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丝黑穗病。受害严重的植株,幼苗分蘖增多呈丛生形,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片颜色暗绿挺直。有的品种叶片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斑,有的幼苗心叶紧紧卷在一起弯曲呈鞭状。它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的外观看似正常,但穗较正常穗会短一些,且基基部粗顶端尖。有时可见苞叶裂开后露出黑色的粉末,即变为黑褐色的孢子堆。黑龙江省是玉米丝黑穗病高发区,一般年份主栽品种发病率在2-5%,重发生年份在5-10%,个别地区抗病性差的品种可达50-70%。由于它主要为害的是果穗及花,所以一旦发病,往往会导致全株颗粒无收,是令种植户特别头疼的一种病。
防治方法:注意选用抗病品种。重病田实行2-3年的轮作。田间出现病瘤后,及时清理深埋,适时深耕以减少病源。化学防治:使百克或使百功1500倍,禾果利1000倍,纳斯津1000倍或三唑酮800倍喷雾。
2.玉米大斑病。发病初期,叶片染病首先会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发病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黑龙江省是玉米大斑病重发区,20世纪80年代曾经大面积流行,给玉米生产带来了极大危害。进入90年代,随着科技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变,玉米大斑病发病较轻,人们预防意识淡化。
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根据当地优势小种选择抗病品种,注意防止其它小种的变化和扩散。选用不同抗性品种及兼抗品种。(2)加强农业防治 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葉,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3)药剂防治 对于价值较高的育种材料及丰产田玉米,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农抗120水剂2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3.地老虎。通常又会被称作地蚕、切根虫。其中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等尤为重要。均以幼虫为害。地老虎的一生大致可分为4 个阶段:卵阶段、幼虫阶段、蛹阶段和成虫阶段。就玉米而言,较常见的是大地老虎和小地老虎,大地老虎成虫体长约为20至23mm 左右,前翅为黑褐色,有一不规则的黑斑,初产时浅黄色,老熟幼虫为黄褐色。小地老虎成虫体长约为20mm 左右,前翅黑褐色,卵半球形,直径约为0.6mm,孵化前呈棕褐色,老熟幼虫体黄褐至黑褐色。
防治方法:(1)除草灭虫:杂草是地老虎产卵的主要场所,也是幼虫向玉米幼苗迁移的危害桥梁。(2)堆草诱杀:用米糠 花生麸或豆饼粉碎炒香拌5%敌百虫,于傍晚每亩地分散放10 堆,每堆半斤,上面盖新鲜嫩草,引诱小地老虎幼虫来取食。
2.3玉米粘虫。又名行军虫、剃枝虫、五色虫。幼虫头顶有八字形黑纹,头部褐色黄褐色至红褐色,2~3龄幼虫黄褐至灰褐色,或带暗红色,4龄以上的幼虫多是黑色或灰黑色。身上有五条背线,所以又叫五色虫。腹足外侧有黑褐纹,气门上有明显的白线。蛹呈红褐色。成虫体长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前翅有两个土黄色圆斑,外侧圆斑的下方有一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一小黑点,翅顶角有1条深褐色斜纹。玉米粘虫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为害症状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3龄以上幼虫危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刻,暴食时,可吃光叶片。大发生时将玉米叶片吃光,只剩叶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当一块田玉米被吃光,幼虫常成群列纵队迁到另一块田为害,故又名“行军虫”。一般地势低、玉米植株高矮不齐、杂草丛生的田块受害重。
防治方法:贴茬播种的夏玉米田可采用拌毒饵诱杀法。亩用90%敌百虫200克,拌炒麸皮或炒棉仁饼10公斤,傍晚顺玉米行撒施进行诱杀防治。喷雾防治可用2.5%功夫乳油3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上述药剂任选一种,每亩喷药液量40~50公斤。虫龄大时要适当加大用药量、喷水量。喷药时间最好选在早晨或傍晚,以提高防效。
(作者单位:151500黑龙江省兰西县奋斗乡政府农业服务中心)
防治方法:注意选用抗病品种。重病田实行2-3年的轮作。田间出现病瘤后,及时清理深埋,适时深耕以减少病源。化学防治:使百克或使百功1500倍,禾果利1000倍,纳斯津1000倍或三唑酮800倍喷雾。
2.玉米大斑病。发病初期,叶片染病首先会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发病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黑龙江省是玉米大斑病重发区,20世纪80年代曾经大面积流行,给玉米生产带来了极大危害。进入90年代,随着科技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变,玉米大斑病发病较轻,人们预防意识淡化。
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根据当地优势小种选择抗病品种,注意防止其它小种的变化和扩散。选用不同抗性品种及兼抗品种。(2)加强农业防治 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葉,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3)药剂防治 对于价值较高的育种材料及丰产田玉米,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农抗120水剂2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3.地老虎。通常又会被称作地蚕、切根虫。其中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等尤为重要。均以幼虫为害。地老虎的一生大致可分为4 个阶段:卵阶段、幼虫阶段、蛹阶段和成虫阶段。就玉米而言,较常见的是大地老虎和小地老虎,大地老虎成虫体长约为20至23mm 左右,前翅为黑褐色,有一不规则的黑斑,初产时浅黄色,老熟幼虫为黄褐色。小地老虎成虫体长约为20mm 左右,前翅黑褐色,卵半球形,直径约为0.6mm,孵化前呈棕褐色,老熟幼虫体黄褐至黑褐色。
防治方法:(1)除草灭虫:杂草是地老虎产卵的主要场所,也是幼虫向玉米幼苗迁移的危害桥梁。(2)堆草诱杀:用米糠 花生麸或豆饼粉碎炒香拌5%敌百虫,于傍晚每亩地分散放10 堆,每堆半斤,上面盖新鲜嫩草,引诱小地老虎幼虫来取食。
2.3玉米粘虫。又名行军虫、剃枝虫、五色虫。幼虫头顶有八字形黑纹,头部褐色黄褐色至红褐色,2~3龄幼虫黄褐至灰褐色,或带暗红色,4龄以上的幼虫多是黑色或灰黑色。身上有五条背线,所以又叫五色虫。腹足外侧有黑褐纹,气门上有明显的白线。蛹呈红褐色。成虫体长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前翅有两个土黄色圆斑,外侧圆斑的下方有一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一小黑点,翅顶角有1条深褐色斜纹。玉米粘虫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为害症状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3龄以上幼虫危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刻,暴食时,可吃光叶片。大发生时将玉米叶片吃光,只剩叶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当一块田玉米被吃光,幼虫常成群列纵队迁到另一块田为害,故又名“行军虫”。一般地势低、玉米植株高矮不齐、杂草丛生的田块受害重。
防治方法:贴茬播种的夏玉米田可采用拌毒饵诱杀法。亩用90%敌百虫200克,拌炒麸皮或炒棉仁饼10公斤,傍晚顺玉米行撒施进行诱杀防治。喷雾防治可用2.5%功夫乳油3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上述药剂任选一种,每亩喷药液量40~50公斤。虫龄大时要适当加大用药量、喷水量。喷药时间最好选在早晨或傍晚,以提高防效。
(作者单位:151500黑龙江省兰西县奋斗乡政府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