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usions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使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在加强学生智育的同时,更需进行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的教育,使学生能塑造完美人格,陶冶优良品德,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习惯。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素质教育 健康人格 德育 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1-0143-02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中得到落实,获得体现。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有“养德”的要求,即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全面提高素质。“养德”不同于“传道”,而是远远超出了“传道”的范畴。从学生素质教育的构成来看,完美人格的塑造,优良品德的陶冶,健康个性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的培育,心灵的教化,生活的导引,做人的训导等皆在“养德”的内涵之列。
  “养德”的实施,寓于知识学习之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融教学过程与教学氛围之中,是学生不间断的积淀,产生顿悟的过程。需要经常性的熏陶、喻示和诱发;是春风细雨式,贵在存心有意,相机诱导;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
  一、以知、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以知养德、以史养德、以人养德是化学教育中实施养德的重要途径。以知养德即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理解知识本身,而且要通过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用系统的、联系的、发展的辩证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研究问题。化学知识之间以及知识的产生过程中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培养学生的物质观、辩证法和认识论观点是知识教学中养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元素周期率的教学,在讲解时,向学生适当介绍门捷列夫的哲学思想,并说明如果门捷列夫没有自觉地运用量转化为质的思想,没有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不理解质与量的辨证关系,就不可能有如此伟大的发现。
  在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础上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念,物质的可分与在某一层次的不可分组成了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在讲授物质的分解与化合、氧化与还原、阴离子与阳离子、溶解与结晶、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等概念时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去阐述,使学生初步理解这一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通过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同素异形体中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而引起性质不同;硫酸由于浓度不同而性质不同等内容,使学生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总之,只要有机地、适当地结合化学课的内容,将辩证唯物主义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把知识融汇贯通,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发展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紙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冶炼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如我国的化学家同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力的牛胰岛素。化学科学与化学工业上的成就保证了我国原子弹研制中有关化学材料的部分。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学结构与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
  “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川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他为了表示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自己的艰辛努力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
  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二、弘扬先驱,精神永存,培养意志品质。
  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和世界上有重大发明的化学家,颂扬他们经历艰辛,百折不挠,发明创造的精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益于他们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
  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求真理,顽强不屈。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他虽然出生于贵族家庭,是英国巨富之一,但他从不涉足贵族社会的社交活动,不过腐化堕落的生活。生活俭朴,学习刻苦,全身心地投身于化学研究。
  严肃认真,敢于创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而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仅几毫克的差别。别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
  三、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病水俣病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地处理造成的。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起。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挖掘教材中美的内涵,培养审美感受力。
  审美是一种个性鲜明、创造性品质较高的活动,审美能力本身就是一种高品位的创新能力。在人的各种素质中,审美文化素质是最主要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基本的是审美的关系,人的最高意识是审美意识。教育,就要使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审视他人、审视自己,就要注意培养学生个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课堂教育过程的本质就是一种激发美感效应的过程,会使学生的心灵产生启迪、感染、震惊和净化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内涵,通过化学课的学习,如化学实验中需注意实验所用仪器要整洁,装置搭配要合理、美观等,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激发审美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理性沉淀,是化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化学是一个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学科,教师启发学生通过想象、联想,引导发掘化学美的丰富素材,并通过美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出化学科学美的特征,如化学直观美(包括物质美如晶体颜色外观、工具美、实验仪器设计美、化学实验现象美等);化学语言美(包括化学符号、模型、图表等);化学理论美;化学思想美(包括化学科学发展史和著名化学家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品质等),使学生明确地或潜移默化的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激起学生对化学强烈的学习兴趣,点通学生领悟的那一点“灵犀”,依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感受,从而逐渐产生审美情趣和爱美意识。
  总之,教师作为化学教学的组织和施行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材与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目标控制,对教学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同时,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文明的行为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优美的心灵感染人。言传身教,乐为人师。从修养、气质、人格、行为、习惯、语言、服饰等方面影响学生,使其在自觉地学习中发展对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识别能力,促进智能全面发展,形成健康的人格影响力。
  化学课文中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发掘、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02.12
  2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 康力平、师雪琴、李远蓉.化学教育学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 王希通.化学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其他文献
期刊
培养学生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力是素质的外化,故培养和提高学生各种能力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所以在学科教学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本文就科学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一些初步探讨。  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课
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是我国农村发展战略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整体供给侧结构的改革有着非常强的促进作用.在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
期刊
鲁甸!鲁甸!  从8月3日至今,有太多的人牵挂着这个名字!孩子们都还好么?那些在地震时在山上采摘野花椒的青年,他们有被地震时突如其来的山体滑坡掩埋么?鲁甸,虽然最佳救援时间的72小时已经过去,鲁甸的亲人们要坚强!  是的,我们都知道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都曾经仰望过那些全国道德模范,也曾听说过那些“最美志愿者”“最美乡村干部”,可是,我们总是只能遥望着、感动着,毕竟他们离我们平凡而琐屑的生活太远。但
今天,当我们跨入新世纪而开始进行新的征程之际,如何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顺应时代的要求,建构符合现代人精神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文化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认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生命线.如何在新形势下,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健全群众工作制度,
期刊
期刊
47岁的于天华是我国新一代反恐专家,曾直接参与侦破20多起劫机案和100多起有影响的恶性案件。在工作上,他是青年专家,是单位的中坚力量;在朋友圈里,他的个人魅力令他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