好多人都喜欢问一幅唐卡多少钱或它的价值是多少,至于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精确的答案,也可以说这种问法是不现实、不实际的。唐卡就如同书画一样没有一个固定的价格,一幅唐卡的价格也有多个因素所决定。
唐卡的内容
唐卡中常见的内容为佛教内容,也就是佛像。每幅唐卡中有一尊或好几尊佛像,当然佛像越多的价格也相对越高;就一个佛像而言,忿怒像则比善像要复杂些,价格也相应贵些;另外还有故事类等唐卡视画面内容复杂程度价格亦有不同,因为唐卡内容的复杂牵扯到了唐卡绘画时间的长短。
唐卡的大小
唐卡的大小其实是没有固定规定和比例,一般情况下唐卡画师或唐卡供奉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其大小。我们一般将尺寸为40CM左右×55CM左右的唐卡称为小唐卡,60CM左右×80CM左右的唐卡称为中幅唐卡,80CM左右×100CM左右的唐卡称为大幅唐卡,除此三类的话还有特别小的微型唐卡(一般为手掌大) 和大型壁画唐卡(一般为大于2平米)。唐卡的大小也就决定了唐卡绘画时间的长短,相应的也决定着唐卡的价格。
唐卡的画工
唐卡的画工也是决定唐卡价值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显然画工精细的明显比画工粗糙的要高的多。画工的判断又是一个相对比较难的环节,并不是看几幅唐卡或了解一点文字性的东西就可以判断的。唐卡的画工主要由唐卡的绘画手法(主要是染色、勾线等)决定,所以说在画工方面判断的时候要把其唐卡的画法来看,不能片面的只看唐卡的色彩和富丽堂皇性。
唐卡的材料
唐卡因保存千年不变色而闻名于世,其主要功劳则归功于唐卡所用的颜料。一般来说绘画唐卡的颜料分矿石颜色和广告色,因此天然矿物质颜料绘画的唐卡比广告色绘画的唐卡保存时间相对的也会更长要贵的多,艺术价值也比较高,所以天然矿物质颜料绘画的唐卡比广告色绘画的唐卡价格要高。
唐卡的种类
常见的绘画唐卡有彩绘唐卡、金唐卡、黑唐卡、红唐卡等,根据唐卡种类的不同,绘画难度和时间也是不同的,用料的多少也是不同的。一般彩绘唐卡绘画比较复杂,用料也较多,另外就是金唐卡所用料也比较昂贵,因此这两种唐卡的价格比同样内容的其它唐卡贵一些。另外影响唐卡价格的还有其画派,如勉塘派、噶玛嘎孜派、嘎雪派、钦则派等,因为画派风格的比较复杂,所以在此不做细说。
与众多的佛像唐卡一样,时轮金刚唐卡在艺术上,无论构图、造型及色彩的表现上都显示出其美妙绝伦,气势恢宏的境界。主尊时轮金刚与佛母交抱以双运相立于莲花和日、月、星轮之上,双足踩着大自在天和天母,表示催伏贪、嗔、痴等各种障碍。构图中上方是释迦牟尼佛,其左侧是绿度母,右侧是白度母,左下角是黄财神,右下角是财宝天王,他们是时轮修持的护法神。
自第一幅佛像水影画诞生两千多年,印度东、西、中部各派工艺师们绘制了无数佛像画宝。由于佛教的传入,藏族文化吸收了不少其它民族的文化成分,与本土文化相交融,形成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独具特色的藏文化,这一点在唐卡艺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被誉为藏传佛教艺术之乡的青海热贡艺人的作品《南海观音菩萨》,构图饱满、场面宏大,是集印度、中原、克什米尔、尼泊尔以及藏族艺术风格于一体的代表作。画面上,重重叠升的庭台楼阁是印度绘画中常用的饰景。佛像座底的树木、以及群山下的苍海是克什米尔风格的饰景。佛像周围的云彩、用宝石装饰的树木是尼泊尔绘画的饰物。画面上男耕女织等一些诙谐场面是中原汉族绘画中常见的饰景。天空下远远的群山则是藏族绘画中常见的。这幅唐卡人物造型千姿百态、表情微妙传神,线条细腻流畅、组织有序、层次分明。对宏大场面中的人物、楼阁船只、花草树木的色彩运用强而不乱,色彩关系准确明了,集细腻与宏大于一体,犹如一首气势雄常的交响乐。总之,西藏唐卡艺术是一门将宗教思想,哲学理论形象化,具体化的艺术;是一门将生活的感受和人的情感幻化为一个理想世界的艺术;是一门取之人间万物来进行美化与创造的民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