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摘要】目的 通过给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早期使用镇静剂,观察本病出现癫痫的疗效分析。方法 将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100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早期使用适量镇静剂治疗,对照组予对症降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颅脑CT。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与对照组患儿对比,热性惊厥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显著减少,体温正常后出现痫性发作减少,临床发作期脑电图阳性、颅脑CT 病理改变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早期使用镇静剂对可以缓解热性惊厥患儿的全身惊厥症状,对并热性惊厥引起癫痫有预防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镇静剂;小儿热性惊厥;癫痫;
热性惊厥,又称为小儿热性惊厥,6 个月~6 岁儿童为本病额好发人群,发病特点是:体温骤然升到38℃以上,可以引起全身以强直阵挛或阵挛性发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急症。通常患儿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作的诱因,有热性惊厥家族史的患儿多见,在全身症状的情况下,可以出现意识障碍[1]。多项研究证实,热性惊厥患儿存在癫痫的高危因素,所以,将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100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组,予以不同的处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100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女24 例,男26例,年龄6 个月~5 岁3 个月,平均(22.3±0.6)个月,体温38.5℃ ~40.2℃,平均(39.5 ±0.5)℃,对照组:男26例,女24 例,年齡7个月~5 岁4 个月,平均(22.1 ±0.5) 个月,体温38.7℃ ~40.5℃,平均(39.31 ±0.6)℃.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热性惊厥家族史、癫痫家族史、发作诱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给予冰袋物理降温,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并给予乙酰氨基酚降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后,早期给予镇静剂地西泮1 mg/(kg· d),3 次/d,口服,疗程3 d,对于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用药可以延长至体温正常。部分惊厥症状控制不好的患儿,可以用苯巴比妥4 mg/(kg· d),3 次/d,疗程1 年,对照组予对症降温治疗。对于高热不易控制的患儿,肌肉注射安乃近注射液,最大剂量0.5 g;对于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再维持电解质平衡,大量补充维生素C。在治疗1 周后,两组患儿均行颅脑CT 和脑电图检查,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特点、颅脑CT、实验室检查结果。
1.3 统计分析
利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来处理相关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计数采用χ2 检验,组间采用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经过早期镇静药物治疗,24 h内患儿发作次数为(2.45 ±0.18)次,持续发作时间(8.55 ±5.23)min,对照组24 h内患儿发作次数为(3.25 ±0.38)次,持续发作时间(11.55 ±6.43)min,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发作次数及持续发作时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观察组患儿发作期脑电图检查呈阳性例数5 例(10%),颅脑CT 提示病理改变有4例(8%),对照组患儿发作期脑电图检查呈阳性例数10例(20%),颅脑CT 提示病理改变有8例(16%),检查结果相比。观察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通过本研究发现,本院对100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治疗,对观察组行早期镇静药物治疗,获得非常好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发作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 <0.05)。说明早期使用镇静药具有临床意义。此外我们还发现,观察组患儿发作期脑电图检查呈阳性例数5 例(10%),颅脑CT 提示病理改变有4例(8%),对照组患儿发作期脑电图检查呈阳性例数10例(20%),颅脑CT 提示病理改变有8例(16%),检查结果相比。观察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充分证明早期使用镇静剂有助于缓解惊厥发作,并且也能降低脑组织损伤发生率,对于远期热性惊厥康复有很好治疗意义[2]。
综上所述,早期使用镇静剂可以显著缓解热性惊厥患儿的全身惊厥症状,并预防热性惊厥引起癫痫,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红媛,尹飞,彭镜,等畅小儿惊厥719 例临床分析[J].
小儿急救医学,2011,13(6):552 ~554.
[2]兰祝华畅安定与安定加苯巴比妥钠联合治疗小儿高热惊
厥的疗效观察[J]畅华西医学,2010,2(18):249.
【摘要】目的 通过给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早期使用镇静剂,观察本病出现癫痫的疗效分析。方法 将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100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早期使用适量镇静剂治疗,对照组予对症降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颅脑CT。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与对照组患儿对比,热性惊厥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显著减少,体温正常后出现痫性发作减少,临床发作期脑电图阳性、颅脑CT 病理改变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早期使用镇静剂对可以缓解热性惊厥患儿的全身惊厥症状,对并热性惊厥引起癫痫有预防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镇静剂;小儿热性惊厥;癫痫;
热性惊厥,又称为小儿热性惊厥,6 个月~6 岁儿童为本病额好发人群,发病特点是:体温骤然升到38℃以上,可以引起全身以强直阵挛或阵挛性发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急症。通常患儿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作的诱因,有热性惊厥家族史的患儿多见,在全身症状的情况下,可以出现意识障碍[1]。多项研究证实,热性惊厥患儿存在癫痫的高危因素,所以,将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100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组,予以不同的处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100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女24 例,男26例,年龄6 个月~5 岁3 个月,平均(22.3±0.6)个月,体温38.5℃ ~40.2℃,平均(39.5 ±0.5)℃,对照组:男26例,女24 例,年齡7个月~5 岁4 个月,平均(22.1 ±0.5) 个月,体温38.7℃ ~40.5℃,平均(39.31 ±0.6)℃.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热性惊厥家族史、癫痫家族史、发作诱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给予冰袋物理降温,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并给予乙酰氨基酚降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后,早期给予镇静剂地西泮1 mg/(kg· d),3 次/d,口服,疗程3 d,对于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用药可以延长至体温正常。部分惊厥症状控制不好的患儿,可以用苯巴比妥4 mg/(kg· d),3 次/d,疗程1 年,对照组予对症降温治疗。对于高热不易控制的患儿,肌肉注射安乃近注射液,最大剂量0.5 g;对于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再维持电解质平衡,大量补充维生素C。在治疗1 周后,两组患儿均行颅脑CT 和脑电图检查,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特点、颅脑CT、实验室检查结果。
1.3 统计分析
利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来处理相关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计数采用χ2 检验,组间采用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经过早期镇静药物治疗,24 h内患儿发作次数为(2.45 ±0.18)次,持续发作时间(8.55 ±5.23)min,对照组24 h内患儿发作次数为(3.25 ±0.38)次,持续发作时间(11.55 ±6.43)min,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发作次数及持续发作时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观察组患儿发作期脑电图检查呈阳性例数5 例(10%),颅脑CT 提示病理改变有4例(8%),对照组患儿发作期脑电图检查呈阳性例数10例(20%),颅脑CT 提示病理改变有8例(16%),检查结果相比。观察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通过本研究发现,本院对100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治疗,对观察组行早期镇静药物治疗,获得非常好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发作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 <0.05)。说明早期使用镇静药具有临床意义。此外我们还发现,观察组患儿发作期脑电图检查呈阳性例数5 例(10%),颅脑CT 提示病理改变有4例(8%),对照组患儿发作期脑电图检查呈阳性例数10例(20%),颅脑CT 提示病理改变有8例(16%),检查结果相比。观察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充分证明早期使用镇静剂有助于缓解惊厥发作,并且也能降低脑组织损伤发生率,对于远期热性惊厥康复有很好治疗意义[2]。
综上所述,早期使用镇静剂可以显著缓解热性惊厥患儿的全身惊厥症状,并预防热性惊厥引起癫痫,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红媛,尹飞,彭镜,等畅小儿惊厥719 例临床分析[J].
小儿急救医学,2011,13(6):552 ~554.
[2]兰祝华畅安定与安定加苯巴比妥钠联合治疗小儿高热惊
厥的疗效观察[J]畅华西医学,2010,2(1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