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泰山嘎拉/M26/八棱海棠组合为试材,研究了M26中间砧不同露土长度对泰山嘎拉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树高和冠径均以M26中间砧不露土时较大;露土长度对品种干周的影响不显著,中间砧干周和新梢生长量随露土长度增加逐渐减小;新梢枝量以露土15~20 cm时较多。M26中间砧露土长度在10~15、15~20、20~25 cm时,单果重、纵径、横径等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随中间砧露土长度的增加均呈总体增加趋势;果形指数和果肉硬度在中间砧露土5~10 cm时较小,VC含量以中间砧露土15~20 cm时较低。M26作为中间砧嫁接泰山嘎拉品种时,中间砧露土长度宜在10~20 cm。
关键词:M26中间砧;露土长度;泰山嘎拉;树体生长;果实品质
中图分类号:S661.116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8-0067-03
矮砧苹果集约栽培是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栽培模式,也是我国现代苹果生产发展的趋势[1,2]。M26嫁接亲和性、固地性、适应性、抗逆性良好,树势适当[3],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多的矮化砧木,占矮化苹果总面积的82.81%[4]。研究表明,不同中间砧种类[5]及露土长度或入土深度对嫁接品种树体生长会产生较大影响[6]。但关于M26作为中间砧的露土长度如何影响嘎拉系苹果品种的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利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最新选育的皇家嘎拉优良红色芽变品种‘泰山嘎拉’[7]为试材,分析了泰山嘎拉/M26/八棱海棠组合的M26中间砧不同露土长度对泰山嘎拉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M26在生产中的科学利用以及泰山嘎拉苹果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园概况
试验于2012年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天平湖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园海拔180 m,平均气温13.0℃,年均降水量688.3 mm,日照时数为2 536 h,年均有霜日数86 d。园地土壤为砂壤土,土壤pH值6.7,肥水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
1.2供试材料
2010年春定植的泰山嘎拉/M26/八棱海棠3年生苗,中间砧长度30 cm。
1.3试验设计
中间砧不同露土长度设6个处理,分别按露土0(全部埋土)、5~10、10~15、15~20、20~25、25~30 cm栽植(图1),每处理5棵树,以单株为小区,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
1.4调查测定方法
参考杨廷祯等[8]方法,选取生长发育正常的植株为对象,调查其树高、冠径、干周(中间砧干周为中间砧中部周长,品种干周为品种/中间砧接口上部5 cm处的周长)、新梢生长量、新梢枝量等树体生长指标。
每处理取有代表性的果实30个,用百分之一天平称单果重;TD-45水果糖度计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GY-1 型果实硬度计测量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测定参考王海波等[9]方法,分别用斐林试剂法和NaOH滴定法测定,根据测定结果计算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参考慈志娟等[10]方法,用2, 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
1.5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应用Excel、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M26中间砧露土长度对泰山嘎拉树体生长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 1)表明,M26中间砧不露土(0 cm)时,树最高(3.5 m)。M26中间砧不同露土长度对冠径的影响变异幅度在2.8~3.2 m,以不露土时最大(3.2 m);对干周的影响不显著。穗/砧干周比以5~10 cm时小,随中间砧露土长度增加,中间砧干周和新梢长度逐渐减小。新梢枝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以15~20 cm时较多。
3小结与讨论
随中间砧露土长度的增加,树体生长势总体呈下降趋势,如冠径以不露土较大,中间砧干周和新梢生长量随露土长度增加逐渐减小。这与杨洪强等[11]和秦立者等[12]研究结果一致,他们认为矮化中间砧露出地面越高,对树体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即矮化砧木的矮化效果与矮化砧木长度呈正相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中间砧埋土深度不同导致根系数量和分布差异有关。陈登文等[13]研究表明,随M26中间砧埋土深度增加,生根的表面积增加,根的数量、长度和重量增加,使根系垂直分布区域空间增大,吸收和供给功能增强,树势健壮。本研究也表明,新梢枝量以露土15~20 cm时较多,中间砧露土过长或过短均会显著降低新梢枝量。这与杨宝富和朱德全[14]研究结果相似,他们研究表明,对于金冠/M26/山定子组合,中间砧露出地面15 cm时总枝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中间砧对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5, 15],中间砧B9、M26嫁接的红富士单果重极显著大于SH38中间砧嫁接的红富士苹果,而SH38中间砧嫁接的红富士苹果果实含糖量、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以及维生素C含量等均显著高于M26中间砧[5]。本研究表明,M26中间砧不同露土长度对果实品质也存在较大影响。如反映果个大小的指标——单果重、纵径、横径等在中间砧露土10~25 cm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反映果实内在品质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等指标随中间砧露土长度的增加逐渐增大。
综上所述,M26作为中间砧嫁接泰山嘎拉品种时,中间砧露土长度宜在10~20 cm,此时有利于增强树势、增加产量并获得较高的果实品质。 参考文献:
[1]韩明玉.近年我国苹果生产呈现的几大变化值得关注[J].西北园艺, 2010, 6: 4-6.
[2]王金政, 薛晓敏, 苏桂林, 等.山东省矮砧苹果栽培现状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11, 1: 41- 43.
[3]王贵平, 薛晓敏, 路超, 等.苹果不同M系矮化中间砧成龄树特性研究与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 2012, 44(5): 37-39, 44.
[4]李丙智, 韩明玉, 张林森, 等.我国矮砧苹果生产现状与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及建议[J]. 烟台果树, 2010,2:1-4.
[5]刘国荣, 陈海江, 徐继忠, 等.矮化中间砧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30(4) : 24-26.
[6]魏振东, 焦锁民, 王维公. M26中间砧栽植深度对苹果树冠、枝量的影响[J]. 果树科学, 1994, 11(1): 27-29.
[7]李林光, 杨建明, 李慧峰, 等. 苹果新品种——泰山嘎拉的选育[J]. 果树学报, 2012, 29(1):145-146.
[8]杨廷桢, 高敬东, 王骞, 等. SH1苹果矮化中间砧对红富士树体生长的影响[J]. 河北果树, 2010,5:2-4.
[9]王海波, 李林光, 陈学森, 等. 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的风味物质和风味品质[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11): 2300-2306.
[10]慈志娟, 陈学森, 徐小杰, 等. 杏制汁适应性评价指标的探讨[J]. 果树学报, 2007, 24(1): 21-25.
[11]杨洪强, 李林光, 接玉玲. 园艺植物的根系限制及其应用[J]. 园艺学报, 2001, 28 (增刊): 705-710.
[12]秦立者, 杜纪壮, 俎文芳, 等. M26中间砧地上部砧段长度对红富士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2):9,11.
[13]陈登文, 袁军儒, 高爱琴, 等. 矮化砧不同利用方式对苹果树根群分布及生育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02, 22(5):1165-1170.
[14]杨宝富, 朱德全. 栽植深度对M9 和M26中间砧苹果树的影响[J]. 中国果树, 2001 ,1:32-34.
[15]攀秀芳, 刘旭峰. SX系列矮化砧木对苹果生长结果的影响[J]. 果树学报, 2004, 21(5):399-401.
关键词:M26中间砧;露土长度;泰山嘎拉;树体生长;果实品质
中图分类号:S661.116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8-0067-03
矮砧苹果集约栽培是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栽培模式,也是我国现代苹果生产发展的趋势[1,2]。M26嫁接亲和性、固地性、适应性、抗逆性良好,树势适当[3],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多的矮化砧木,占矮化苹果总面积的82.81%[4]。研究表明,不同中间砧种类[5]及露土长度或入土深度对嫁接品种树体生长会产生较大影响[6]。但关于M26作为中间砧的露土长度如何影响嘎拉系苹果品种的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利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最新选育的皇家嘎拉优良红色芽变品种‘泰山嘎拉’[7]为试材,分析了泰山嘎拉/M26/八棱海棠组合的M26中间砧不同露土长度对泰山嘎拉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M26在生产中的科学利用以及泰山嘎拉苹果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园概况
试验于2012年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天平湖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园海拔180 m,平均气温13.0℃,年均降水量688.3 mm,日照时数为2 536 h,年均有霜日数86 d。园地土壤为砂壤土,土壤pH值6.7,肥水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
1.2供试材料
2010年春定植的泰山嘎拉/M26/八棱海棠3年生苗,中间砧长度30 cm。
1.3试验设计
中间砧不同露土长度设6个处理,分别按露土0(全部埋土)、5~10、10~15、15~20、20~25、25~30 cm栽植(图1),每处理5棵树,以单株为小区,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
1.4调查测定方法
参考杨廷祯等[8]方法,选取生长发育正常的植株为对象,调查其树高、冠径、干周(中间砧干周为中间砧中部周长,品种干周为品种/中间砧接口上部5 cm处的周长)、新梢生长量、新梢枝量等树体生长指标。
每处理取有代表性的果实30个,用百分之一天平称单果重;TD-45水果糖度计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GY-1 型果实硬度计测量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测定参考王海波等[9]方法,分别用斐林试剂法和NaOH滴定法测定,根据测定结果计算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参考慈志娟等[10]方法,用2, 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
1.5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应用Excel、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M26中间砧露土长度对泰山嘎拉树体生长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 1)表明,M26中间砧不露土(0 cm)时,树最高(3.5 m)。M26中间砧不同露土长度对冠径的影响变异幅度在2.8~3.2 m,以不露土时最大(3.2 m);对干周的影响不显著。穗/砧干周比以5~10 cm时小,随中间砧露土长度增加,中间砧干周和新梢长度逐渐减小。新梢枝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以15~20 cm时较多。
3小结与讨论
随中间砧露土长度的增加,树体生长势总体呈下降趋势,如冠径以不露土较大,中间砧干周和新梢生长量随露土长度增加逐渐减小。这与杨洪强等[11]和秦立者等[12]研究结果一致,他们认为矮化中间砧露出地面越高,对树体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即矮化砧木的矮化效果与矮化砧木长度呈正相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中间砧埋土深度不同导致根系数量和分布差异有关。陈登文等[13]研究表明,随M26中间砧埋土深度增加,生根的表面积增加,根的数量、长度和重量增加,使根系垂直分布区域空间增大,吸收和供给功能增强,树势健壮。本研究也表明,新梢枝量以露土15~20 cm时较多,中间砧露土过长或过短均会显著降低新梢枝量。这与杨宝富和朱德全[14]研究结果相似,他们研究表明,对于金冠/M26/山定子组合,中间砧露出地面15 cm时总枝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中间砧对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5, 15],中间砧B9、M26嫁接的红富士单果重极显著大于SH38中间砧嫁接的红富士苹果,而SH38中间砧嫁接的红富士苹果果实含糖量、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以及维生素C含量等均显著高于M26中间砧[5]。本研究表明,M26中间砧不同露土长度对果实品质也存在较大影响。如反映果个大小的指标——单果重、纵径、横径等在中间砧露土10~25 cm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反映果实内在品质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等指标随中间砧露土长度的增加逐渐增大。
综上所述,M26作为中间砧嫁接泰山嘎拉品种时,中间砧露土长度宜在10~20 cm,此时有利于增强树势、增加产量并获得较高的果实品质。 参考文献:
[1]韩明玉.近年我国苹果生产呈现的几大变化值得关注[J].西北园艺, 2010, 6: 4-6.
[2]王金政, 薛晓敏, 苏桂林, 等.山东省矮砧苹果栽培现状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11, 1: 41- 43.
[3]王贵平, 薛晓敏, 路超, 等.苹果不同M系矮化中间砧成龄树特性研究与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 2012, 44(5): 37-39, 44.
[4]李丙智, 韩明玉, 张林森, 等.我国矮砧苹果生产现状与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及建议[J]. 烟台果树, 2010,2:1-4.
[5]刘国荣, 陈海江, 徐继忠, 等.矮化中间砧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30(4) : 24-26.
[6]魏振东, 焦锁民, 王维公. M26中间砧栽植深度对苹果树冠、枝量的影响[J]. 果树科学, 1994, 11(1): 27-29.
[7]李林光, 杨建明, 李慧峰, 等. 苹果新品种——泰山嘎拉的选育[J]. 果树学报, 2012, 29(1):145-146.
[8]杨廷桢, 高敬东, 王骞, 等. SH1苹果矮化中间砧对红富士树体生长的影响[J]. 河北果树, 2010,5:2-4.
[9]王海波, 李林光, 陈学森, 等. 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的风味物质和风味品质[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11): 2300-2306.
[10]慈志娟, 陈学森, 徐小杰, 等. 杏制汁适应性评价指标的探讨[J]. 果树学报, 2007, 24(1): 21-25.
[11]杨洪强, 李林光, 接玉玲. 园艺植物的根系限制及其应用[J]. 园艺学报, 2001, 28 (增刊): 705-710.
[12]秦立者, 杜纪壮, 俎文芳, 等. M26中间砧地上部砧段长度对红富士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2):9,11.
[13]陈登文, 袁军儒, 高爱琴, 等. 矮化砧不同利用方式对苹果树根群分布及生育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02, 22(5):1165-1170.
[14]杨宝富, 朱德全. 栽植深度对M9 和M26中间砧苹果树的影响[J]. 中国果树, 2001 ,1:32-34.
[15]攀秀芳, 刘旭峰. SX系列矮化砧木对苹果生长结果的影响[J]. 果树学报, 2004, 21(5):39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