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道路交通机动车的数量骤增、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出现高位截瘫的患者日益增多。高位截瘫多数是因为突发性的意外事故造成,对患者造成脊柱骨折导致骨髓损伤引起的创伤性病症,导致患者截瘫,患者具有突发性、致残性、治愈恢复期长等系列特点,截瘫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失去,再加上会改变身体形象,消极的情绪不利于病情的恢复,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最终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效果,患者多数在心理上也很难接受事实,因此,做好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尤为重要。
心理护理在什么时候开始介入最合适?
准确的说,患者入院后,心理护理就应该开始介入,并按照疾病和治疗进展采取不同的方式。首先截瘫患者入院后,部分意识清醒的患者,情绪由于会十分绝望和焦虑,护理过程要表现出仁爱之心,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每个询问病史和操作都需要带着同情心和爱心去处理,真正做到从患者出发,医护团队同时也要建立与患者的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重视,对患者提供积极的刺激和鼓励,给予患者更多的自信。同时,有条件的,可以给患者做简单的心理辅导,进行积极的健康宣教工作。一般入院完善检查后,患者需要紧急手术,术前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由于手术本身是一个重大创伤,患者具有紧张和恐惧心理对手术的成功率也有影响,因此在术前一天甚至更短时间内,患者需要接受更多的成功手术案例的信息,通过现身说法,提供积极的刺激,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手术术前准备等工作。
术后漫长的康复期,除了基本药物治疗外,在心理治疗方面有什么有效举措?
患者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积极评估,在重症病房在患者清醒状态下,需要主动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确保患者提出后及时处理。护理过程中,要简单给患者介绍整个手术的实施情况,并鼓励患者有效配合治疗对疾病的预后的好处。并根据患者自身的受伤的程度,进行基本的规划,包括类似病例的常规治疗周期,康复情况等,让患者对自身情况有个预期判断,从而能更好的做好心理准备,为后期的康复治疗期间的不良情绪进行铺垫。为了有效避免術后一段时间内的相关抵抗情绪等,需要向患者讲述术后的相关要求及不良反应情况,向患者讲述相关的注意事项,和积极遵医嘱的好处等。同时嘱咐患者及陪人,需要保持正常的休息时间,合理饮食,以及良好的情绪培养等,使患者能加强对自身的保护及恢复。患者转入普通病房,患者一般会出现明显的恐惧焦虑、悲观、抑郁、治疗迫切、愤怒等情况,在进行康复治疗期间,可以开始早期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由于心理护理属于专门干预患者心理状况的措施,实施过程中,会针对截瘫患者的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分析其存在的心理障碍,给予患者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及干预,使患者在整个病房感受到医护人员提供的优质治疗方案,不仅给予极大的自信心,并能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保证康复治疗的顺利开展,护理后显著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同时,转出至康复医院前,患者对康复治疗效果及满意度和护理效果表现较好,最终能有效促进患者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除了在治疗整个阶段的护理,是否还有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心理护理方案?
由于患者突发性的出现截瘫,患者心理落差比较大,心理问题或障碍也能因为受创击的程度而表现出不同程度反应。从心理反应上看,患者心理会出现几个典型的波动期:休克期、冲突期、退让或重新适应期。在几个显著心理波动期间,患者由于在人格等方面出现短暂性的缺失或者误判,一般会有明显的否认、抑郁、愤怒、自责等不良情绪,从而开始影响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所以针对性的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尤为重要。(一)针对否认和焦虑情绪的应对策略:出现创伤后致残具备突发性,因此,患者会毫无心理准备,对整个事实无法接受,哪怕真是到真实世界后,患者也会因为突发性的意外刺激而出现明显的焦虑。护理人员需要在入院期间就要给予耐心的倾听,并进行积极的讲解,让患者感受到整个治疗方法的科学性,患者未来康复的信心和决心,并时刻给予真诚的关心,让患者逐渐形成典型的配合治疗和正确的态度,保证后期治疗的延续。(二)针对愤怒或抑郁情绪的应对策略:康复训练及相应治疗开展一段时间后,由于患者在感知方面,并没有感觉到在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肢体功能得到好转,且患者在很多方面都不能出现希望,导致愤怒或抑郁情绪出现。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收集患者的情绪变化,定时将康复治疗效果,尤其是较好的恢复状态告知患者,在合适时间,让患者参与一些健康宣教课程,并让患者了解到康复治疗是十分漫长的时间,如果要在短期内收效很大的难度较大,从而用言语给予患者鼓励,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缓解不良情绪。(三)针对自卑与依赖心理的应对策略:患者出现截瘫后,由于无法完成自主的行为活动和生活自理,对周围人照料的程度过分依赖,使患者对自理生活的信心出现绝望心理,一般表现为出现自卑、痛苦情绪。因此出现这样的情况,需要注意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鼓励患者通过功能训练方式改变此种状况,让患者适当的独立完成简单的一些操作,提高患者的康复自信力。
心理护理在什么时候开始介入最合适?
准确的说,患者入院后,心理护理就应该开始介入,并按照疾病和治疗进展采取不同的方式。首先截瘫患者入院后,部分意识清醒的患者,情绪由于会十分绝望和焦虑,护理过程要表现出仁爱之心,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每个询问病史和操作都需要带着同情心和爱心去处理,真正做到从患者出发,医护团队同时也要建立与患者的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重视,对患者提供积极的刺激和鼓励,给予患者更多的自信。同时,有条件的,可以给患者做简单的心理辅导,进行积极的健康宣教工作。一般入院完善检查后,患者需要紧急手术,术前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由于手术本身是一个重大创伤,患者具有紧张和恐惧心理对手术的成功率也有影响,因此在术前一天甚至更短时间内,患者需要接受更多的成功手术案例的信息,通过现身说法,提供积极的刺激,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手术术前准备等工作。
术后漫长的康复期,除了基本药物治疗外,在心理治疗方面有什么有效举措?
患者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积极评估,在重症病房在患者清醒状态下,需要主动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确保患者提出后及时处理。护理过程中,要简单给患者介绍整个手术的实施情况,并鼓励患者有效配合治疗对疾病的预后的好处。并根据患者自身的受伤的程度,进行基本的规划,包括类似病例的常规治疗周期,康复情况等,让患者对自身情况有个预期判断,从而能更好的做好心理准备,为后期的康复治疗期间的不良情绪进行铺垫。为了有效避免術后一段时间内的相关抵抗情绪等,需要向患者讲述术后的相关要求及不良反应情况,向患者讲述相关的注意事项,和积极遵医嘱的好处等。同时嘱咐患者及陪人,需要保持正常的休息时间,合理饮食,以及良好的情绪培养等,使患者能加强对自身的保护及恢复。患者转入普通病房,患者一般会出现明显的恐惧焦虑、悲观、抑郁、治疗迫切、愤怒等情况,在进行康复治疗期间,可以开始早期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由于心理护理属于专门干预患者心理状况的措施,实施过程中,会针对截瘫患者的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分析其存在的心理障碍,给予患者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及干预,使患者在整个病房感受到医护人员提供的优质治疗方案,不仅给予极大的自信心,并能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保证康复治疗的顺利开展,护理后显著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同时,转出至康复医院前,患者对康复治疗效果及满意度和护理效果表现较好,最终能有效促进患者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除了在治疗整个阶段的护理,是否还有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心理护理方案?
由于患者突发性的出现截瘫,患者心理落差比较大,心理问题或障碍也能因为受创击的程度而表现出不同程度反应。从心理反应上看,患者心理会出现几个典型的波动期:休克期、冲突期、退让或重新适应期。在几个显著心理波动期间,患者由于在人格等方面出现短暂性的缺失或者误判,一般会有明显的否认、抑郁、愤怒、自责等不良情绪,从而开始影响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所以针对性的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尤为重要。(一)针对否认和焦虑情绪的应对策略:出现创伤后致残具备突发性,因此,患者会毫无心理准备,对整个事实无法接受,哪怕真是到真实世界后,患者也会因为突发性的意外刺激而出现明显的焦虑。护理人员需要在入院期间就要给予耐心的倾听,并进行积极的讲解,让患者感受到整个治疗方法的科学性,患者未来康复的信心和决心,并时刻给予真诚的关心,让患者逐渐形成典型的配合治疗和正确的态度,保证后期治疗的延续。(二)针对愤怒或抑郁情绪的应对策略:康复训练及相应治疗开展一段时间后,由于患者在感知方面,并没有感觉到在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肢体功能得到好转,且患者在很多方面都不能出现希望,导致愤怒或抑郁情绪出现。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收集患者的情绪变化,定时将康复治疗效果,尤其是较好的恢复状态告知患者,在合适时间,让患者参与一些健康宣教课程,并让患者了解到康复治疗是十分漫长的时间,如果要在短期内收效很大的难度较大,从而用言语给予患者鼓励,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缓解不良情绪。(三)针对自卑与依赖心理的应对策略:患者出现截瘫后,由于无法完成自主的行为活动和生活自理,对周围人照料的程度过分依赖,使患者对自理生活的信心出现绝望心理,一般表现为出现自卑、痛苦情绪。因此出现这样的情况,需要注意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鼓励患者通过功能训练方式改变此种状况,让患者适当的独立完成简单的一些操作,提高患者的康复自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