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137724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从教学实践出发,探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原则与方法,以使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并拥有一定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化学实验,学生;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也是化学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媒介。化学学科的这一突出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环境。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
  
  1,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开启学生创新智慧的钥匙。启发式教学是真正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能很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师生思维过程的双向公开与沟通。教师授课时既要讲知识的结论和技能的要求,也要讲知识的产生过程和技能的练习方法,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行其然,更要明白其所以然,使学生在理解、探究的过程中获取基础的、有发展的、能迁移的知识和技能。
  2,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在科技创造发明史上,凡是做出非凡成就的伟人,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创造力,也都有着创造发明的浓厚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应特别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需要教师的感染和影响、启发和诱导。所以,教师一定要采用直观的方法、生动的语言,创造激发兴趣的良好情境;也必须以身作则,对所教的化学科技项目及相关的内容,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3,加强“勤动手”的操作能力。从化学课的特点和学生动作实验技能的发展规律看,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一般是按照“模仿性实践一独立性实践一熟练性实践一创造性实践”的順序发展的。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模仿和自主性学习,逐步形成了某项试验的基本技能,但这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此时,正是创造性实践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启发学生认真审视操作的各个环节和细节,通过把操作与观察结合、与思维结合、与创造结合的整合过程,使操作技能水平得到新的提高。这是操作能力的科学训练,它能促进操作技能向创新实践的转化,能揭示创新思维对实践操作的促进作用,进而引导学生把化学实验技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并大胆地投身于创造性实践活动中,为将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4,发挥“评价性”的客观作用。全面客观的评价是对学生实践活动和创新能力的最好承认、鼓励和鞭策。根据化学课的特点,笔者特别提倡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此法的突出特点是,评价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有利于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同时,此评价不会给被评价者造成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想象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不断地投入到新的创造中去。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幼稚的设想和失误的探索如果得不到宽容,他们就会逐渐地失去自我,泯灭最可贵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原则
  
  1,普遍性原则。即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具有普遍性。对这一原则,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从社会学层面来看,普遍性原则既是社会公正、教育公平的体现,又是面向全体学生这一要求所决定的;从心理学层面来看,创新、实践的潜能不是少数人或者少数尖子学生才具有的,每位学生都有创新、实践的潜能,教育的任务就是开发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从这两个层面看,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另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需要学生掌握各学科的综合知识,更需要学生参与多方面的实践以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差异性原则。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对象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如每个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想象力、独立活动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时,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确定培养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要尽可能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来引导和促进不同个体实践能力的发展。
  3,创造性原则。首先,给出的问题要具有研究、探索的因素。实验现象的隐蔽、知识运用的广泛、解决手段的多样、实验装置的复杂都增加了研究探索的深度和广度。其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知识、原理、手段等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甚至呈现跨学科运用的特点。再者,问题应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现代科学技术、联系生产生活、联系时代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最高层次。
  
  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条件
  
  1,与此相适应的教师能力。化学学科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不仅要使自己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要加强学习,全面更新教育观念,以全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投入到由“传承教育”转向“创新教育”的重大变革中。
  2,与此相对应的教学理念。在高师化学课的教学中要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处理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与创新教育的关系。创新教育是不排斥和否定知识教育的。知识、技能是学生能力发展和人格健全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结合化学课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当然,教学过程一定要改变单向传授和死记硬背的方法,只有在启发、探索和实践中获得的劳动技术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才是创新的素质。
其他文献
在中国,知识分子是一个非常优雅的称谓,我们说某某是知识分子,脑海里会有一种对其肃然起敬的感觉,这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尊师重教的传统有关。  当前中国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当下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很多,同时战略问题也变得异常突出,两方面的研究都缺一不可,都是推动中国前进的重要因素。我们需要一批既埋头拉车又抬头看路的具有实干精神和志存高远的大专家、大学者,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长远发展付出
在新阶段,怎样看待地方政府竞争、如何有效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取决于其在发展方式转型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尽快放弃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也是地方形成竞争新优势的关键    过去30几年,各级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地方发展。目前,我国已从生存型的发展阶段转向了发展型的发展阶段。发展阶段的变化对我国发展方式转型提出了现实需
高校辅导员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的重大任务,但目前辅导员的自身素质与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高校中一些辅导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职业定位不明确
论述了绿色化学在高分子设计实验中的应用,提出将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进行高分子设计实验的教学,同时将培养学生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贯穿实验过程中。
公民法治意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意识系统,它的形成需经过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有其相应条件。从公民法治意识的形成机制来看,它是一个不断深入的渐进
五年前,泰国总理他信被军方政变推翻。五年间,支持他信的红衫军与反他信的黄衫军轮番上街,泰国政局颇为动荡。五年后,他信的妹妹英拉上台执政。历史的轮回折射出泰国复杂的政治博弈态势和社会分裂的现实。泰国政局将如何发展?首任女总理又将面临哪些考验呢?    7月19日,他信的幺妹英拉·西那瓦通过选举委员会审核,成为第二批获得资格确认的国会众议员。依照宪法程序,英拉将在8月以为泰党党首身份牵头组阁,成为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