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军岸防部队是以岸炮和岸舰导弹为基本装备,部署在沿海重要地段,主要遂行海岸防御作战任务的海军兵种,可突击敌方舰船,保卫基地、港口和沿海重要地段,扼守海峡、水道,掩护近岸交通线和己方舰船,支援岛岸和要塞守备作战等。
我国疆域广阔,大陆海岸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千米,海岸线曲曲折折,较大海湾有150个,港阔水深的天然港口比较多,自然需要海军岸防部队的保护。我国海军岸防部队主要由岸舰导弹部队、高射炮兵部队、海岸炮兵部队等组成,编有岸导团、高炮团等。自20世纪50年代创建,我国海军岸防部队一直是近海防御的骨干力量,对防御外敌入侵,保卫国家的海空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50年8月24日,奉中央军委电令,东北军区炮兵第6师从沈阳南下青岛,与西南军区特种炮兵第10团改编,组建了海军海岸炮兵学校(后改称海军第二炮兵学校,现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校采取按部队建制培训与正规培训相结合的方法,经过短短两个月的培训,12个建制连的258名结业学员就于10月21日在青岛团岛组建了第一个海岸炮兵营。1950年12月26日,我国海军在青岛成立了青岛基地高射炮兵第一团,随后,我国海军于1955年接收了苏军在旅大地区的全部岸炮群,到这年年底,岸防兵已在沿海13个基地港口、4个江河入海口、3个海峡水道两侧和18个岛屿上,建起了19个海岸炮兵团,初步构建起共和国海岸防御的骨架,从此我国有了自己的海岸防空力量。
1953年1月31日,为了阻断国民党军对金门守军的补给,海军岸防部队炮兵驻厦门第二营发起了首次炮击金门的战斗。人民解放军海军岸防部队作为仅仅成立了三年的年轻部队在战斗中表现出色,短短20分钟,便击毁国民党军汽艇1艘,击伤登陆舰1艘、汽艇2艘。
虽然我们取得了那场战役的胜利,但是,当时我国海军岸防部队的装备并不先进,只有一些要塞地域部署有130毫米海岸炮。如果面对那些射程达30千米以上,口径203毫米至406毫米的舰炮(舰船上的炮)时,这些射程只有10多千米的海岸炮就显然火力薄弱了。为了增加我国海军岸防部队的实力,装备岸舰导弹被提到岸防部队发展的议事日程之上。
1958年12月24日,一列保密措施极其严密的专列由苏联驶抵我国东北边境城市满洲里。经接装组认真检查、点验确认一切正常后,12月31日之夜,专列再次启动,驶向辽西。在通往目的地的上千千米铁路沿线,每隔50米就布置一个岗哨。如此的保密“待遇”全是为了一个“宝贝”——从苏联引进的飞航式岸舰导弹营装备,导弹代号542,同批引进的还有544型舰舰导弹和1060型潜地导弹。
在引进的同时,我国也在进行导弹国产化研究的工作。1966年5月到7月间,我军进行了544导弹的陆上和海上飞行试验。这些试验弹只有控制系统设备采用苏联产品,其他均为国产,所以称为“混合弹”,被定为“上游一号”。从此,我国海军岸防部队进入了导弹时代,这也扩大了我军岸防部队的海区控制能力。
从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岸舰导弹发展由引进仿制转入自行研制阶段,并建立起由海防导弹总体设计研究院、生产厂家、试验基地组成的比较完整的科研生产体系,导弹由单一型号向多型号系列化方向发展,技战术性能不断得到改善。
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的“C”系列海防导弹,已具有超音速、超低空、远射程、大毁伤力、智能化精确制导性能,我国海军岸舰导弹部队已粗具规模,20多个战术单位部署在万里海疆的各个重要地段,将海区控制范围向外扩大了4倍。以岸舰导弹为主,岸舰炮弹、岸导两种突击力量密切配合,互为补充,大大提高了我国海岸防御质量及实力。一位外国军事评论家曾就此发表看法:如果现在对中国发动战争,首先要考虑的应是部署在大陆沿岸的上千枚导弹。
进入21世纪,岸防部队陆续装备新型武器系统,部队的作战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海军岸防部队逐步成为既具备要地防空、近海防空的能力,又能够有效支援其他军兵种实施进攻的新型兵种。海军岸防部队是捍卫海岸线和沿海人民生命财产的“不沉战舰”,是我国海岸长城的终极防线和重要的突击力量。
小贴士
岸防部队主要装备
目前,我国海军岸防部队主要分为岸炮部队和岸舰导弹部队。岸炮部队的主要装备有岸炮、射击指挥仪、观测器材等。
岸炮:通常为130毫米、152毫米、100毫米、180毫米口径的火炮等。
指挥仪:主要用于射击诸元的计算,并把计算的射击诸元传给火炮,供火炮射击用。
观测器材:主要有测距仪、炮瞄雷达等。
岸舰导弹部队主要装备有导弹、指挥仪、跟踪雷达等。
我国疆域广阔,大陆海岸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千米,海岸线曲曲折折,较大海湾有150个,港阔水深的天然港口比较多,自然需要海军岸防部队的保护。我国海军岸防部队主要由岸舰导弹部队、高射炮兵部队、海岸炮兵部队等组成,编有岸导团、高炮团等。自20世纪50年代创建,我国海军岸防部队一直是近海防御的骨干力量,对防御外敌入侵,保卫国家的海空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50年8月24日,奉中央军委电令,东北军区炮兵第6师从沈阳南下青岛,与西南军区特种炮兵第10团改编,组建了海军海岸炮兵学校(后改称海军第二炮兵学校,现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校采取按部队建制培训与正规培训相结合的方法,经过短短两个月的培训,12个建制连的258名结业学员就于10月21日在青岛团岛组建了第一个海岸炮兵营。1950年12月26日,我国海军在青岛成立了青岛基地高射炮兵第一团,随后,我国海军于1955年接收了苏军在旅大地区的全部岸炮群,到这年年底,岸防兵已在沿海13个基地港口、4个江河入海口、3个海峡水道两侧和18个岛屿上,建起了19个海岸炮兵团,初步构建起共和国海岸防御的骨架,从此我国有了自己的海岸防空力量。
1953年1月31日,为了阻断国民党军对金门守军的补给,海军岸防部队炮兵驻厦门第二营发起了首次炮击金门的战斗。人民解放军海军岸防部队作为仅仅成立了三年的年轻部队在战斗中表现出色,短短20分钟,便击毁国民党军汽艇1艘,击伤登陆舰1艘、汽艇2艘。
虽然我们取得了那场战役的胜利,但是,当时我国海军岸防部队的装备并不先进,只有一些要塞地域部署有130毫米海岸炮。如果面对那些射程达30千米以上,口径203毫米至406毫米的舰炮(舰船上的炮)时,这些射程只有10多千米的海岸炮就显然火力薄弱了。为了增加我国海军岸防部队的实力,装备岸舰导弹被提到岸防部队发展的议事日程之上。
1958年12月24日,一列保密措施极其严密的专列由苏联驶抵我国东北边境城市满洲里。经接装组认真检查、点验确认一切正常后,12月31日之夜,专列再次启动,驶向辽西。在通往目的地的上千千米铁路沿线,每隔50米就布置一个岗哨。如此的保密“待遇”全是为了一个“宝贝”——从苏联引进的飞航式岸舰导弹营装备,导弹代号542,同批引进的还有544型舰舰导弹和1060型潜地导弹。
在引进的同时,我国也在进行导弹国产化研究的工作。1966年5月到7月间,我军进行了544导弹的陆上和海上飞行试验。这些试验弹只有控制系统设备采用苏联产品,其他均为国产,所以称为“混合弹”,被定为“上游一号”。从此,我国海军岸防部队进入了导弹时代,这也扩大了我军岸防部队的海区控制能力。
从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岸舰导弹发展由引进仿制转入自行研制阶段,并建立起由海防导弹总体设计研究院、生产厂家、试验基地组成的比较完整的科研生产体系,导弹由单一型号向多型号系列化方向发展,技战术性能不断得到改善。
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的“C”系列海防导弹,已具有超音速、超低空、远射程、大毁伤力、智能化精确制导性能,我国海军岸舰导弹部队已粗具规模,20多个战术单位部署在万里海疆的各个重要地段,将海区控制范围向外扩大了4倍。以岸舰导弹为主,岸舰炮弹、岸导两种突击力量密切配合,互为补充,大大提高了我国海岸防御质量及实力。一位外国军事评论家曾就此发表看法:如果现在对中国发动战争,首先要考虑的应是部署在大陆沿岸的上千枚导弹。
进入21世纪,岸防部队陆续装备新型武器系统,部队的作战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海军岸防部队逐步成为既具备要地防空、近海防空的能力,又能够有效支援其他军兵种实施进攻的新型兵种。海军岸防部队是捍卫海岸线和沿海人民生命财产的“不沉战舰”,是我国海岸长城的终极防线和重要的突击力量。
小贴士
岸防部队主要装备
目前,我国海军岸防部队主要分为岸炮部队和岸舰导弹部队。岸炮部队的主要装备有岸炮、射击指挥仪、观测器材等。
岸炮:通常为130毫米、152毫米、100毫米、180毫米口径的火炮等。
指挥仪:主要用于射击诸元的计算,并把计算的射击诸元传给火炮,供火炮射击用。
观测器材:主要有测距仪、炮瞄雷达等。
岸舰导弹部队主要装备有导弹、指挥仪、跟踪雷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