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辱百年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ei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建成之日,也是加拿大排华之日,是华工悲惨命运的开端。经过多年抗争,随着华人在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上的提高,历届联邦政府对平反“人头税”的态度经历了从不与理睬,到虚与委蛇,再到积极处理的转变。
  
  2007年3月10日,星期六。
  这一天是加拿大华裔李龙基(Ralph Lee)的107岁大寿,也是他获得政府人头税赔偿的日子。
   这一天,老人已经等了95年。
  李龙基12岁来到加拿大,按照当时法律规定,作为中国人入境,李龙基要向政府交纳500加元的人头税。他四处借钱终于交了这笔所谓的人头税,然后当了整整五年的洗碗工,才还清欠债。后来,他做了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工人,靠体力劳动攒钱结婚。他在这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遭遇了和妻儿两国分居、亲人不能团聚的痛苦,还经受了唯一的儿子不幸病逝的噩耗。
   获得政府赔偿五天后,这位人头税和排华法案的受害者与世长辞,从此再无一人可为历史的活的见证。
  
  卸磨杀驴
  一个多世纪之前,为了修建横贯加拿大东西部的太平洋铁路,联邦政府引进了一万多名华工,其中约四千名华工因工殉职。但在1885年太平洋铁路建成后,华工的厄运接踵而至。铁路工程一结束,太平洋沿岸省份遇到空前的经济萧条。数以千计的华工无事可做,成群结队,沿着自己修筑的铁路流浪。就在劳工们身陷困境的危难时刻,加拿大政府抛出了一项新举措——向中国劳工征收每位五十加元的人头税。加拿大政府的目的非常明确:赶走替加拿大修建完铁路的中国劳工。
  加拿大政府这一招数立竿见影。五十加元的人头税对于当年的华工来说无异于一笔天文数字,本来就昂贵的人头税还逐年见涨。到了1923年,原本每人五十加元的人头税已经暴涨到五百加元,这相当于当时一名华工两年的薪水,甚至能买到一幢房子,几乎没有华工能付得起这笔费用。据统计,到1923年,有大约8.1万名华人移民被迫交纳了“人头税”。1885年年底,第一批华工回国了。尽管五年来的全部汗水仅仅维持了生存和还清债务,但他们毕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而那些身无分文滞留在北美的华工,孤苦无助地沿街乞讨,没有来得及看一眼年迈的父母、多年未见的妻儿,就瞑目在异国土地上。
  这是在加拿大的中国人最困难的时期,同时这也是在加拿大的中国人最团结的时候,富有的帮助贫困的,贫困的相互帮助,一些保障华人利益的华人组织也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
  
  排华
  由于华工勤劳肯干,不计较劳动条件,白人工人感觉很难与他们进行竞争。同时,这些华工来到异国他乡,原不是为了融入当地社会,而只是为了打工挣钱,寄回老家,他们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他们被白人看作“异类”,遭到歧视。在美国实行排华法案以后,在加拿大要求仿照美国移民政策的声浪日益高涨。结果,铁路建成之日,也是加拿大排华开始之时。
  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以“国籍配额”开始对欧洲移民实行限制,欧洲人只好转移目标去加拿大。加拿大不再需要华工,干脆对华工关起大门。1923年7月1日,加拿大通过以针对华人为主的《禁止输入劳工法案》(俗称“排华法案”)。除外交官、商人和学生外,一律禁止华人入境,导致大量早期前往加拿大的华人无法与家人团聚,被迫与亲人分隔数十年。这个法案同时取消了“人头税”,因为现在已经没有征税的对象了。
  讽刺的是,《排华法》的执行日期是与加拿大国庆日同一天,当时在加拿大的华人便称国庆日为“耻辱日”(Humiliation Day),并拒绝庆祝。在排华法案存在的二十四年间,能获准入境的只有五十人。在这二十多年来,加拿大华人社区的人口也逐年萎缩,在1931年,华人社区大概有46,500人,到了1951年,只剩下了32,500人。
  
  分歧
  多年来,华人社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为平反“人头税”和排华法案而奔走努力,但一直因华人社团意见不一和加拿大政府的态度未明而悬而不决。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广大华人社团开始为“人头税”的平反奔走呼号,呼吁加拿大政府承认错误,承认华人对加拿大这个国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这些社团当中,最主要的有:全加华人联会(National Chinese Canadian Congress,简称全加华联,NCCC)、全加华人促进会(Chinese Canadian National Council,简称平权会,CCNC)、安大略省华裔人头税家属联盟(Ontario Coalition of Chinese Head Tax Payers and Families,简称安省人头税联盟)。
  这些社团的平反行动得到了很多主流社会正义人士的同情和支持。他们在力争平反排华法案和人头税这两大历史遗案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但主要分歧点在于是否要求个人赔偿。联邦政府和高等法院都曾否决并拒绝受理个人索赔。
  在2006年的联邦自由党政府本年度财政预算中,联邦政府为推行全民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意识,拨出2500万元给华裔、意大利裔、乌克兰裔等六个曾经受害的族裔,经费只对团体不对个人,将拨付给曾受害的族裔团体。所针对的案例包括早期针对华裔移民征收的人头税;二战期间对意大利和乌克兰人的拘禁;同时纠正其他歧视犹太人、德国人和锡克教人的政策。
  有消息指出,其中1250万元是用于华人社区的,用于纪念和教育公众有关加拿大历史的种族歧视现象,并表彰华裔在建设加拿大社会的贡献;同时教育下一代,了解国家曾对华人群体所犯下的错误,希望此类的歧视事件不要再度重演。加拿大政府希望同时也能够对“人头税”这个历史遗案做一个了结。
  平权会要求每人赔偿两万元,共计十六亿余元的提议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有人认为,政府的财力源自纳税人,如果以现在纳税人的钱来赔偿和弥补加拿大政府的历史过错,对现在的纳税人来说不公平,主流社会的民众可能会对华人产生不同的看法,甚至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华人社团除了在人头税赔偿方面存在分歧之外,同时还有其他分歧,比如,是否要求官方道歉。平权会创始人之一陈卓愉就表示,政府律师认为,官方道歉可能使政府面临法律诉讼的危险,而一旦打官司,政府就可能会面临大笔赔偿金,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事实上,政府为过去的错误做出赔偿并非无先例可循。比如在二战期间,日裔加拿大人就曾被关进集中营,保守党的穆隆尼(Mulroney)政府在1989年对受害者进行了赔偿,每人赔偿了2.1万元,整个日本社区共得到高达3亿元的赔偿金。此外,一些退伍军人、土著居民等也先后得到政府的金钱赔偿。
   此后,其他族裔以日裔为范例,要求政府做出类似赔偿。但陈卓愉认为,那是一个特例,因为政府把整个一个社区关押了起来,因此有责任做出赔偿。
  
  转变
  经过华人社团的多年抗争,以及华人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提高,历届政府对平反“人头税”的态度经历了从不与理睬,到虚与委蛇,再到积极处理的转变。
  2005年11月24日,当时的加拿大联邦自由党政府与全加华人联会等十五个侨团代表就“人头税”解决问题签订原则性协议。在“不道歉、不赔偿”的前提下,联邦政府承诺拨款,用于支持华人社区“表彰、纪念和教育项目”,以确认加拿大华人对加国历史的贡献。不过此举立即遭到持不同意见的华人社团的强烈抗议。
  2005年11月26日,加拿大联邦大选期间,执政的自由党政府总理马丁在温哥华举行的全加华人代表大会上公开表示,当年针对华人的“人头税”和“排华法案”是加拿大历史上灰暗的一页。
  在2006年1月的联邦大选中,“人头税”问题成为争取百万华人选票的重要议题。2006年1月5日,联邦大选进入最后阶段,马丁总理通过华文媒体就“人头税”问题首次向华人公开道歉,这是加拿大总理首次在公开场合就此问题向过去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华人社区作正式道歉。不过,“平权会”等华人组织指出,马丁总理此举只是个人道歉,并不代表政府。
  2006年4月4日,加拿大总理哈珀领导的保守党新政府公布施政报告,重申政府将就“人头税”和排华法案问题向华人社区正式道歉的立场。这是历史上加拿大政府第一次在施政报告中提出“人头税”问题。
  2006年6月13日,加拿大联邦保守党政府宣布,总理哈珀6月22日将在众议院就“人头税”问题向全加华人做出正式道歉。
  
  道歉
  2006年6月21日下午,承载一百多位“人头税”苦主及后人代表的“平反列车”抵达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火车站,时年106岁的李龙基坐在轮椅上,双手紧紧抱着一颗锈迹斑斑的道钉。正是这颗钉子,承载着加拿大华人那段沉重而辛酸的历史。1885年11月7日9时30分,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克莱拉奇打下最后一口道钉,终将犹豫不决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纳入加拿大联邦的版图。而李龙基和他的同胞,却为进入加拿大支付了高额人头税,又饱尝数十年与亲人两地分离之苦。
  6月22日下午,加拿大总理哈珀就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人头税”政策向全加华人正式道歉,并宣布将向受害者进行象征性的补偿。哈珀说,华人在加拿大建国初期的最重要工程——太平洋铁路的建设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如果没有华人工人的参与,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加拿大”。
  哈珀指出,1885年太平洋铁路竣工后,加拿大政府没有让任何中国劳工参加敲入最后一颗道钉的庆祝仪式,反而为限制华人入境实施“人头税”,这种做法是“极其不公正的”。如今,加拿大政府已经深刻认识到“人头税”政策给华人带来的耻辱和痛苦,他谨代表全体加拿大人和政府向华人表示真诚道歉,同时也为1923年“人头税”停征后实施的“排华法案”表示最深切的悔过。
  在随后举行的平反庆祝仪式上,加拿大遗产部长小田宣布了具体的补偿方案。加拿大政府将为目前健在的“人头税”受害者和其他受害者遗孀共约四百人每人补偿2万加元(1加元约合0.9美元),同时拨款2400万加元,资助各少数族裔社区就历史问题开展教育活动,其中250万加元将用在华人社区进行“人头税” 问题的宣传。此外,加政府还将拨款1000万加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反种族歧视宣传。
  三百多名“人头税”受害者及其家属、华人社区代表应邀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当时参加平反仪式的有七位尚健在的人头税受害者,其中年龄最大的是106岁的李龙基先生,最小的马林笑容女士也已85岁。马林笑容是最后一个交纳“人头税”的华人,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三岁开始,“人头税”这个耻辱的阴影就一直伴随着她,“我没想到能够活着看到平反的这一天”。
  这迟来的道歉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对那些在加拿大死去的故人,也对于留下来的生者都是如此。
其他文献
《周围的事》 导演:桥口亮辅 主演: 木村多江、利利弗兰奇、倍赏美津子    《穷得只剩下钱》  导演:里奇梅塔  演员:鲁宾德纳格拉、纳瑟鲁丁萨、希玛比斯瓦斯  本片是反映当代印度社会问题的写实片,剧情描述新德里三轮车司机阿默为人忠厚尽责,一天,阿默搭载了一名貌似游民、满口牢骚的老翁,在面对无理的要求时,阿默仍然不亢不卑地应对。阿默的善行让老翁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他竟修改遗嘱将家财都赠予阿默。印度
期刊
《建筑的故事》  作者:(英)乔纳森格兰西  译者:罗德胤、张澜  出版社:三联书店2009-04  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建筑普及书。本书所讲述的,是上自公元前7000年前的美索布达米亚,下至21世纪全球范围内的建筑。在这个不断被重新认识的世界建筑的历史长河中,流行评论人乔纳森格兰西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激动人心的五千年辉煌的建筑之旅,从古代的苏美尔到当今玻璃和钢结构的壮丽城市景观,一路体验佛教之和谐、巴洛
期刊
从清末民初的早期“启蒙”语境,再到接下来的“反西方”冷战语境、“反封建”新启蒙语境、“反激进主义”学术语境,每一次语境的变化,都导致义和团运动所呈现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今年是义和团运动110周年。这110年来,我们是如何认识义和团,其中又有怎样的波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山东大学苏位智教授。    《看历史》:国内对义和团的研究,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起步的?  苏位智:
期刊
在复旦人类学教授李辉看来,以后分子生物学家介入考古领域或将渐成常态。    正当曹操墓“真假之辩”陷入困境时,今年1月26日,复旦大学历史系与生命科学学院宣布联手“用DNA技术辨别曹操后裔和河南汉魏大墓出土人骨”,公众向来鲜有关注的“DNA考古”,也因此随着“曹操墓”而喧嚣一时。    传统考古手段遭遇瓶颈    而对于合作双方来说,更重要的是,无论“曹操墓“骸骨DNA检测最终能否成功,一桩跨学科
期刊
作为奥尼库尔家族的第四代,玛拉并不知道祖辈们经历了些什么。渐渐长大,她才知道自己家族曾作为“哈尔滨人”的特殊经历:数代人生活在中国东北,又被日本人迫害,好不容易逃回了祖国苏联,却遭遇了“大清洗”。    2009年3月,54岁的玛拉穆斯塔芬带着一份特殊的礼物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哈尔滨。曾在外交界工作多年的她,有着多重身份:俄罗斯犹太人的后裔、出生在中国的哈尔滨人、澳大利亚国籍。这一切都源于她有一个复
期刊
《看历史》:您创作《义和拳》的直接动因是什么?  冯骥才:我写《义和拳》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我还在天津工艺美术厂做绘画工作。因为工作关系,我和天津美术出版社编辑部的人接触比较多。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位美术出版社的编辑对我说:“你试试给我们写连环画脚本吧!”我说:“写什么好呢?”对方建议我:“就写义和团吧!”于是,我就开始查阅有关义和团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一份资料,是南开大学历史系在
期刊
1900年,世纪之交,内外交困衰败不堪的大清帝国,突然发现自己处境尴尬而危险,那些来自于华北平原被饥饿和绝望驱使着的农民,喧嚷着进入了北京城。而那些心怀叵测的外国军队亦已开进了与皇宫相距不远的东交民巷。帝国朝廷里吵吵嚷嚷,臣子们分成了两派。  剿除,还是抚用?这个问题摆在了权力的最高执掌者慈禧太后的面前。    考察    一队清兵簇拥着两乘轿子行走在帝国的官道上。  这是1900年6月5日,军机
期刊
看历史:波兰方面为什么从1943年开始,就不相信苏联就卡廷惨案对德国的指控?  刘彦顺:波兰对于苏联否认屠杀的不信任,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这些遇难者在被俘初期一直能与家人保持通信联系,他们波兰的家人知道这些人关在哪些战俘营,但是从1940年春天突然失去了音讯,而且再也找不着了。  第二个原因是,安德尔斯授命组织战俘组成波兰抗德军队时,有来自不同集中营的波兰军官,但就是没有这三大战俘营的军
期刊
重庆“打黑”期间,“黑老大”龚钢模检举律师李庄教唆作伪证。李庄受审时,许多人怀疑龚钢模可能因检举行为被承诺从宽处理,但真相至今无法求证。有意思的是,在美国法庭上,嫌犯与检察官的这类“幕后交易”若被问及,检察官必须如实相告,否则的话,输了官司不说,自己也可能引火上身。联邦最高法院2009年宣判的范德坎普诉戈尔茨坦案(Van de Kamp v. Goldstein),就与检察官在这类案件中的责任有关
期刊
坡里庄教堂如今已破落不堪,钟楼的塔顶已经倒塌,其他建筑都因年久失修而摇摇欲坠,但是,通过成片的老房子,人们还是能感到当年这里的盛况。  从1882年起,这个位于山东省阳谷县的小村庄成为天主教在鲁南传播的大本营,那时整个鲁南只有坡里村有158名天主教徒,他们在数以百万计的“外教人”包围中。  安治泰和福若瑟这两个德国圣言会神父的到来改变了这一状况,到1904年,鲁南已经有23000名天主教徒,此外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