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某中小型水库建设灌区配套项目的相关管理工作开展研究,本文以某中小型水库灌区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为例,阐述了各个阶段需要注意的建设管理重点,明确了法人责任管理、招投标管理及工程监理管理等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为中小型水库灌区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小型水库;节水配套项目;项目管理
前言
现阶段,我国现有的中小型水库灌区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渠道老龄化等问题,降低了灌区对水的承载能力,水的利用率不断下降,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而且无法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弱化了灌区的工作效率,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重视灌区配套项目的管理建设工作。
1项目建设准备
为了配合党中央重要思想,落实解决三农实际问题,节约水资源,降低农耕人员的生产负担,以农村现阶段发展情况为基础优化供水制度,维护水库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各地水利部门结合我国政府部门颁布的《关于节水改造发展水库灌区的相关工作指示》,开始对地区内的中小型水库增设配套项目。通过对地区种植结构的优化,创新灌区的生态布局,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配置水资源,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利用率,不仅需要对历史遗留的支渠进行改善,更要加大灌区灌溉的覆盖区域,减少水费费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项目建设准备阶段,需要以我国相关的水利管理条例为基础,结合水库的实际情况,对灌区配套项目进行设计和规划,制定分期实施的阶段性目标,在工程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公司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研究灌区配套项目的具体实践方案,经过政府相关部门一系列的审批复查后,项目可以正式开始建设工作[1]。
2项目资金管理
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落实财政法规及内部控制方面,严格按照相关财经法规进行管理,工程款的支付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报批,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展前建立独立账户,定期进行核算,保证资金的有效应用,防止出现公款私自挪用、截留等情况,并且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合理调整单次投入的项目资金。
3项目建设管理
3.1法人责任制的实行
在中小型水库灌区的配套设施建设中,法人需要承担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设备调试制度这三个方面的工作,这三种制度不仅可以约束建设单位的施工行为,还可以提升法人对项目建设的关注度,项目实施的主管企业可以在施工现场设立项目部供法人随时随地参与施工现场工作,为项目的建设质量提供保障。
3.2招投标的管理过程
根据国家发展部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具体要求开展招投标工作,在完成水库灌区配套项目设计并进行复核后,项目负责部门需要公开对外进行招标工作,从开始招标到结束招标的过程中保持公平、公开、公正的态度,为了防止出现招投标作弊的行为,整个过程都需要政府的纪检部门在场进行监督,相关的领导和专家也需要出席,保障得标企业的技术符合工程的实际建设要求,杜绝人为干预选择不正规的建设企业。
3.3工程监理的设立
想要提升项目部门对建设管理的实时性,强化管理能力,将投资尽可能的转化成公司的收益,不仅要选择有资质的建设企业,还要增设工程监理,将建设管理和监理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要注重工程监理的综合素养培养,现阶段也有一些中小型水库在开展管理配套设施建设过程中加设工程监理职务,但其工作能力较差,不能够及时发现工程中的具体问题,形同虚设,监理企业可以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让工程监理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使其思维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需要熟悉工程设计及要求,只有熟知这个要求,才可以更好的开展监理的日常工作,及时发现处理容易产生安全事故,严格按照“三个控制面、两个管理层、一个协调度”来高效的完成监理工作[2]。
3.4“三为一体”的闭合监督管理机制
这种“三为一体”监督管理机制主要包括政府、项目责任者和工程监理三个方面,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时刻准备迎接地方质量监督局的临检活动。由灌区配套设施的建设企业担任整个工程的质量控制责任者,以工程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作为铺垫,按照点、线、面的方式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工作,保证相关措施的正常推行,需要成立专职的质量监察部门,不仅部门中要有技术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对工程监理的日常工作进行考核,还要不定期的对项目的各个结点进行抽查,对于抽查不合格的项目要在规定范围内进行整改,并给出一定的处罚,将项目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5强化项目的合同管理
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和合作企業需要签署职责明确且有法律效益的合同,合同中主要包含建设项目涉及的各项条款、各承办方需要达成的要求等等,尽可能的避免出现意识不明确的条款,杜绝建设过程中出现矛盾。在招投标期间,合作双方需要签署施工合同、监督合同,合同在签字后即可生效,不能够再对合同中的条款自行更改,项目管理企业需要严格按照合同中的付款结点定期向合作方支付金额,合作方也要在收到条款后开具收据或发票,并与合同统一保管。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制合同的过程中,一定要对项目整体进行全面思考,将项目所有涉及的工作都写到合同里,同时合作双方要注意对合同的保管,避免出现丢失、损坏的情况。
3.6实施项目质量责任制
对中小型水库灌区配套设施建设的各个主体分别建立管理档案,实现工程的责任制管理,若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责任人发生更改或替换的情况,要及时更改档案中对应的责任人,档案在结束施工后要上交政府水利部门进行存档,如发生任何质量问题,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责任者,在源头上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
3.7后期管理工作
想要灌区建设工程在建设结束后发挥自身的能力,后期管理是关键,因此管理单位需要委派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技术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对现有的管理手段进行优化,将先进的科学设备融入到管理工作中去,提高管理的科技含金量。另外,参与度在灌区建设的后期管理也非常重要,以农耕人员为主体更新灌溉理念,最大程度的减少我国水资源的浪费。
结论
综上所述,只有合理的开展水库灌区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才可以提高灌区的输水能力,提升其管理效果。在不断完善的灌区配套实施和改革制度的高效配合下,以水库灌区的管理措施为切入点,构建科学化、智能化、规范化的灌区建设机制,以最适合的投入实现灌区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治,张恒.中、小型水库灌区配套项目的建设管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40(12):306-307.
[2]卢先强.基于中小型水库灌区项目的建设管理[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2):329.
关键词:中小型水库;节水配套项目;项目管理
前言
现阶段,我国现有的中小型水库灌区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渠道老龄化等问题,降低了灌区对水的承载能力,水的利用率不断下降,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而且无法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弱化了灌区的工作效率,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重视灌区配套项目的管理建设工作。
1项目建设准备
为了配合党中央重要思想,落实解决三农实际问题,节约水资源,降低农耕人员的生产负担,以农村现阶段发展情况为基础优化供水制度,维护水库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各地水利部门结合我国政府部门颁布的《关于节水改造发展水库灌区的相关工作指示》,开始对地区内的中小型水库增设配套项目。通过对地区种植结构的优化,创新灌区的生态布局,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配置水资源,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利用率,不仅需要对历史遗留的支渠进行改善,更要加大灌区灌溉的覆盖区域,减少水费费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项目建设准备阶段,需要以我国相关的水利管理条例为基础,结合水库的实际情况,对灌区配套项目进行设计和规划,制定分期实施的阶段性目标,在工程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公司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研究灌区配套项目的具体实践方案,经过政府相关部门一系列的审批复查后,项目可以正式开始建设工作[1]。
2项目资金管理
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落实财政法规及内部控制方面,严格按照相关财经法规进行管理,工程款的支付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报批,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展前建立独立账户,定期进行核算,保证资金的有效应用,防止出现公款私自挪用、截留等情况,并且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合理调整单次投入的项目资金。
3项目建设管理
3.1法人责任制的实行
在中小型水库灌区的配套设施建设中,法人需要承担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设备调试制度这三个方面的工作,这三种制度不仅可以约束建设单位的施工行为,还可以提升法人对项目建设的关注度,项目实施的主管企业可以在施工现场设立项目部供法人随时随地参与施工现场工作,为项目的建设质量提供保障。
3.2招投标的管理过程
根据国家发展部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具体要求开展招投标工作,在完成水库灌区配套项目设计并进行复核后,项目负责部门需要公开对外进行招标工作,从开始招标到结束招标的过程中保持公平、公开、公正的态度,为了防止出现招投标作弊的行为,整个过程都需要政府的纪检部门在场进行监督,相关的领导和专家也需要出席,保障得标企业的技术符合工程的实际建设要求,杜绝人为干预选择不正规的建设企业。
3.3工程监理的设立
想要提升项目部门对建设管理的实时性,强化管理能力,将投资尽可能的转化成公司的收益,不仅要选择有资质的建设企业,还要增设工程监理,将建设管理和监理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要注重工程监理的综合素养培养,现阶段也有一些中小型水库在开展管理配套设施建设过程中加设工程监理职务,但其工作能力较差,不能够及时发现工程中的具体问题,形同虚设,监理企业可以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让工程监理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使其思维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需要熟悉工程设计及要求,只有熟知这个要求,才可以更好的开展监理的日常工作,及时发现处理容易产生安全事故,严格按照“三个控制面、两个管理层、一个协调度”来高效的完成监理工作[2]。
3.4“三为一体”的闭合监督管理机制
这种“三为一体”监督管理机制主要包括政府、项目责任者和工程监理三个方面,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时刻准备迎接地方质量监督局的临检活动。由灌区配套设施的建设企业担任整个工程的质量控制责任者,以工程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作为铺垫,按照点、线、面的方式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工作,保证相关措施的正常推行,需要成立专职的质量监察部门,不仅部门中要有技术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对工程监理的日常工作进行考核,还要不定期的对项目的各个结点进行抽查,对于抽查不合格的项目要在规定范围内进行整改,并给出一定的处罚,将项目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5强化项目的合同管理
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和合作企業需要签署职责明确且有法律效益的合同,合同中主要包含建设项目涉及的各项条款、各承办方需要达成的要求等等,尽可能的避免出现意识不明确的条款,杜绝建设过程中出现矛盾。在招投标期间,合作双方需要签署施工合同、监督合同,合同在签字后即可生效,不能够再对合同中的条款自行更改,项目管理企业需要严格按照合同中的付款结点定期向合作方支付金额,合作方也要在收到条款后开具收据或发票,并与合同统一保管。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制合同的过程中,一定要对项目整体进行全面思考,将项目所有涉及的工作都写到合同里,同时合作双方要注意对合同的保管,避免出现丢失、损坏的情况。
3.6实施项目质量责任制
对中小型水库灌区配套设施建设的各个主体分别建立管理档案,实现工程的责任制管理,若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责任人发生更改或替换的情况,要及时更改档案中对应的责任人,档案在结束施工后要上交政府水利部门进行存档,如发生任何质量问题,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责任者,在源头上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
3.7后期管理工作
想要灌区建设工程在建设结束后发挥自身的能力,后期管理是关键,因此管理单位需要委派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技术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对现有的管理手段进行优化,将先进的科学设备融入到管理工作中去,提高管理的科技含金量。另外,参与度在灌区建设的后期管理也非常重要,以农耕人员为主体更新灌溉理念,最大程度的减少我国水资源的浪费。
结论
综上所述,只有合理的开展水库灌区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才可以提高灌区的输水能力,提升其管理效果。在不断完善的灌区配套实施和改革制度的高效配合下,以水库灌区的管理措施为切入点,构建科学化、智能化、规范化的灌区建设机制,以最适合的投入实现灌区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治,张恒.中、小型水库灌区配套项目的建设管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40(12):306-307.
[2]卢先强.基于中小型水库灌区项目的建设管理[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2):329.