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疗法在急性脑卒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xuan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197
  
  脑卒中是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在幸存的患者中约80%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为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目前主张脑卒中偏瘫康复越早越好。2000年以来对12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急性脑卒中患者(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126例,男58例,女68例;年龄35~69岁,平均52岁;其中脑出血54例,脑梗死72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且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处于急性期。经药物治疗,早期康复后,126例患者无偏瘫痉挛步态(即划圈步态)出现,无肩关节半脱位,无误用、废用综合征出现。
  
  早期康复
  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后48小时开始康复,一般脑梗死患者入院即开始康复。
  健康教育:急性脑卒中患者,往往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丧失难以接受,加上对预后的害怕和担心,易产生恐惧、消极、悲观、抑郁的心理,为此要采用安慰、启发、疏导、暗示和支持等方法,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对他们进行康复知识和一般训练方法的教育,让其了解急性早期康复的重要性,使其积极主动配合。
  保持良肢位:如不采取正确的体位,患者卧床期容易发生肌痉挛、关节挛缩等,因此肢体应置于抗痉挛体位。①仰卧位:肩上抬前挺,上臂外旋并稍外展,肘腕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并分开,整个患上肢置于枕头上。骨盆和髋向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为达此目的可在患侧骨盆下及病肢外下方垫枕。如果踝关节明显跖屈或内翻应在足底放置保持踝关节背屈外翻位的足托板。如果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则不应经常采取仰卧位,仰卧位时应在膝下垫小块棉垫,保持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位,但不使用足托板。②健侧卧位:胸前放枕头,病侧肩、上肢充分前伸,肘伸展,腕、指关节伸展置于枕上,不能垂腕,病侧下肢取自然的半屈曲位并置于体前另一支撑枕上。③患侧卧位:患侧肩部尽可能前伸,肘伸直,前臂旋后,手指张开,掌面朝上,患侧下肢稍屈曲,健侧下肢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
  定时更换体位:在患者病情允许时可1~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应采用健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减少患侧卧位,以防患侧肢体受压受损。
  进行肢体活动:急性脑卒中的早期,在不妨碍治疗的同时,应立即进行肩、肘、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等被动活动,活动幅度要由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并适时步行锻炼。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提高对CT诊断脑转移瘤的认识及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脑转移瘤的CT表现。结果:100例病例中,脑实质内多发大小不一等密度、略低密度及高密度结节灶75例,且大多数分布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病变主要位于大脑皮髓质交界区,颅内多发大小不一结节灶是脑转移瘤重要特征之一;大多数转移瘤中心部分常发生坏死、囊变和出血,尤以瘤内出血为脑转移瘤的又一重要特征;瘤灶周围常伴有明显
在介绍江苏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4个方面对江苏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江苏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分析了网络监督成功的典型案例,揭示了目前我国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扩大主体范围、加快法制建设、打造优质平台、加强与传统媒体监督的互动等4个方面提升网络监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