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将大学生培养成会利用IT技术自主学习的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型人才以实现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IT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成为主导信息时代发展、进步的重要关键。在提倡终身学习的知识经济社会里,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小、强弱与优劣将直接影响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IT技术 自主学习 可持续发展型人才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1 IT技术应用于教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性人才的培养
当今社会已经发展为信息时代,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科技与智能不会改变。科技会更加统筹社会的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在未来的智能社会,IT技术必将继续引领时代潮流。对于未来人才的需求,已不在是单纯能完成工作任务,而更应该是会创新、高效的工作,正所谓适者生存,这一理念将在未来社会不断升级。而能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人,通常都需要掌握生存的本领,而这一本领可以在大学学习阶段,通过自主学习所培养获得。目前高校教学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点的IT技术。本文所讲述的IT技术主要是指一切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受IT技术的影响,现代的教育模式正从传统的信息传递式教学向注重能力培养转化,自主性学习正取代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及选择学习方法,对学习过程自我监控和管理、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到高等教育理念中,教育改革最终就是要培养出基本功扎实、有交流能力、有探索和解惑精神、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创新能力、能够很快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并将其运用进自己的工作领域的具有深远发展潜质的可持续发展型人才。
2自主学习利于“自觉性”的培养和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从根本上说,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来自内在或自我激发出来,学习的方法是规划好的或经过训练已形成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和效率是按时而高效的。自主学习模式中的学生预先对学习的结果有明确意识,并自我监控学习过程,并且能够主动营造出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虽然对“自主学习”有各种版本的定义,但“自主”都有“自觉性”的含义。自觉性是人类四大意志品质之一,又叫目的性和独立性,是指人们行动的目的和动机,或对感情和行为的支配过程中,不屈服于外人的压力,而根据自己的认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独立自主决定并付诸行动。
运用IT技术自主学习同时是构建起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学习型组织。在这个组织中,大家得以不断地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自我超越暨积极主动学习,突破个人极限实现自我价值;改善心智模式暨以系统思维代替传统的片面思维,以全新的前瞻的眼光看待变化了的世界;建立共同愿景暨加强凝聚力,形成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团队学习暨增强学习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群体智慧、发挥团队力量实现学习目标;系统思考暨要求学生树立全局观念,用系统的、整体的、互动的思维代替传统的机械的、片面的静止的思维。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包含了个人、团队、组织等层面,不但能促进个人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变,重要的是改变了组织团队整体的习惯建立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运用IT技术自主学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我们认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在信息时代,学习能力根本就是实践能力。它包括:(1)思考能力,即理性思考和科学思考;(2)解决问题能力;(3)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4)交流沟通能力;(5)参与协作的能力、协调能力。这些是与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相契合的。在教育教学中推行IT教育教学政策,即让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到锻炼,收获的成果绝对要比单纯的讲授要好的多。
与其说运用IT技术自主学习是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如说在某种程度上是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自主学习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对自己负责的人生态度,在此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学习战略,这实际上也是锻炼学生对人生进行自我规划的能力。在运用IT技术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要充分利用、整合外部环境资源,包括起支持、指导作用的老师、能就问题沟通探讨并相互借鉴的学习同伴、各种学习资料、以及视听阅览室、网络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语音室等资源设备的优势,汲取课程内外、专业内外的知识营养,再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归纳、分析、优选和加工,最后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丰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这个对学习环境资源的整合利用、分析、选择及适应的过程,就是在技术和心理层面都锻炼了与人交往的技巧、选择分析及处理问题的技巧,这些何尝不是为将来立足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与传统的教育形式相比,引导大学生运用IT技术自主学习,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
4运用IT技术自主学习更接近可持续发展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首先,IT技术是当前社会发展的核心产物,在未来的时间中,只要信息社会、智能社会的大方向不变革,IT技术便仍会为主导。这里所讲的IT技术包括网络、书籍、文献等在内的全部信息资源及信息化获知方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的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具有丰富资源的互联网和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中,自主地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营养,弥补传统的“传递式教学”课堂时空的局限。这种模式在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凡之处。
其次,传递式教学具有局限性和滞后性。书本中介绍的内容往往为过去三五年的流行理论,甚至更早,而对于新兴产物很少涵盖。要想满足学科知识的实效性,书本绝对无法做到,IT技术的运用可使大学生得到每个学科一流教师的指导,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请教,可以借阅最著名图书馆的藏书,都可以从网上搜索世界各地最新的信息和资料,享受名牌大学精品课程。自主学习模式中应用IT技术现学现查现理解,这样做既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的能力,也丰富了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课内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弥补了我国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输入量不足的问题。 最后,将IT技术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是一个双赢的选择。既能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推动IT事业的改革、发展与创新;更能在IT技术的指导下,推动人才培养,使之成为能应用现在技术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新型人才,并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两者互相影响,互通进步。要想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活跃的头脑,领悟问题和提出质疑的能力,处理问题方法的掌握。学会运用IT技术自主学习,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信息素养,还将成为其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前提。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自己的学习中,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独立思考、批判地学习,学会对自己负责,这也是提高可持续发展人才素养的目的所在。
5小结
IT技术的应用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乃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IT技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有人把IT技术上升到“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的高度。运用IT技术自主学习顺应了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需要。高等教育研究者和高校教师应探索在教学上如何应用IT技术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探索如何调整IT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现状和对IT技术未来的发展做出科学的判断与规划,从而利用IT革命,将学生培养成能应用IT技术自主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众,冯瑞琴,罗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实质及其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0-36.
[2][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3]雅斯贝尔斯著,邱立波译.大学之理念[M].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4]耿珣.论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J].教育科学,2010,26(2):60-64.
[5]孔鲲鹏.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探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72(1-6), 中国医科大学“十二五”第二批医学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项目编号:YDJK2012003,“培养学生运用IT技术自主学习的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王昕(1968-),女,汉族,辽宁沈阳人,中国医科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关键词:IT技术 自主学习 可持续发展型人才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1 IT技术应用于教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性人才的培养
当今社会已经发展为信息时代,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科技与智能不会改变。科技会更加统筹社会的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在未来的智能社会,IT技术必将继续引领时代潮流。对于未来人才的需求,已不在是单纯能完成工作任务,而更应该是会创新、高效的工作,正所谓适者生存,这一理念将在未来社会不断升级。而能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人,通常都需要掌握生存的本领,而这一本领可以在大学学习阶段,通过自主学习所培养获得。目前高校教学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点的IT技术。本文所讲述的IT技术主要是指一切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受IT技术的影响,现代的教育模式正从传统的信息传递式教学向注重能力培养转化,自主性学习正取代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及选择学习方法,对学习过程自我监控和管理、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到高等教育理念中,教育改革最终就是要培养出基本功扎实、有交流能力、有探索和解惑精神、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创新能力、能够很快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并将其运用进自己的工作领域的具有深远发展潜质的可持续发展型人才。
2自主学习利于“自觉性”的培养和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从根本上说,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来自内在或自我激发出来,学习的方法是规划好的或经过训练已形成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和效率是按时而高效的。自主学习模式中的学生预先对学习的结果有明确意识,并自我监控学习过程,并且能够主动营造出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虽然对“自主学习”有各种版本的定义,但“自主”都有“自觉性”的含义。自觉性是人类四大意志品质之一,又叫目的性和独立性,是指人们行动的目的和动机,或对感情和行为的支配过程中,不屈服于外人的压力,而根据自己的认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独立自主决定并付诸行动。
运用IT技术自主学习同时是构建起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学习型组织。在这个组织中,大家得以不断地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自我超越暨积极主动学习,突破个人极限实现自我价值;改善心智模式暨以系统思维代替传统的片面思维,以全新的前瞻的眼光看待变化了的世界;建立共同愿景暨加强凝聚力,形成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团队学习暨增强学习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群体智慧、发挥团队力量实现学习目标;系统思考暨要求学生树立全局观念,用系统的、整体的、互动的思维代替传统的机械的、片面的静止的思维。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包含了个人、团队、组织等层面,不但能促进个人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变,重要的是改变了组织团队整体的习惯建立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运用IT技术自主学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我们认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在信息时代,学习能力根本就是实践能力。它包括:(1)思考能力,即理性思考和科学思考;(2)解决问题能力;(3)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4)交流沟通能力;(5)参与协作的能力、协调能力。这些是与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相契合的。在教育教学中推行IT教育教学政策,即让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到锻炼,收获的成果绝对要比单纯的讲授要好的多。
与其说运用IT技术自主学习是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如说在某种程度上是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自主学习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对自己负责的人生态度,在此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学习战略,这实际上也是锻炼学生对人生进行自我规划的能力。在运用IT技术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要充分利用、整合外部环境资源,包括起支持、指导作用的老师、能就问题沟通探讨并相互借鉴的学习同伴、各种学习资料、以及视听阅览室、网络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语音室等资源设备的优势,汲取课程内外、专业内外的知识营养,再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归纳、分析、优选和加工,最后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丰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这个对学习环境资源的整合利用、分析、选择及适应的过程,就是在技术和心理层面都锻炼了与人交往的技巧、选择分析及处理问题的技巧,这些何尝不是为将来立足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与传统的教育形式相比,引导大学生运用IT技术自主学习,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
4运用IT技术自主学习更接近可持续发展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首先,IT技术是当前社会发展的核心产物,在未来的时间中,只要信息社会、智能社会的大方向不变革,IT技术便仍会为主导。这里所讲的IT技术包括网络、书籍、文献等在内的全部信息资源及信息化获知方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的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具有丰富资源的互联网和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中,自主地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营养,弥补传统的“传递式教学”课堂时空的局限。这种模式在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凡之处。
其次,传递式教学具有局限性和滞后性。书本中介绍的内容往往为过去三五年的流行理论,甚至更早,而对于新兴产物很少涵盖。要想满足学科知识的实效性,书本绝对无法做到,IT技术的运用可使大学生得到每个学科一流教师的指导,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请教,可以借阅最著名图书馆的藏书,都可以从网上搜索世界各地最新的信息和资料,享受名牌大学精品课程。自主学习模式中应用IT技术现学现查现理解,这样做既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的能力,也丰富了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课内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弥补了我国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输入量不足的问题。 最后,将IT技术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是一个双赢的选择。既能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推动IT事业的改革、发展与创新;更能在IT技术的指导下,推动人才培养,使之成为能应用现在技术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新型人才,并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两者互相影响,互通进步。要想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活跃的头脑,领悟问题和提出质疑的能力,处理问题方法的掌握。学会运用IT技术自主学习,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信息素养,还将成为其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前提。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自己的学习中,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独立思考、批判地学习,学会对自己负责,这也是提高可持续发展人才素养的目的所在。
5小结
IT技术的应用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乃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IT技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有人把IT技术上升到“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的高度。运用IT技术自主学习顺应了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需要。高等教育研究者和高校教师应探索在教学上如何应用IT技术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探索如何调整IT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现状和对IT技术未来的发展做出科学的判断与规划,从而利用IT革命,将学生培养成能应用IT技术自主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众,冯瑞琴,罗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实质及其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0-36.
[2][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3]雅斯贝尔斯著,邱立波译.大学之理念[M].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4]耿珣.论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J].教育科学,2010,26(2):60-64.
[5]孔鲲鹏.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探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72(1-6), 中国医科大学“十二五”第二批医学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项目编号:YDJK2012003,“培养学生运用IT技术自主学习的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王昕(1968-),女,汉族,辽宁沈阳人,中国医科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