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平台地域分布与学科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方科技发展的实际水平。本文选取河南省内具有代表性的18所地方高校,分析了河南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地域分布和学科布局现状。研究表明,国家级平台布局相对集中,省级平台布局均衡,但平台建设重基础研究,技术转化和应用平台建设总量较少;学科分布上,河南省在生物医药方面具有突出的学科优势;在新材料、装备制造、工程技术及食品安全具有较好基础;但在环保和信息技术领域整体发展滞后。
关键词:地方高校;科技創新平台;学科布局
1 地方高校与科技创新平台的范畴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是将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科技发展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可以实现人才和科技资源的充分共享,继而形成一种新型的、交叉的、集中的科研组织运行模式[1]。高等学校依托人才和学科优势,可以承载国家和省部委等设立的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含有侧重基础研究的重点实验室、聚焦技术开发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工程实验室等,共同构成了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2]。
地方高校指由地方财政供养的普通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权威数据,截至2016年底河南省地方高校共计129所(不含成人教育高校),其中本科院校52所(其中,民办本科院校17所);专科院校77所(其中,民办院校20所)。本文选取河南省最具代表性的18所高校作为统计对象,涵盖全部“211工程”建设高校和省属重点建设高校,部分科研实力较强的一般本科院校以及部分新兴本科院校,科技创新平台总量占到全省高校的98%以上。数据采用实地调研法获得,以2015年底发布数据为准。
2 河南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与学科布局分析
2.1 国家级创新平台与学科布局
调查数据表明,河南高校拥有20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主要集中于“211工程”高校和省属重点高校。依据我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列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学科分类[4],涉及理、工、农和医四大学科,学科领域涉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工程技术、食品安全等。
2.2 省部级创新平台与学科布局
依据2015年底统计数据[3],河南全省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161个,其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9个,省部级工程实验室29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79个。在本文统计的18所院校中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82个,约占全省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总量的15.6%,其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4个(含联合实验室、重点研究室),约占全省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88.7%;省部级工程实验室48个,约占全省省部级工程实验室的16.4%;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及生产力促进中心)合计50个,约占全省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6.4%。
3. 河南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分析与讨论
3.1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过分集中,学科发展不均衡
经调查研究,河南省高校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集中分布于8所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其中,其中郑州大学与河南农业大学各占6个,占国家级平台的60%。学科领域布局集中于生物医药,在新材料、装备制造、工程技术、食品安全等发展较均衡,但在信息技术方面平台建设明显滞后。这些特点河南地方学科建设及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紧密相关。如郑州大学是河南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各个学科在河南省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河南省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在小麦、玉米、棉花等生物学领域具有地理和学科优势。
3.2 省部级平台布局合理,学科布局相对均衡
从河南高校省级平台占河南全省平台的比例来看,省级重点实验室占到88.7%,说明高校研究方面更注重基础类研究,在应用技术领域的省级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的占有比例(分别为16.4%和6.4%)来看,对应用技术的研究还很薄弱,说明高校创新平台对社会需求的契合度还有待加强。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较国家级平台布局相对分散,如郑州大学与河南农业大学省级平台有30个,占河南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33.7%。主要原因在于这两所院校占据了河南工业和农业的两个龙头位置,具有鲜明的学科优势。省部级平台学科分布,在新材料领域,河南高校创新平台有35个,占统计河南高校平台总量的19.3%。在信息技术领域,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有17个(9.4%),该领域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在于推动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网络终端、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实施新型显示、国家宽带网、云计算等科技产业化工程。
3.3 局厅级创新平台建设
河南高校局厅级科技创新平台,依据本文统计的17所河南高校有150个(河南农业大学未统计)。建设特点主要是围绕国家、省部在高校中设立的重点创新平台而设立,学科分布主要与省部级创新平台基本一致,部分创新平台是省部级创新平台的重要培育基地,为学科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4 结语
当前,我国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还处于低水平探索和起步发展阶段,还存在着建设总量少、规模小、布局不合理、前沿性研究弱、原始应用性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学科交叉、与社会需求脱节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地方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结合河南省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从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与学科布局来看,主要有以下建议。
1、从平台建设分布来看,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过于集中,省部级科研平台分布相对合理,但在注重技术开发和转移的省部级平台总量不足,高校在技术开发与转移重视不够,在产学研结合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不足,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向企业流动、向产业集聚缺乏内在动力。
2、从学科布局上,在生物医药优势明显,与地方经济和生态环境结合紧密;在新能源、装备制造、食品安全、工程技术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方面还存在巨大差距;节能环保和信息技术领域在平台建设和学科发展都相对薄弱。
因此,必须通过构建产学研密切融合的运行机制,本着“开放、合作、创新、共享”原则,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平台的科学规划与资源整合,更好地满足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苏跃增, 徐剑波.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几个问题[J]. 教育发展研究, 2006, (23): 49-51.
[2] 付晔.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反思与重构[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5, 27 (1): 84-91.
[3] 河南省统计局. 2014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ha.stats.gov.cn/hntj/tjfw/tjgb/qstjgb/webinfo/2015/03/1425257775958563.htm.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
作者简介:
李飞亚(1987-),女,河南灵宝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产学研创新研究.
基金项目:2017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课题“河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评价体系与驱动机制研究”(SKL—2017—2858);2017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高校财政性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研究”(172400410058)
关键词:地方高校;科技創新平台;学科布局
1 地方高校与科技创新平台的范畴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是将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科技发展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可以实现人才和科技资源的充分共享,继而形成一种新型的、交叉的、集中的科研组织运行模式[1]。高等学校依托人才和学科优势,可以承载国家和省部委等设立的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含有侧重基础研究的重点实验室、聚焦技术开发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工程实验室等,共同构成了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2]。
地方高校指由地方财政供养的普通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权威数据,截至2016年底河南省地方高校共计129所(不含成人教育高校),其中本科院校52所(其中,民办本科院校17所);专科院校77所(其中,民办院校20所)。本文选取河南省最具代表性的18所高校作为统计对象,涵盖全部“211工程”建设高校和省属重点建设高校,部分科研实力较强的一般本科院校以及部分新兴本科院校,科技创新平台总量占到全省高校的98%以上。数据采用实地调研法获得,以2015年底发布数据为准。
2 河南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与学科布局分析
2.1 国家级创新平台与学科布局
调查数据表明,河南高校拥有20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主要集中于“211工程”高校和省属重点高校。依据我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列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学科分类[4],涉及理、工、农和医四大学科,学科领域涉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工程技术、食品安全等。
2.2 省部级创新平台与学科布局
依据2015年底统计数据[3],河南全省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161个,其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9个,省部级工程实验室29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79个。在本文统计的18所院校中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82个,约占全省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总量的15.6%,其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4个(含联合实验室、重点研究室),约占全省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88.7%;省部级工程实验室48个,约占全省省部级工程实验室的16.4%;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及生产力促进中心)合计50个,约占全省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6.4%。
3. 河南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分析与讨论
3.1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过分集中,学科发展不均衡
经调查研究,河南省高校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集中分布于8所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其中,其中郑州大学与河南农业大学各占6个,占国家级平台的60%。学科领域布局集中于生物医药,在新材料、装备制造、工程技术、食品安全等发展较均衡,但在信息技术方面平台建设明显滞后。这些特点河南地方学科建设及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紧密相关。如郑州大学是河南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各个学科在河南省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河南省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在小麦、玉米、棉花等生物学领域具有地理和学科优势。
3.2 省部级平台布局合理,学科布局相对均衡
从河南高校省级平台占河南全省平台的比例来看,省级重点实验室占到88.7%,说明高校研究方面更注重基础类研究,在应用技术领域的省级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的占有比例(分别为16.4%和6.4%)来看,对应用技术的研究还很薄弱,说明高校创新平台对社会需求的契合度还有待加强。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较国家级平台布局相对分散,如郑州大学与河南农业大学省级平台有30个,占河南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33.7%。主要原因在于这两所院校占据了河南工业和农业的两个龙头位置,具有鲜明的学科优势。省部级平台学科分布,在新材料领域,河南高校创新平台有35个,占统计河南高校平台总量的19.3%。在信息技术领域,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有17个(9.4%),该领域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在于推动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网络终端、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实施新型显示、国家宽带网、云计算等科技产业化工程。
3.3 局厅级创新平台建设
河南高校局厅级科技创新平台,依据本文统计的17所河南高校有150个(河南农业大学未统计)。建设特点主要是围绕国家、省部在高校中设立的重点创新平台而设立,学科分布主要与省部级创新平台基本一致,部分创新平台是省部级创新平台的重要培育基地,为学科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4 结语
当前,我国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还处于低水平探索和起步发展阶段,还存在着建设总量少、规模小、布局不合理、前沿性研究弱、原始应用性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学科交叉、与社会需求脱节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地方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结合河南省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从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与学科布局来看,主要有以下建议。
1、从平台建设分布来看,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过于集中,省部级科研平台分布相对合理,但在注重技术开发和转移的省部级平台总量不足,高校在技术开发与转移重视不够,在产学研结合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不足,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向企业流动、向产业集聚缺乏内在动力。
2、从学科布局上,在生物医药优势明显,与地方经济和生态环境结合紧密;在新能源、装备制造、食品安全、工程技术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方面还存在巨大差距;节能环保和信息技术领域在平台建设和学科发展都相对薄弱。
因此,必须通过构建产学研密切融合的运行机制,本着“开放、合作、创新、共享”原则,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平台的科学规划与资源整合,更好地满足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苏跃增, 徐剑波.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几个问题[J]. 教育发展研究, 2006, (23): 49-51.
[2] 付晔.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反思与重构[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5, 27 (1): 84-91.
[3] 河南省统计局. 2014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ha.stats.gov.cn/hntj/tjfw/tjgb/qstjgb/webinfo/2015/03/1425257775958563.htm.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
作者简介:
李飞亚(1987-),女,河南灵宝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产学研创新研究.
基金项目:2017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课题“河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评价体系与驱动机制研究”(SKL—2017—2858);2017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高校财政性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研究”(17240041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