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和丹参对环孢素A所致胰岛B细胞毒性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h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用咪唑和丹参注射液作为胰岛B细胞的防护剂,以观察其对环孢素A(CsA)处理后的大鼠胰岛B细胞的防护作用。实验结果提示:口服治疗剂量的CsA可引起雄性Wistar大鼠胰岛B细胞的损害,表现为葡萄糖耐量减低,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水平降低和胰岛B细胞空泡变性、脱颗粒、胰岛体积缩小等形态学改变。腹腔注射咪唑或丹参,对用CsA的大鼠胰岛B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In this study, imidazole and Salvia injection as a protective agent of pancreatic B cells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cyclosporine A (CsA) treatment of rat pancreatic islet B cell protective effec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 that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sA can cause damage to pancreatic islet B cells in male Wistar rats, manifested as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decreased 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 and degeneration of islet B cells, degranulation, islet volume reduction and the like Learning to change.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imidazole or Salvia miltiorrhiza on rat pancreatic islet B cells with CsA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其他文献
柱晶白霉素片与白霉素片在名称上的混用山东省药品检验所(济南250012)徐东,黄萍国内抗生素市场常用柱晶白霉素片或白霉素片系指同一种抗生素—吉他霉素(柱晶白霉素)(tabellaekitasamycinortabellaeleucomycini)。近... Levofloxaci
降低毒品非法需求在禁毒斗争中的重要作用蔡志基(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毒品问题在当前已成为全球性祸害,多年来人类社会对此祸害开展了坚决的禁毒斗争,全球禁毒斗争
我们研究了浓缩铀内污染机体时诱发中枢和外周免疫细胞的免疫毒理效应。结果表明:(1)浓缩铀可抑制中枢免疫器官的胸腺细胞和骨髄细胞对3H-TdR的自发掺入,尤其是对胸腺细胞的抑制更严重;(2)浓缩铀可阻抑外周免疫器官脾脏T、B淋巴细胞的增殖,且B淋巴细胞的受抑程度大于T淋巴细胞;(3)浓缩铀可使脾脏淋巴细胞IL-1的生成抑制,而使得IL-2的消耗减少。
“Voice Works为用户提供了极为专业的声音通道,它结合了TC-Helicon最新的和声生成及声音处理技术,还含有极为优秀的歌唱音准修正工具。”TC-Helicon新出的这款机架设备力图
游离脂肪酸 (freefattyacid ,FFA)是联系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的重要环节。高浓度的FFA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胰岛素的作用及葡萄糖代谢 ,在胰岛素抵抗的病理过程中占
利用等吸光点处(271.5nm)混合组分的吸光系数和尿嘧啶在λmax259nm处的吸光度,采用紫外吸收比法同时测定优福定片中二组分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喃氟啶和尿嘧啶的回收率分别为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微波提取竹节参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定料液比、温度和时间3个因素的3个水平进行中心组合实验,建立竹节参总皂苷得率的二次回归方程
本文作者用丁丙诺啡舌下含服片脱毒,入组成痛者37例,每日用丁丙诺啡舌下含服片,前三天最大量8mg/日,以后逐日递减,10天停药。与国内常用的丁丙诺啡注射方法脱毒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二组效果相
用HPLC测定血浆中心律平的浓度,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在50~400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50ng/ml。6名心律失常患者口服600mg心律平后,药时曲线拟合均呈一室模型,平均消除半衰期为2.3±0.6h,平均达峰时间3.0±0.7h,血浓最
氟康唑与氨基酸在胃肠外营养液中的稳定性氟康唑是新的三唑类合成抗真菌药,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包括念珠菌属、曲霉属、新型隐球菌、皮炎芽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