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北战!PCB产业酝酿大变局

来源 :印制电路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qing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CB早在几年前迎来了转移大潮。瞬息万变的市场和多重因素对PCB产业施加影响。
  中国沿海地区的今天,就是中西部的明天。
  PCB企业在产业转移中实现产业升级,在产业开放中推动自主创新。
  步入2012年,PCB项目落地、开工、投产潮精彩依然。
  重庆两江新区,欣兴全资子公司投资1.6亿美元成立一家高新科技工厂——欣益兴科技(重庆)有限公司,一期年产42万平方米多层及高密度线路板;
  湖北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沪士电子印制电路板项目总投资33亿,达产规模将达到300万平方米/年;
  在湖南,全创、奥士康、牧泰莱等PCB企业早已投产;
  在江西,华祥、明阳、深联电路的新厂建设正紧锣密鼓地开展;
  富士康在郑州加紧招兵买马,瀚宇博德、华通、志超陆续在成渝地区落子……
  PCB转移大潮并非始于今日。较发达地带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和生态环境成本的快速攀升,金融危机下企业市场空间拓展的需要,使PCB企业不得不思考把生产环节配置到成本更低的区位。近年来,中西部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政策,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然而,产业转移仍难一蹴而就: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配套能力不足、物流运输成本偏高等阻碍产业转移的问题亟待解决,部分东部企业仍有犹疑:被转出地区未来的“升级爬坡”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
  历史经验来看,每次大危机都会带来区域发展格局重新洗牌,每次大的产业转移都会带给转出地、转入地以新的重大机遇。可以预见,本轮产业转移的推进,势必带来中国PCB整体产业布局的深远变革。
  趋势:PCB产业“逐水草而居”
  当越来越多的利好偏向于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后,沿海地带的制造业也纷纷“逐水草而居”,众多PCB企业将眼光转向大西部,过去的冷清之地渐成投资热土。
  全球代工龙头富士康的北迁之路,顺应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全球范围之内“逐低成本而居”的转移之路。追逐人力、土地和运营的低成本,将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拥有大量更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并以此带动迁出地的产业升级,是大型国际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发展逻辑。
  顺应这一发展规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过3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纺织等传统制造业向日本、西德等国转移,集中力量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
  20世纪60~80年代,日本、西德等国将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将自身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全球PCB产业的发展路径可以看做是这三次大规模产业转移的一个缩影:在上世纪70年代,主要生产基地在欧美、日本、韩国。80年代进入中国台湾地区。而在90年代由于新台币升值、劳工成本上涨开始向中国内地转移。现如今中国不仅已成为全球PCB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消费电子、奢侈品的世界大牌觊觎这一巨大的蛋糕,纷纷抢滩登陆。
  事实上,当前在中国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更为明显和突出。看好中国巨大的内需增长,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华布局,而西部成为重点着墨之地。仅次于富士康的全球第二大电子合约制造服务商(EMS)伟创力,就将它在全球范围内的24平方公里工业生产面积中的三分之二布局在中国。自1988年来到中国后,伟创力一度将深圳当做桥头堡,以此为根据地向全国扩张。随着深圳各项生产成本的增加,1995年伟创力将目光转向了发展相对滞后的珠海,并收购了生产印制电路板(PCB)的私有企业,把珠海斗门作为自己的基地。而随着整个珠三角地区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与富士康一样,伟创力也开始布局自己的内迁之路:今年,5月31日,世界500强企业伟创力正式宣布计划在江西赣州建立电源生产及服务设施。
  “中国沿海地区的今天,就是中西部的明天。”两个代工巨头,富士康和伟创力在内迁之举上的不约而同,或许昭示着中国大陆的内部地区,已成为产业又一次大举转移的目的地。
  环保政策: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改革开放后,国际产业转移成就了沿海的珠三角以及长三角的“世界工厂”地位,使得深圳、珠海、广州、东莞、昆山、苏州等迅速成为“国际明星城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在环保政策日益严格、土地有限、人力成本趋高等众多因素限制下,中国沿海地区正在进行“腾笼换鸟”产业升级和调整。
  长期以来,线路板行业总是给人用水量大、废水量多、污染严重、废物难于处理的印象。其实在早些年,线路板属于高科技行业,国外大多数公司都控制技术输出,一度束缚和限制了线路板行业的发展壮大。可是现在我们线路板企业的发展却受到了地方的限制,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这种限制就越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中国PCB产业发展的早期,部分线路板企业没有重视环保与清洁生产,经常有废水不处理、少加药、偷排等现象。虽然这些行为只是少数几家企业的行为,但是一旦被查出超标,就会以线路板行业废水污染浓度高、波动大、难处理等原因来开脱,长期下来自然就在公众的心中留下了线路板企业是污染企业的印象。这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戴上了污染的“黑帽子”。在高度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一旦戴上这样的“黑帽子”,线路板企业就真的要被“人人喊打”了。
  以珠三角地区为例,作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产业链发展最完善的PCB产业集群区,占据了中国PCB的半壁江山。然而近年来,迫于环保、能源、资源等方面的因素,政府加大对PCB产业的整治力度,一场浩浩荡荡的产业大转移,正在引发国内PCB产业格局的悄然巨变。珠三角地区本身在信息产业配套上的齐全,以及因靠海导致的排水和运输上的方便让众多线路板厂商倍加留恋,但沿海地带的产业瓶颈显现,转移已不得不为之。   早在几年前,深圳政府已经明令不再发放新的环保批文,利用这一手段切断线路板企业在深圳扩产的念想。
  对于那些有污染事实的企业,政府处罚力度加码;存在污染隐患的也加强监管,24小时监控排放情况,达不了标就限期整改。据说,为了确保企业排水达标,深圳环保部门曾经根据企业每天允许的排水量设置其排水管道的直径,这样一来,企业即使想多排水也是无法实现了。而且,对于这些早已不受政府“疼爱”的企业来说,一旦政府遇到用电紧张,拉闸限电企业也会首当其冲。对于线路板企业来说,除非有其他企业转移或是通过兼并收购从而空出新的环保容量来,否则想要扩产难上加难。
  从2011年12月深圳市线路板行业协会召开的座谈会上了解到,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以及建设深圳环保模范城市的要求,政府部门正快速实施淘汰高污染产业,推进产业转移升级的政策,并将线路板列为高污染行业,要求各企业在2012年6月30日废水中氨氮和总磷必须达标排放,逾期未能达标的将吊证关停,同时要求企业在2012年12月31日前达到《清洁生产标准》二级水平,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逾期未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发展将面临限制。
  在这样情势下,沿海地带PCB企业的迁出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内迁不可逆 推拉共促产业转移
  在这场沿海产业内迁的变局里,沿海地区政府的“推”和内地政府的“拉”,左右着PCB企业迁移的速度。
  在珠三角,大量PCB企业利润已降到5%以下,甚至命悬一线。有的选择内迁,有的干脆放弃,转而炒楼炒股。尽管目前深圳PCB行业尚未发生大规模倒闭事件,但众多的企业也正面临存活还是放弃、留守还是离开的抉择。
  30年前,珠三角靠承接全球PCB制造业转移,终造就大繁荣。然时移势易,转变发展模式成为新的方向,沿海传统的优势制造业正让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传统PCB产业面临被抛弃的命运。虽然在传统PCB产业中,不乏优秀企业正努力升级转型,然而相对于金融、贸易等产业,它们的单位土地面积产值毕竟较金融产业要低。“地价最终将成为产业结构和区域调整的发动机。”大量资源向沿海发达地区涌入,导致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经济承载量越来越高,也使得地价越来越高。发展高端服务业,用最小的土地投入产生最大的价值是沿海地区的必然趋势。在这个规律下,越来越多的PCB企业只能黯然离开。
  与沿海城市秋风扫落叶般地踢走落后低端制造业迥异,内地城市在为如何承接这些产业绞尽脑汁。自2006年以来,各地政府部门赴珠三角招商会不断,纷纷寄望抢夺PCB企业在内地的投资设厂计划。“富士康占用的庞大资源与产出相比,性价比确实不算高,但作为产业梯度转移,中西部是需要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重庆市两江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真正的产业大转移还没有开始,这只是爆发前夜。”随着产业集群日益完善以及工业基础的增强,沿海地区PCB企业的迁移将会加速。在专家看来,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速度是否会放慢还不确定,但中西部的发展速度一定会加快。随着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加速改善,物流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再加上内地市场的快速崛起,让过去有迁移想法但觉得条件还不成熟的PCB企业,觉得投资内地已经可行。各个经济板块之间的均衡发展要靠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而杠杆就是地价。香港用了10多年时间,超过八成的产业转移到珠三角。如今,沿海地区的PCB产业再向内地转移也会持续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内地城市主动寻求产业承接,一“推”一“拉”左右着沿海传统PCB产业的内迁。
  西征北战 企业的选择与尝试
  “选择内陆地区进行投资,于企业自身来说是被动的,可以说是无奈之举。因为当前来说,深圳仍是发展PCB行业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但转移也是必然趋势,企业必须从长远发展着眼,寻找出路。”深圳某线路板企业负责人表示。
  欧美原来是全球主要的消费电子市场,在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发生后,始终无法恢复到之前的荣景,国际品牌厂商开始搜寻国际上新兴的消费市场,中国大陆,成为电子厂商新的市场增长点,加上中国大陆积极发展西部地区,使得中国大陆开始由世界的工厂,转向为世界的市场。2010年,全球景气复苏,PCB厂商为了把握住大量订单的涌进,不断有在中国大陆收购或扩厂的动作;2011年以来,随着品牌厂商持续推出新款智能手机和创新的平板电脑等热销消费电子产品,持续增加了对PCB的需求。在内需市场带动及国家开发西部的政策推促之下,也必将牵动整体产业链往内陆移动。
  中国拥有低廉的生产成本优势,吸引国际大厂在此设立生产工厂,举凡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有国际厂商进驻中国设厂生产。早期发展沿海地区,吸引组装厂与PCB厂,在沿海地区的环境容量遭遇瓶颈、纳污能力趋近饱和之际,除了采用并购方式快速获得产能,另外一条出路,就是进驻中国西部。在下游组装厂纷纷北上西进之后,带动了相关PCB厂也确定落脚中国西部设立新厂,以掌握未来的订单来源。
  纵观近几年来中国新建、扩建的PCB企业,呈现出投资金额大、产能扩充倍增、拿地建厂面积大、产业区域聚集化明显、高端项目多等特点。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到,在北上西进的PCB产业转移过程中,新建工厂投资规模越来越大,由以前的数百万直接跃升上亿,不少有实力的百强企业,动辄投资总额达数十亿,建厂面积一个比一个大,而产值也直奔十亿、百亿。在这波大干快上的浪潮中,笔者也看到大多数是因应日新月异的移动通信及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有些还极具高科技含量,如近年来才取得突破的IC载板、HDI板、软—硬结合多层板等项目。
  产业区域聚集化明显。以成渝地区为例,中国极力将重庆地区发展成为笔记本电脑的生产重镇,希望在两江新区形成半导体制造、电子零组件、高阶智能家电、汽车电子等多项完整产业链,预期产业规模达到上千亿规模。在HP、Dell、Acer等国际大品牌决定入驻重庆设厂之后,也牵动着PCB厂跟进。华科事业群、精成科技、欣兴、华通等都已落子重庆;惠州英创力电子、志超和宇环选择在遂宁市创新工业园设新厂;MFLEX集团成都项目——成都维顺柔性电路板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美元,将分三期建设,全面建成投产后员工将达数万人。PCB厂商的布局,仍以上下游供应关系为重要考量,在下游厂商布局之下,PCB企业不得不相继跟进设厂,由此引发区域集群的产业链移动效应。   在南部,珠三角、长三角现有地区仍然有许多扩产与新建工程项目在进行,有实力、已成规模的PCB企业到粤西、珠海建新厂不少;基于西部大开发,重庆将成为全球电脑、电子产品重要生产基地,全球电脑巨商云集重庆,带动在重庆、成都一带一批新的大型PCB企业诞生;在两湖、江浙、江西、安徽等广袤的中国中部、北部,大大小小的PCB厂区正在不断涌现,成为珠三角北迁、长三角西迁的好去处……这一切不禁让人感觉到,中国PCB新建、扩建没有停下脚步,西部大开发、行业产品结构调整持续,尽管环保严控,市场需求仍然推动着PCB行业迅猛向前。
  表一至表六为中国PCB行业近年来新建/扩建工厂规划(部分),表中数据仅供参考。
  产业大内迁的机遇与挑战
  在产业内迁的大背景下,沿海的众多PCB企业向中国内地有序的转移,尤其是向具有集中处理能力、实现统一管理、三级排放、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的产业园转移。事实上,每次产业转移对企业而言都是一次扩张和转型的机会,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压力的释放,但机会背后同样蕴藏着重重风险。
  对于占国土面积70%以上、人口占全国28%左右的广大西部地区而言,加快推进工业化是无可替代的选择。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中央也明确表示,国家对西部开发的战略不动摇,对西部的支持力度不减弱,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放慢。特别是今后国家的长期建设国债、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资金,要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在一系列政策利好的形势下,中西部地区将是中国大陆未来10年成长动能来源,发展潜力大,投资风险仍值得承受。
  劳动力资源充沛。受各种因素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成为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制约因素,有效降低成本已成为众多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难题。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劳动力优势。对劳动者来说,同等的工资收入,中西部地区的效用明显高于东部沿海地区。这种高效用不仅体现在中西部地区的消费物价水平低于东部沿海地区,还体现在中西部地区就地安排就业,便于劳动者照顾家人,增加与家人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企业劳动力使用的稳定性,从而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
  国内市场优势。当前,受国际市场疲软的影响,企业出口严重受损,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发展国内市场对企业尤为重要。当前全球经济下滑引起的需求下降首当其冲伤害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的PCB企业。为应对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如果能实现合理实现产业转移,也就为东部地区的PCB企业整合国内资源、开拓国内市场、应对经济危机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整体来看,包括重庆、四川、武汉、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均是PCB产业西进的主要目标地区,这些地区各具特色,如成都以IC产业、光通讯具有较好的基础,成都高新区约有50余家IC设计业,还有中芯晶圆代工厂,封测则有英特尔、中芯国际等;重庆则以NB相关产业发展潜力较大。以上这些地方具有资源丰富、低生产要素成本的优势,教育水平不输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空间,以及市场经济发展潜力等相对较大,然而目前PCB产业西进仍面临极大的挑战。
  企业的市场环境不够完善。中西部地区由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平均主义、等级观念、封闭守旧的氛围比较浓厚,正常的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机制不够完善,却存在较多的无效率的人际摩擦、扯皮内耗现象,降低了要素的生产效率,影响了PCB企业家们的投资预期,阻碍了产业转移的发生。
  劳动力素质偏低。尽管中西部地区具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但中西部地区总体上对发展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加强劳动者智力的投入不够。从而使得各层次劳动者的教育和训练不够、高级技师等专业技能工人队伍规模不大、产业工人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PCB企业对劳动力的选择,从而影响了PCB企业的发展。
  集群转移为上策。对于产业转移,很多PCB企业除担心企业发展的市场因素外,还担心企业配套设施、配套产业不足的问题。首先,当一家企业单独转移时,它必须考虑当地有相应的配套企业,而欠发达地区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工业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低级化,产品竞争力弱,工业化进程一般仍处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初中期转化过程中,在这样的生产力水平下,很多产业部门还未得到有效发展,产业配套严重不足,从而限制了部分产业的转移,即使实现了一些企业转移,也会由于中间产品外购成本过高,难于植根。
  对PCB企业而言,产业转移并不是在原基础上的简单复制,而是产业结构提升与优化、全国资源进一步高效配置、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产业转移将在相当长时间内持续不断进行。这是中国进行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然途径与结果,也是PCB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忧虑空心化 腾笼能否换鸟
  越来越多的PCB企业这次真的要走了,但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他们走的不是时候。今年经济形势仍然扑朔迷离,如果“腾笼鸟不来”,当地经济将雪上加霜。
  很多PCB企业认为,沿海地区的优势仍然明显,他们会把总部留在这里。深圳也在政策上大力扶持金融、贸易、物流等新兴产业。不过,在专家看来,旧的低端制造业实体转移出去,新的附加值高的产业能否进来还存在未知。
  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产业重新布局中,中西部地区正抓住契机缩小和沿海地区的差距。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降低物流成本。高铁的开工建设、国家主干高速公路等便利的交通成为众多PCB企业决定转移内地的强烈动机,“内地运输成本未来两三年肯定会降低。”西部城市还在努力营造市场空间,也希望能吸引高附加值产业转移。
  “以为泼出去的是水,实际上还有孩子。”几年前,就有学者对珠三角提出的“腾笼换鸟”表示担忧。如果在未来几年,沿海地区产生爆发式产业转移,是不是真的会导致产业空心化?
  “不论怎样,深圳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深圳现有PCB产业规模占全国30%至35%,共有PCB及相关企业1000多家,部分企业迅速发展,在深圳遇到土地资源不足的情况,他们的生产基地必须进行外延式扩张和布局,但深圳的PCB产业拥有完整产业链、配套能力强,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巨大。而多位珠三角PCB企业负责人也同样表示,希望最终形成“前店后厂”模式,即内地设厂而珠三角地区设总部。不过这种模式是否可行仍然存疑。由于内地在引进PCB企业时,相应的政策优惠是根据企业缴纳的税收给予的,企业一旦将研发、结算、税收留在转移前的城市,将不能享受优惠,权衡之下PCB企业整体彻底搬迁、不再留恋沿海城市的可能性更大。   “产业的转移一定是有梯度、分层次的。”业内人士表示。美国经历了多次产业转移,然而并未出现空心化,在美国本土仍然存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为先发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理想的状况是逐步形成总部经济,主要发展有全球辐射能力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端服务业,而西部承接的产业转移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并有部分高端服务业,最终与东部形成合理的分工与有机衔接,而不会演变成沿海地区产业空心化。不过,从了解到的地方政策来看,电动汽车、LED、海洋工程、生物制药等战略型新型产业,会成为大城市的创新点。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也是为了一方面使大城市原有的产业转出来,另一方面能注入新产业。然而,某个产业是否成功,不仅涉及到行业本身,还包括财政、风投、商业化效果等多项制度的跟进。
  如果在未来几年,沿海地区产生爆发式产业转移,是不是真的会导致PCB产业空心化?
  勿忘升级 PCB寻找新的增长点
  始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蚕食着企业积累多年的经济利润,PCB企业生存空间缩小,在寻求传统产业转移的同时,企业还必须寻找产业升级创新的出路。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轮的产业转移的特点,不仅仅是单纯建立分厂,腾挪设备,而是在产业转移中实现产业升级,在产业升级中推动自主创新。后金融危机时期,区域经济竞争更加激烈,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日益凸显,转移后的PCB企业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优化结构的挑战。
  “无论什么产业,无论在哪里投资,产品停留在低端就永远没有竞争力,不升级就没有发展后劲。”将PCB产业从珠三角转移到重庆、湖北等地,PCB企业获得了土地、劳动力成本和市场的优势。然而,PCB企业发展并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些“转移”来的利润上,借助中部的优势实现“升级”目的才是至关重要的。
  “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不是转什么要什么,而是有选择性地承接转移,尽量引导产业升级,避免在发达地区曾经出现的规模不经济、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和污染等问题。”某中西部开发区负责人表示。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紧密关联,有效推进这两个过程,不仅是PCB企业发展的选择,也是中国‘十二五’期间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通道,是中国实现保增长、调结构、促协调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引导产业转移,商务部负责人表示,商务部将继续加强对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规划引导,制定中部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导向目录。同时,依托中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条件成熟的省级开发区,积极推动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核心技术缺乏,PCB转型升级面临重大挑战。我国PCB产业规模大,但总体技术水平还比较低,“中国制造”总体上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附加值较低。由于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我国大多数PCB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因此我国PCB产业必须在积极进行产业转移的同时,加大对技术改造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利用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尽快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被动局面,寻找新的PCB产业经济增长点。
  此外,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PCB企业未来面临的内地环保政策风险其实更大。沿海地区的城市因为紧邻大海,纳污能力相对于内地有天壤之别。举例来说,如果占世界70%的大海都不能容纳、稀释、降解的污染源,放在内地,靠仅有的几条江河湖泊,又怎么能化解?而且,中西部一般都是大江大河的上游,是人们的水源地,一旦不慎形成污染,将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后果不堪设想。而目前内地政府在招商引资之时,都将环保容量作为利好慷慨承诺,无疑为PCB企业以后的发展埋下了相当大的政策隐患。地方政府重视清洁生产的虽然也有不少,但整体来说还是不够。PCB产业其实并非污染行业,只要企业重视、设备先进、管理完善,完全可以实现清洁生产。如果本来就是在沿海地区因为做不好清洁生产而被“驱逐”的企业,即使到了内地,也将受到极大的发展限制。因此,重视环保,做好清洁生产仍然是PCB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结语
  伴随沿海地带PCB企业的西征北战,新的PCB产业格局正在酝酿。
  当前,无论是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转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都对PCB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期西进的PCB企业已逐步量产,正在将仅有的增长需求订单蚕食。保守估计,近两年来新建、扩建工厂即将在2~5年内陆续全部投产,加上原有一些技术含量不高、做传统产品、废水治理未有升级的PCB厂会被关闭,新增产能大概会增加20%以上。未来几年,中国东部、西部、中部、南部都会存在一批PCB工厂,面对世界消费电子市场的不确定性,这些产能能否得到充分利用?产业的创新和升级将如何体现?国内中小民营企业在这一波转移之后能存活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唯一可以确认的是,中国PCB产业的布局将会发生重大的改变。
其他文献
文章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水稻育种学科为例,探讨了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学科建设的途径。认为该所水稻育种学科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凝聚学科研究方向;以重点
获奖农业科技成果档案是在申报各级各类科技奖励成果的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文件材料,在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获奖农
为探究长江中游经济带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性问题,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2005-2015年的相关数据,建立了基于PSR模型的长江中游经济带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性评价指
经历30多年高速增长的PCB产业正进入平稳发展期,并面临产品结构以中低端为主带来的转型挑战。  占据全球四成产能,并不能让中国PCB产业如沐春风。  “去年中国全行业的增长率为零,且面临人力成本上涨和产业转型升级压力。”8月29日,深圳市线路板行业协会会长辛国胜表示,经历30多年高速增长的PCB产业正进入平稳发展期,并面临产品结构以中低端为主带来的转型挑战。  PCB(Printed Circui
建立亚太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机制及其研究(培训)示范中心,加强亚太地区国家间的合作,增强我国在亚太地区的权威性,不仅对亚太地区国家农业安全生产意义重大,而且对我国在农
借鉴N-Calculator模型的主要框架,估算1994-2014年南昌市城乡居民人均食物氮足迹,分析其变化特点及与经济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食物氮足迹小幅减小,在13.98~
给出了复平面上单连通区域内任意局部单叶调和函数的对数导数和Schwarz导数定义。利用Schwarz导数范数的函数族Hμ0,得到了相应的对数导数与共形因子的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