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羊群效应的区制转移时变性研究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研究采用静态CCK模型检验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但无法描述羊群行为的动态变化以及市场可能受到的外部影响.本文基于中国股市日频交易数据,在静态CCK模型中引入参数的区制转移性质识别股市在不同状态间的转换,并分析中国股市羊群效应和交叉羊群效应的时变特征.研究表明,中国股市运行周期可被划分为两个区制,分别呈现低波动和高波动的行情特征;羊群效应的程度随区制转移而变化,具有区制依存性.其中,沪深股市在高(低)波动区制中,羊群效应更强(弱),相应区制持续时间较短(长);中国台湾股市仅在高波动区制中出现羊群效应,相应区制持续时间较短;中国香港股市无论在低波动区制或是高波动区制中,均不存在羊群效应.此外,沪深A股在低波动区制中对美国股市和中国香港股市存在交叉羊群效应.
其他文献
利用我国上市公司前5名应收账款欠款人信息以及前5名大客户信息的披露数据,本文较为直接地考察了企业是否以及如何利用应收账款的产品质量担保功能与大客户构建合作型客户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客户集中度越高,企业提供给大客户的信用政策越宽松,即应收账款金额越多,信用期限越长;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与主要客户地理位置相似度较低的企业、处于竞争性行业的企业以及营商环境较好的地区,上述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有所增强.最后,本文发现,在与大客户构建合作型客户关系时,企业向这些大客户提供的应收账款越多,企业的业绩越好.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对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保护股东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4年开通的“沪港通”机制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资本市场开放是否提高了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