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里的浮世绘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009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天前,赴一饭局。席间有一个刚到深圳工作不到一周的北京姑娘,话题自然在北京与深圳两地展开。不知怎么后来饭局演变成了深圳人对北京的批判会,从气候到服务,最后居然连电梯也没放过。
  北京的电梯独具一格。有些民宅的电梯一角是这样的:一张迷你小桌,一个装有浓茶的大玻璃瓶,一个永远织着毛衣的看电梯大妈。北京电梯的角色显然更加多元化,有时更像是街坊邻里的新闻办公室,大妈是集采编播于一体的新闻工作者,谁谁生了,谁谁吵架了,都可以从这里听到。如果你是该楼住户,大妈是除了你家人以外最了解你的人,你的作息规律、饮食习惯都尽收她的眼底,就连某天那个被你领回家的异性也没逃过她鹰一般的眼睛。而做为一名访客的滋味也不好受,像我这样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子,大妈看我的眼神总是意味深长的。我一直搞不懂北京的电梯,设专人管理,是电梯性能有问题,還是北京人觉悟有问题,或者只是给下岗工人一个再就业的机会?
  在北京这样的情景你一定不会陌生,临近十二点,人们在酒吧或牌桌上玩兴正酣时,有人神色紧张频频看表,然后歉疚地说,对不起,我得先撤了,否则赶不上电梯了,仓惶离去。因为俺们伟大首都的电梯到点是要“睡觉”的。一次,我们开车送一赶电梯的哥们回家,此人一路念叨着,还有十分钟了,五分钟……电梯要关了,我可住十五楼啊。开车的朋友一路飞驰,连红灯也不等,只见一黑影直冲车头,众人一片惊呼。得,那晚,哥们确实没爬楼,大家都在医院呆着。
  还听说过一件发生在北京电梯里的“惨剧”,话说某出版社领导在电梯里遇见一靓女,文人自古多风流嘛,于是忍不住多瞟几眼,结果被人痛打一顿,尤其针对那双不安分的眼睛。
  把北京的电梯作为一个社会文化的研究样本没有歧视之意,只是因为它的典型性。不过,即使自由开放如深圳,电梯的气氛也总是有些许尴尬。人们所有的情绪在踏进电梯的那一刻全部收起,脸上要么没表情,要么就是一种表情—— 漠然。如果你问电梯里人们通常会把眼光放在哪里,十个人可能有九个回答,第一是变化的数字,第二就是自己的脚或别人的脚。在那样狭小的空间里人们突然失去了直视的勇气,失去了对生活的轻松。而在国外旅行的日子里,在电梯里与陌生人相遇,无论男女老少,他们总会冲你微笑,跟你Say hello,Lady first 自然就更不用说了。
  所有在另一空间里平常的东西,在电梯里却变得微妙起来。一次,一位清瘦的摄影师和我等电梯,正历数胖男人的种种不是,电梯门打开。摄影师继续大放厥词:“胖男人就像热带鱼一样,只知道不停地交配,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电梯里只有三个女孩,她们的脸唰地红了,再也不肯把眼光从脚尖抬起来。
  我一直幻想着在电梯里有某种浪漫不期而遇,而越来越多的电梯经历告诉我,在中国,它还只在电影和小说里。
  (谢菡雨摘自《深圳不说爱》)
其他文献
某日,班会课上以“我的理想”为主题,学生们各自发表自己的理想。  副市长的孩子说:“我的理想是当人民公仆,因为我爸跟我说,孩子啊,以后要做就做人民公仆,你看你爸楼子、车子、票子、女子一个都不少。”  煤矿工人的孩子:“我的未来做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走我爸的老路,走我爸的路做人没有生命保障。”  摆地摊下岗工人的孩子:“我想做一名光荣的人民城管,既可以吃拿卡要,又可以打人踢东西。”  投资商的孩子:“
期刊
由于下班时间早,一个人闲着无聊,经常有事儿没事儿往同学单位跑,一来二去的,不但打发了时间,加深了友谊,还和她那帮狐朋狗友拜上了把子。不由窃喜,还是单身好哇,失去一片树叶却换来整个森林,以后再不用孤苦伶仃地作伤春悲秋状喽。  于是乎,整天满脑子筹划着聚会、踏春、唱歌诸如此类大型集体活动,身体里每一个细胞都积极调动起来,手机才响千分之一个音符就立马被掐断进入通话状态,无论是谁,只要一个邀请信号发来,立
期刊
有人说房价要降了,还有人拍着胸脯建议“大家先不要买房”。于是,大家信以为真,一直傻等。结果等来了什么?等来了深圳、广州的房价暴涨,等来的是八部委联合赴深圳“摸底今年上半年房价持续走高”的原因。看足了笑话,任大佬终于发话了,亏了吧?现在更买不起了吧?我早就说过“真话”。  —— 《青年报》评论。房价在调控下越涨越高,让任志强一直在看笑话    时下,房奴的队伍越来越汹涌澎湃。面对这一特殊的景观,笑得
期刊
我的一个朋友一人身兼了三份工,星期一到星期五在单位上班,晚上七点到十点兼一份家教,每到双休日他还得辅导他带的学生学画。我对他说,你这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  他一边叹息,一边摇头地说,不是我自己跟自己过意不去,而是我不跟自己过意不去,我就活不下去。在单位里,朋友是个应聘人员,也就是那种随时有可能被“开”的临时工,上有七十多岁的父母,下有四岁的小儿。每月工资才六七百块,而且没有其他福利,加上老婆又
期刊
她是穷人家的女儿。父母举债供她读完大学,就在她刚刚走出校门的时候,积劳成疾的母亲被查出得了肺癌。子欲养而亲不待,女孩欲哭无泪—— — 工作尚无着落,家里一贫如洗,即便是卖血,也凑不够住院费。医学院护理系毕业的她只能将母亲安顿在家里,叮嘱父亲悉心照料,然后去一家家医院应聘。  无期的等待让她耗尽了最后的自尊,当她走进那家蜚声医界的私立医院,再一次面对审视的目光时,忍不住泪流满面。她哭着诉说了自己的困
期刊
半山小学有9 个老师,天天吃饭、上课、晒太阳,端着水杯说事、聊天,日子本来过得很平静。  上级见半山小学9 个老师教5个班,心血来潮让他们请个代课老师,每月只有300 块钱,寒暑假不拿工资。  300块钱一个月,鬼才来。9个老师月月八九百块,都不够用。但真有人来,叫阿梅,她家里穷,还带着孩子。9个人都笑。据说阿梅只读到初二,9个人又笑。看这教育局弄的,300块钱,不如每人多上两节课,分了。  但想
期刊
面无表情,这就是农民李绍为再次面对那场灾难时的表情,与演员老赵演绎的农民老赵,有着天壤之别。  电影《落叶归根》讲述了一个不寻常的故事:五十多岁的农民老赵,南下到深圳打工,不料好友老王死在工地上,老赵决定将老王的尸体背回家乡,一路上发生了很多事情……  主演农民老赵的,是小品大师赵本山。演员的最大特点是表情都特别丰富,大悲、大喜、大痛、大伤,都能通过面部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这一点,演员老赵尤其擅长
期刊
今年2 月,安德森案在洛杉矶法院宣判,美國著名科学家威廉·安德森最终因性侵犯他手下二老板的女儿,被处徒刑14年。至此,安德森案尘埃落定。  安德森案发前系南加州大学教授和基因治疗研究所主任,是基因治疗的发明人。被害人小何是他的助手—— 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赵女士的女儿。被害人5岁来美,安德森自告奋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此后数年间性侵犯女孩上百次,女孩多次自杀未遂,但始终不敢声张,最后和心理医生说出实
期刊
土生土长的旧式文人,总有点缩头缩脑的寒酸相, 用汪曾祺的话说,就是暖老温贫。这四个字之间本来八杆子打不着边, 可让汪老先生排列在一起,就成了绝配, 点石成金似地焕发光彩。你一个字一个字读,心头就有一种乡土温暖, 仿佛抚摸童年打破的粗瓷陶碗或母亲补过的蓝花被子。  最具暖老温贫精神的是郑板桥,你看《板桥家书》就知道,在山东做小官的他是如何谨小慎微地为人处世: 一封接一封家书不厌其烦告诫姊妹兄弟怎么做
期刊
我刚到美国的时候,看很多事都覺得新鲜。其中有一样,就是电视里的药品广告。除了宣传药品的功效以外,广告里都有长长一段话,交代这个药品的副作用和风险,也就是刚说完这个药如何让你从此免受关节炎之苦,然后突然来一段:“吃这个药可能引起头晕、恶心、拉肚子,增加心脏病的概率……”当时我一看就乐了—— 这样做广告,能卖出去药吗?谁敢买啊?  当然,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道理很简单:如果广告没有用,厂家会傻到去做广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