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名片九州闻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zzling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浙江名城金华市八一七街1098号的金华雷锋文化馆,每天都吸引着数以百计参观学习的人们。
  猪年春节,虽然天寒地冻,但这里成了长假里亲朋好友组团的参观点。人们在这里听雷锋故事、看雷锋实物、与雷锋合影。于是,一则“雷锋馆的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的微文在《人民日报》“资讯周刊”上推发后,6天时间点击量达到二百多万。
  “人气洋溢雷锋馆,网上点赞二百万。”金华人在传递这一新闻时,自然会想到头戴印有雷锋像和“低碳出行”黄帽、身穿印有雷锋像的黄夹克、身板高桃结实、神情充满活力的八旬老人,自然会想到30多年如一日坚持学雷锋做环保,矢志不渝爱心永驻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志愿者”“浙江好人”、两次受到习近平主席接见的文化馆创始人。
  他,就是曹荣安。

建馆:九年艰辛路,藏品万余件


  作为一名与雷锋同时代的军人,20世纪70年代转业到金华银行系统后,曹荣安就利用工作之余,志愿开展环保“绿色之友”活动。1998年退休后,他更是用全部精力走学校,进社区,办展览,作演讲,宣传环保理念。
  曹荣安“寻找雷锋”建文化馆,正是始于一次难忘的环保邮展。

  那是 2001年下半年的一天,曹荣安收到沈阳邮友寄来的一套12张雷锋纪念明信片。曹荣安从军12年,处处学雷锋,做好人,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学雷锋积极分子”。这套明信片让他深思:环保活动和“绿色之友”也非常需要雷锋精神,应以雷锋为榜样,奉献他人,从身边点滴做起,心系蓝天碧水,而不是向大自然无止境地索取??于是,曹荣安开始了与雷锋相关的资料和藏品的搜集。
  在金华,曹荣安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古子城古玩市场和人民广场的旧书摊。他三天两头去寻觅雷锋书籍、报纸、杂志。小到几角钱的报刊连环画,大到几十元的书籍,只要与雷锋相关,他都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下。在那儿,他听到最多的话语就是“雷锋没人要了,现在谁还学雷锋啊”。有些摊主还摸准了读者的心理,借机宰客。一次,他看到一本 1965年1月出版的《雷锋的小故事》画册,正是自己缺少的。摊主开价100元,说现在雷锋的书太少了,很珍贵。经过讨价还价,花了80元买下来。就这样,不到半年,平时舍不得给孙辈买个玩具的曹荣安就从自已微薄的退休金中花去1万多元。
  与此同时,曹荣安还在报纸上登广告,寻求藏友的帮助。天南地北或熟悉或陌生的朋友给他寄来卡片,告知雷锋收藏者的联系方式,寄来雷锋纪念品,提供相关资料。
  雷锋生前老连长虞仁昌从金华附近的东阳入伍,退休后移居上海。曹荣安通过书信和电话找到虞仁昌相助。以宣传雷锋精神为己任的虞仁昌不仅给曹荣安提供了雷锋生前领导、战友及雷锋辅导过的孩子等联系地址和电话,还把自己精心收藏的资料赠送给曹荣安。有了老连长的鼓励支持,曹荣安又给雷锋战友乔安山、雷锋生前部队军务参谋戴明章,“雷锋专职作家”陈广生及雷锋辅导过的学生赵晓平、陈雅娟等人去信去电,请求他们的帮助。
  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一腔情怀,曹荣安不仅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而且还与他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被称为“第一个写雷锋的人”的作家陈广生给他寄来了《雷锋》和《雷锋在我心中》等书籍资料;已82岁高龄、生病卧床的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副政委刘家乐把自己仅有的雷锋资料《试谈雷锋同志的成长》手稿寄了过来??
  “这是我一生当中最难忘的一天。因为我实现了多年梦寐以求的心愿。”谈起2010年5月8日正式开馆,曹老兴致勃勃,激动不已:金华雷锋文化馆成立时,是全国首个以“文化”二字命名的雷锋馆。因为“文化”的范畴更广泛,包含传统精神和道德层面等。
  如今,文化馆已经有1.3万件实物藏品,藏品之多在全国少见。全馆共分为“学习雷锋美丽人生”“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两个展厅,“知道雷锋、雷锋思想、雷锋精神、今天如何学雷锋”四个主题。曹荣安退休前所在的工商银行提供的430平方米空间内,各种关于雷锋的物件,期刊、宣传画、学习雷锋纪念章等,令人目不暇接。藏品中的一些“镇馆之宝”更让他引以为豪。“这是反映雷锋生平事迹的第一本书《苦孩子,好战士》,出版于1961年8月;这样的盲文版《雷锋的故事》就有五种;在宣傳雷锋的报纸杂志中,《中国青年》杂志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发行量非常少,我收藏了全国各省16个版本共70本《中国青年》??”

  “互联网时代,雷锋精神传播也要顺应潮流。”曹荣安一直在思考怎么建网站 ,只是苦于缺乏技术和资金。一次偶然机会,前来文化馆参观的爱心人士王先生得知曹老的想法,为他的精神感动,当场承诺与开网络公司的朋友一起,免费为文化馆出力。2014年8月15日,在雷锋牺牲52周年之际,金华雷锋文化馆网站正式上线。
  2015年,在全国学雷锋评比中,曹荣安与乔安山并列荣获“传承雷锋精神特殊贡献奖”,金华雷锋文化馆与湖南、抚顺雷锋纪念馆同时获得“学雷锋先进单位奖”。
  2018年的一个冬日,中共金华市市委书记陈龙来到文化馆参观考察时,看望了“雷锋老人”曹荣安。

用馆:全年无假日,天天有活动


  “一个没有节假日,天天学雷锋的场馆,一座从不关门的道德高地。”这是金华市民对曹荣安和雷锋文化馆的赞誉。
  作为登记注册的民间机构,雷锋文化馆开馆当年就被金华市政府命名为青少年“快乐成长”教育实践基地、“学雷锋标兵单位”,被中华雷锋文化促进会命名为“学雷锋教育基地”。先后有省市大专院校等30余个社团以此为“第二课堂”。曹荣安也先后被聘为浙江省学雷锋服务中心讲师及浙江师范大学、上海财大等20多个单位的学雷锋讲环保义务宣传员。   雷锋文化馆成了曹荣安的新家。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每天在这里为参观群众、学生宣传雷锋精神、解读雷锋现象、维护雷锋藏品。9年多的时间里,该馆共接待社会各界、各地及外宾15万余人次。
  2018年年底,一个阳光温暖的冬日,记者再次从上海赶赴金华,走访刚过80岁生日的曹荣安,亲身体验雷锋文化馆的一天。

  上午11時许,走进雷锋文化馆,只见已坚持数年的“雷锋讲坛”正在进行。30多名金华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正在聆听曹老的精彩演讲。从“为什么要学雷锋”到“学雷锋学什么”“新时代青年人怎样做雷锋的传人”曹荣安深入浅出,据事说理,有问有答,还不时让馆里工作人员出示自己制作的道具。1个多小时,同学们听的专心致致,还不时提问互动,讨论交流。曹老告诉我,这几天馆里的参观及“雷锋讲坛”都排满了,今天虽是周六休息日,仍有浙师大工学院、上海财大浙江学院等10多个社团共200多人预约赶来。
  “宣讲虽然很累,但能传播雷锋精神,大家又喜欢听,所以我觉得很值得、很快乐。但也会有我讲不动的一天,所以我前几年已开始收徒,培养了三代‘雷锋宣讲员’近百人。”曹老自豪地说。
  “从一颗雷锋精神的种子到众多雷锋精神的花朵。”武汉江汉大学雷锋精神研究会今年暑假金华之行后这样评价曹荣安。据统计,目前已有43个单位包括学校在文化馆挂牌为教育基地,开设的“雷锋讲堂”已开课宣讲1500余场。每年组织开展学习雷锋活动30余次,带动10万多人次的市民、志愿者、学生参与。曹老还自筹资金选配3名专职人员,全年不闭馆、无假日。
  更让人敬佩的是,曹荣安为了学雷锋拿出全部的退休收入。2014年文化馆基金注册成立,他捐款5.8万元,2016年捐款5万元,2017年捐款18万元(其中10万元是他获得第九届中华环保奖的奖金)。2018年80岁生日时,他又捐出8万元,还表示“我已是80后了,学雷锋要只争朝夕”。

扩馆:足迹遍神州,一馆变九馆


  “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民工子弟,经常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资助,建立雷锋专题展览室正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习雷锋精神,懂得感恩,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长大了回报社会??”2018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25周年之际,金华雷锋文化馆支持新建的金东利民学校雷锋专题展览室开展。开展仪式上,校长李卫军躬身合手,真诚感谢曹荣安老人的无偿相助。此刻,曹荣安的心情更是异常激动。因为这是通过他的支持援助,在省内外创建开张的第9家雷锋馆(室)。为了帮助金东利民学校,曹荣安在1年多的时间里,多次和学校一起策划设计、布置展位,先后送去500多件有关雷锋的书刊、生活用品、宣传画等实物藏品,以让孩子们尽可能多地了解雷锋,传承雷锋精神。
  “学好雷锋要做到讲、写、藏、做。”“用藏品办馆是搭建平台。因为要了解雷锋的人格、思想、道德和信仰,必须见证史实资料与实物,才能让人们真信服真学习,尤其是对青少年。”出于这样的思考,曹荣安把支持帮助外地创建更多的雷锋展馆看作是分内事和责任,永不停步地奔忙着。
  2011年,山东黄海学院决定拨出专款筹建雷锋纪念馆,但苦于缺少实物和藏品。学院宣传部李部长一行奔赴辽宁、沈阳、湖南等地“收获不大”之后,慕名来到金华,找到曹荣安求援。曹老为学院的义举叫好,并慷慨相助,提供了1963年5、6月《中国青年》学雷锋专辑及外文雷锋书刊等珍贵藏品、资料100多件,并详细介绍了自己建馆用馆的做法。学院雷锋纪念馆如期建成开放后,学院便以此为平台,坚持“学雷锋创品牌,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使学院德育教学及全面建设上了新台阶,“雷锋纪念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誉满齐鲁。去年,学院雷锋纪念馆被命名为“第三批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江苏盐城一位藏友办“雷锋藏品展”,曹荣安闻讯赶去助兴。看了展品后,曹荣安建议他们利用现有资源办一个永久的雷锋文物馆,使雷锋藏品能“年年闪光,天天可观,随时可学??”他还慷慨相助,当场支援了数十件珍贵资料。藏友们在曹荣安的鼓励支持下,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使盐城“雷锋文化资料馆”正式建成开放。
  曹荣安就是这样,先后支持创办了杭州雷锋纪念馆、义乌雷锋馆、萧山任柏年小学雷锋馆等一批雷锋场馆。
  “一个痴人一座城,一张名片九州闻。”江苏全国首座雷锋文献资料馆创始人石矢这样赞美曹荣安。
其他文献
2018年12月18日,為纪念雷锋诞辰78周年,福建雷锋团的代表们在《雷锋》杂志品牌主管袁雪雪、岳彬主任以及杭州工作站站长李晓方等一行人的带领下,前往辽宁抚顺市探访雷锋生前老战友,并参观抚顺雷锋纪念馆。  大家首先看望并慰问了雷锋生前战友刘景凤、杨丰普,并送去了武夷山岩茶村的大红袍和慰问金。从远方送来的问候与关怀让老战友们感到十分欣慰与亲切,而从老战友们的口中听到的雷锋事迹也让来到抚顺的一行人倍受
期刊
这里是雷锋故居所在地。一座座庄严典雅的建筑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显得格外肃穆。这里,就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景区——湖南雷锋纪念馆。  从建馆至今,它已走过了半个世纪。50年来,雷锋馆人一直牢记着“播雷锋精神,做雷锋传人”的初心,敢于担当、勇于进取,在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和雷锋精神研究与践行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在宣传和弘扬雷锋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彰显自己的价值。湖南雷锋纪
期刊
人们不会忘记,在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毛主席来到“煤都”抚顺视察(1958年2月13日),领袖赞誉“共和国长子”赤诚与奉献的话语,激发起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家园的豪情。五年后的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为抚顺这块热土上出现的英模——雷锋题词,开启了红色共和国文明发展的新纪元,圈定了抚顺“雷锋精神发祥地”“全国学雷锋活动起源之地”的历史地位和雷锋文化文明圈的圆点。雷锋的名字从此与抚顺结下不解之缘。  
期刊
2017年3月,上海建橋学院雷锋馆建成开馆,此乃上海高校第一家,这标志着我院的学雷锋活动又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上海建桥学院14年学雷锋一以贯之,硕果累累。最近,在新学期雷锋馆开馆之际,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重温了《雷锋日记》。通过研读,本人对雷锋与雷锋精神的内涵、新形势下学雷锋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学习雷锋,又有了新的认识。今天我们为什么学雷锋  为什么雷锋作为一名普通的战士会受到全国老百姓的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8月24日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推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核心价值观”)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把核心價值观贯穿于法治的各环节、全过程对于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核心价值观的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它作为现代法治与中国传统法治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区别:第一,它既要求体现人民的意志,又要
期刊
雷锋纪念馆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的温情讲述,是红色共和国引以骄傲的文化纪念碑,也是建造者全部情感与智慧的结晶,革命军人生命意志的外在显现。(一)  抚顺雷锋纪念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培育创建自己价值品格的过程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诞生的。  1949年,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不仅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同时也开始了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在改造旧博物馆的同时,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新博物(纪念)馆,其中包括东北烈
期刊
今年的2月5日,是己亥年的大年初一,有一部现象级的科幻电影上映,口碑炸裂,票房钵满,叫作《流浪地球》。  今年的3月5日,是第57个学雷锋日,有一个名号被岁月磨洗得愈加闪亮,丰碑矗立,坐标永恒,他叫作雷锋。  太阳系面临危机之时,人类启动“地球流浪计划”,寻找新的物质家园。然而,人类最光辉的本性是精神的存在。半个多世纪以来,有一种精神一直给我们力量,一直让我们坚守,构筑起我们的精神家园。  学习需
期刊
雷锋主题展览是军事博物馆(以下简称“军博”)的一座标志性丰碑,这是因为军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一,雷锋的全部日记和大多数遗物均被军博收藏。第二,自从军博举办第一次雷锋展周恩来总理莅临参观并留下了许多佳话开始,每当军博举办雷锋展,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都会来参观,并为之题词。第三,由于北京和军博的特殊地理优势,每次雷锋展都產生了重大的影响。第四,多年来利用军博的平台,军博已经有了一批代代相习的雷锋研究
期刊
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营区内,有这样一座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它的外形犹如一颗硕大的螺丝钉深植大地,象征着雷锋的钉子精神和螺丝钉精神,它就是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雷锋纪念馆。  在这座建筑面积1670平方米纪念馆里,共展出图片380幅,实物展品416件。纪念馆开馆以来,共接待各界观众150余万人次。60多家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把纪念馆作为教育基地。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座军内唯一的雷锋纪念馆,坚持以宣讲雷锋
期刊
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南小街有一个约1600平方米的小院。两扇红色的大门像一位历经风雨的老人,厚重里渗透着沧桑。大门上用白漆书写的四行大字虽然有些暗淡,但依然清晰可见: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悔不悔,看看烈士精神伟,怨不怨,学学英雄多奉献。左侧门柱用红漆写着:雷锋资料展览馆,门楣上一幅雷锋的头像已模糊不清了。这个看上去有些破旧的小院与邻近崭新的住宅楼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极不协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